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原传戴氏心意六合拳
定价:35.00元
作者:陈振家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377334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武术亦称功夫。我国拳种繁多,门派林立,有的拳种广为流传,有的拳种鲜为人知。但无论哪个拳种都有自身独到的见解,并能将人体的潜力发挥到。
此书,将为读者介绍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拳种——祁县戴氏六合心意拳(以下简称心意拳)。
心意拳属内家拳,其拳理与太极,八卦两拳种对阴阳五行的引用大体相同,具体到手、眼、身、法、步却差异很大。六合为规寸步、寸拳、寸劲及束展斜正是该拳区别于其他拳种的显著特点。心意拳动作简约短捷,架势低沉,肢随体动,体随丹动,肢体伸缩开合幅度小,关节旋转开合角度大,对体力要求不高,以贴身靠打见长,角度刁,取位毒,力道集中,自我配合精巧,常胜彼于意料之外,不过初练时无论桩功走架均锱铢必较。
心意拳寓养生与搏击为一体,是一个十分值得推荐的拳种。本拳种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关键处师徒口口相传,不落文字。直接影响和阻碍了心意拳的发展,作者对此十分忧心,这也是我斗胆编著此书的重要缘由。如果把祁县戴氏心意拳放在整个武术或整个内家拳中加以论述,势必涉及面太广,难以把握,即便牵扯到祁县以外的心意拳门派本人也实难下笔。
目录
章 沿革
戴隆邦
戴文良
戴文熊
李络能
郭威汉
戴良栋
戴魁
王映海
第二章 阐要
节 要语
第二节 心意手足法谚语
第三节 释眼耳手足法
第四节 短打身法
第五节 传意篇
第六节 动静
第七节 周身秘诀十二项
第八节 心意问答歌诀十三款
第九节 形形论(原文)
第十节 九歌
第十一节 内功外用
第十二节 游艺引盘根
第十三节 名命
第十四节 拳法总论
第三章 功法
节 身法
第二节 步法
第三节 手法
第四节 膀法
第四章 内功
节 丹田
第二节 五音与雷声
第三节 六合
第四节 猴势三要
第五节 三动
第六节 十三劲
第七节 十三拳
第八节 十六本
第九节 十六劲
第十节 九子连环扣
第十一节 八十一式拳法
第十二节 十字法
第十三节 黑点点穴歌诀
第十四节 注意事项
第五章 套路
第六章 对拳单练
第七章 手抄本要语录
第八章 戴隆邦拳序
第九章 广盛镖局诚言
第十章 名人论拳
第十一章 家事
附录
编后语
作者介绍
陈振家,1949年生,山西省祁县洛阳村人。师承第五代传人王映海为师,成为戴氏心意拳第六代入门弟子。在师父言传身教下,刻苦习练,于拳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太原省级,洪同全国,太谷、香港国际武术比赛中各得一枚;在平遥、灵石、北京等地的武术套路和擂台搏击赛中均得过银牌、铜牌及前五名优异成绩;在山西永济市全国武术邀请赛上荣获裁判员奖;并协助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成功塑造了形意拳代表人物李洛能。
在习武过程中,广泛搜集拳谱、秘籍和手抄本,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在师父的指导下,逐步理解了其中的奥秘。在王理生、王占伟先生的建议下,在师父的指导和朋友的帮助下,克服各种困难,几易书稿,将秘不示外门的拳经拳谱和盘托出,终于成铅。他说这是他干得有意义的一件事。本书共390页。
文摘
序言
《原传戴氏心意六合拳》这本书,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向我娓娓道来古老武学的智慧。陈振家先生的著作,不仅仅是拳法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我一直对内家拳的“蓄劲”与“发劲”过程感到困惑,而这本书则给予了我清晰的解答。作者在论述拳法时,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身体的协调运动来蓄积力量,以及如何在恰当的时机将力量爆发出来。他强调的“积蓄如满月,发射如放箭”,生动地描绘了心意拳发力的精髓。而“六合”理论的贯穿,更是将心意拳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仅是肢体的配合,更是心、意、气、力、神的全方位统一。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合步”的讲解,他将其比喻为“粘而不粘,粘而能走”,强调了步法的灵动与与对手的粘黏,从而为发力创造机会。书中对“顺劲”的运用,让我明白了如何通过身体的自然舒展来产生顺畅而有力的劲道。这种浑然一体的发力方式,是心意拳的独特之处。对“用劲”的深入探讨,更是让我看到了心意拳在技击中的实用性。它并非花哨的招式,而是以最简洁有效的方式,达成制服对手的目的。
评分捧读《原传戴氏心意六合拳》,我仿佛置身于一座古老的武学宝库,在陈振家先生的引领下,一步步探索其深邃的内涵。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记录了一套拳法,更在于它传递了一种武学精神和修炼理念。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传统武术的敬畏与传承的担当。他对于“六合”的阐释,将人体内部的和谐统一,与外界的攻防变化,巧妙地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心意六合拳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书中对“力”的分析,更是别具一格。它并非停留在表面的肌肉力量,而是深入挖掘了内劲、抖劲、弹劲等更为精妙的发力方式,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身体的协调运动而产生的。我反复研读了关于“进退连环”和“虎扑”的讲解,作者对这两个基本动作的分解和要领的提示,让我对如何做到“身法灵动,步法稳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强调的“如猫捕鼠,如蛇吐信”,生动地描绘了心意拳的迅捷与隐蔽。对于“心意”二字的解读,更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作者将心意拳的练习,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修炼,强调了精神的集中、意念的引导,以及如何将个人的意志力融入拳法之中。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听劲”的描述,他将其比喻为“感应”,通过身体的微小变化来捕捉对方的来力,并做出相应的应对,这是一种极为精妙的技击智慧。
评分初次捧读《原传戴氏心意六合拳》,内心涌动着一种莫名的冲动,像是踏上一段探寻古老智慧的旅程。陈振家先生以其深厚的功底和严谨的态度,为我们呈现了这套传承百年的武学瑰宝。书中不仅仅是招式的罗列,更是一种对身体、对技击、对武德的深刻理解。从开篇的桩功论述,便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精髓。那些看似简单的站桩,实则蕴含着调整呼吸、疏通经络、培养内劲的奥秘。作者并非照本宣科,而是将自己数十年的习武体悟倾注笔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戴氏心意六合拳的敬畏与热爱。阅读过程中,我不禁想象起先辈们在简陋条件下的刻苦磨砺,以及他们如何在搏击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拳种。书中对于“六合”的阐释,更是点睛之笔,将人体上下、左右、前后这六个方向的协调统一,以及心、意、气、力、形、神的合一,描绘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要求,更是哲学层面的升华,指导习练者在动静之间,体悟天人合一的境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劲力发出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比喻,如“如水银泻地”、“如惊雷炸响”,这些生动的语言,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那股内敛而又 explosive 的力量。对于拳法的根基——“心意”二字的解读,更是让我茅塞顿开,原来心意拳的精髓,在于以心驭意,以意导气,以气催力,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意之所至,力之所及”的境界。这本书,绝不仅仅是一本拳谱,它更像是一本武学修炼的指南,一本关于生命力和智慧的百科全书。
评分初次阅读《原传戴氏心意六合拳》,便被书中蕴含的深邃智慧所折服。陈振家先生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力量,将戴氏心意六合拳的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得活灵活现。我一直对内家拳的“以弱胜强”充满好奇,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启示。作者在论述拳法时,反复强调了利用巧劲、借力打力,以及如何通过身体的巧妙配合来化解对方的力,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攻击。他对于“步法”的讲解,并非仅仅是移动的技巧,更包含了如何通过步法的变化来调整身体的重心,从而达到“立稳不摇,动之无穷”的境界。而“六合”理论的贯穿,更是让我看到了心意拳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它不仅仅是一套孤立的招式,而是一种关于身体运动、力量运用以及技击策略的整体哲学。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炮拳”的讲解,他将其比喻为“炮弹发射”,强调了其沉稳、爆发以及强大的穿透力。书中对于“转关”的描述,让我明白了如何通过身体关节的灵活转动,来传递和控制力量,从而达到“力达梢末”的效果。对“心意”二字的深刻解读,更是让我认识到,心意拳的练习,不仅是身体的训练,更是精神的磨砺。如何通过意念来引导身体的运动,如何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是掌握心意拳的关键。
评分《原传戴氏心意六合拳》这本书,是一次充满智慧的武学探索之旅。陈振家先生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将戴氏心意六合拳的精髓一一展现。我一直对心意六合拳的“刚柔相济”感到好奇,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作者并没有片面地强调刚猛,而是深入剖析了心意拳中蕴含的柔韧与变通。从基础的“身法”训练,到各种拳法的运用,都贯穿着“柔中带刚,刚中寓柔”的理念。他对于“身动步随,步随身换”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心意拳的步法并非僵硬的固定,而是随着身体的动作而灵活变化,从而达到“步不乱,身不摇”的境界。书中对“心意”二字的解读,更是让我茅塞顿开。原来,心意拳的精髓在于“心神合一,意随形动”,是通过高度的精神集中来引导身体的运动,从而达到“拳随意转,意随意发”的最高境界。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反复咀嚼作者关于“打人如打自己”的说法,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对相手的洞察和对自身劲力的精确控制。作者对“十二形”的讲解,更是让我看到了心意拳的丰富表现力。每一种形,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发力方式和技击理念,它们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心意六合拳的整体体系。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气”的运用和调控的描述,他将气与力的结合,以及气在拳法中的作用,解释得非常透彻。这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内家拳,不仅仅是骨骼肌肉的运动,更是气息与力量的和谐统一。
评分《原传戴氏心意六合拳》这部鸿篇巨制,给我的阅读体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陈振家先生的著作,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武学殿堂的古老木门,展现在眼前的,是层层叠叠的智慧与奥秘。我曾涉猎过不少武术书籍,但很少有哪一本能像这本书一样,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如此深入人心。从拳架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到劲力的每一次细致变化,作者都给予了详尽的解读。特别是对于“六合”之理的剖析,其精妙之处在于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技法紧密结合,让我对心意六合拳的整体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不再是零散的招式堆砌,而是浑然一体的整体。我反复研读了其中关于“身法”的章节,作者对身体重心的转移、角度的运用、腰胯的带动等方面的阐述,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指导。他强调的“身如弓、力如箭、发如射”的比喻,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心意拳发力的核心要领。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合上书本,在脑海中模拟动作,去感受那种骨骼肌肉的协调发力。作者对“五行拳”的讲解,更是让我领略到了心意六合拳的丰富内涵。无论是崩拳的刚猛,还是炮拳的沉稳,亦或是钻拳的迅捷,他都不仅描述了其动作形态,更挖掘了其内在的用劲方法和技击意义。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趟泥步”的讲解,那不仅仅是步法的移动,更是身体整体能量的储备与释放的预备动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许多初学者而言,如何做到“力从根起”,这本书给了非常清晰的指引。它告诉我们,力量的源泉在于脚下,通过腰胯的传导,最终汇聚于拳端,这是一个系统而精密的过程。
评分《原传戴氏心意六合拳》这本书,如同一位智者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陈振家先生以其深厚的功底和严谨的态度,为我们展现了戴氏心意六合拳的无穷魅力。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理解心意拳“刚柔并济”的著作,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作者并没有片面地强调刚猛,而是深入剖析了心意拳中蕴含的柔韧与变通。从基础的“身法”训练,到各种拳法的运用,都贯穿着“柔中带刚,刚中寓柔”的理念。他对于“身动步随,步随身换”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心意拳的步法并非僵硬的固定,而是随着身体的动作而灵活变化,从而达到“步不乱,身不摇”的境界。而“六合”理论的运用,更是将心意拳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仅是肢体的配合,更是心、意、气、力、神的全方位统一。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钻拳”的讲解,作者将其比喻为“钻地而起”,强调了其贴身、穿透以及迅捷的特点。他对“变打法”的阐述,更是让我看到了心意拳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如何根据对手的不同情况,灵活地改变攻击方式,是高手过招的关键。而“心意”二字,更是这本书的灵魂。作者将心意拳的练习,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修炼,强调了精神的集中、意念的引导,以及如何将个人的意志力融入拳法之中。
评分当我翻开《原传戴氏心意六合拳》这部著作,迎接我的是一股扑面而来的真挚与厚重。陈振家先生的笔耕不辍,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一直对心意六合拳的“形意”之说感到好奇,这本书则详细阐述了其精髓。作者在论述各种拳法时,不仅仅描述动作的形态,更深入剖析了其内在的劲力运用和技击原理,将“形”与“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强调的“意念先行,形随念动”,让我明白了心意拳的精妙之处在于以意识引导身体的运动,从而达到“意之所至,力之所及”的境界。而“六合”理论的贯穿,更是将心意拳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仅是肢体的配合,更是心、意、气、力、神的全方位统一。我反复研读了关于“横拳”的讲解,作者将其比喻为“横扫千军”,强调了其迅猛、宽阔以及强大的打击面。书中对“拧转”的运用,让我明白了如何通过身体的拧转来产生更大的力量,并将其准确地传递到拳端。这种精妙的力学原理,是心意拳独有的魅力。对“顺逆缠丝”的深入解读,更是让我看到了心意拳中蕴含的柔韧与变化,它并非一味地刚猛,而是能够在运动中寻找最佳的发力轨迹。
评分当我翻开《原传戴氏心意六合拳》,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我深知陈振家先生在武术界的声望,因此对这本书抱有很高的期望。果不其然,这本书没有辜负我的期待,甚至可以说超出了我的想象。整部著作,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武术宗师,在娓娓道来他毕生的武学感悟。书中对基础功法的强调,比如桩功的站法、调息方法,以及身法和步法的细致讲解,都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并没有急于进入拳法套路的介绍,而是花费大量篇幅来夯实基础,这一点对于真正想要学好心意六合拳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反复强调“练拳先练身”,让我明白了身体素质的提升,是掌握任何高级技法的先决条件。对于“六合”理论的阐述,更是我之前从未深入理解过的。作者将其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将身体的六个关节、六个方向的协调,以及心、意、气、力、形、神等方面的统一,进行了系统而完整的论述。这让我意识到,心意六合拳并非简单的招式比拼,而是一种全身心的修炼。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力”的解析,作者并没有将力简单地理解为肌肉力量,而是强调了内劲、巧劲、弹抖劲等多种力量形式的运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他对于“抖劲”的描述,让我对心意拳那股爆发性的力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书中的图文并茂,那些清晰的插图,配合着严谨的文字描述,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即使是一些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细微动作,通过图片也能得到很好的展现。
评分《原传戴氏心意六合拳》这本书,如同一本厚重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展现了戴氏心意六合拳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和精深的技击奥秘。陈振家先生的著述,不仅是对拳法的记录,更是对一个武术流派的深度挖掘与传承。我一直认为,优秀的武术书籍,应该能够唤醒读者的内在潜能,而这本书正是如此。它从最基础的桩功练起,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站桩来培植内气、增强体魄,为后续的技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书中对“身法”的讲解,是我认为最具价值的部分之一。作者强调的“身如球,腰如轴,劲由球轴发”,让我明白了心意拳中身体的灵活性与协调性是如何实现的。而对于“六合”的阐释,更是将心意拳的整体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仅是肢体的配合,更是心、意、气、力、神的全方位统一。我反复琢磨了关于“崩拳”的讲解,作者对崩拳发力的速度、穿透力以及应用场合的分析,让我对这种看似简单的拳法有了更深的敬畏。他所说的“崩拳打人如插柳,沾手就掉,出手就入”,生动地揭示了崩拳的精妙之处。对于“换劲”的探讨,也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作者解释了如何在不同的攻击和防守中,迅速而有效地转换力量,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这种动态的力学变化,正是心意拳魅力的重要体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