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不善言辞,妈妈怎么办
定价:29.80元
作者:鲁鹏程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562256502
字数:260000
页码:25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孩子不善言辞妈妈怎么办》编著者鲁鹏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口才是赢得良好人际关系、增强自信、通往成功的一件利器。表达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好口才不仅决定着孩子的人际关系,更将决定他的人际气场、领导角色、成功几率!好口才决定孩子的—生!
内容提要
《孩子不善言辞妈妈怎么办》编著者鲁鹏程。《孩子不善言辞妈妈怎么办》内容提要:为了帮助更多的妈妈培养孩子的表达力,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自己,善于言辞,我们特别策划创作了这本《孩子不善言辞,妈妈怎么办》。本书从9个方面,全面总结了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100个细节,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给出了具体的培养方法。本书案例精当,说理文字凝练易懂,建议方法实用有效。相信,本书是妈妈培养孩子言辞表达能力的佳教程,能为妈妈培养善于言辞表达的孩子助一臂之力。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育儿指南”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自身在亲子关系中的盲点。我发现,很多时候,孩子不说话,是因为我们的大人先入为主地设定了谈话的框架,孩子觉得无论说什么都得不到真正的回应。书中提出的“慢下来”的沟通哲学,对我这个习惯于快速解决问题的现代家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次必要的疗愈。它提倡在孩子准备好之前,耐心地等待,用陪伴而非追问来构建安全感。这种对时间节奏的尊重,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我特别赞赏作者在处理“青春期孩子的沉默”这一敏感话题时的审慎态度,没有给出简单粗暴的“万能药”,而是提供了一系列基于尊重个体差异的策略。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充满人情味的实践方案。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语言是极其精准和富有穿透力的。它没有使用任何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便是一些心理学概念,也被作者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解释得一清二楚。我最喜欢的是它对“非语言沟通”的深度挖掘。很多不善言辞的孩子,恰恰是在肢体语言、眼神交流和情绪表达上有着独特的敏感度。书中通过大量的对比分析,教家长如何解读这些“沉默的密码”。比如,如何区分孩子是“不情愿说”和“不知道怎么说”,这两种情况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我过去常常把“不情愿说”当成了“不知道怎么说”来处理,结果只会让孩子更加封闭。这本书提供了清晰的界限和区分标准,让我一下子明白了症结所在。它不仅仅是本教育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深入理解“人”的心理指南,非常值得反复阅读和琢磨。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陷入空泛的理论探讨,而是紧紧围绕着“不善言辞”这一核心问题,层层递进地给出了解决方案。我尤其欣赏它引入的几个案例分析,那些小故事读起来活灵活现,仿佛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特别是关于如何处理孩子在学校与老师沟通不畅的问题,书中提出了一种“桥梁式沟通法”,即家长如何在不指责老师的前提下,帮助孩子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这个技巧我回去马上试了一下,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孩子明显感觉自己被理解和支持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理性而又不失温度,它既有心理学的理论支撑,又有大量的实践指导。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面对孩子沉默手足无措的家长了,而是有了一整套应对策略的“沟通教练”。对于那些害怕和孩子进行深度对话的家长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剂强心针。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耳边细细道来。作者的文字非常细腻,仿佛能穿透屏幕,直达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心坎里。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倾听的艺术”那一部分的探讨。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去听孩子说话,更是引导我们去理解那些没有被说出口的焦虑、恐惧和渴望。我记得有个章节专门讲了如何识别孩子在社交场合中的“沉默信号”,这点对我触动很大。我以前总觉得孩子不说话就是害羞或者没兴趣,但读完后才意识到,那可能是一种无声的抗议,或者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可以立刻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技巧,比如如何设计“无压力”的谈话时间,以及如何用开放式的问题代替封闭式的提问,让孩子愿意多说一点点。整本书的节奏把握得很好,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反而越读越有启发,让我对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模式有了一次深刻的反思和重塑。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汗牛充栋,但真正能让我产生“醍醐灌顶”感觉的并不多。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把“善言辞”当作衡量孩子成功的唯一标准,而是强调了理解和接纳孩子原有特质的重要性。作者非常善于捕捉那些内向型孩子的内心世界,那种细腻的、不愿被打扰的宁静感。书中有一段话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孩子不需要成为一个演说家,他只需要能清晰地表达‘我是谁’和‘我需要什么’。”这句话瞬间解除了我长久以来那种“我的孩子不够外向”的焦虑。它引导我们把关注点从“如何改变孩子”转移到“如何更好地适应和支持孩子的天性”上来。这本书的文字充满了人文关怀,读起来非常舒服,不像是在接受命令,更像是在进行一次温暖的内心对话。它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事,是如何在“鼓励”和“强迫”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