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龍虎太極拳
定價:42.00元
作者:馬希平,馬鍇果
齣版社: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64417758
字數:
頁碼:38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龍虎太極拳》用比較詳實的曆史資料講述瞭龍虎太極拳發展史上曆代宗師級人物鮮為人知的故事;用清新雅緻的文筆深入淺齣地講述瞭龍虎太極拳的曆史淵源與發展;用豐富清晰的圖片及文字說明全麵演繹瞭龍虎太極拳的功架及功法,重點突齣瞭知識性、趣味性和啓迪性,嚮讀者勾畫齣瞭一支流傳於我國民間四百多年,曆史悠久,風格獨特,代代秘傳密練的太極拳流派。
《龍虎太極拳》分為七章。章介紹瞭龍虎太極拳的起源與發展;第二章介紹瞭龍虎太極拳中十三勢滑拳架的拳式、練法及要領;第三章介紹瞭龍虎太極拳中一百單八式長拳(馬)架的拳式、練法及要領;第四章介紹瞭龍虎太極拳中六十六式轉襠架的拳式、練法及要領;第五章介紹瞭龍虎太極拳中推手的練法及要領;第六章龍虎太極拳百題知識問答,介紹瞭龍虎太極拳一般常識、主要功法及學習練習時的注意事項;第七章為附錄部分。
《龍虎太極拳》文化內含豐富,文字通俗易懂,曆史故事真切動人,‘力圖為讀者打開一個全麵認識太極拳的嶄新視野。《龍虎太極拳》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既可以作為廣大習練者或愛好者學習和研究龍虎太極拳的教材,同時也可以為喜愛武術的人們提供科普讀物,還可以為史學界提供一段長期流傳於民間的極其珍貴的明清曆史資料。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龍虎太極拳》:
三、獨特的身法
龍虎太極拳在外貌特徵上要求:“雞腿”“龍身”“熊膀”“鷹爪”“虎抱頭”“雷聲”“滑步”;在身法上要求“八要”,即:“起、落、進、退、反、側、收、縱”。起落者,起為橫,落為順也;進退者,進步低,退步高也;反側者,反身顧左,側身顧右也;收縱者,收如貓行縱如虎也。在保持“虛領頂勁”“含胸拔背”“尾閭中正”“氣沉丹田”的前提下,或起或伏、或進或退、或打或防、或躲或閃運動自如。猶如貓撲鼠、鷹撲兔、猛虎下山,神氣逼人。
四、獨特的步法
龍虎太極拳在步法上除瞭使用常見的五種步法(如馬步、弓步、虛步、僕步、歇步)外,還采用瞭:寸步、過步、套步、跌步、踐步、快步、三角步、穿蕩步、六閤步、穿梭步等靈活多變的步法。如二三尺遠則過步可到。過步者,進前腳急過後腳;如四五尺遠則墊一步,仍上前腳;如一丈八尺遠則用快步。快步者,起前腳帶後腳,平飛而去,並非跳躍而往馳,實馬奔虎剪之意也。總而言之,如能在步法上練到圓、整、活、輕、快的時候,與對方交手,絕占優勢。該拳步法上的獨特之處還在於使用瞭“雞腿滑步”,即有腿必跟,而且跟得快、跟得準、跟得穩、跟得輕,虛實分明。古拳譜曰:“頭打去意隨腳走,起而未起貼中央,腳人中門奪他地,就是神仙亦難防。”
五、獨特的推手
在比較早一點的龍虎太極拳中沒有“推手”二字。現在的“推手”過去叫“打手”或“炮打五行”,古《拳譜》中有《打手歌》為憑。隨著近代各太極拳流派普遍的叫法和國傢規範的名稱,改革開放以來龍虎太極拳中的“打手”也改稱“推手”瞭。
推手是一種雙人或多人徒手進行技擊技巧技法訓練的有效方法和形式,是從拳架訓練過渡到實用性訓練的重要環節。其主要目的是為瞭不斷練習和提高技擊技巧。龍虎太極拳中的推手始終堅持著“拳不接手”的基本原則,尤其是在炮打五行(即散手)中這一基本原則體現的更加充分。
推手訓練一般分為三步或三種練習方法,即沾粘推手練習法、活步推手練習法、炮打五行(即散手)練習法。尤其是跑打五行練習法仍然保留著古樸、典雅、傳統的方法。它由五個相對獨立的、可變化的拳式組成,也稱五大勢。每一勢都是一個起、承、轉、閤,攻、防、進、收獨立的訓練和實用單元體,演練起來可以隨心所欲,變化無窮。同時,對於練習者來說,既可以個人單練,又可以甲乙雙方對練,還可以數人群練。如果練習者有時間或有體力的話,可以無止境地打下去。
關於推手訓練問題,將在推手部分作詳細講解,此處不再贅述。
……
序言
我接觸過不少關於內傢拳的書籍,很多都陷於玄而又玄的理論闡述,讀起來晦澀難懂,仿佛在聽一位高深莫測的老師在用隻有少數人能理解的術語布道。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卻顯得格外親切和接地氣。作者顯然深諳“授人以漁”的道理,他沒有直接拋齣那些高深莫測的概念,而是通過一係列生活化的比喻和由淺入深的邏輯推導,將太極拳的核心精神——陰陽相濟、剛柔並濟——層層剝開,展示給我們看。比如,書中對“鬆緊轉換”的描述,不是簡單地說要放鬆,而是拿竹子的柔韌性來類比,說鬆是蓄勢待發,緊是蓄勁待發,這種形象化的錶達,瞬間就打通瞭我以往理解上的“任督二脈”。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在講解技術動作的同時,非常注重“意念”的引導。它會明確告訴你,在做某一個動作時,你的目光應該落在哪裏,呼吸應該如何配閤,甚至連內髒的感受都做瞭細緻的描述。這使得練習不再僅僅是肌肉的機械運動,而成為一種身心閤一的修行。讀完一章,我立刻就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找到瞭長期睏擾我的那個“氣感”的入口,那種從理論到實踐的流暢銜接,是很多同類書籍所欠缺的,讓人感覺作者真是掏心掏肺地在傳授自己的畢生所學。
評分與其他同類書籍相比,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實戰應用”的探討。很多太極拳書籍似乎都停留在養生和套路演示的層麵,對於“聽勁”和“掦化”在實際接觸中的運用,往往一帶而過,顯得有些“紙上談兵”。然而,這本書卻大膽地開闢瞭專門的章節來討論如何在推手中感知對方的意圖,如何藉力打力,並且給齣瞭具體的應對策略。它不像某些武術書那樣,把實戰描述得過於神乎其神,而是非常理性地分析瞭人體結構和力學原理在對抗中的作用。比如,它詳細拆解瞭如何通過細微的重心變化來瓦解對手的平衡,並提供瞭幾種可以在日常陪練中逐步培養這種“觸覺”的方法。這種對技術深度的挖掘,讓這本書的價值從一個單純的初學者指南,躍升為瞭一個有潛力的進階參考書。它不僅僅教你怎麼做動作,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思考如何運用這些動作,讓太極拳的內在邏輯和生命力真正地在身體中活現起來。這對於渴望將所學真正應用於檢驗的習武者來說,無疑是提供瞭寶貴的指引和方嚮。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封麵那種深沉的墨綠和燙金的字體搭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拿到手上,能感受到紙張本身的質感,不是那種廉價的滑膩感,而是帶著微微的粗糲和厚重,讓人覺得這不是一本快消品,而是一本值得珍藏的武學經典。內頁的排版也看得齣設計者的用心良苦,字體大小適中,行距疏密有緻,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對著那些復雜的動作圖解,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而且,我特彆欣賞它在圖文搭配上的處理。那些演示招式的照片,光影的處理非常到位,能夠清晰地勾勒齣肌肉的起伏和身體的重心轉移,這對於我們這些初學者來說,比乾巴巴的文字描述要直觀太多瞭。每一步的分解動作都處理得井井有條,讓人感覺教練就在身邊手把手地指導。即便是那些需要高度柔韌性和平衡感的動作,通過這些精細的圖片,我也能大緻把握住關鍵的力點和綫路,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實在令人佩服。這本書的開本也很適宜,既方便在練習時攤開平放在地上參考,又方便攜帶,隨時隨地都能翻閱幾頁,沉浸在太極的意境之中。整體來看,這本書在物理呈現上,已經超越瞭一本普通教材的範疇,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光是翻閱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和對武學的敬畏。
評分這本書對於練習者的進度把握和常見問題的預判做得極其到位,簡直像是提前在我的練習路上設置好瞭路標和減速帶。我拿到書的第一個星期,就按照書中的“預備姿勢”和“起勢”開始練習,結果發現自己總是站不穩,重心忽高忽低。正當我感到沮喪時,翻到某一頁,赫然發現“新手常見錯誤解析”這一小節,裏麵詳細列舉瞭十種初學者容易犯的錯誤,其中“虛領頂勁不足”和“膝蓋鎖定”赫然在列,配有糾正錯誤的側視圖。這讓我如獲至寶,立刻對照自己的動作進行調整。書中對那些看似微小卻影響巨大的細節的處理,非常到位。例如,關於“掤”勁的講解,作者不僅展示瞭外形,還特彆強調瞭腋下要含空、肘部要微沉的微妙感覺,並提供瞭幾個輔助練習來體會這種狀態。這種對“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的堅守,讓我在練習過程中,極大地避免瞭走彎路,也保護瞭我免受一些不必要的肌肉拉傷。它不是一味地鼓吹“練下去就會好”,而是提供瞭一套科學的、可量化的反饋機製,讓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每一步的進步和停滯點在哪裏,這種務實的態度,在武術教學領域是極其寶貴的。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獨特的節奏感和韻律美,讀起來仿佛能聽到太極拳大師沉穩的呼吸聲。作者的文字功底顯然非常深厚,他將深奧的武學哲理融入到樸實無華的句子中,不賣弄辭藻,卻處處透著力量和智慧。例如,在描述“纏絲勁”的連綿不絕時,作者用瞭“如蠶食桑葉,綿密而無間斷;似流水繞石,麯摺而求其暢通”這樣的句子,既有畫麵感,又不失哲理深度。這種優美的文字不僅僅是修飾,它更像是一種精神暗示,幫助練習者在麵對枯燥的重復練習時,能夠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對美的追求。我常常在練習間隙,隻是翻閱幾段文字,就能重新找迴練習的動力和對太極意境的嚮往。它成功地將太極拳從一種單純的身體對抗技藝,提升到瞭一種精神層麵的審美活動。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像是在閱讀一本融閤瞭書法、哲學與武術精髓的古代典籍,隻不過是用現代的語言重新闡釋瞭那些恒久不變的真理。這種將文化底蘊與實用技巧完美結閤的寫作手法,著實令人稱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