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编科学育儿百科
定价:29.8元
作者:何卫珍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06498180
字数:252000
页码:29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作者,
全新讲解;
诠释科学,
全面俱到。
内容提要
《新编科学育儿百科》一书以全新的视角,一方面详细诠释了宝宝出生前夫妻不仅需要做好物质上的充分准备,更要做好精神、心理上的准备,从而轻松、愉快地迎接小天使的到来。另一方面利用清晰的线条,全方位地指导年轻父母了解并掌握0~3岁宝宝各阶段的发育状况,学习科学的营养饮食、精心的日常护理、疾病的预防与护理、智能开发与训练、宝宝智能发育测试等方法。使父母轻松应对宝宝各阶段出现的养育难题,从而感受到育儿的快乐与自信。希望本书可以帮助每对父母培养出健康、聪明的小宝宝!
目录
作者介绍
何卫珍,副主任医师。从事妇幼临床工作近30年。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撰写的论文《迟发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86例诊治分析》、《儿童营养性混合性贫血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监测母乳钙对降低婴儿佝偻病发病率的影响》、《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原因分析》等四篇文章相继在《中国妇幼保健》、《海南医学院学报》、《中国临床研究》等刊物发表。
文摘
序言
坦率地说,我购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因为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实在太多,很多都是东拼西凑、缺乏系统性的。然而,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喂养和睡眠训练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早期认知建立乃至亲子沟通模式的构建。我发现它在引用研究和专家观点时,非常严谨且具有前瞻性,但同时,作者巧妙地将这些复杂的理论用非常易懂的方式阐述出来,没有故作高深的术语堆砌。举例来说,书中对“依恋关系”的分析,不仅解释了理论基础,更结合了大量真实的家庭场景进行剖析,让我对自己和孩子的互动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更像是一套系统的“育儿方法论”,它引导我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简单地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对于那些追求科学、系统学习育儿知识的家长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笔值得的投资。
评分这本厚重的指南简直是新手爸妈的救星!我原本对育儿知识一窍不胜,看到各种理论和建议就头大,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亲切,就像邻居家那位经验丰富、心地善良的阿姨在跟你娓娓道来。它没有那种冰冷的、教科书式的说教感,而是充满了生活化的智慧和温暖的鼓励。比如,在讨论如何应对宝宝的夜哭时,它并没有直接给出一套僵硬的“时间表”,而是细致地分析了不同哭声背后的可能原因,从生理需求到情绪表达,面面俱到,并且提供了大量可以立即在家里尝试的小妙招。我尤其欣赏它对于“放手”的解读,强调了尊重孩子个性和发展节奏的重要性,而不是盲目追求“别人家的孩子”的标准。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心一笑,觉得作者完全理解我们为人父母那种既兴奋又焦虑的复杂心情。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逻辑清晰,即使是需要查找特定问题的部分,也能快速定位,这对于忙碌的父母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它不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给予了我面对育儿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育儿书籍中的一股清流。我受够了那些密密麻麻、黑白为主的传统育儿书,这本书的插图精美,色彩搭配柔和舒适,非常符合现代审美。更重要的是,它的信息呈现方式极其高效。我注意到它大量使用了图表、信息框和对比列表,这极大地减轻了阅读负担。比如,在介绍辅食添加的关键时间点和注意事项时,它用一张清晰的表格就把过去需要花费我半小时去理解和整理的零散信息整合完毕。这对于时间紧张的职场父母来说,简直是救赎。我甚至发现,我的孩子在看到书中的一些卡通插图时,也会表现出兴趣,这让我可以更自然地将一些概念融入到日常的亲子互动中。这本书不仅是给我看的,它也无形中为我的家庭环境增添了一丝愉悦感。
评分我一直认为,最好的育儿书籍是那些能够激发家长反思自身局限性的书。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把父母塑造成完美无缺的圣人,而是坦诚地讨论了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自我照顾以及如何处理夫妻关系在育儿中的影响。我记得其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完美主义陷阱”,直击了我内心深处对“足够好”的父母的渴望。作者没有用批判的语气,而是提供了一种接纳和自我和解的路径。这种对成人世界的洞察,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一本单纯的育儿手册。它帮助我认识到,养育孩子是一个双向成长的过程,我的状态决定了孩子的状态。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肩上的压力减轻了不少,不是因为问题变少了,而是因为我学会了如何更智慧地去应对那些必然会出现的挑战。
评分这本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个体差异化”的强调。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很容易被各种“标准答案”裹挟,总想把自己的孩子塞进一个预设的模具里。然而,这本书始终贯穿着一个核心理念: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宇宙。它用丰富的案例说明了,针对同一个问题,A孩子有效的方法,对B孩子可能完全无效,并引导读者去细致观察自己孩子的特质、气质和敏感点。它提供了框架,但要求读者必须成为自己孩子的“首席研究员”。比如,在处理分离焦虑时,它列举了五种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可能出现的反应,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安抚策略。这种细致入微、拒绝“一刀切”的专业态度,让我觉得这本书极其可靠和接地气。它教会我的,是如何成为孩子最懂得他/她的人,而不是最会执行育儿指南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