基本信息
书名:穷养儿子富养女(全新图文版)
定价:33.00元
作者:王平芳著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5104133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穷养男,富养女”不仅仅是家教古训,更是具有科学依据的教育方法。★父母必读书,新时代*符合中国社会的教子观。
内容提要
作为孩子的父母,要抓住自己孩子的特质,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方能事半功倍,其中关键的是正视孩子的性别差异,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孩子打造成“王子”或者“公主”。
“穷养”与“富养”并不单单是指在培养孩子的物质条件上的差异,更是指男孩女孩在精神和品质培养上的性别差异。这种培养,对于女孩说,是一种文化修养的投资,是对其性情和气质陶冶,使之成为高贵的天鹅;对于男孩来说,则是一生的投资,让他们具备在残酷环境下生存下来并终脱颖而出的竞争本领,这是留给男孩的*财富。
目录
篇 男女天生有别——性别教育的重要性
章 男女有别
1、男孩女孩不一样
2、男孩与女孩的生理差异
3、男孩与女孩的心理差异
第二章 男女为何有别
1、先天的生理因素
2、后天的文化差异
3、性别教育的重要性
4、性别角色的认同
第三章 个性化教育——男孩的成长轨迹
1、0~6岁:软弱却调皮
2、6~13岁:男人角色的认同
3、13岁以后:成长为男子汉
4、爸爸的责任
5、妈责任
……
第二篇 穷养儿——打造“王子”之秘诀
第三篇 富养女——培养“公主”之秘密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教养的“新”思潮》真的让我耳目一新,它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孩子教育的一些固有看法。作者非常擅长用贴近生活的例子来阐述深层次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在处理孩子的情绪管理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方面,给出了许多操作性极强的建议。我记得其中有一章专门讲“延迟满足”的重要性,作者没有用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几个家庭的小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孩子在不同干预方式下的成长轨迹,对比非常鲜明。它让我深刻认识到,所谓的“爱”,如果变成一种无底线的溺爱或过度保护,实际上是在剥夺孩子未来面对真实世界的适应能力。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流畅且富有洞察力,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劲,反而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长者对话,让人受益匪浅。它不是那种空泛地喊口号的书,而是实实在在地教你如何观察、理解并引导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于当代父母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南针”。
评分我最近发现的这本《游戏的力量:在玩耍中构建认知框架》简直是为那些苦恼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足的家长准备的良药。这本书完全抛弃了传统说教模式,而是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了“玩”对于大脑发育的决定性作用。作者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亲子互动游戏,这些游戏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高阶的逻辑思维训练和社交技能培养的目的。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和孩子进行了一次“搭建挑战”,效果立竿见影,孩子的热情和专注度是我之前任何说教都无法达到的。这本书的配图和案例都非常精美且实用,即便是只有碎片时间的父母也能快速上手。它真正做到了将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让我体会到,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成长,而不是在压迫下被动接受。
评分说实话,我对市面上那些大谈“精英教育”或者“鸡娃秘籍”的书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但《心智的蜕变:从依附到自主》却以一种非常平和、内省的视角切入了育儿的核心矛盾。它着重探讨了父母自身心智成熟度对孩子成长环境的塑造作用,这一点非常深刻。书中提到,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焦虑,其实是我们自身未解决的恐惧和期待的投射。我特别欣赏作者强调的“边界感”的建立,这在许多东方家庭教育中是相对缺失的一环。作者用清晰的逻辑结构,层层递进地分析了从亲子关系中的权力平衡到最终形成个体人格的复杂过程。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思自己过去的某些教育行为,那种被温柔地“点醒”的感觉非常奇妙。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更像是一部关于自我成长的心理学读本,推荐给所有觉得自己“卡在”某个教养阶段的家长们。
评分很少有一本书能让我对“规矩”的理解产生如此彻底的重构,这本《尊重与规则的艺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传统观念里,规则往往与束缚画等号,但这本书巧妙地阐释了,真正的自由来自于清晰、一致且被尊重的规则体系。作者引用的社会学案例和教育学前沿研究,为“如何设定有效且充满爱意的界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详细介绍了当孩子挑战规则时,家长应如何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回应的一致性,避免陷入权力斗争的泥潭。它的文字风格非常沉稳、理性,没有一丝情绪化的煽动,完全是基于对人性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这本书是为那些希望建立高质量亲子权威,而不是通过高压手段控制孩子的父母量身定做的,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管教”的恐惧少了很多,多了一份从容和自信。
评分《面向未来的学习观:培养终身探索者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对于正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的父母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没有纠结于具体的学科知识或应试技巧,而是将焦点放在了“如何学习”这一元能力上。作者非常犀利地指出了当前教育体系中对“知识点记忆”的过度推崇,以及这种模式对孩子创造力和适应性的扼杀。书中提出的“批判性提问法”、“跨学科连接术”等七大习惯,都是旨在激发孩子内在的好奇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我尤其喜欢它强调的“容错率”,鼓励父母营造一个允许失败、乐于尝试的家庭氛围。这本书的行文结构清晰,论证充分,读起来让人充满希望和行动力,它让我坚信,培养一个能够适应未来不确定性的孩子,比让他掌握多少现有知识点更为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