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齐民要术》与现代农业区划
定价:25.00元
作者:胡国庆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116293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以“农业区划”为主线阐述《齐民要术》的传承和发展。那么,什么叫农业区划?用现代的定义说,农业区划就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方法,是实现农业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区划的科学手段与依据。它是以科学的指导和规划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和基础工作。农业区划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查清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并作出评价和提出开发建议;二是农业区划的分类,主要包含综合农业区划、专业和专题农业区划、各级农业区划、*农业区划等;三是农业区域规划,即对区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四是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即按照既定目标,进行统一规划和科学安排,对未利用和利用不充分、不合理的农业资源,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开发利用,以获得更高的农业生产效益。农业区划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人工普查、化学、物理测定、农业系统工程、航天遥感、动态仿真、县级决策支持系统(DSS)、公里网点定点调查等。农业区划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禹贡》一书。《禹贡》出自战国时期,但也有人考证出自西周,那就更久远了。《禹贡》是我国*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我国*早的一部农业区划著作。该书用自然分区的方法,把全国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大州,并把各州的界域、山川、土壤、物产、田赋分别做了记述。这就是我国*早的农业区划。而《齐民要术》的问世,则把“农业区划”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它既提出了“食为政首”的社会发展战略,又提出了“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的十大战略措施。可以说,《齐民要术》是世界首部具有战略意义的农业区划专著。新中国建立后,国家把农业区划工作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国发〔1979〕36号文件公布了*届全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委员会组成人员,由副总经理王任重兼任主任;第二届由副总理万里兼任;第三届由副总理田纪云兼任;第四届由国务委员陈俊生兼任。寿光的农业区划工作,在县(市)委、的高度重视下,成为全国县级农业区划工作的试验田。本书的编排,共分两部分:*部分是《齐民要术》战略创新;第二部分是现代农业区划创新。其内容共分六个部分:一是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见目录一至八篇);二是战略决策(见目录九至十四篇);三是监测方法(见目录十五、十六篇);四是菜篮子工程的区划布局和发展动态(见目录十七篇)。
目录
《齐民要术·序》解析()
章农业区划与开发()
节农业区划()
附件1次土壤普查()
附件2第二次土壤普查()
第二节盐碱地改良工程()
第三节沿海地区分层开发规划()
第四节“三荒、四低”资源调查与开发()
第二章区划与灾害防治()
节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
第二节海水入侵灾害综合防治()
第三节渤海资源退化原因及对策()
第三章农业结构与经济决策()
节农作物结构调整()
第二节农业系统工程在盐碱地区的应用()
第三节农村经济宏观决策()
第四章县级规划与决策()
节县级总体发展规划()
第二节农业区划滚动研究()
第三节县长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应用()
第五章大农业与遥感监测()
节大农业战略规划()
第二节沿海资源动态遥感监测()
第三节公里网点动态监测()
第四节从《齐民要术》到菜篮子工程()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联想。作者在梳理《齐民要术》与现代农业区划之间的联系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深厚的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令人赞叹。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如何利用历史经验指导现代农业实践的论述印象深刻。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古为今用”,而是对古人智慧的再创造和升华。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众多的历史文献和现代研究成果中,提炼出最精华的部分,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既有历史厚度又不失时代前瞻性的论述。这种对农业发展的全景式考察,让我对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国传统农学文化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某个具体的农业技术细节,而是一种更为宏观的农业发展理念。作者似乎在试图构建一种“整体性”的农业观,将自然、人文、经济等要素融为一体,而非孤立地看待。《齐民要术》所倡导的“顺天时,因地利”的原则,在现代农业区划中,或许可以被解读为对区域生态系统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以及对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审慎考量。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字里行间,将这种古老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巧妙地融合的。这本书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关于农业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关于农业哲学和发展方向的深度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著作。它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也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普及读物。作者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一本千年古籍的智慧,巧妙地嫁接到了现代农业区划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上。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农业发展,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而这本书,恰恰展现了这种高度。它在宏观层面指引方向,在微观层面启迪思考。我非常期待看到书中是如何具体阐述《齐民要术》中的某些具体方法或理念,如何能够为当下的农业区划提供一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种将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让我看到了中国农业在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也对作者的学识和视野充满了敬意。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那种宏大的视角和严谨的分析所吸引。作者似乎并非简单地罗列《齐民要术》的内容,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下进行审视。他对于现代农业区划的理解,不仅仅是基于土壤、气候、水源等物理要素,更融入了社会经济、技术发展以及区域特色等多元维度。这让我意识到,农业区划并非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深刻影响。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齐民要术》中关于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的朴素智慧,转化为现代农业区划中那些精细化的指导原则的?例如,书中对不同作物生长周期的细致描述,对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的精准判断,是否能为我们今天进行区域性农业产业布局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参考?这种将传统农学精髓与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的尝试,让我看到了农业发展的一条充满潜力的道路。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初初看到的时候,就勾起了我很大的好奇心。毕竟,《齐民要术》这本著作,在中国古代农学史上占据着怎样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任何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不会陌生的。而它与“现代农业区划”这个当下炙手可热的议题相结合,似乎预示着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一种古老智慧与现代科学的碰撞。我非常期待作者如何将那份承载着千年农耕经验的宝典,与如今全球化、科技化的农业发展趋势联系起来,探讨出新的价值和视角。究竟是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古籍中的指导意义?还是通过挖掘其内在的哲学思想,为现代农业提供更深层次的启示?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对农业本质的重新审视,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引导读者进行这样一场深刻的思想旅程的,也很想看看那些可能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我们今天农业生产具有借鉴意义的“金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