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拖延症小孩:如何让孩子变得更高效
定价:29.80元
作者:王顺勇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113593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如果父母不管不问,孩子的拖延症会成为一生的坏习惯! ● 本书作者有丰富的基础教育工作经验,更有真实的教育秘诀:我把10岁孩子培养进了重点中学!● 你的孩子是否得了顽固的“拖延症”?别着急,用书中教授的技巧可以治愈。
内容提要
举手即可完成的事情,却总是拖着不办;明明一个小时可以写完的作业,总要拖到两个小时以上……不少家长发现,生活和学习的节奏越来越快,但孩子的拖延症却越来越严重。
本书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介绍了改正孩子“拖延”习惯和增强执行力的方法,只要照着做,再磨蹭的孩子都能更高效。
目录
作者介绍
王顺勇,邢台市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多年,有培养自己孩子十岁就考入重点中学的经验。在*教育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曾参与并编剧教育题材少儿情景剧《我的外星人老师》。
文摘
序言
从实操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工具箱。我尝试应用了其中一个关于“设置清晰界限和预设奖励”的章节内容,效果立竿见影。过去,我总是含糊其辞地说“你快点写完作业我就让你玩”,孩子自然不会太在意。但书里建议,要具体到“如果你在五点半前完成数学练习册的第三页,那么你可以多玩十五分钟的乐高”,并且强调要立刻兑现。这种明确的、即时的反馈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孩子的执行力。书中还包含了一些专门针对不同年龄段(比如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差异化建议,这在很多泛泛而谈的育儿书中是看不到的。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重点是建立习惯的仪式感;而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则更侧重于教会他们自我时间管理和优先级排序。我特别关注了“如何应对周末的拖延”,因为周末是孩子最容易放松警惕的时候。书里建议的“周日晚上进行简短的下周计划回顾会”,已经被我列入了我们家的固定日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提供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而是提供了一整套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特点灵活调整的“方法论”。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直是我的“救星”,完全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读起来非常轻松愉快,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面对面交流。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具体技巧时,总是穿插着一些温馨的小故事或者家长间的“悄悄话”,让人感觉非常亲切和真实。例如,书中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分解巨大任务的部分,作者用“小步快跑”的比喻来解释,生动形象,我立刻就想到了可以应用在我家孩子做长期项目作业时。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完美主义陷阱”的探讨,很多时候,孩子拖延并不是因为懒,而是害怕做不好,这种深层次的分析让我这个家长感到非常惭愧,也明白了自己过去理解的偏差。书里的排版也很用心,关键知识点都有加粗或用特殊符号标记,即便是忙碌的家长也能快速抓取重点。我已经把这本书放在床头柜,每天睡前都会翻看几页,不仅是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心灵的放松和充电。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效率”的定义,不再苛求孩子达到成人的标准,而是关注他的每一点进步。这种温和而坚定的引导方式,正是现代家庭教育最需要的。
评分从装帧设计和内容的可读性来看,这本书绝对是市面上同类书籍中的佼佼者。纸张质量上乘,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发现书中大量使用了图表和流程图来解释复杂的行为矫正过程,这对于视觉学习者(我的孩子就属于这一类)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例如,书中关于“抗干扰训练”的步骤,被清晰地画成一个简单的漏斗模型,让孩子一下子就能明白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另外,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精准,没有使用太多晦涩难懂的心理学术语,即便是初次接触儿童教育理论的父母也能轻松理解并运用。我向几位同样有类似育儿困扰的朋友推荐了这本书,他们反馈,最大的收获在于找到了“对症下药”的感觉,而不是盲目跟风使用各种五花八门的技巧。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提供的是一套内化的思维框架,让你在面对未来出现的新问题时,依然能够依靠书中教授的原则去独立解决,而不是依赖于某一个特定的“技巧说明书”。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色彩明快,插图也很可爱,一下子就能抓住孩子们的眼球。我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因为我家孩子确实有点“拖延”的小毛病,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拖到最后一刻。拿到书后,我首先仔细阅读了前言和目录,发现作者的切入点非常巧妙,没有采用那种说教式的语气,而是更侧重于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整本书的结构清晰,章节划分合理,从识别拖延的原因,到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策略,逻辑性很强。比如,书中提到的“番茄工作法”的变体,就非常适合低龄儿童,用游戏化的方式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强调的“正面鼓励”而非“负面批评”的理念,这在育儿过程中尤为重要。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很贴近生活,让我能迅速找到自己孩子身上对应的影子,从而更好地应用书中的方法。读完第一部分,我就感觉思路豁然开朗,不再只是单纯地指责孩子“磨蹭”,而是开始尝试去探究他为什么会拖延。这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学的入门指南,为家长提供了科学的视角。我期待接下来的内容能更深入地指导我如何在高压的学业面前,帮助孩子建立起内驱力。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深入思考主要集中在它对家长心态的重塑上。很多家长和我一样,看到孩子拖延时,第一反应是焦虑和愤怒,这种负面情绪往往会传染给孩子,形成恶性循环。这本书非常细腻地描绘了这种家长情绪的来源,并引导我们进行自我觉察。作者强调,家长首先要成为一个“高效且松弛”的榜样。书中有一个小章节专门讨论了家长如何管理自己的“微观控制欲”,这一点对我触动极大。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催促孩子,其实是因为我无法忍受这种“不确定性”和“等待”的过程,这更多的是我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孩子故意捣乱。因此,我开始尝试放手,只关注结果和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这种“退一步”的策略,反而让孩子感受到了被信任和被尊重,他的内在动力也随之被激发出来。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很高,但表达方式却非常接地气,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管理孩子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如何管理好我自己的育儿焦虑。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因为书中对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而感到温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