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9787550719521 海天出版社 黄晓星

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9787550719521 海天出版社 黄晓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晓星 著
图书标签:
  • 人智学
  • 华德福教育
  • 教育理念
  • 教育方法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 儿童发展
  • 教育心理学
  • 海天出版社
  • 黄晓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ISBN:9787550719521
商品编码:2937078398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
作者 黄晓星
定价 42.80元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ISBN 9787550719521
出版日期 2017-05-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大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奥地利社会哲学家斯坦纳通过对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的深入研究,开创了人智学。华德福教育体系就是建立在人智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一套完整的体系。作者黄晓星老师以客观、精炼的笔法描述了人智学思想体系和由人智学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医疗等内容,其中关于人的多元构成、七年生命周期、意识发展规律、十二感官和四种气质类型等的论述构成了华德福教育的理论支柱,也是本书的重点所在,为华德福老师们深入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简介

黄晓星,中国学习、实践华德福教育的先行者。1995年在英国接受两年的华德福教师培训,之后在美国纽约春之谷的华德福和人智学社区研究华德福教育并获得硕士学位。2004年回国,在成都创办了中国大陆所华德福学校和教师培训中心。2010年移居加拿大,在温哥华岛的华德福学校担任校董。目前,指导创办中国多所华德福学校及教师培训中心,并担任顾问。著有《把华德福带回家》《华德福教育之旅》等。


   目录

前言/ 1

鲁道夫· 斯坦纳的生平/ 1

章 史前文明/ 1

1. 关于生命的起源/ 3

2. 利莫里亚/ 8

3. 亚特兰蒂斯/ 13

4. 后亚特兰蒂斯/ 18

5. 意识发展/ 21

第二章 文明发展简介/ 25

1. 人与动物/ 27

2 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

2. 人的自我/ 30

3. 人与自然/ 33

4. 宗教和精神意识/ 38

5. 个体精神/ 43

第三章 人的研究/ 47

1. 人的周期性/ 49

2. 行星和生命周期/ 59

3. 人的三元构成/ 67

(1)三大系统的活动特征/ 68

(2)心灵活动的特征/ 69

(3)身体、心灵和精神三个部分/ 72

4. 人的四元构成/ 76

5. 人的七元构成/ 81

6. 人的九元构成/ 85

7. 心灵活动的高形式/ 89

第四章 十二感觉/ 93

1. 认识世界的超感官/ 95

2. 感官的知识/ 98

3. 十二感觉/ 102

* 触感/ 102

* 生命感/ 107

* 运动感/ 111

* 平衡感/ 114

* 温暖感/ 116

* 嗅觉/ 119

* 味觉/ 121

* 视觉/ 122

* 听觉/ 126

* 语言感/ 127

* 思想感/ 130

* 自我感/ 132

第五章 四种气质/ 135

1. 四种气质的起源/ 137

2. 多血质(风相)/ 140

3. 胆汁质(火相)/ 145

4. 抑郁质(土相)/ 151

5. 黏液质(水相)/ 157

6. 与不同类型气质的孩子沟通/ 164

第六章 人智学理念在各领域的实践/ 171

1. 人智学理念下的华德福教育/ 173

2. 人智学理念下的特殊教育/ 177

3. 人智医学和医药/ 182

4. 生物动力农业/ 186

5. 斯坦纳对艺术方面的影响/ 190

6. 斯坦纳对表演艺术方面的影响/ 195

7. 人智学理念下的艺术治疗/ 200

8. 三元社会秩序/ 205


   编辑推荐

★本书是系统了解、学习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的入门书籍

★以“人智学”为基础的华德福教育历经百年,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

★华德福教育注重身、心、灵和人的精神整体健康和谐发展

★华德福教育唤醒人内在的精神,让孩子成为有独立精神的人

★华德福教育实现人的精神自由和独立,是当今时代需要的教育方式

鲁道夫·斯坦纳在人智学中把人描绘成四元(也称为人的四个层面的载体,即物质身体、生命体(或以太体)、星芒体和自我)构成。华德福教育就是根据人生不同七年周期的特性和发展规律,分阶段地针对意识来设置教学内容,让人的物质身体、生命体(以太体)、星芒体和自我都得以适当的发展。


   文摘

   序言

《精神科学与教育的根基: Rudolf Steiner 的远见与华德福学校的实践》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 Rudolf Steiner 所创立的人智学(Anthroposophy)思想体系,并重点阐述其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我们将系统性地梳理人智学的核心概念,揭示其如何为理解人类发展、精神成长以及社会革新提供独特的视角,进而分析华德福教育如何基于人智学原理,构建出一套与众不同的、关注个体完整发展的教育模式。 第一部分:人智学的理论基石——洞察精神世界的钥匙 人智学,由奥地利哲学家、教育家、社会革新家 Rudolf Steiner(1861-1925)创立,是一种基于精神科学的哲学思想和认识方法。Steiner 认为,人类的意识不仅局限于物质世界,更可以通过特定的训练和内省,直接感知和认识到精神层面的实在。他将这种认识能力称为“灵视”(clairvoyance),并相信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实践,每个人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开发这种能力。 人智学并非一种宗教,而是一种认识论和世界观。它试图弥合科学与宗教、物质与精神之间的鸿沟,为现代人提供一个更广阔、更深刻的生命理解。人智学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但同时也强调精神世界的真实存在及其对物质世界的决定性影响。 1. 人类学的多维视角:身体、灵魂与精神 人智学对人类的理解超越了传统的二元论(身心二元论),提出了一个三维模型:身体(physical body)、灵魂(astral body/soul)和精神(ego/spirit)。 身体:包括我们熟悉的肉体,由固定的物质组成,遵循自然界的物理和化学规律。 灵魂:是指人类的感受、情感、意志、思想等非物质但并非永恒的部分。它与身体紧密相连,但也具有独立的生命力。灵魂是情绪的载体,是思想的发生地,也是我们体验世界的主观媒介。 精神:是人类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根源,也是个体独一无二性的体现。精神是永恒的,是与更高精神领域相连接的“内在之我”。它并非在出生时才出现,而是在生命的不同轮回中不断发展和显现。Steiner 强调,精神是人类进化和成长的驱动力。 这种三维模型是理解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的关键。它意味着教育不应仅仅关注身体技能和知识的传授,更要致力于培养和引导学生的灵魂和精神发展。 2. 宇宙论与生命的周期:轮回与进化 人智学同样包含一套宏大的宇宙论和生命观。Steiner 描绘了一个持续进化的宇宙,其中地球和人类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将继续向前演变。 轮回(Reincarnation):人智学认为,人类的生命并非一次性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出生与死亡,在物质世界中不断轮回。每一次轮回,灵魂都会承载着过去的经验和业力,并在新的身体中继续学习和成长。这种轮回并非机械的重复,而是螺旋式的进步,每一次生命都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发展任务。 进化(Evolution):人类并非静止的存在,而是处于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中。Steiner 描绘了地球及其居民从古至今的进化历程,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进化不仅是生理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是人类意识不断提升、对宇宙奥秘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 理解轮回与进化,有助于我们理解华德福教育中对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关照,以及对儿童长远发展潜能的尊重。 3. 精神科学的方法:认识的阶梯 人智学并非仅仅是理论的堆砌,它提供了一套认识精神世界的方法,Steiner 称之为“精神科学的方法”或“认识的阶梯”。这套方法并非依赖于药物或催眠,而是通过系统性的冥想、想象和专注力训练,逐步开启和发展人的内在感知能力。 想象(Imagination):培养高度清晰、生动的内在视觉能力,能够独立于外部感官而创造出内在的形象。 灵感(Inspiration):通过对内在形象的深入体验和理解,能够获得关于生命、宇宙和精神世界的真知。 直觉(Intuition):在最高阶段,能够直接、瞬间地把握到精神世界的真相,无需经过逻辑推理。 这些方法旨在帮助人们从“认识科学”(Scientific Knowing)转向“精神科学”(Spiritual Knowing),从而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生命认知。 第二部分:华德福教育的实践——以人智学为魂的教育 华德福教育,又称 Rudolf Steiner 教育,是人智学思想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它始于1919年,在德国斯图加特,由 Rudolf Steiner 为瓦尔多夫香烟厂(Waldorf-Astoria Cigarette Factory)的工人子弟创立。如今,华德福学校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一种独特的、备受推崇的教育模式。 华德福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以儿童的生命周期和内在发展规律为中心,通过艺术化、整体化的教学方式,唤醒和培养儿童的身体、灵魂和精神,使其成为一个自由、有创造力、有责任感的独立个体。 1. 以生命周期为核心的课程设置:七年一个发展阶段 华德福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有着精细的观察,并根据不同的生命周期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Steiner 将儿童的成长划分为三个主要的七年周期: 0-7岁(幼儿期):模仿与感官体验 发展重点:身体的发育,感官的初步开启,通过模仿学习。 教育方式:以游戏、歌唱、劳动、讲故事等艺术化、生活化的方式进行。重视动手能力、生活技能和感官的健康发展。强调自由玩耍,鼓励儿童通过模仿来学习。幼儿园阶段不进行正规的读写算教学,而是通过生活体验来奠定基础。 7-14岁(小学阶段):情感与想象的滋养 发展重点:灵魂的成长,情感和想象力的发展,艺术和故事的吸引力。 教育方式:以艺术(绘画、音乐、戏剧、手工)为教学的媒介。主科教学(如数学、科学、历史、地理)通过生动的故事、形象的描绘和艺术化的表达来呈现。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驱动力,避免过早的智力压力。老师在这一阶段扮演着“权威的榜样”角色,通过热爱自己的学科和学生来引导。 14-21岁(中学阶段):理性与精神的探索 发展重点:精神的觉醒,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教育方式:课程内容更加深入和抽象,引入科学、哲学、历史等领域的深入探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辩论和形成自己的观点。艺术依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更多地服务于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基于生命周期的课程设置,确保了教育内容与儿童内在发展的节奏相契合,避免了“拔苗助长”式的教学。 2. 艺术化教学:让学习成为一种生命体验 艺术在华德福教育中占据核心地位,它不仅是一种独立的学科,更是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方法。 绘画:不仅是色彩和线条的运用,更是表达内在情感、理解自然形态和科学原理的工具。 音乐:通过歌唱、乐器演奏,培养学生的听觉、节奏感和情感共鸣,也帮助理解数学中的比例和韵律。 戏剧: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情感、视角和历史事件,增强同理心和表达能力。 手工:编织、木工、陶艺等,不仅锻炼动手能力,培养耐心和专注,也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和材料的特性。 朗诵与讲故事:是传递知识、激发想象、培养语言能力和情感理解的重要方式。 艺术化的教学能够直接触及学生的灵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习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生动、丰富、充满活力的生命体验。 3. 整体性发展:身体、灵魂、精神的和谐统一 华德福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拥有知识的“头脑”。因此,教育关注的焦点是身体、灵魂和精神的和谐发展。 身体:通过体育活动、户外活动、农耕劳动、手工制作等,促进身体的健康发育和协调能力。 灵魂:通过艺术、音乐、故事、情感的表达和引导,滋养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同理心、意志力、社交能力和道德品质。 精神:通过引导独立思考、激发好奇心、培养对真善美的追求,唤醒学生的内在智慧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整体性的教育理念,使得华德福教育的学生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更在人格、品德和精神层面得到全面滋养。 4. 教师的角色:引领者与榜样 在华德福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被视为“生命的艺术家”和“儿童心灵的引导者”。 热爱学科和儿童:教师需要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充满热情,并真正热爱每一个学生,以自己的榜样力量来感染和激励学生。 深入理解人智学:教师需要深入理解人智学关于儿童发展和精神成长的理论,并将其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持续的自我成长:华德福教育鼓励教师不断进行艺术实践、冥想和自我反思,以保持自身内在的活力和对儿童发展的敏锐洞察。 第三部分:人智学与华德福教育的社会意义与挑战 1. 社会革新与自由精神 Rudolf Steiner 不仅是一位教育家,更是一位社会思想家。他提出的“三元社会”(Trinitarian Social Organism)理论,倡导将社会分为独立的经济、法律政治和精神文化领域,各自独立运作,相互支持,以实现社会的自由、平等和健康发展。华德福教育正是这种社会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它致力于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的公民,为实现更公正、更和谐的社会奠定基础。 2. 挑战与误解 尽管华德福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误解。 社会化和标准化:如何平衡华德福教育的独特性与社会对标准化评价的需求,是其持续面临的挑战。 师资培训:培养具备深厚人智学素养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需要长期的投入和专业的体系。 学费与可及性:部分华德福学校的学费较高,限制了其可及性。 对人智学理念的误解:有时,人智学的一些更深层的精神科学概念可能会被公众误解或妖魔化,导致对华德福教育产生不必要的偏见。 结论 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提供了一种深刻而人性化的生命理解和教育模式。它强调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关注身心灵的整体发展,并通过艺术化的教学方法,让儿童在充满生命力的环境中快乐学习,最终成长为能够服务于社会、贡献于世界的独立、自由、有创造力的人。理解人智学的核心思想,是深入领会华德福教育独特价值的关键。这本书旨在为您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去认识和探索 Rudolf Steiner 的远见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深远影响。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有一个很奇妙的“后劲”。读完合上书本后,它并没有立刻从我的脑海中消散,反而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泛起的涟漪久久不散。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观察自然界的季节更替,还是在与家人朋友的交流中,都会不自觉地将书中的某些观点投射进去,进行比对和印证。这种持续的内化和反刍过程,是衡量一本真正深刻的书籍的重要标准。它真正地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一些固有模式,让我开始用一种更具整体性和有机性的眼光去审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这绝对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式”读物,而是一本需要时间去消解、去融入生命脉络的“慢书”,它的价值会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我的成长而不断显现出来。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深植于哲学根基的教育理念非常感兴趣,尤其偏爱那些能够超越功利性目标、关注个体完整成长的学说。这本书的引人之处,首先在于它展现了一种宏大的世界观背景,这绝非市面上那些肤浅的“育儿经”可以比拟的。它似乎提供了一套观察和理解人类发展阶段的独特框架,让我在看待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小小的里程碑时,都能从一个更深邃、更具历史感的角度去审视。读着读着,我常常会停下来,陷入沉思,思考教育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是应该培养出高效的工具,还是富有灵魂的个体?这种思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收获。它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这种“启发式”的论述方式,比那种填鸭式的说教要高明得多,让人感觉仿佛有一位睿智的长者在身旁循循善诱。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常年在教育领域摸爬滚打的实践者来说,理论的价值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日常的实践中去。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形而上的探讨,而是提供了一种观察问题的新视角,这种视角直接影响了我处理日常教学场景时的反应和决策。比如,面对某些“挑战性”的行为,我不再急于用外在的约束去解决,而是会尝试去探究其背后更深层次的需求和发展阶段的特征。这种由内而外的调整,让我在与学生相处时,心态平和了许多,也更具耐心。它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有人文关怀的教育实践的大门,让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是顺应而非强扭,是发现而非塑造。这种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是它超越一般理论书籍的关键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学术专著那样晦涩难懂,充满了生硬的术语,反而带着一种近乎诗意的流动性。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总是能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形象的描述,使得那些原本抽象的理念变得生动具体,仿佛触手可及。我尤其欣赏其中那些描述生命力和自然韵律的段落,它们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仿佛能感受到文字背后蕴含的生命力。这种文字的张力,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几乎可以忘记自己是在“学习”,而更像是在“体验”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每一次换个心情去阅读,都能从同一句话中体会出新的层次和光泽,这正是好书的标志。它要求读者全神贯注,但回报给读者的却是对世界更细腻的感知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抓人眼球,那种沉静的蓝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立刻就给人一种厚重而又充满智慧的感觉。我是在一个朋友的书架上偶然瞥到它的,当时就被那种低调的奢华吸引住了。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捧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内页的排版也看得出出版方的用心,字里行间疏密得当,偶尔出现的插图或引文格式都很考究,让人在吸收知识的同时,视觉上也得到了一种享受。这本书的装帧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即便是作为装饰品放在书桌一角,也显得品味不凡。可以说,从拿到手的瞬间,我就对它充满了期待,相信里面一定蕴含着不同寻常的见解。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每一次翻阅都像是进行一场触觉与视觉的盛宴。这种对实体书体验的重视,在现在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