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孩子不滿意父母的10種做法
定價:19.80元
作者:童世軍
齣版社:石油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02163518
字數:218000
頁碼:19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本書在創作過程中,得到陶荊芥、張紅、劉文纔、柳鏡魚、於海滔、江靜、李思念、張招展、楊佳、李虹虹、趙元氣、孫濤、王哲、王轉曉、趙華明、邊小嘉、邊海等人的協助。如果這本書能給您和您的孩子以幫助,我將感到無限的欣慰。
改變孩子從改變父母做起,父母的**錯誤往往是不以為自己的錯誤。
為人父母者,要完成培養孩子的使命,頭腦中必須有明確的責任感和正確的教育觀念。並且,要掌握孩子的基本特點,把握好對孩子的態度,這是父母正確履職、科學施教的重要前提。
適閤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
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彆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世界上*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自己做不到的事韆萬彆要求彆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評自己,先改自己的。
——傅雷
如果你不首先培養活潑的兒童。你就絕不能教齣聰明的人來。
——盧梭
拷打、嚴厲和刑罰永遠不能作為一種影響兒童心靈和良知的好方法,因為它們時常留給兒童的印象,就是成人的暴行。
——捷爾任斯基
子女教育。一般人常有謬誤。對女兒之教育專注意其身體。忽略其精神;而對兒子則忙著修飾其精神。而忽略其身體。
——休謨
父母對自己的子女的愛不夠,子女就會感到痛苦;但是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的情感,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
——馬卡連柯
內容提要
據調查報告顯示,有43.6%的父母說話不算數,有32.6%的父母對孩子管得太多,22.7%的父母限製孩子交朋友,20.5%的父母不與孩子交流,17.6%的父母拿孩子齣氣,15.7%的父母不平等地對待孩子,13.6%的父母在傢玩牌打麻將,13.0%的父母逼孩子讀書,10.2%的父母不關係孩子在學校的錶現……實踐證明,很多孩子成材的基礎和關鍵是齣色的傢庭教育。教子成材是父母的職責和義務,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育,要想使傢庭教育成為滋潤孩子心田的潺潺不竭之泉,傢長們需要瞭解教育的奧秘,找到適閤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每時每刻把握教育的時機,挖掘教育的潛力。
因此,你如果愛孩子,期盼他早日成纔就應該給孩子一個目標,讓他堅定的去追求;傾聽孩子的述說,與他進行心靈的溝通;撒開雙手,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路;給孩子一些磨煉,讓他學做生活的強者;播撒善良的種子,讓愛心伴孩子成長;發掘孩子的潛能,讓他充滿自信;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由去創造;營造和諧的氛圍,讓孩子快樂成長。
願所有父母通過閱讀本書來一起切磋,讓孩子走好成長中的每一步。
願父母們記住這樣的話:“你可以不是天纔,但你可以成為天纔的父母。”
目錄
作者介紹
童世軍,男,高級教師,1966年生。1988年畢業於湖北師範學院,後獲得華中科技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在湖北省一所省級重點高中從事教學近二十載,培養多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2005年後。緻力於傢庭教育、青少年教育。發錶多篇傢教論文。
文摘
序言
我發現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具有一種獨特的韻律感,它不追求華麗辭藻的堆砌,但其用詞的精準度卻極高,像一位技藝精湛的雕塑傢在打磨作品。尤其是當它描述孩子那種微妙的情緒波動時,那種細膩的捕捉能力,簡直令人嘆服。作者似乎能洞察到孩子內心深處那層薄薄的、不願被人觸碰的自尊心,並用極其溫柔卻有力的文字去觸碰它。例如,書中在討論“期望落差”時,沒有用指責性的語言,而是用瞭“父母的翅膀不該成為孩子頭頂的陰影”這樣的比喻,一下子就將那種沉重的心理壓力具象化瞭。這種對語言力量的精準拿捏,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有一種行雲流水的流暢感,即使是那些相對沉重的話題,也被作者處理得恰到好處,讓人在閱讀的愉悅中完成瞭心智的升級。我甚至會忍不住將書中的某些金句抄錄下來,貼在工作颱前,提醒自己時刻保持清醒的認知和溫和的態度。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的敘事風格簡直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語重心長的老朋友在與你促膝長談,完全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感,這點非常難得。作者似乎深諳現代傢庭教育的痛點,他不會用一些空泛的理論來搪塞讀者,而是非常貼近生活地描繪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經意的、卻可能對孩子造成深遠影響的瞬間。我尤其欣賞它在闡述觀點時所采用的類比手法,那種形象生動的比喻,一下子就能擊中人心,讓人猛然驚醒——“原來我一直以來都在用這種方式誤導孩子!”比如,書中提到“父母的權威不應該是水泥澆築的堡壘,而應該是需要定期維護的藤蔓”,這個比喻極其精妙,讓我立刻反思瞭自己在傢中扮演的角色定位。讀完某一個章節後,我甚至會放下書本,走到孩子身邊,用一種全新的、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觀察他,去傾聽他,這種即時的應用和反思,是很多理論性強的教育書籍難以達到的效果。
評分與市麵上許多側重於“如何讓孩子更優秀”的功利性教育書籍不同,這本書的立足點顯得更為成熟和深刻,它似乎更關注的是“如何讓親子關係更健康、更持久”。它很少談及分數、排名或者特長培養這類外部指標,而是將焦點匯聚在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的情感連接上。在閱讀過程中,我幾次因為書中描述的某些情景感同身受而紅瞭眼眶,那不是因為悲傷,而是因為被深深地理解瞭——原來我的掙紮、我的焦慮,並非孤例,而且作者提供瞭比我原有的應對方式更智慧的齣口。這種情感上的共鳴,為後續的理性思考鋪設瞭堅實的基礎。它讓人意識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或許不是塑造齣一個符閤社會期待的“産品”,而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內心豐盈、能夠自主麵對挫摺的“人”。這種對教育本質的迴歸和堅守,使得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單純的“育兒技巧指南”。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略帶磨砂的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瞭功夫的用心之作。我特彆喜歡它選用的那種內斂的色調,沒有那種刺眼的大紅大綠,反而透著一股沉靜的力量,很符閤它所探討的主題——如何在傢庭教育中找到微妙的平衡點。內頁的紙張質量也相當不錯,字跡清晰,排版疏朗有緻,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讓人感到眼睛疲勞。而且,這本書的開本設計非常人性化,無論是放在書包裏還是床頭櫃上都非常方便取閱,這點對於我們這些忙碌的傢長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記得有一次深夜,孩子因為一件小事和我産生瞭隔閡,我當時很沮喪,隨手翻開瞭這本書,那種觸感和視覺上的舒適感,似乎一下子就幫我平復瞭情緒,讓我能更冷靜地去思考接下來的溝通策略。可見,一本好書,從外在的物理感受上,就已經開始發揮它的引導作用瞭。這種對細節的關注,體現瞭齣版社在齣版理念上的高標準,讓人對其內容的深度也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布局處理得非常巧妙,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問題,而是遵循瞭一種循序漸進的邏輯綫索。起初,它會先引導你進行自我審視,讓你清晰地看到自己可能存在的盲區,這階段讀起來可能略帶“刺痛感”,但卻是必要的“排毒”過程。隨後,它會逐步過渡到具體的場景分析和解決方案的探討,每一種“不滿意”的做法背後,都提供瞭多角度的替代方案,讓你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選擇最適閤自己傢庭模式的路徑。我特彆喜歡它在每部分末尾設置的那種“自我測試小結”,雖然隻是簡單的幾道選擇題,但它強迫你將書中的理論立刻對應到自己的實踐中去,這種“學中做,做中學”的體驗,極大地增強瞭知識的可操作性。感覺作者對教育學的理解已經達到瞭融會貫通的境界,他的筆觸看似輕描淡寫,實則蘊含著深厚的教育哲學,讓人讀完之後,心頭一片開闊,仿佛拿到瞭一張清晰的傢庭關係地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