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太极拳心法传真
定价:48.00元
售价:36.5元
作者:董斌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67129665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太极名家传心法,心法传真悟太极
内容提要
杨家乐氏太极拳由杨家太极拳嫡系传人董英杰弟子乐奂之(字幻智)先生所传,该书为乐奂之再传弟子太极名师董斌之弟子根据董斌先生晚年传授笔记,结合在中外传授杨家乐氏太极拳的心得而著。全书系统详尽地介绍了杨家乐氏太极拳心法、基本功、拳架、推手及保健功法等太极心法真传,有助于掌握太极拳的本真。
目录
作者介绍
董斌,杨家乐氏太极拳(由杨家太极拳嫡系传人董英杰弟子乐奂之先生所传)主要传人,乐奂之再传弟子,一代太极名师。
王玫瑰(Rose Oliver),英国男爵(M.B.E),太极名师董斌弟子,国际太极文化交流使者,中英双龙文化艺术中心主任。为上海大学外籍教师,2013年上海市“白玉兰奖”获得者,上海理工大学英国文化交流中心主任。
王明波,太极名师董斌弟子,沪上太极推手名师,中英双龙文化艺术中心主任。精研杨家乐氏太极拳内功心法、拳架及推手之奥义,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训练方法和内功心法体系。文摘
序言
从出版的市场定位来看,这本书似乎避开了那些针对大众健身或速成教学的细分市场,而是精准地瞄准了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并且渴望深入理解技艺背后文化和原理的资深习练者或研究人员。我注意到书中对传统文本的引用和注释非常详尽,很多地方甚至引用了罕见的早期手稿中的只言片语,这表明作者在资料搜集上投入了海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种对原始材料的忠诚,在当今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然而,正因为这种深挖,使得全书的行文风格略显古奥,句式结构复杂,充满了学者式的长难句。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阅读起来可能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查阅一下文中的术语解释,才能顺畅地继续。这并非是说内容不好,而是阅读体验上,它更像是在攻克一座知识的堡垒,需要步步为营,而非轻松漫步于花园小径。
评分总体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厚重而内敛”。它不追求花哨的图示或快速见效的承诺,而是沉下心来,试图还原和重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作者对不同流派之间的异同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没有明显地偏袒某一家,而是保持了一种客观的学术态度去梳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哲学基础。这种平衡感非常难得,它让读者在学习具体技法的同时,也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理解这些技艺的共同源头。对于那些希望通过阅读来提升理论素养,从而反哺自身实践的习练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其扎实且富有启发性的参照系。它更像是一位资深师长在娓娓道来他毕生对一门学问的体悟,其中充满了深刻的洞察,需要读者以同等的尊重和投入去对待。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初稿(或者说,是阅读了它所构建的理论框架的概述部分)后,最直观的感受是作者在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偏执的严谨性。他似乎并不满足于沿用坊间流传的那些模糊不清的定义,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去追溯每一个术语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并试图提炼出一个最贴合其“本真”的现代诠释。这种“溯源”的方法论,使得全书的论述具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但也相应地增加了理解的门槛。对于那些习惯了快餐式知识获取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反复回读才能真正跟上作者的思维跳跃。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动静转换”的章节,作者没有简单地给出几个招式作为例证,而是将这个过程上升到了哲学思辨的层面,探讨了内在意念与外在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无疑提升了本书的学术价值,但同时也使得它更像是一部武学理论的“元典”而非操作手册,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悟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去消化吸收这些深刻的见解。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呈现出一种非常清晰的螺旋上升结构,它不是线性的教学,而是在反复引入新概念的同时,不断加深对已介绍概念的理解。这种编写方式非常适合那些喜欢将知识体系化、网络化构建的读者。举个例子,书中某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要领,可能要等到后面三章提及了某个气机流转的总纲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其精髓所在。这要求读者必须保持阅读的连贯性,不能随意跳章,否则很容易产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构建“心法”与“拳法”之间的桥梁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他巧妙地借用了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但又没有陷入刻板的教条主义,而是将其转化为一种灵活的、指导实践的思维模型。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原本抽象的内功心法变得有迹可循,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是下了不少功夫的,拿到手里就能感觉到它的分量和质感。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内敛的色调,配合上恰到好处的字体排版,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不是一本浮夸的畅销书,而是那种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学术或专业著作。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印刷清晰,即便是长期翻阅,应该也不会太容易出现模糊或掉色的情况。不过,从目录的结构来看,它似乎更侧重于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历史脉络的梳理,对于初学者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去适应这种由宏观到微观的叙事方式。我个人很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坚持,比如扉页上的小细节处理,透露出一种对传统文化应有的敬畏感。整体而言,这本书的物理形态传递出一种严肃而可靠的信号,让人对其中蕴含的内容抱有很高的期待,仿佛在触摸一本被精心保存的古籍,只是用着现代的出版技术。这种触感和视觉上的双重体验,无疑为阅读过程增添了一份仪式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