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邏輯學 上下捲(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
| 定價 | 80.00 | |
| 齣版社 | 商務印書館 | |
| 版次 | ||
| 齣版時間 | 1996年01月 | |
| 開本 | 大32開 | |
| 作者 | (德)黑格爾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420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100011457 | |
| 重量 | 942 | |
黑格爾的《邏輯學》,通稱“大邏輯”,以彆於《哲學全書》中的第壹部分“邏輯學”,即通稱的“小邏輯”。《邏輯學》共分“有論”、“本質論”和“概念論”三編,前兩編閤稱客觀邏輯,分彆齣版於1812年和1813年,第三編稱主觀邏輯,齣版於1816年。全書三編齣版後,黑格爾又著手修訂,僅完成瞭第壹編“有論”部分。
黑格爾著作共有三種全集本,即米希勒本,格羅剋納本和拉鬆本。中譯本依拉鬆本的編例,以“有論”為上捲,“本質論”和“概念論”為下捲。譯文亦以拉鬆本為主要依據,並參考瞭格羅剋納本。譯者撰有長篇後記,附刊於下捲。
中譯本就列寜在《黑格爾(邏輯學>一書摘要》中所摘部分,將《列寜全集》第三十八捲的頁碼一一標齣,以便讀者查考。又為瞭讀者查對列寜所據米希勒本德文原文的便利,《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邏輯學(上捲)》逐頁加注瞭這個版本的頁碼;另編米希勒本和拉鬆本頁碼對照錶,分彆附於上下捲的編末。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邏輯學(下捲)》,通稱“大邏輯”,以彆於《哲學全書》中的第壹部分“邏輯學”,即通稱的“小邏輯”。《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邏輯學(下捲)》共分“有論”、“本質論”和“概念論”三編,前兩編閤稱客觀邏輯,分彆齣版於1812年和1813年,第三編稱主觀邏輯,齣版於1816年。全書三編齣版後,黑格爾又著手修訂,僅完成瞭第壹編“有論”部分。黑格爾著作共有三種全集本,即米希勒本,格羅剋納本和拉鬆本。中譯本依拉鬆本的編例,以“有論”為上捲,“本質論”和“概念論”為下捲。譯文亦以拉鬆本為主要依據,並參考瞭格羅剋納本。
第壹版序言
第2版序言
導論
邏輯的一般概念
邏輯的一般分類
第壹部 客觀邏輯
第壹編 有論
必須用什麼作科學的開端?
有之一般分類
第壹部分 規定性(質)
第壹章 有
甲、有
乙、無
丙、變
1.有與無的統
注釋一 有與無在觀念中的對立
注釋二 有與無的統一,同一:錶述的缺憾
注釋三 抽象的孤立
注釋四 開端的不可思議的性質
2.變的環節:發生與消滅
3.變的揚棄
注釋關於揚棄這個名詞
第2章 實有
甲、實有自身
1.一般實有
2.質
注釋質與否定
3.某物
乙、有限
1.某物和一他物
2.規定,狀態和界限
3.有限
(一)有限的直接性
(二)限製和應當
注釋應當
(三)有限到無限的過渡
丙、無限
1. 一般無限物
2.有限物與無限物的相互規定
3.肯定的無限
過渡
注釋一 無限的進展
第2編 本質論
第壹部分 作為反思自身的本質
第壹章 映象
甲、本質的與非本質的
乙、映象
丙、反思
1、建立的反思
2、外在的反思
注釋
3、進行規定的反思
第2章 本質性或反思規定
注釋 在命題形式中的反思規定
甲、同一
注釋一 抽象的同一
注釋二 第壹條原始思維律
乙、區彆
1、絕dui的區彆
2、差異
注釋 差異命題
3、對立
注釋 教學中對立的大小(量)
我最近在研究的這套哲學導論材料,重點放在瞭古希臘哲學傢們對“實在”(Reality)的探討上。它不像邏輯學那樣聚焦於推理的形式,而是更關注我們所感知的世界是否是“真實”的,以及我們如何通過理性來接近真理。書裏對柏拉圖的“理念論”和亞裏士多德的“實體論”做瞭非常細緻的比較和梳理,展現瞭兩種截然不同的形而上學路徑。閱讀這些內容,感覺像是進行瞭一次智力上的“攀登”,需要不斷地摒棄現代思維的慣性,去理解那些跨越瞭韆年的深刻思辨。譯者的注釋非常詳盡,對於理解那些晦澀的古希臘概念提供瞭極大的幫助,使得原本遙不可及的哲學概念變得可以觸摸。這本書的難度不低,需要沉下心來反復咀嚼,但一旦進入那種純粹的思辨狀態,那種智力上的滿足感是無與倫比的。它拓寬瞭我對知識本質的理解,讓我明白,真正的哲學思考永遠不會有一個終極答案,而是在於提問的方式和探索的深度。
評分最近迷上瞭一套關於批判性思維的書籍,那本側重於日常生活中邏輯謬誤的分析,簡直是思維的“清道夫”。它沒有高深的術語,而是用大量的實例告訴你,為什麼你覺得對的論證,其實可能漏洞百齣。比如,書中細緻地剖析瞭“訴諸權威”和“滑坡謬誤”在廣告和政治宣傳中的常見手法。讀完之後,我簡直有點“被害妄想”,看新聞、聽講座,總是不由自主地去拆解對方的論證結構,看看它的前提是否充分,結論是否必然。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讓你從一個被動接受信息的消費者,變成瞭一個主動的、挑剔的思考者。它教會我的不是去記住什麼公式,而是如何保持一種健康的懷疑態度。尤其對於那些喜歡在社交媒體上參與辯論的朋友來說,這本書能幫你把“吵架”升級為真正的“論證”。唯一的遺憾是,它對一些更復雜的演繹邏輯介紹得略顯單薄,更像是一本入門級的“防忽悠指南”,而非係統的邏輯學教材,但作為日常思維的校準工具,絕對物超所值。
評分近期翻閱的一本關於科學哲學史的著作,它探討瞭科學理論是如何誕生、發展、被挑戰和最終被取代的過程。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宏大,它不隻是羅列科學傢的名字和他們的發現,而是深入挖掘瞭科學範式轉變背後的哲學基礎和時代背景。例如,它詳盡描述瞭牛頓力學是如何被相對論挑戰的過程,以及哲學傢們如何應對這種基礎性的世界觀的動搖。這本書的文字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它讓你看到,即便是最堅實的科學知識,也建立在一係列的哲學假設之上,並且隨時可能被新的解釋框架所顛覆。我特彆欣賞作者對“可證僞性”原則的討論,這讓我對科學的邊界有瞭更清晰的認識。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科學的理解不再是盲目崇拜教科書上的結論,而是理解瞭科學作為一種探索真理的“方法論”的復雜與動態。這本書更適閤那些對科學史和知識論有深厚興趣的讀者,它提供的知識密度非常高,需要細細品味。
評分我手頭有一本關於論證理論與修辭學的書籍,它把邏輯的嚴謹性和語言的說服力完美地結閤瞭起來。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一個論證光是“有效”是不夠的,它還必須在特定的受眾和情境下是“可接受的”。它細緻地拆解瞭“訴諸情感”、“搭建橋梁”、“構建共識”等修辭技巧,並分析瞭這些技巧在法律辯護、公共演講乃至日常談判中的實際應用。與純粹的邏輯書不同,這本書更具“實戰性”,它讓你明白如何包裝你的邏輯內核,讓你的觀點更容易被聽眾接納。書中包含瞭大量經典演講的片段進行分析,比如如何通過布局和措辭來引導聽眾的情緒走嚮。我發現,許多時候,我們敗給對手,並不是因為我們的邏輯站不住腳,而是因為我們的錶達方式過於生硬、缺乏共鳴。這本書教會瞭我如何成為一個更有影響力的溝通者,它讓我學會瞭在堅守原則的同時,也要靈活運用語言的力量。
評分另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是關於認知偏差與決策心理學的。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把焦點從“對與錯”的邏輯判斷,轉嚮瞭“為什麼我們會做齣非理性選擇”的內在機製。書中詳細闡述瞭“錨定效應”、“損失厭惡”是如何在投資和商業談判中悄無聲息地操縱我們的判斷的。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確認偏誤”的章節,作者通過一係列有趣的實驗證明,人們傾嚮於尋找和解釋那些支持自己既有觀念的信息,而自動忽略那些相反的證據。這讓我深刻反思瞭自己在做重大生活決定時,是不是也被這些內在的“捷徑”誤導瞭。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活潑,夾雜著大量的心理學實驗細節和案例分析,讀起來完全沒有枯燥感,更像是在聽一位高明的心理學傢為你解剖大腦的“小把戲”。它讓我意識到,提高決策質量的關鍵,往往不在於擁有更多信息,而在於認識到自身認知的局限性。如果你對行為經濟學和人類心智的奧秘感興趣,這本書絕對是繞不開的一道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