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体育史话
定价:23.80元
作者: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119064123
字数:18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本书讲述了从原始时代体育的萌芽一直到清末我国体育的发展历程,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项目的孕育,少数民族的体育,武术体育,养生体育,体育名人以及体育轶事,并配了数百幅生动的图片,使读者在了解中国古代体育史的同时扩大视野。 
内容提要
百步穿杨,射艺之光。马球风行,大哉盛唐。中华体育,古风隆昌。领略先圣的运动哲学,体会古人的进取精神,了解往昔的竞技项目。汉高沮好蹴鞠、唐明皇爱马球、李太白喜击剑、范西屏精围棋……中国占代体育异彩纷呈,真切反映出古人的运动精神。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对历史细节比较较真的人,这本书在史料的运用上,可以说做到了让人信服。我注意到作者在很多关键节点都引用了古代文献的原文或注释,这使得整本书的学术支撑非常扎实,而不是泛泛而谈。比如,在谈到明代体育改革时,书中对戚继光训练法中融合的拳术和兵器操练的描述,简直就是一份生动的军事体育教材。这让我对“体育”这个概念有了更宏观的理解,它从来就不是脱离社会现实的独立存在,而是紧密服务于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生活需求。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去查阅一些作者提到的古代器物复原图,那种追根溯源的阅读体验,极大增强了知识的深度。对于那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探究欲望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照系。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体育爱好者,我一直好奇现代体育运动传入中国后,是如何与本土文化进行碰撞、融合与再造的。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处理得非常精彩。它详细描绘了清末民初,西方的田径、足球等如何被引入,以及国人初期对这些“奇技淫巧”的接受过程,到后来如何将其“中国化”——比如,如何将这些运动与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联系起来,并最终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体系。这种“外来文化消化吸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社会变迁史。书中对民国时期体育教育家们所付出的努力和遇到的阻力的描写,让人对那个动荡年代的知识分子心生敬佩。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体育史作为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切口。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叙事上的跳跃性和包容性。它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大人物”视角,而是努力去捕捉那些隐藏在历史角落里的民间体育活动。比如,对地方戏曲、节庆活动中穿插的杂技、高跷等“草根体育”的关注,展现了中华体育文化“雅俗共赏”的特点。这种全景式的描摹,让“中国体育史”不再是帝王将相的专利,而是渗透在千家万户日常生活中的烟火气。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不同地域体育风俗的对比分析,这种地域性的差异化处理,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哲学。即便只是读到其中关于某个小镇端午节龙舟赛的记述,那种热烈奔放的氛围也仿佛能穿透纸面,让人热血沸腾,深感自己是这个宏大文化共同体的一份子。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以为这样一部涵盖“上下五千年”的体育史会读起来枯燥乏味,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却出乎意料地具有现代感和批判性。作者在描述历史现象时,常常会加入一些现代体育精神的对照与反思,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古老的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举个例子,在论述古代武举制度对武术发展的影响时,作者并未简单地赞扬或否定,而是客观分析了其对技艺标准化和民间武术流派固化的双重影响。这种审慎的态度,让这本书的价值提升了一个层次,它不再是简单的“怀古”,而是一种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提炼。这种带着温度和思考的文字,非常适合那些不满足于表面知识、渴望深层解读的读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意思,封皮采用了比较复古的米黄色调,字体设计也透露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确实有种“大中国”的厚重感。虽然我还没完全读完,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几章的引言,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中国体育史脉络上的用心。比如,他对先秦时期射礼、角抵戏的描述,那种细致入微的考证,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古人如何将体育活动与礼仪、军事训练紧密结合。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它不是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式罗列,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画面感。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那些零散的史料串联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你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脉动。特别是对唐宋时期“斗鸡”、“马球”等贵族运动的描绘,那种奢华与热烈,让人印象深刻,远比教科书里简单提一句“唐代体育发达”要丰富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