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达尔文告诉你,为什么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定价:29.9元
作者:(比)马克内利森 孙远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399700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进化论如何决定你选择人生伴侣??
★你好坏!“拥有“黑暗三性格”的男人,能够比乖男孩更容易得到异性青睐。”
★你更坏!“如果有女孩看上那些‘黑暗三性格’男孩,就说明她们的曾曾曾祖母也应如此。”
★集科学与诙谐于一体的两性专栏文集
★达尔文教你用进化论分析人类的36个行为问题
★戴上进化论的眼镜观察这个世界,其实人类很有趣
★对进化论的全新解读,促进了进化论思想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推荐链接:
href='#' target='_blank'>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href='#' target='_blank'>永远不要找别人要安全感
href='#' target='_blank'>别再为小事抓狂:爱情篇
href='#' target='_blank'>别再为小事抓狂:女人篇
内容提要
集科学与诙谐于一体的两性专栏文集:
男人为什么会出轨?
男人为什么总喜欢年轻的妹子?
为什么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为什么男人怎么都带不来孩子?
……
男与女之间永远有无法跨越的种族矛盾,无论怎样安慰自己或是给对方找借口,似乎都无济于事。实际上,这种矛盾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人类进化之前的时代。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能解释人类起源之谜,更能解决现代男女的心理问题。本书收集了36个困扰男女的绝世难题,又用进化论和诙谐的文字一一破解,让你惊讶于人类进化过程中那些想象不到的奇葩问题,同时也获得真正的安宁和幸福感。
目录
作者介绍
马克内利森(MarkNelissen)
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的行为生物学教授,也是比利时的国际行为生物学理事会代表。其教授的课程包括“人类行为:行为生物学和进化心理学”“生物人类学”及“动物福利”等。内利森经常撰写与本业相关的日志,广受欢迎,《安特卫普报》评价他说:“马克内利森大大促进了进化论思想在荷兰语人口中的传播。”
文摘
临睡之前……
“瞧一瞧内心的小鹿吧,就在临睡之前,看一看从日出到日落,有没有什么给它带来丝毫危险。”那个穿着粉色蓬蓬裙的苗条女孩站在灯光绚烂的舞台上朗诵这首诗,一边念还一边娇羞地扭着腰。她把那些词——对她而言也许仅仅是些发音——熟练地背了下来,根本没去在意诗的内容。黑暗中,我四排的邻座小声对他妻子说:“又是些无聊的、老掉牙的玩意儿。”那位妻子接过话茬儿:“什么呀,哪里老掉牙了,别乱说话。”虽然我没做声(大厅里要保持安静),但觉得她说得没错。比利时安特卫普女诗人爱丽丝娜含一百年前写的诗,你可以去争论诗的质量,不过其中包含的可远不止“无聊”。
我想对邻座说,我们应该时不时回头看看自己做过些什么,可又不想打断那个蓬蓬裙。我们应该问问自己,一切都安好吗?有没有给小鹿“带来丝毫危险”?只有保持距离,我们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位先生,您说不是吗?这样我们就能找到错误的根源,从而避免将来再次发生。我想劝那位先生好好花时间来思考,其中的关键是:保持的距离看事物。
没错,保持的距离!如果你总是闷头做事,就无法分析出犯错的原因,更别提理解它们了。有时候我们得先睡上一晚,而这一晚可不是白睡的,先生,您说呢?
我在心里对他说,谁有勇气像分析别人的错误那样客观地分析自己走错的路,就能避免错误再次出现,而且还会感到很惬意。认识自己的错误不仅不会造成什么伤害,而且还很有好处。我在黑暗中看了看邻座,他也飞快地瞄了我一眼,那双眼睛好像在说:“牧师先生,您还是管好自己分内的事吧。”我不好意思地把目光转向舞台,女孩还在朗诵:“我有没有让一只眼睛哭泣,让石板迷离;有没有对无爱的人,说上一两句爱的箴言……”嗯,看来邻座还是有道理的。不过,爱丽丝娜含的那些词句倒是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开头,让我继续说下去。
我要说的不仅仅是犯下的错误和走错的路,我们还应该时常近距离地观察观察自己的其他行为,这也很有好处,可以对自己了解得更透彻;不去管事情大小,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去做或者偏偏不做某些事情,生活就会变得更有趣。人类是一个有趣的物种,值得好好观察。倘若一个外星人看关于地球人行为的纪录片,会看上瘾的。人类就是这么有意思,只是我们自己还不知道,因为我们是当局者,总在戏中,所以才看不到。一个演员在表演时,是欣赏不了那美丽的场景的。就像舞台上那个苗条的女孩也看不到自己的害羞是多么可爱,在她眼前的,只有一个漆黑的大厅。再强调一次,保持的距离很关键。这种距离指的不是睡上一晚,而是一种眼镜。我们要戴上它,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就好像夜视镜,或者我在电影中看到的那个可以透视别人衣服的玩意儿。
我说的眼镜并不是科幻产物,它真的存在,而且还是查尔斯达尔文的功劳。这位先生的作品和观点也因此有了价值,在生物学界内外随处可见。他教会我们有生命的事物如何适应周围的环境,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又是如何一代接着一代改变的。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由此产生了进化。达尔文看到的世界跟所有人看到的一样,只是他有一副眼镜,能看到并理解的东西比常人更多。他把这副眼镜当作礼物送给了我们,今天我们自己也能学会观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我们看着这个富有生命力的世界,就像在看一部有趣的3D电影。如果你看看演员表,那就更有趣了——我们自己也在其中!难道戏到收场时我们已经不属于这个真实的世界了吗?还是先放下这个场景,找张躺椅坐下,去看看我们自己的行为吧,“就在临睡之前”。
我向您保证,这不是一部沉重的学术作品。临睡前谁都不喜欢看沉重的电影。所以我把这本书定位为轻松、好读、容易消化的读物,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把故事讲出来。这并不意味着我可以对科学施加暴力,从而背弃学术作品,而是想把故事分篇讲出来,以便读者阅读。我们将和达尔文一起,徜徉于人类行为的风景中,时而在这儿摘一朵小花,时而在那儿掰一根树枝。故事有大有小。有时候很小,比如人说话时为什么要把胳膊交叉在胸前;有时候很大,是一些泛泛的问题,比如,跟生下来的时候相比,你还是同一个人吗?人为什么会死?我把所有故事都有意识地丢到一起,从一朵小花跳到一根树枝,后再跳回去。其实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想法先是无序地出现在我们脑袋里,接着思考便开始了。这本书也一样。我希望读者能通过阅读这本达尔文主义文集来理解思考的方法。
书中有些故事不成系统序列,读者们可以交叉阅读。有些先前提及的话题在后文会重复出现,所以,把每篇故事单独读懂还是很有必要的。
每个故事都发生在不同地点或不同环境中。当想法在我脑袋里出现时,就会像个弹簧一样催促我写下来。这篇序言是我在法国南部的沙滩上用苹果手机打出来的,兴许您还能嗅到沙子的味道。有时候我坐在火车里,双手在召唤下提起笔,有时候在露天咖啡馆或宾馆里,不过大多还是在开会的时候。
地点和环境的多样化其实很容易解释:作为一个行为生物学家,不论我走到哪儿,都会对人类及其行为产生兴趣。大街上,公车里,还有超市里,我都睁大双眼,寻找素材。素材倒是很多,这不是什么问题。其中的关键是我要控制住自己,不能每次都受其诱导,去“解剖”人们的行为。我必须时不时让自己也让您安静一下,用不着立马“开膛破肚”。
这本书里的故事之前以的形式发表在科学月刊《黎明女神》(Eos )旗下的网站上。很感谢罗夫斯赫尔斯和雷诺特冯贝克两位先生提出把文章集结成册的建议。能够为一本推崇通俗科学的杂志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我倍感荣幸。科学前进的速度连光速都嫉妒,也正因此,大众才越来越不了解科学,这很可惜。虽然科学故事变得越来越复杂,但它们真的非常有趣。《黎明女神》杂志给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个品味科学故事的机会。
创世以来,人类的行为总是现身纸上,却很少被研究。宗教、政治、哲学……纸上总写着什么事该做,什么事又不该做。“行为”并没有被视为某个物种特有的、具有生物功能的系统,而是由人类创造并规定出来的。人类具备理性,高于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随着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人类的行为是独立存在的,是可以而且应该被拿来研究的,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本身。行为成了人类的一部分,可是人类的精神却被当作指引,因为人是理性的,优于其他生物,其精神远高于地球万物。幸好,如今我们有了行为生物学,它的研究角度更为广泛、现实,提出了“世间万物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这样的问题。达尔文给了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工具。我将试图就此展开叙述,希望您把每个故事作为一天的结束,就在临睡前读一读。一个接一个,一晚接一晚,就能把自己的本质看得更清楚,从而了解真正的自我。我祝愿您的这次人类行为风景之旅旅途愉快。
我把这本书的题目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塞给了邻座。他问:“也是爱丽丝娜含的?”我说:“不是的,是……嗨,算了。”只见他面无表情地盯着那张皱巴巴的纸。这时,粉色蓬蓬裙姑娘深深鞠上一躬,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她的要求——看一看自己内心的小鹿已经完成,而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马克内利森
序言
这本书的标题,真的是让人一眼就抓住了眼球,太有话题性了!“达尔文告诉你”这几个字,瞬间就让我想到了科学、进化、生物本能这些词汇。我一直觉得,很多关于人类行为的解释,最终都可以追溯到生物学的根源,而达尔文的进化论无疑是这方面的基石。所以,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将进化论的视角应用到“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个看似有些“反常识”的命题上。我猜想,作者可能会探讨,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哪些男性特质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生存和繁衍,而这些特质在现代社会又被如何解读和转化。是不是说,那些在过去被认为是“优势”的特质,比如冒险精神、领导力,甚至是一种不屈服于规则的“野性”,在现代社会被误读成了“坏”?而女性在选择伴侣时,是不是潜意识里依然会受到这些原始本能的影响?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基于科学研究的论证,也许会引用一些动物界的求偶策略,或者人类学的一些发现。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种全新的、更符合生物学规律的视角来理解两性之间的吸引力,让我们不再被一些狭隘的社会观念所束缚?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第一反应是:“哇,好大胆的标题!”。这完全颠覆了我以往对“好男人”的定义。一直以来,我们被教育要善良、正直、温和,而这本书似乎在说,这些特质反而不那么吸引人?这让我忍不住思考,是不是社会宣传一直在误导我们?或者说,这是一种对人性深层需求的探索?我想象着,作者可能会从进化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那些具有一定“野性”或者说“不羁”特质的男性,在远古时期更能生存和繁衍,从而将这种偏好遗传下来?也许,“坏”在这里被重新定义,它可能代表着自信、独立、不畏挑战,甚至是一种掌控力。我很好奇,书里会不会引用一些科学研究,比如动物界的求偶行为,或者人类历史上的某些人物案例,来佐证这个观点?又或者,作者会深入探讨女性在选择伴侣时的潜意识需求,那些我们在理性层面可能不愿意承认,但在情感层面却被深深吸引的东西。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否会给出现实生活中那些“坏男孩”为何更容易获得女性青睐的科学解释,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理解这种现象,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颜值”或“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听起来就充满了争议性和探讨性,这正是吸引我的地方。我一直对心理学和行为学领域的内容很感兴趣,尤其是关于两性吸引力的课题。这本书的标题直接触及了一个很多人都曾有过疑惑或者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有些看似“不那么完美”的男性反而更受女性欢迎?我猜测,书中可能会深入剖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和进化根源。也许作者会挑战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从更客观、更科学的角度来审视人类的择偶偏好。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引用一些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比如关于“黑暗三联征”与吸引力的关系,或者关于“安全感”与“刺激感”在两性吸引力中的权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解释,而不是简单的“道听途说”。想象一下,如果书中能够解释为什么一些“有风险”的行为反而能激起女性的兴趣,或者为什么男性身上的某些“不羁”特质能够成为一种吸引力,那将是非常有趣和发人深省的。这本书会不会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我们自己在情感上的选择,以及那些让我们心动的原因?
评分“达尔文”这个名字的出现,立刻让这本书在我心中拔高了几个档次。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两性关系的通俗读物,更可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理论支撑。我一直对进化心理学颇感兴趣,因为它能解释很多看似不合逻辑的人类行为。这本书的题目“为什么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确实大胆,但如果从进化的角度去解读,或许会有非常令人惊讶的发现。我设想,作者可能会从远古时期人类生存的环境出发,分析男性在当时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那些能够增加生存和繁衍几率的特质,比如勇气、冒险精神、甚至是某种程度的“攻击性”,这些在现代社会可能被解读为“坏”。而女性在选择伴侣时,又会优先考虑哪些能够保证后代生存和发展的因素。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证据,比如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两性择偶偏好的对比研究,或者对人类历史进程中男性形象演变的分析。这本书有没有可能颠覆我们对“好男人”的传统认知,让我们看到,那些被我们规避的“不完美”,可能恰恰是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真是太引人注目了,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是这个标题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一直以来,关于两性关系,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和讨论,而“达尔文”这个名字的加入,更是增添了一层科学与演化的神秘感。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读“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个看似有些颠覆常识的现象。是说那些所谓的“坏”其实是某种生存策略的体现?还是说“爱”的本质就与这种“不坏”有着微妙的联系?我脑海里已经开始浮现出各种可能,比如,是不是那种敢于冒险、勇于突破规则的男性,更容易在生存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吸引女性的目光?又或者,“坏”并非指道德上的败坏,而是指一种不按常理出牌、充满魅力的特质?书中会不会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从生物学、心理学乃至社会学的角度来层层剥开这个谜团?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或许会彻底改变我对两性关系的一些固有认知,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身边的人和事。这种挑战认知、引发思考的书籍,正是读书的乐趣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