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毽球教程
定价:30.00元
作者:董刚,冯聪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1222825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对作者在清华大学体育部任教毽球课程十余年经验的总结,积累和整理出了有关毽球运动教学和训练的方式与方法,将教学经验及训练经验与广大的毽球爱好者们一起分享。全书共八章,章介绍了毽球的起源及发展现状。第二章讲解毽球的基本技术动作。第三章讲解毽球技、战术及人员阵容配备下的攻防技、战术部署及场上实战应用。第四章讲解毽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第五章介绍毽球的竞赛规则与裁判员法。第六章讲解毽球竞赛组织与筹划。第七章介绍花毽与竞赛规则。第八章介绍毽球的体能训练方法。
目录
作者介绍
董刚,清华大学,教师,1999级天津体育学院运动系,主修毽球、藤球;2003级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专业;2009级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主修运动训练专业。运动员期间多次获得沈阳市、辽宁省毽球比赛冠军;第四届全国农动会毽球比赛第七名;2001年至2006年蝉联全国藤球锦标赛冠军;2000—2003年世界藤球锦标赛季军;2001年亚洲藤球锦标赛亚军。
文摘
序言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怎么做”的指南,更是一本“为什么这样做”的哲学探讨。作者似乎对毽球这项运动有着近乎痴迷的理解,他们不仅仅是在教授招式,更是在传授一种运动的智慧。书中对于高阶战术的剖析,比如双人配合中的空间切割、如何预判对手的击球落点并提前进行站位调整,这些内容展现了极高的竞技水平。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心理博弈”的分析,它详细阐述了在关键比分时,选手如何通过看似不经意的动作来干扰对手的判断,这种层次感和深度,是市面上很多只关注动作模仿的教程所欠缺的。文字表达上,偶尔会夹杂着一些富有画面感的比喻,让抽象的技术动作变得触手可及,例如将快速回防比作“猫科动物的瞬间爆发”,既形象又贴切。这本书读起来让人感到一种被尊重——作者相信读者有能力去理解并掌握这些复杂的运动规律,而非仅仅是机械地重复动作。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比较追求效率的学习者,我希望每一分钟的阅读都能带来实质性的进步。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恰到好处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采用了模块化的学习路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技术短板,有针对性地选择章节进行钻研。例如,如果我的“内侧搓球”总是不稳定,可以直接跳到专门针对摩擦力和球性控制的那个模块,里面提供的专项练习组非常系统和高效。它避免了那种拖沓冗长的叙述,每一段落都言之有物,直击问题核心。更重要的是,书中还加入了“常见错误及纠正”的清单,这简直是自学者的福音,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是发现不了问题的症结的,而这些“雷区提示”能帮我们迅速避开弯路。这种“即学即用,快速反馈”的学习模式,让我对毽球技能的提升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这本关于毽球技艺的书籍,光是翻开封面,那股扑面而来的活力与专业感就让人忍不住想即刻拿起球拍,奔赴球场。书中对毽球运动的基础原理讲解得极其透彻,从最基础的步法、击球部位的细微差别,到如何运用身体的重心来保持平衡,每一个细节都被拆解得清晰明了。作者似乎深谙初学者的困惑点,他们没有急于炫耀高难度技巧,而是耐心地引导读者打下坚实的地基。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身体协调性”的章节,它并非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图解和实操建议,比如如何通过镜像练习来修正自己的动作,如何针对性地加强核心力量来提升击球的稳定性。书中的语言风格既有老一辈教练的沉稳与严谨,又不失现代教学的灵活与生动,让人感觉像是在一位经验丰富且充满热情的师傅手下学习,每走一步都走得踏实有力。对于那些渴望从“会玩”到“会打”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开启进阶之路的最佳向导。
评分与其他泛泛而谈的体育指南相比,这本教程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对民族体育项目的敬畏与传承精神。作者在介绍基本功的同时,也融入了对毽球运动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探讨,虽然篇幅不长,但足以让读者感受到这项运动的深厚底蕴。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明白了为何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承载了无数人的汗水与智慧。在技术讲解上,他们不拘泥于某一种流派的绝对正确性,而是鼓励读者在掌握核心原则的基础上,去发掘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是一种非常开明的教学态度。它引导的不仅是肢体上的技巧,更是精神层面的探索——如何将个人的天赋与运动的规律完美融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毽球语汇”。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本单纯的技能手册,它更像是一本充满激情的运动宣言。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呈现简直是一场盛宴。我通常对技术手册不太感冒,因为很多书要么图文分离,要么图片质量模糊不清,但这一本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每一个关键动作的分解图都采用了高质量的慢动作定格拍摄,配合精确的箭头指示和角度标注,即便是像“外侧挑球”这种需要精确脚踝旋转的动作,也能通过图片清晰地捕捉到发力瞬间的力线走向。更绝妙的是,书中穿插了不少优秀运动员的案例分析,通过实战照片结合文字注解,展示了理论在真实比赛中是如何被完美执行的。这种图文并茂、相互印证的方式,极大地缩短了理论到实践之间的鸿沟。我甚至觉得,就算暂时没有球在手,只是静静地翻阅这些精美的图解,也能对毽球的运动美学产生一种深刻的共鸣。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编者对读者体验的重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