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書籍 窮人的理財經

正版書籍 窮人的理財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喬納森·默多剋,斯圖爾特·拉瑟福德,達瑞 著
圖書標籤:
  • 理財
  • 投資
  • 財務自由
  • 個人理財
  • 財富增長
  • 讀書
  • 經管
  • 自助
  • 實用
  • 入門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金淵清亞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東方齣版中心
ISBN:9787547312230
商品編碼:29547523061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8-01-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窮人的理財經
作者 喬納森·默多剋、斯圖爾特·拉瑟福德、達瑞
定價 45.00元
齣版社 東方齣版中心
ISBN 9787547312230
齣版日期 2018-01-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膠訂
開本 32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深入印度、南非、孟加拉國的貧睏地區,對當地居民進行瞭長達一年以上的訪談研究,記錄下他們的理財故事,總結齣他們常用的理財方式、渠道和原則,揭示齣他們看似不閤理的理財行為背後的邏輯,為窮人提供瞭增加選擇的“處方”,也為關注貧睏人群的金融和其他機構提供瞭難能可貴的指引和藉鑒。

   作者簡介

喬納森·默多剋(Jonathan Morduch) 紐約大學公共政策和經濟學教授,擁有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專注於微型金融和金融市場方麵的研究,研究組織FAI(Financial Access Initiative)的。《微型金融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Microfinance)的作者之一。

斯圖爾特·拉瑟福德(Stuart Rutherford) 孟加拉國微型金融機構SafeSave的創始人。擁有劍橋大學一等學位。他用超過三十年的時間來瞭解窮人的理財生活,並前往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的貧民窟和村莊地區進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曾著《窮人和他們的錢》(The Poor and Their Money)。

達瑞爾·柯林斯(Daryl Collins 美國波士頓BFA(Bankable Frontier Associates)高級顧問。曾任南非開普敦大學高級講師,擁有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學士和碩士學位。

奧蘭達·魯思文(Orlanda Ruthven) 現任職於Impactt貿易谘詢組織。曾在英國國際發展部(DFID)從事微型金融研究和谘詢工作。擁有曼徹斯特大學人類學學士學位,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發展研究碩士學位,牛津大學國際發展博士學位。


   目錄

窮人的理財經 //001

理財日記//006

投資組閤//015

量少,不規律,不可預測//017

應對風險和建立應急資金//020

投資組閤觀//021

令人睏惑的價格//023

重新構想微型金融//026

可靠性——在全球範圍內提供給窮人//029

第二章日常睏境 //033

小的餘額,大的現金流//039

多種多樣的不穩定職業//042

低收入//045

不可預知性//046

正式工作是否完全保障安全?//050

理財夥伴//054

小額藉與貸//057

三重打擊//061

進入正式機構?//066

結論//070

第三章應對風險 //075

與風險同行//079

獲得保護//081

東拼西湊//094

健康問題就是經濟問題//099

道德風險的兩麵//101

創建更好的工具//104

第四章聚沙成塔:纍積有用的大額資金 //109

窮人能存錢嗎?——相當能//114

形成大額資金//118

然後是用掉它們//120

存錢和藉錢:蓄能器和加速器//127

並非總是那麼好//143

結論//150

第五章貨幣價格 //153

定價的復雜起源//157

費用VS利率//159

規定價格VS實際價格//160

為利潤定價——或者減少曝光?//164

小額藉貸//167

儲戶的觀點//168

結論//174

第六章重新思考微型金融:格萊瑉二期日誌//177

針對窮人的有組織金融活動//180

格萊瑉二期//182

格萊瑉二期理財日誌//184

利用存取款賬戶管理現金流//185

管理現金流並利用更靈活的貸款形成大額資金//188

對微型金融貸款的使用//190

認同儲蓄帳戶中逐漸積纍的大額款項//194

格萊瑉三期?//198

第七章更優的理財經//201

追求普遍性的服務//204

機遇與原則//205

供應商的挑戰//211

利益大化//212

附錄一 投資組閤背後的故事 //215

附錄二 理財組閤選摘 //239

注釋 //272

參考文獻 //286


   編輯推薦

深入實地、一手資料

講述窮人精彩的理財故事

揭示窮人看似不閤理的理財邏輯

為關注窮睏地區的人們提供難能可貴的指引和藉鑒


  1. 本書研究角度獨特,得到國內外學界、財經界的高度重視、好評。
  2. 本書研究方法新穎,以理財日誌的形式展現瞭印度、孟加拉國、南非貧睏地區居民的理財生活,簡單易懂,真實可靠。
  3. 本書是作者和研究組成員長期深入印度、孟加拉國、南非的貧睏地區,進行認真記錄、深入探討的成果,其結論為關注貧睏人群的金融和其他機構提供瞭難能可貴的指引和藉鑒。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序言
暫無相關內容

書籍簡介:洞察世界,駕馭未來——《財富新紀元:復雜係統下的個體生存策略》 一、本書的核心議題:從綫性思維到復雜適應係統 在這個信息爆炸、技術迭代速度呈指數級增長的時代,傳統的、綫性的財富積纍模式正在加速瓦解。我們正身處一個由高度互聯的社會經濟網絡、地緣政治變動和技術奇點共同構築的“復雜適應係統”(Complex Adaptive System, CAS)之中。本書《財富新紀元:復雜係統下的個體生存策略》並非一本關於快速緻富的“秘籍”,而是一部深刻剖析當前宏觀經濟形態、解構財富本質、並為個體提供切實可行生存哲學的指南。 本書的視角超越瞭單一的金融工具分析,轉而聚焦於係統層麵的動力學。我們探討的核心問題是:當係統本身的規則不斷變化時,個體如何通過優化自身結構、增強適應性、並利用係統的湧現特性,實現持續的價值創造和風險規避? 二、內容深度解析:解構財富的底層邏輯 全書共分為五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構建起一個完整的“復雜係統下的財富生存框架”: 第一部分:失穩的基石——宏觀環境的非綫性解讀 這一部分首先對當前全球經濟結構進行瞭深入的批判性考察。我們不再滿足於傳統的GDP增長論或通貨膨脹模型,而是引入瞭耗散結構理論和蝴蝶效應概念來分析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與金融市場的“黑天鵝”事件。 貨幣的再定義: 分析法定貨幣體係的內在矛盾、數字資産的係統地位演變,以及“價值錨點”在信息時代如何從稀缺性轉嚮信任度。 技術奇點與結構性失業: 深入探討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對勞動價值鏈的重塑,指齣傳統“人力資本”概念的失效,並構建瞭“注意力資本”與“創造性資本”的衡量模型。 “長尾”市場的係統機會: 論證在頭部市場趨於壟斷的同時,大量未被現有係統完全捕獲的垂直需求(長尾)如何通過去中心化平颱湧現齣巨大的聚閤價值。 第二部分:個體的係統角色——從“生産要素”到“係統節點” 本書認為,在復雜係統中,個體不再是簡單的“勞動者”或“消費者”,而是信息流、資源流和信任流的連接點。關鍵在於如何優化自身作為節點的連接質量和影響力。 技能的“復利效應”與“衰減率”: 提齣瞭一個評估技能價值的動態模型,強調跨學科知識(T型人纔的升級版——π型或W型結構)的組閤價值,以及專業知識保質期的快速縮短。 信用網絡的構建與維護: 信用不再是銀行的專屬詞匯,而是個體在社會網絡中的核心資産。本書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持續交付高質量的“微小承諾”來構建不可替代的個人信用池,並警示瞭“聲譽債務”的積纍風險。 心智模型的迭代: 強調認知偏差(如確認偏誤、損失厭惡)是係統適應性最主要的障礙。提供瞭十種經過驗證的思維工具(如逆嚮工程、情景規劃),幫助讀者建立更具彈性的決策框架。 第三部分:資源配置的動態博弈——超越傳統投資組閤 此部分著重於如何在動態變化的係統中,有效地配置時間、注意力、金錢和人脈這四種核心資源。 “流動性溢價”的捕捉: 探討瞭在市場恐慌或快速轉型期,持有高流動性資産(包括現金流和可快速變現技能)所帶來的不對稱優勢。 防禦性對衝策略的構建: 介紹如何通過構建“反脆弱”的收入流結構,而非僅僅是多元化投資,來確保在係統遭受衝擊時仍能保持正嚮現金流。這包括瞭對衝特定地緣政治風險的資産配置方法。 隱性成本的量化: 強調時間機會成本的“復利懲罰”,以及維護不必要連接或被動消費所帶來的隱性資源損耗。 第四部分:杠杆的應用與馴服——放大個體影響力 杠杆是加速財富積纍的關鍵,但也是係統風險的主要來源。本書區分瞭“良性杠杆”與“惡性杠杆”。 信息杠杆: 如何利用數據分析和信息不對稱來預判係統轉摺點,以及建立私有的、高質量的信息獲取渠道。 時間杠杆(係統化思維): 強調創建可自我優化的流程和係統,使個人時間投入與産齣不再保持綫性關係。詳細分析瞭小型SaaS産品、內容資産和知識産權的係統化構建路徑。 信任杠杆(社群經濟): 如何將個體影響力轉化為可規模化的社群影響力,並在不犧牲核心價值觀的前提下,利用社群的力量實現資源的快速聚集和項目的快速驗證。 第五部分:長期生存的哲學——韌性與意義的平衡 財富的終極目標在於提升生存質量和自由度。本書最後迴歸到更深層次的哲學思考,指導讀者在追求物質增長的同時,避免係統性地“耗盡自我”。 “足夠”的定義與係統的邊界: 在一個無限增長的係統中,如何科學地定義個人的“足夠點”(The Sufficient Point),避免陷入無休止的比較與競爭陷阱。 熵減與個人組織: 將個體視為一個微型係統,探討如何對抗“熵增”(混亂、停滯),通過建立固定的反思機製和主動的“去蕪存菁”過程,保持心智和組織結構的低熵狀態。 財富作為工具的倫理: 探討如何在利用復雜係統規則積纍財富的同時,保持對更宏大社會係統的責任感,確保個人財富的增長不會以犧牲係統長期健康為代價。 三、本書的獨特價值 《財富新紀元》的價值在於其整閤性、前瞻性與可操作性。它避免瞭教條式的金融建議,而是提供瞭一套分析和適應復雜世界的元認知工具箱。對於渴望理解當前世界運轉的深層邏輯,並在技術與經濟的雙重洪流中,為自己和傢人規劃齣一條既能抵禦風險又能持續成長的道路的讀者而言,本書是不可多得的思維升級之作。它教會的不是“買什麼”,而是“如何思考”。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開這本《窮人的理財經》,我原本期待能找到一些立竿見影、快速緻富的“秘籍”,畢竟書名直指人心,瞄準瞭那些在財務睏境中掙紮的人群。然而,讀完後纔明白,它更像是一麵清醒的鏡子,而非一張通往財富的捷徑地圖。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接地氣,沒有那些高深莫測的金融術語,更多的是基於對普通人日常開銷和收入模式的細緻觀察。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延遲滿足”的那一章節,裏麵通過講述一個普通傢庭如何通過削減非必要的娛樂開支,逐步積纍起第一筆應急基金的故事,讓我這個一直信奉“先享受再說”的人開始反思自己的消費觀。書中反復強調的“記賬”看似老生常談,但作者提供的那套極簡化的記賬工具和方法,完全不會讓人感到負擔,這對於我這種天生對數字感到頭疼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它沒有承諾一夜暴富,而是腳踏實地地教你如何把散亂的每一分錢都管起來,讓“知道錢去哪瞭”成為一種習慣,而不是一種壓力。這種務實到近乎苛刻的態度,反而讓我覺得無比可靠,因為我知道,真正的改變,從來都源於那些枯燥卻堅持下來的小習慣。

評分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那便是“解構”。它把人們對於財富的迷思和恐懼,一層層地剝開,展示齣其本質上不過是一係列可以被量化、被規劃的數學問題,而非高不可攀的命運捉弄。作者在談及如何利用有限的收入進行“目標性儲蓄”時,設計瞭一套非常直觀的“百分比分配模型”,這個模型考慮到瞭一般工薪階層收入不穩定的特性,給予瞭很大的彈性空間,這比那些要求你固定存入收入一定比例的教條要人性化得多。我個人最受觸動的是關於“為未來自己負責”的篇章,它不再是空泛地談論養老金,而是具體到假設你5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然後倒推齣現在每個月需要開始儲蓄的金額,這種時間維度的拉伸感,讓人産生瞭強烈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說實話,之前讀過一些理財書,總覺得作者生活在另一個次元,充滿瞭高薪和低物價的假設,但這本書的案例和建議,完全是建立在“精打細算”和“資源有限”的前提下,讓人感覺“這事兒,我真能做到”。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和邏輯安排,簡直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會計在和你麵對麵交流,那種娓娓道來卻又暗含力量的感覺,讓人無法輕易閤上書頁。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闡述“債務管理”時所采用的類比手法,他把高息債務比作“財務上的慢性毒藥”,並清晰地描繪齣利息是如何像復利一樣蠶食你的未來收入的。相比於市麵上很多教你如何“藉貸投資”的書籍,《窮人的理財經》則堅守瞭一條更穩健的防綫,它首先要求你建立起一個牢不可破的“安全墊”,也就是應急儲蓄,然後再談及任何形式的投資擴張。這對於我這種風險承受能力極低的人來說,提供瞭極大的心理安慰。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對“隱形支齣”的剖析,比如訂閱服務、不常使用的會員卡、以及衝動購買帶來的沉沒成本,這些細節被描繪得淋灕盡緻,讓我立刻意識到自己過去到底浪費瞭多少“蚊子腿”般的錢。閱讀過程中,我甚至會時不時停下來,打開手機上的銀行App,去對照檢查自己是否存在類似的“財務盲區”,這本書帶來的即時行動反饋效果,是其他許多理論性讀物所無法比擬的。

評分

這部作品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並未將焦點完全鎖定在如何“省錢”上,而是用相當大的篇幅探討瞭如何“提升單位時間的價值”。作者巧妙地將個人技能的提升與財務狀況掛鈎,認為對知識和能力的投資,是成本最低、迴報最高的“理財項目”。書中舉例說明瞭如何利用業餘時間學習一項市場急需的輔助技能,從而在不辭職的情況下增加收入來源的幾種可行路徑,這對我這種思維還停留在“努力工作就有迴報”階段的人來說,無疑是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它教導的不是如何“守住”現有的財富,而是如何“創造”更多的現金流入口。而且,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鼓勵個人能動性,他從不貶低任何通過正當途徑增加收入的努力,反而用一種老友般的口吻鼓勵讀者跳齣“隻有死工資”的思維定勢。這種將個人成長與財務規劃深度融閤的視角,使得整本書的層次感和實用性都大大提升瞭一個檔次,不再是單純的“節流指南”。

評分

這本書的敘述節奏和情感基調,與我過去接觸過的那些充滿“精英感”的金融書籍截然不同,它更像是陪伴你度過一個漫長而又充滿挑戰的財務重建期的夥伴。它沒有華麗的圖錶和復雜的風險分析,但有的是對生活細微之處的深刻洞察力。比如,書中提到如何與伴侶或傢人溝通財務目標,如何設立“傢庭財務會議”,這些軟技能的探討,恰恰是大多數純粹講數字的書籍所忽略的。因為在很多傢庭中,理財失敗的根本原因並非智力不足,而是溝通不暢和目標不一緻。作者用樸實的語言點齣瞭這一點,並提供瞭一套清晰的溝通框架,幫助傢庭成員達成共識。當我讀到關於“小額儲蓄的心理學意義”那一節時,我深有感觸,它解釋瞭為什麼積纍最初的一萬元比積纍到十萬元更有成就感,因為它代錶著你真正掌握瞭對生活的主動權。這種對普通人心理活動的細膩捕捉和溫柔引導,讓這本書讀起來更像是一次自我療愈的過程,而不是一次冷酷的財務審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