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洪传吴式太极拳述真:洪涤怀文献及其阐释
定价:78.00元
作者:洪涤怀,李方明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112938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洪涤怀、李方明*的《洪传吴式太极拳述真(洪 涤怀文献及其阐释)(精)》收录了洪涤怀*述的吴式 太极拳理论、拳架、功法、歌诀、书信等珍贵的历史 文献资料,配以其入室掌门弟子李方明的完整拳架和 阐释,是一部有史料价值的太极拳研究档案,有 武学造诣者可以借此深造,也可以作为洪传吴式太极 拳的系统教程,供各层次学者按图索骥,自修进入太 极之门。
目录
作者介绍
洪涤怀,字宇刚,号小寒山人。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吴鉴泉入室弟子,浙江临海市人,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湖南长沙结缘吴氏兄弟(吴公仪、吴公藻),就此踏入吴门,痴迷勤练,潜心研究,太极功夫日臻深厚。后经吴氏兄弟引荐,拜其父吴鉴泉为师,深得吴式太极之精髓,使其功夫日新月异。此时,在长沙武术界与师兄马子良享有“洪鬃烈马”盛誉。20世纪40年代末,回乡临海寻业之际,仍“朝练太极,夜习拳论”,并撰写《吴式太极精要》,门生云集。同时,潜心创办吴式太极拳培训班,为吴式太极拳在台州的传播与普及做出了突出贡献。屡受省、地、市体委表彰。荣获中国武术协会荣誉委员、浙江武坛三老、浙江健康老人等称号。宗师的精深拳术与崇高武德广为时人传颂,誉为武功武德两相高。 李方明,男,出生于1955年,洪涤怀(字宇刚)入室弟子,浙江省临海市人。浙江医科大学毕业,临海市政协九、十、十一、十二届委员,曾任农工民主党临海市委会副主委,临海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会长,曾任台州地区武术散打、推手队领队。20世纪70年代在杭州读书期间,跟在六公园练拳陈松汉老师学杨式太极拳。1977年毕业回临海,跟随吴鉴泉入室弟子洪涤怀练吴式太极拳及推手等吴门功法。曾得到马岳梁、吴英华及马岳梁入室弟子钱超群师兄、香港鉴泉太极拳社社长吴大新师兄(吴鉴泉孙)的指点。在跟随师傅二十多年期间里,除了学功夫以外,有空帮助师傅整理太极拳资料,并抄写师傅太极拳文章及诗词等。2005年创立临海鉴泉太极拳社,任社长。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惊喜,更是期待。作为一名多年练习太极拳的爱好者,我深知功法流派众多,而吴式太极拳以其圆活、柔和、身法中正而独具特色,但关于其源流和核心要义的深入探讨,却往往显得有些稀缺。这本书名中的“洪涤怀文献”这几个字,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洪涤怀先生在吴式太极拳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对于拳法的继承与发展,对许多练习者来说都是一个谜。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否能够披露一些从未公开过的珍贵资料,例如他个人的练拳心得、对招式的独到见解,甚至是与同时代武术名家的交流记录?如果能看到这些一手资料,那将是多么宝贵的财富!更重要的是,李方明先生的“阐释”部分。我一直认为,武术的传承不仅仅是师徒间的口传心授,更需要理论的升华和文化的挖掘。缺乏深入的阐释,再好的技术也可能流于表面,甚至被误解。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对洪涤怀先生文献的精准解读,不仅仅是文字的翻译,更是对其中蕴含的力学原理、哲学思想、中医理论等方面的深刻剖析。比如,针对某个动作,阐释为何要这样做,它在人体内部是如何运行的,与哪些脏腑经络相关联,又如何在实战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盏明灯,照亮我过去学习中模糊不清的角落,让我对吴式太极拳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仅是“形”的模仿,更是“神”的领悟。
评分我看到《洪传吴式太极拳述真:洪涤怀文献及其阐释》这本书名的时候,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三个字:专业、深刻、珍贵。作为一名对传统武术有着近乎狂热追求的爱好者,我深知能够深入挖掘并解读历史文献的难度,以及其价值所在。吴式太极拳,在太极拳的众多流派中,以其独到的风格自成一家,而洪涤怀先生,无疑是其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我最期待的是书中的“洪涤怀文献”部分,我猜测这可能包含了洪涤怀先生的手稿、笔记、甚至是他在练拳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这些第一手资料,将是还原吴式太极拳真实面貌的宝贵财富。我希望通过这些文献,能够了解到洪涤怀先生对于吴式太极拳的独特见解,他是否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又是如何克服练拳中的难点,达到新的境界的?而“阐释”部分,则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另一重价值。李方明先生的解读,我希望他能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翻译,而是能够将洪涤怀先生的拳理与现代的科学理论相结合,深入剖析其中蕴含的力学原理、人体生理学知识,以及养生之道。我期待书中能对吴式太极拳的“粘黏连随”、“引进落空”等关键技法进行详尽的解释,并提供具体的练习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理解和练习吴式太极拳的“百科全书”,让我能够真正地领悟其精髓。
评分读到《洪传吴式太极拳述真:洪涤怀文献及其阐释》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触摸到了吴式太极拳最纯粹的脉络。市面上关于太极拳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够触及“文献”和“阐释”层面的,却屈指可数。吴式太极拳以其精妙的步法、圆活的腰身和严谨的内功修炼而闻名,而洪涤怀先生,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宗师。我无比渴望能够一览“洪涤怀文献”,探寻他那未被广泛披露的练拳智慧。我猜想,这些文献中可能包含了洪涤怀先生对于吴式太极拳的独特感悟,他对拳法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琢,甚至是他对太极哲学的深刻体悟。而李方明先生的“阐释”,则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价值的核心所在。我希望他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深入理解这些文献,将洪涤怀先生的拳学思想,用清晰、准确、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呈现出来。我期待书中能详细讲解吴式太极拳的“虚实变化”、“松紧平衡”等关键概念,并说明这些概念在洪涤怀先生的拳法体系中是如何得以体现和应用的。我更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提升我对吴式太极拳的整体认知,从“知其然”迈向“知其所以然”,真正做到“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将太极拳的养生与技击价值融会贯通。
评分当我在书店里看到《洪传吴式太极拳述真:洪涤怀文献及其阐释》这本书时,我的心跳瞬间加速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吴式太极拳”这个名字,更是因为“洪涤怀文献”和“阐释”这两个词,它们预示着这本书将会是关于吴式太极拳的深度探索,而非浅尝辄止的介绍。我一直对那些真正传承下来的、带有历史印记的武术资料充满好奇,而洪涤怀先生,在我心中就是吴式太极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我迫切想知道,这本书中所包含的“洪涤怀文献”究竟是什么?是洪涤怀先生当年练拳的笔记?还是他对吴式太极拳的理解和感悟?亦或是他与他人关于拳法的讨论记录?我期待这些文献能够为我们展现一个更加真实、更加鲜活的洪涤怀先生,以及他在传承和发展吴式太极拳过程中的贡献。而李方明先生的“阐释”,则是我认为这本书能够真正闪耀价值的关键。我希望他能够以严谨的学风和深厚的功底,对这些文献进行抽丝剥茧般的解读,将其中蕴含的精妙之处呈现给读者。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吴式太极拳的“开合”、“提落”、“转折”等基本技法,并说明它们在洪涤怀先生的拳法中是如何得到精炼和升华的。我更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吴式太极拳的“练拳八字要诀”,并能将其融入到我的实际练习中,从而提升我的太极拳水平。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洪传吴式太极拳述真:洪涤怀文献及其阐释》,对于我这样的太极拳爱好者来说,简直像是一块巨大的磁石。我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寻找关于吴式太极拳更深入、更系统的资料,尤其对那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文献充满了敬意和好奇。洪涤怀先生的名字,在吴式太极拳的历史长河中,如同一座重要的灯塔,指引着方向。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一窥洪涤怀先生的“文献”,究竟是何种形式?是手稿?是拳谱?是训练笔记?还是他与其他武术大家交流的书信?这些文献将如何为我们揭示吴式太极拳在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而“阐释”部分,由李方明先生操刀,这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有了更高的预期。我希望他不仅仅是对文献的表面解读,更能深入到每一个动作的力学原理,每一个招式的攻防含义,甚至是在更广阔的哲学和文化层面上,去阐述吴式太极拳的精髓。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松静自然”、“内外相合”、“虚实变化”等吴式太极拳核心概念的权威解释,并了解这些概念是如何体现在洪涤怀先生的拳法中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吴式太极拳的“内涵”,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形”的模仿。我更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能够指导我突破瓶颈的方法,让我对太极拳的理解和练习能够更上一层楼。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洪传吴式太极拳述真:洪涤怀文献及其阐释》,光听名字就觉得它不是那种市面上泛泛而谈的太极拳书籍。我接触太极拳有段时间了,也看过不少相关的书,但很多都只是简单地介绍动作,讲解得不够深入,甚至有些内容是互相矛盾的。我尤其关注的是“洪涤怀文献”这几个字,这让我觉得这本书有可能会揭示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洪涤怀先生在吴式太极拳的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我一直很好奇,他究竟是如何理解和实践吴式太极拳的?他有没有留下一些特别的“秘诀”或者独特的理论?而“阐释”这个词,则意味着李方明先生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文献,而是会对这些文献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很多时候,光看文献原文,如果没有专业的解读,我们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讲解吴式太极拳的一些核心要领,比如它的“粘黏连随”、“引化”、“沾连不丢”等技术特点,以及它们是如何在洪涤怀先生的拳法中体现出来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练习方法和指导,让我们这些在家的练习者,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去改进自己的拳法。同时,我也对书中可能包含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感到好奇,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吴式太极拳的文化内涵。这本书,我觉得它不仅仅是关于一套拳术,更关乎一种历史的沉淀和智慧的传承。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洪传吴式太极拳述真:洪涤怀文献及其阐释》,单凭这几个字,就足以让我对它产生强烈的兴趣。我一直认为,太极拳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优美的招式,更在于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深的内涵。吴式太极拳,以其圆活、灵动的特点,在众多太极流派中独树一帜,而洪涤怀先生,作为这一流派的重要传承者,其拳学思想和实践,无疑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我非常好奇,书中提到的“洪涤怀文献”究竟包含哪些内容?是他的练拳心得、技法讲解,还是他对吴式太极拳的独到见解?我希望这些文献能够为我们揭示洪涤怀先生在拳法上的真知灼见,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吴式太极拳在他手中是如何被继承和发展的。同时,“阐释”部分,也让我对这本书的深度有了很高的期待。李方明先生的解读,我希望他能够深入挖掘洪涤怀先生文献中的精髓,并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释吴式太极拳的“进退”、“顾盼”、“中定”等核心要领,并阐述它们在洪涤怀先生的拳法体系中是如何体现的。我更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理解吴式太极拳的“以静制动”、“以巧破力”的精髓,从而在我的练习中有所突破,真正体会到太极拳的博大精深。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洪传吴式太极拳述真:洪涤怀文献及其阐释》给我一种沉甸甸的感觉,仿佛里面装满了历史的重量和武学的智慧。我一直对太极拳的“流派”和“传承”非常感兴趣,吴式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圆活、轻灵风格,总能给我带来一种飘逸而又扎实的美感。然而,对于洪涤怀先生这个名字,我虽有所耳闻,但对其具体贡献和拳法造诣却了解不多。因此,“洪涤怀文献”这几个字,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宝藏线索”。我非常好奇,这些文献究竟包含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是洪涤怀先生亲笔的拳论?还是他对吴式太极拳的创新性发展?抑或是他与前辈、后辈交流的珍贵记录?我期待这些文献能够为我们揭示吴式太极拳在洪涤怀先生手中是如何被继承、被发扬光大的。而“阐释”二字,则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信心。李方明先生的解读,我希望能够深入浅出,既能让懂行的武术家拍案叫绝,也能让初学者茅塞顿开。我希望他能详细阐述吴式太极拳的“三圆”、“五形”等基本要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在洪涤怀先生的拳法体系中得到具体的体现和升华的。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心中关于“如何才能真正练出吴式太极的‘圆活’劲”的疑问,让我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太极拳水平。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洪传吴式太极拳述真:洪涤怀文献及其阐释》,作者是洪涤怀和李方明。 | 读到这本书,感觉像是推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门,里面弥漫着一股古朴而深邃的气息。我一直对传统武术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太极拳,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养生之道深深吸引着我。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其厚重的历史感,"洪传"二字暗示着这是一脉相承的武学传承,而"述真"则强调了其真实性和严谨性。我尤其好奇的是"洪涤怀文献"这部分,究竟里面包含了哪些珍贵的史料?是拳谱、手稿,还是相关的历史记录?这些文献能否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吴式太极拳在洪涤怀先生手中的发展和演变?而"阐释"部分,则意味着李方明先生将对这些文献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这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招式,却不理解其中的精髓,不明白为何如此,而恰恰是这种“为何”和“怎样”才是太极拳最迷人的地方。我期待着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吴式太极拳的每一个要点,不仅仅是动作的规范,更包括劲力的运用、身法的转换、意念的引导等等。我相信,只有深入理解了这些,才能真正领会到太极拳“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奥妙,才能将太极拳的养生和技击价值发挥到极致。这本书的价值,我想不仅仅在于提供一套拳法,更在于传承一种精神,一种对武术的虔诚和对传统的尊重。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索那份属于洪涤怀先生的太极智慧,去感受那份被严谨阐释后的真实。
评分当我看到《洪传吴式太极拳述真:洪涤怀文献及其阐释》这本书名时,我内心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在浩如烟海的太极拳资料中,真正能够触及核心、深入本质的却如凤毛麟角。吴式太极拳以其独特的风格,吸引了无数的追随者,但其深层的奥秘,往往隐藏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洪涤怀先生,作为吴式太极拳传承中的一位关键人物,他的思想和实践,究竟是怎样的?这本书记载的“洪涤怀文献”,我猜想其中必然蕴含着宝贵的真知灼见。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些文献是否能为我们展示洪涤怀先生对吴式太极拳独到的理解?是关于劲力的运行轨迹?是关于身法的微妙变化?还是关于意念的引导方法?而“阐释”部分,则预示着李方明先生的智慧将为我们打开通往这些文献宝库的钥匙。我期待李方明先生能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武学功底,将那些可能晦涩难懂的文献,转化为通俗易懂、却又不失精妙的阐述。我希望书中能详细解读吴式太极拳“随曲就伸”、“刚柔相济”、“不丢不顶”等核心技法,并阐明它们在洪涤怀先生的传承体系中的具体体现。我更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吴式太极拳的“以意领气,以气随形”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真正做到“人身处处是太极”。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武术教材,更是一部关于智慧、传承与探索的史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