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郎景和谈女性健康
定价:30.00元
作者:郎景和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12704787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医学大家 科普原创 触摸医患关系 解读女性健康阅读本书,可以得到这样一些收益:启迪健康理念,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管理健康的方法,体验医学人文关怀,了解妇产科男医生,正确认识医患关系。
内容提要
作者集40余年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人文关怀于一体,全面解读女性健康的方方面面和诸多细节,内容涉及自青春期至老年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及重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本书还以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触及了医患关系、妇产科的男医生等话题。此外,科普原创是本书的又一特色,它不是人云亦云的知识汇编,而是作者几十年临床经验的高度总结。内容全面,经典,可读性强,是一部高品位的医学科普著作。
目录
作者介绍
郎景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科普作家。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妇科内镜学组组长、《中华妇产科杂志》总编辑,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主编(译)著作20部,个人专著5部。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或许在于它建立了一种全新的“自我关怀”的哲学观。它摒弃了过度追求“完美身材”或“永葆青春”的世俗化目标,转而强调一种基于身体内在平衡和可持续性的健康状态。作者在最后几章对“衰老”的探讨尤其深刻,它将衰老的本质解读为细胞修复能力的下降,而非简单的外部损耗,并提供了如何通过生活方式来延缓这种“效率降低”的路径。这种视角极其鼓舞人心,因为它将焦点从对抗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转移到了优化现有的生物资源上。整本书读下来,我没有感到任何被恐吓或被推销的压力,反而收获了一种沉静的、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对自身机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尊重。它成功地将复杂的生命科学,转化成了一份可以陪伴女性走过不同生命阶段的,充满智慧和力量的指南。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叙事口吻。它没有采取那种高高在上、教条式的说教,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心思细腻的长者在耳边娓娓道来,充满了同理心和对女性个体差异的尊重。记得有一章专门讨论了不同年龄段女性在营养摄入上的微妙变化,比如围绝经期前后,铁和钙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改变,书中不仅列出了食物来源,还细致地解释了这些矿物质在身体中是如何协同作用的,以及现代生活方式如何阻碍了它们的吸收。这种深入到微观层面的探讨,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那些“大概知道”的健康常识。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似乎深谙信息过载带来的焦虑,它将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用生活化的比喻来阐释,比如将细胞代谢比作一个忙碌的工厂,各种营养素就是进出的原料和能量,这种形象的描述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读完后,我不再觉得“照顾好自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更像是一场需要细心规划的、充满乐趣的自我管理项目。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那种沉稳的蓝色调让人一看就觉得内容值得信赖。我本来对这类书籍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毕竟市面上标榜“健康指南”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是东拼西凑,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扎实的理论支撑。然而,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那种近乎学者的严谨态度所吸引。它不像那些大白话式的健康科普,而是用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从最基础的生理机制入手,慢慢搭建起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比如,书中对内分泌系统紊乱成因的剖析,不是简单地归结于“压力大”或“饮食不当”,而是详细阐述了激素受体敏感度、环境荷尔蒙干扰等多个复杂层面,配以清晰的图表,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领会其中的关键。特别是关于慢性疲劳和睡眠质量的部分,它没有提供那种立竿见影的“神奇药方”,而是引导读者去审视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习惯,比如光照、温度对褪黑素分泌的影响,这种基于科学观察的建议,远比空洞的口号来得有力。读完这部分的感受,就像是拿到了一把精密的钥匙,不再盲目地去修补表面的症状,而是开始着手调整内部的运转逻辑。
评分我特地关注了书中关于情绪与生理健康交叉地带的论述。这部分内容非常大胆,因为它挑战了传统的“身心分离”的观点。作者并没有将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割裂开来,而是用大量的篇幅论证了,长期的负面情绪如何通过炎症通路和压力激素(如皮质醇)对身体器官造成结构性的影响。书中引用了一些前沿的神经免疫学研究,虽然术语专业,但作者的解读十分到位,让人信服地认识到“心病”绝非空穴来风。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肠道菌群与情绪调节的讨论,它提醒我们,我们吃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我们大脑“第二道防线”的建筑材料。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没有停留在“保持积极”这种肤浅的层面,而是给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干预策略,比如某些益生菌的种类和发酵食物的引入,这让我感觉自己掌控了更多的主动权,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情绪的起伏。
评分从排版和装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用心程度也可见一斑。大量的留白设计使得阅读过程非常放松,眼睛不容易疲劳。而且,它似乎非常注重实用性,章节末尾常常附带一些“自测清单”或者“生活习惯调整建议”,这些都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总结,而是需要读者停下来进行自我反思的具体问题。比如,在讨论压力管理时,它提供了一个详细的“压力源识别矩阵”,帮助读者区分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压力,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这种“即学即用”的设计,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可以放在书架上欣赏的典籍,更像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随时实践的工具书。我发现自己已经习惯在感到迷茫时,翻到某个章节重温一下作者的观点,那种被系统性知识武装起来的感觉,是任何零散的网络信息都无法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