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是教出来的:中国父母必修的七堂课(大教育书系)
定价:32.00元
作者:鲁鹏程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354916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性。鲁鹏程是当代家庭教育专家,其《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孩子100招》销售过50万册,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本书是作者系统性阐述家庭教育观念与方法的大成之作。2.实战性。本书针对家庭教育的现状,用大量生活事例来分析教育的得失,找寻因应策略。好学,实用。3.开创性。本书开创性地进入家庭教育的德育领域,将孩子的做人教育、道德教育作为切入点,得到朱永新、周国平、孙云晓、卢勤等教育家的极力推崇。
内容提要
七堂课!家庭教育专家鲁鹏程为中国万千父母道明了家庭教育的本质。 不论何种形式的教育,其终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当下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育,忽视了孩子的道德教育,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作者以专业的教育素养和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探寻家庭教育的本质,倡导家庭的做人教育,德行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等,力求孩子往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如何行之有效地教育孩子?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作者引导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发掘丰富而又强大的教育资源,将重读经典作为教育重要一环,从中吸取营养。好的教育方法,建立在好的教育理念和好的教育心态之上。社会流行的教育观念,未必真正适用于每一个孩子,好的方法,就是尽量少用“技巧”,而是提高教育者的修养,用父母的品格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目录
堂课 三种教育形式,家庭教育重要◇一个刺耳的声音:这是谁家的孩子?真没家教! / 2◇ 为什么说“至要莫若教子,至乐无如读书” / 6◇ 古人说“富不过三代”,为什么今天会“富不过一代” / 9◇ 对孩子“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 13◇ 透过几个触目惊心的实例就会发现,我们的教育病了 / 20◇ 今天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到底应该怎么办? / 24 第二堂课 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孩子做人◇ 要判断的三件事:会做题?会做事?会做人? / 29◇ 家庭教育不是知识灌输,家庭不是第二个知识传习所 / 33◇ 做人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是重中之重 / 36◇ “道德”不简单,要重新认识“道”与“德” / 39◇ “学”这个字里蕴含着教育大智慧 / 44◇ 摆正“德”“学”“才”“艺”之间的关系 / 48◇ 教育就是要培养“有德有才”的正品,而不是培养“” / 54 第三堂课 德行是做人之本,孝道是德行之本◇ 通过“教”这个字透析教育的次第 / 59◇ 要重新认识“教育”这两个字 / 62◇ 家庭教育的“本”到底是什么,“末”又是什么? / 66◇ 孝,其实才是一切教育的生发点 / 69◇ 你所希望孩子的一切,都能从“孝”中来 / 75◇ 在生活中怎样教孩子学孝道 / 82◇ 在圣贤教育中,不存在所谓的“愚孝” / 86◇ 学孝道,要学“实质”而不是“形式” / 93 第四堂课 孝道之外,孩子必修的人生课程◇ 教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踏对人生脚步 / 99◇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教孩子从小学会心怀感恩 / 107◇ 必有容,德乃大,教孩子学宽容 / 112◇ “不学礼,无以立。”教孩子学礼,否则他就会失礼 / 118◇ 诚信——孩子行走于社会的超级“通行证” / 125◇ 福田心耕,教孩子懂得珍惜福气、培植福气、积攒福气 / 131◇ 知耻近乎勇,教孩子从小就有一颗“知耻心” / 136 第五堂课 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 是不是书上的教育方法都正确,都有效呢? / 144◇ 好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好的示范 / 156◇ 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素养 / 161◇ 夫妻双方的家庭教育观念要一致,不“拆台” / 165◇ 功利性的教育,比不教育更可怕 / 172◇ 跟儒家启蒙经典《弟子规》学习家庭教育的智慧 / 175◇ 向中国传统经典要家庭教育的智慧与方法 / 182◇ 孩子的智慧从哪里来?要从小读经典 / 198◇ 教孩子读书志在圣贤,而不是志在赚钱 / 205 第六堂课 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伪命题 / 209◇ 孩子在幼儿园应该学习什么样的功课? / 215◇ 为什么不要让你的孩子考100分? / 218◇ 不要让所谓的“标准答案”毁了孩子的想象力 / 223◇ 千万不要照搬别人的经验,要懂得理性思考 / 228◇ “筷子菜应该夹给谁”是一种智慧 / 231◇ 给孩子做事的机会,不做包办代替的“奴仆式父母” / 235◇ 孩子犯错,正是机会教育法的契机 / 240◇ 好的孩子不都是“别人家的” / 246◇ 不要以“期望”的名义给孩子压力 / 252◇ 赏识教育是一把“双刃剑”,不要让它伤了孩子 / 257◇ 对孩子的学习要善于启发,而不是强行“灌输” / 266◇ “养不教,父之过”,父亲教育不容缺失 / 271 第七堂课 勉励孩子,更要提升自己◇ 掌控情绪,才能掌控未来 / 276◇ 这个是结果,原因在哪里?要由果推因 / 280◇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 283◇ 人生重要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 288◇ 敢于承担责任,这才是成长的开始 / 290◇ 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是可以教得好的 / 296◇ 别人对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先做对 / 299◇ 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 302◇ 好的家庭教育方法,要努力去实践 / 304
作者介绍
鲁鹏程,原名张振鹏,我国家庭教育专家,教育畅销书作者。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北京大学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主讲专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教育电视台、凤凰讲堂等教育类节目特约访谈嘉宾。亲子教育类杂志《时尚育儿》《亲子》等专家顾问团成员、撰稿人。机械工业出版社成立60周年“*影响力作者”,作品总超过200万册,其中《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自2011年出版以来持续加印、已畅销50余万册,长期雄踞各大图书排行榜前列,续篇《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实践版)入选“全民阅读年会50种重点推荐图书(2014-2015)”及“全国图书馆推荐书目(2014-2015)”,姊妹书《好妈妈不宠不娇教育女孩100招》系列、《学好弟子规 教出好孩子》及《教师的国学素养》等图书深受家长和老师们欢迎。有多部作品分别入选“2011—2012年中国十大家庭教育图书”、“《中国教育报》2011年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另有多部作品版权输往韩国、越南、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文摘
序言
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本书在处理“父母自我成长”与“孩子教育”之间关系时的深刻洞察。很多教育书籍都把焦点放在“如何改造孩子”上,但这本书却将大量篇幅放在了“如何重塑父母自身”上。作者似乎在反复强调一个核心观点: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首先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对父母个体成长的关注,体现在对父母情绪管理、价值观梳理、乃至夫妻关系协调的深入探讨上,这些内容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育儿经”范畴。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成熟、更完整、更有智慧的成年人的指导书。当我读到那些关于自我反思和情商提升的章节时,我甚至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育儿书,而是在接受一次系统的、针对个人心智的“重塑训练营”,这种意外的收获,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评估几何级地上升了。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它没有采取那种一味说教的“导师腔”,而是巧妙地穿插了大量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的真实性,让我这个作为读者的代入感瞬间拉满。比如,书中关于“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思维培养”的那一章,作者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呈现了A家庭的“严格遵循古法”与B家庭的“完全放开自由探索”各自在青春期遇到的困境,然后引导读者去思考一个中间地带——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种对比强烈的叙事手法,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批判性思维,让我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参与到思考建构自己教育理念的过程中。而且,作者的文风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充满了人文关怀,读起来既有知识的充盈感,又不失情感上的共鸣,这在教育类书籍中是比较难得的平衡。
评分我接触过不少育儿书籍,大多不是空泛地谈论理论,就是堆砌那些我已经听腻了的口号式建议,读起来总觉得隔靴搔痒,缺乏实操性。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仿佛是一位经验老到的教育专家,坐在我对面,用一种非常接地气、近乎“唠家常”的方式,将那些宏大的教育哲学拆解成了一个个可以立即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的微小步骤。比如,它在谈论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时,并没有简单地说“多鼓励”,而是细致地描述了在孩子考试失利、朋友间发生矛盾等具体场景下,父母应该采取的语言策略和肢体引导,这种细致入微的描摹,让我感觉手里拿的不是一本理论著作,而是一本随时可以翻开的“现场急救手册”。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回避问题的态度,对于当代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焦虑和误区,他敢于直陈其弊,并给出看似反直觉却无比正确的引导方向,让人在读完后,有一种“原来问题出在这里”的醍醐灌顶之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初看就给人一种沉稳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那种墨绿色的底调搭配着醒目的白色宋体字,仿佛在向读者传递着一种“这是一本严肃且有深度的教育指南”的信号。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排版,字里行间留有的呼吸空间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一点也不会感到压迫,即便内容再是干货满满,也能让人沉下心来细细品味。装帧工艺也相当扎实,拿在手里有分量感,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这对于一本我打算长期放在书架上时常翻阅的工具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项。 每次翻开它,那种油墨的清香混杂着纸张的质感,都让人有一种回归本质、认真对待家庭教育的庄重感。尤其是章节之间的过渡页,那种留白艺术的运用,真的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读者在知识的高强度输入后,能有一个短暂的MOMENT去消化吸收,而不是被信息洪流冲垮。这绝不是一本随随便便就能应付了事的快餐读物,它是需要你投入时间、带着思考去研读的“案头书”。
评分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逻辑构建犹如一座精心设计的迷宫,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它不是将七堂课简单地罗列出来,而是让每一课的内容都自然而然地成为下一课的基础和铺垫,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时所采用的“旧知激活”策略,他总能巧妙地将读者过去可能接触到的一些零散的教育碎片信息,重新组织和定位,帮助读者构建一个更宏大、更清晰的知识框架。例如,当讲到“目标设定”时,他会回顾之前关于“内在驱动力”的讨论,使得读者能够立刻理解为何设定清晰的目标是激发内在驱动力的重要一环。这种深度的内在联系,让阅读体验从线性的信息接收,升级为网状的知识建构,大大提升了知识的留存度和理解的深度。这本书真的需要从头到尾按顺序读,跳读会让你错过作者精心设计的思维路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