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齊民要術》與現代農業區劃
定價:25.00元
作者:鬍國慶
齣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1162937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以“農業區劃”為主綫闡述《齊民要術》的傳承和發展。那麼,什麼叫農業區劃?用現代的定義說,農業區劃就是對農業生産空間分布的一種科學分類方法,是實現農業閤理布局和製定農業區劃的科學手段與依據。它是以科學的指導和規劃農業生産、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本和基礎工作。農業區劃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麵:一是查清農業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能源資源、生物資源、礦産資源等),並作齣評價和提齣開發建議;二是農業區劃的分類,主要包含綜閤農業區劃、專業和專題農業區劃、各級農業區劃、*農業區劃等;三是農業區域規劃,即對區域範圍內的國民經濟建設進行總體部署;四是農業開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即按照既定目標,進行統一規劃和科學安排,對未利用和利用不充分、不閤理的農業資源,進行廣度和深度的開發利用,以獲得更高的農業生産效益。農業區劃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人工普查、化學、物理測定、農業係統工程、航天遙感、動態仿真、縣級決策支持係統(DSS)、公裏網點定點調查等。農業區劃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禹貢》一書。《禹貢》齣自戰國時期,但也有人考證齣自西周,那就更久遠瞭。《禹貢》是我國*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我國*早的一部農業區劃著作。該書用自然分區的方法,把全國分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大州,並把各州的界域、山川、土壤、物産、田賦分彆做瞭記述。這就是我國*早的農業區劃。而《齊民要術》的問世,則把“農業區劃”提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它既提齣瞭“食為政首”的社會發展戰略,又提齣瞭“農、林、牧、副、漁、工、商、建、運、服”的十大戰略措施。可以說,《齊民要術》是世界首部具有戰略意義的農業區劃專著。新中國建立後,國傢把農業區劃工作放在瞭極其重要的位置。國發〔1979〕36號文件公布瞭*屆全國農業自然資源調查和農業區劃委員會組成人員,由副總經理王任重兼任主任;第二屆由副總理萬裏兼任;第三屆由副總理田紀雲兼任;第四屆由國務委員陳俊生兼任。壽光的農業區劃工作,在縣(市)委、的高度重視下,成為全國縣級農業區劃工作的試驗田。本書的編排,共分兩部分:*部分是《齊民要術》戰略創新;第二部分是現代農業區劃創新。其內容共分六個部分:一是資源調查與開發利用(見目錄一至八篇);二是戰略決策(見目錄九至十四篇);三是監測方法(見目錄十五、十六篇);四是菜籃子工程的區劃布局和發展動態(見目錄十七篇)。
目錄
《齊民要術·序》解析()
章農業區劃與開發()
節農業區劃()
附件1次土壤普查()
附件2第二次土壤普查()
第二節鹽堿地改良工程()
第三節沿海地區分層開發規劃()
第四節“三荒、四低”資源調查與開發()
第二章區劃與災害防治()
節農業區域開發總體規劃()
第二節海水入侵災害綜閤防治()
第三節渤海資源退化原因及對策()
第三章農業結構與經濟決策()
節農作物結構調整()
第二節農業係統工程在鹽堿地區的應用()
第三節農村經濟宏觀決策()
第四章縣級規劃與決策()
節縣級總體發展規劃()
第二節農業區劃滾動研究()
第三節縣長決策支持係統設計與應用()
第五章大農業與遙感監測()
節大農業戰略規劃()
第二節沿海資源動態遙感監測()
第三節公裏網點動態監測()
第四節從《齊民要術》到菜籃子工程()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能夠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和聯想。作者在梳理《齊民要術》與現代農業區劃之間的聯係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深厚的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令人贊嘆。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如何利用曆史經驗指導現代農業實踐的論述印象深刻。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古為今用”,而是對古人智慧的再創造和升華。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眾多的曆史文獻和現代研究成果中,提煉齣最精華的部分,並將其有機地結閤起來,形成一種既有曆史厚度又不失時代前瞻性的論述。這種對農業發展的全景式考察,讓我對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嚮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對中國傳統農學文化的價值有瞭更深刻的體會。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初初看到的時候,就勾起瞭我很大的好奇心。畢竟,《齊民要術》這本著作,在中國古代農學史上占據著怎樣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任何一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所瞭解的人都不會陌生的。而它與“現代農業區劃”這個當下炙手可熱的議題相結閤,似乎預示著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一種古老智慧與現代科學的碰撞。我非常期待作者如何將那份承載著韆年農耕經驗的寶典,與如今全球化、科技化的農業發展趨勢聯係起來,探討齣新的價值和視角。究竟是通過對比分析,找齣古籍中的指導意義?還是通過挖掘其內在的哲學思想,為現代農業提供更深層次的啓示?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考方式,一種對農業本質的重新審視,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引導讀者進行這樣一場深刻的思想旅程的,也很想看看那些可能隱藏在字裏行間的、對我們今天農業生産具有藉鑒意義的“金句”。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不是某個具體的農業技術細節,而是一種更為宏觀的農業發展理念。作者似乎在試圖構建一種“整體性”的農業觀,將自然、人文、經濟等要素融為一體,而非孤立地看待。《齊民要術》所倡導的“順天時,因地利”的原則,在現代農業區劃中,或許可以被解讀為對區域生態係統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以及對當地社會經濟條件的審慎考量。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字裏行間,將這種古老的“天人閤一”的思想,與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巧妙地融閤的。這本書提供瞭一種不同於以往的閱讀體驗,它不僅僅是關於農業知識的積纍,更是一次關於農業哲學和發展方嚮的深度思考,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那種宏大的視角和嚴謹的分析所吸引。作者似乎並非簡單地羅列《齊民要術》的內容,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曆史和地理背景下進行審視。他對於現代農業區劃的理解,不僅僅是基於土壤、氣候、水源等物理要素,更融入瞭社會經濟、技術發展以及區域特色等多元維度。這讓我意識到,農業區劃並非一個靜態的概念,而是一個動態演進的過程,受到諸多因素的深刻影響。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齊民要術》中關於因地製宜、因時而變的樸素智慧,轉化為現代農業區劃中那些精細化的指導原則的?例如,書中對不同作物生長周期的細緻描述,對不同地區氣候條件的精準判斷,是否能為我們今天進行區域性農業産業布局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參考?這種將傳統農學精髓與現代科學方法相結閤的嘗試,讓我看到瞭農業發展的一條充滿潛力的道路。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著作。它並非一本枯燥的學術論文,也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普及讀物。作者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將一本韆年古籍的智慧,巧妙地嫁接到瞭現代農業區劃這一極具現實意義的課題上。我一直覺得,真正的農業發展,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而這本書,恰恰展現瞭這種高度。它在宏觀層麵指引方嚮,在微觀層麵啓迪思考。我非常期待看到書中是如何具體闡述《齊民要術》中的某些具體方法或理念,如何能夠為當下的農業區劃提供一些創新性的解決方案。這種將古老智慧與現代科技的融閤,讓我看到瞭中國農業在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也對作者的學識和視野充滿瞭敬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