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
定价:18.00元
作者:付晶晶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5455021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28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家都说,父母不应该为孩子做太多的事情,因为溺爱会害了孩子。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列举出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不想溺爱孩子,所以有些事情才不得不做:我们不想让父母为孩子包办所有的事情,也无意让父母成为孩子的仆人,但是孩子要独立,要健康快乐地成长,却是离不开父母的帮助的。因为孩子独立的能力、快乐的心境、健康的身体都是父母给予的。
目录
给孩子一个温馨甜蜜的家
1-在孩子面前保持微笑
2-经常为孩子播放优美的音乐
3-多陪伴孩子
4-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5-在孩子面前展现你的幽默感
6-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7-教会孩子正确的卫生习惯
8-给孩子买一个闹钟
9-带着孩子锻炼身体
10-让孩子自己出行-次
11-不许孩子浪费食物
12-教会孩子打扫自己的房间
13-让孩子从小健康饮食
14-对孩子的错误作适当地惩罚
15-在孩子面前说真话
16-感谢孩子为你做的任何事
17-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
18-在餐桌上赞美菜肴
19-带孩子亲近自然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
21-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22-给孩子应对挫折的勇气
23-乐于分享孩子的趣事
24-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25-做孩子的好榜样
26-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
27-让孩子热爱学习
28-教会孩子如何参与竞争
29-给孩子-些压力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30-给孩子买好书
31-带孩子去听-次名人的演讲
32-给孩子谈谈爱情
33-真诚地欢迎孩子的朋友
34-坐下来和孩子聊心里话
35-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说不
36-教孩子怎样和异性接触
37-让孩子去征服一座“高山”
38-让孩子也负担起家庭的责任
39-在孩子失败时给他微笑和鼓励
40-给孩子买一件乐器或一件运动用品
41-让孩子有一颗爱心
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明天
42-带孩子去参观好的大学
43-让孩子做-次家里的主人
44-鼓励孩子利用假期去做义工
45-教给孩子理财的知识
46-孩子一次
47-和孩子一起去参加一次竞选
48-让孩子了解性
49-郑重地和孩子分享你的人生
50-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是我之前接触的同类书籍中比较少见的。它没有使用那种故作高深的术语来标榜自己的专业性,语言流畅、亲切,读起来几乎没有阅读障碍。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阐述每一个“清单项目”时,都穿插了非常恰当且富有生活气息的案例。这些案例,读起来不像是精心编排的“范本”,更像是从无数个真实的家庭日常中提炼出来的缩影。我甚至能从那些描述中看到自己家里的影子,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的“失控”表现,或者面对挫折时表现出的惊人韧性(或者说缺乏韧性)。这种强烈的代入感,使得书中的理论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直接作用于我内心的一种触动。举个例子,书中关于“如何鼓励好奇心”的那一部分,它没有停留在表扬孩子“真棒”的层面,而是深入到如何为孩子创造“安全探索失败”的环境。这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去因为怕麻烦,而习惯性地替孩子扫清障碍的做法,实际上是扼杀了他们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这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和不加粉饰的坦诚,让这本书在我心中占据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我重新审视自己育儿哲学的催化剂。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摆在我的书架上,坦白说,最初吸引我的是它那个直截了当的标题——“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我承认,在为人父母的这条路上,我常常感到迷茫,就像在一个没有地图的森林里摸索。市面上的育儿书籍汗牛充栋,大多侧重于理论和心理学分析,读起来既烧脑又让人产生距离感。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语重心长的老朋友,手里拿着一张实用的清单,陪你一步步走过孩子成长的关键路口。我特别欣赏它那种不打虚架子的态度,每一“事”的阐述都非常落地,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腔。它没有试图去定义“完美父母”是什么样,而是提供了一系列清晰、可操作的建议,让你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找到平衡点。比如,书中对于如何建立有效沟通模式的探讨,就远比我之前读过的任何一本书都要具体。它没有空泛地说“多倾听”,而是细致地拆解了倾听时的肢体语言、回应的时机,甚至是不该插话的微妙界限。这种将宏大目标分解为微小行动的能力,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让我觉得育儿不再是一项高难度考试,而是一系列可以逐步掌握的技能。当我对照着书中的建议去实践时,能明显感觉到亲子关系中那些僵硬的角落开始变得柔软起来,这无疑是对一个正在摸索期的家长最好的肯定。
评分如果说市面上的育儿书籍多是在教你如何“修剪”孩子这棵树,那么这本书更像是在教你如何优化土壤和阳光的供给。我特别喜欢它对于“长期主义”的强调。在如今这个追求即时反馈的时代,育儿这件事却是一个极其缓慢、常常看不到立竿见影效果的过程。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断提醒你,今天看似徒劳的坚持,都会在未来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爆发能量。例如,书中关于“培养阅读习惯”的建议,它没有催促你非得让孩子在某个年龄读完多少本书,而是侧重于父母如何营造一个“阅读氛围”,如何将阅读与美好的情感体验绑定在一起。这种对“过程美学”的尊重,极大地缓解了当代父母普遍存在的“焦虑内卷”。我感受到了一种被理解的释然——原来,重要的不是我是否在“赶进度”,而是我是否在“用心陪伴”这个过程。这种心境的转变,比学会某一个具体的管教技巧要珍贵得多。它让我从一个急躁的“执行者”,慢慢过渡到了一个更有耐心的“守护者”,这对我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氛围的改善,都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这份收获是远超预期的。
评分从排版和装帧来看,这本书记载的“50件事”的呈现方式也颇具匠心。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数字,每一条目都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小标题,且内容组织层次分明,辅以适量的留白,让读者在阅读时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查阅的实用指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考量。我发现,很多时候我并不是完全不明白道理,而是被生活中的琐碎事务打乱了思绪,需要一个清晰的提醒来重新聚焦。这本书的版式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锚点”,让我能够快速定位到我想回顾或学习的那个特定主题。此外,这本书在平衡“爱”与“规矩”之间的探讨上,处理得尤为老练。它并没有陷入“溺爱是万恶之源”的极端,而是精妙地阐述了“有边界的爱才是真正的保护”这一核心理念。它教会我如何坚定而温柔地设立界限,如何让孩子明白拒绝和规则的存在,不是为了限制他们的自由,而是为了让他们在更广阔的世界中拥有更强的安全感和自主性。这种对人性深层次需求的洞察,使得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育儿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构建健康人际关系的教科书,只是它的首要对象,是我们自己的孩子。
评分说实话,我不是那种一拿到书就恨不得立刻读完并打满星的“狂热型”读者。我更倾向于把这类工具书当作一种参考手册,需要时就翻出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跑偏。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有利于这种“碎片化”阅读。它不是那种需要一口气读完才能理解精髓的叙事性作品,它的50个点就像50个独立的模块,彼此关联却又各自成体系。我最欣赏的是,它没有把所有“该做的事”都捆绑在对孩子进行某种“改造”上。相反,它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引导父母进行自我审视和调整。这对我来说是醍醐灌顶的。我过去总以为育儿的核心是管教孩子,是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行为的根源在于父母自身的情绪处理方式或者潜意识里的投射。比如,它探讨了如何管理父母自身的“焦虑放大器”,这一点尤其深刻。我发现,我许多对孩子发火的瞬间,其实是源于我自身未被解决的压力,而不是孩子真正的“不听话”。书中处理这个问题的角度,不是指责,而是提供了一种“先安顿自己,再处理问题”的实用路径,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远比生硬的外部约束要来得持久和有效,让人读完后,感觉肩膀上的担子似乎轻了一些,因为你开始明白,你对自己的掌控,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