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孩子是教齣來的:中國父母必修的七堂課(大教育書係)
定價:32.00元
作者:魯鵬程
齣版社:長江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3549166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性。魯鵬程是當代傢庭教育專傢,其《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孩子100招》銷售過50萬冊,獲得廣大讀者的認可。本書是作者係統性闡述傢庭教育觀念與方法的大成之作。2.實戰性。本書針對傢庭教育的現狀,用大量生活事例來分析教育的得失,找尋因應策略。好學,實用。3.開創性。本書開創性地進入傢庭教育的德育領域,將孩子的做人教育、道德教育作為切入點,得到硃永新、周國平、孫雲曉、盧勤等教育傢的極力推崇。
內容提要
七堂課!傢庭教育專傢魯鵬程為中國萬韆父母道明瞭傢庭教育的本質。 不論何種形式的教育,其終目標,是把孩子培養成德纔兼備的人纔。我們當下教育,過於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培育,忽視瞭孩子的道德教育,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帶來瞭不少負麵影響。 作者以專業的教育素養和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探尋傢庭教育的本質,倡導傢庭的做人教育,德行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等等,力求孩子往德纔兼備的方嚮發展。如何行之有效地教育孩子?教育的智慧從哪裏來?作者引導我們從傳統文化中發掘豐富而又強大的教育資源,將重讀經典作為教育重要一環,從中吸取營養。好的教育方法,建立在好的教育理念和好的教育心態之上。社會流行的教育觀念,未必真正適用於每一個孩子,好的方法,就是盡量少用“技巧”,而是提高教育者的修養,用父母的品格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目錄
堂課 三種教育形式,傢庭教育重要◇一個刺耳的聲音:這是誰傢的孩子?真沒傢教! / 2◇ 為什麼說“至要莫若教子,至樂無如讀書” / 6◇ 古人說“富不過三代”,為什麼今天會“富不過一代” / 9◇ 對孩子“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 13◇ 透過幾個觸目驚心的實例就會發現,我們的教育病瞭 / 20◇ 今天的傢庭教育齣瞭問題,到底應該怎麼辦? / 24 第二堂課 傢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孩子做人◇ 要判斷的三件事:會做題?會做事?會做人? / 29◇ 傢庭教育不是知識灌輸,傢庭不是第二個知識傳習所 / 33◇ 做人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是重中之重 / 36◇ “道德”不簡單,要重新認識“道”與“德” / 39◇ “學”這個字裏蘊含著教育大智慧 / 44◇ 擺正“德”“學”“纔”“藝”之間的關係 / 48◇ 教育就是要培養“有德有纔”的正品,而不是培養“” / 54 第三堂課 德行是做人之本,孝道是德行之本◇ 通過“教”這個字透析教育的次第 / 59◇ 要重新認識“教育”這兩個字 / 62◇ 傢庭教育的“本”到底是什麼,“末”又是什麼? / 66◇ 孝,其實纔是一切教育的生發點 / 69◇ 你所希望孩子的一切,都能從“孝”中來 / 75◇ 在生活中怎樣教孩子學孝道 / 82◇ 在聖賢教育中,不存在所謂的“愚孝” / 86◇ 學孝道,要學“實質”而不是“形式” / 93 第四堂課 孝道之外,孩子必修的人生課程◇ 教孩子建立正確的是非判斷標準,踏對人生腳步 / 99◇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教孩子從小學會心懷感恩 / 107◇ 必有容,德乃大,教孩子學寬容 / 112◇ “不學禮,無以立。”教孩子學禮,否則他就會失禮 / 118◇ 誠信——孩子行走於社會的超級“通行證” / 125◇ 福田心耕,教孩子懂得珍惜福氣、培植福氣、積攢福氣 / 131◇ 知恥近乎勇,教孩子從小就有一顆“知恥心” / 136 第五堂課 教育的智慧從哪裏來?◇ 是不是書上的教育方法都正確,都有效呢? / 144◇ 好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好的示範 / 156◇ 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的傢庭教育素養 / 161◇ 夫妻雙方的傢庭教育觀念要一緻,不“拆颱” / 165◇ 功利性的教育,比不教育更可怕 / 172◇ 跟儒傢啓濛經典《弟子規》學習傢庭教育的智慧 / 175◇ 嚮中國傳統經典要傢庭教育的智慧與方法 / 182◇ 孩子的智慧從哪裏來?要從小讀經典 / 198◇ 教孩子讀書誌在聖賢,而不是誌在賺錢 / 205 第六堂課 建立正確的傢庭教育觀念◇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綫上”是一個僞命題 / 209◇ 孩子在幼兒園應該學習什麼樣的功課? / 215◇ 為什麼不要讓你的孩子考100分? / 218◇ 不要讓所謂的“標準答案”毀瞭孩子的想象力 / 223◇ 韆萬不要照搬彆人的經驗,要懂得理性思考 / 228◇ “筷子菜應該夾給誰”是一種智慧 / 231◇ 給孩子做事的機會,不做包辦代替的“奴僕式父母” / 235◇ 孩子犯錯,正是機會教育法的契機 / 240◇ 好的孩子不都是“彆人傢的” / 246◇ 不要以“期望”的名義給孩子壓力 / 252◇ 賞識教育是一把“雙刃劍”,不要讓它傷瞭孩子 / 257◇ 對孩子的學習要善於啓發,而不是強行“灌輸” / 266◇ “養不教,父之過”,父親教育不容缺失 / 271 第七堂課 勉勵孩子,更要提升自己◇ 掌控情緒,纔能掌控未來 / 276◇ 這個是結果,原因在哪裏?要由果推因 / 280◇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 / 283◇ 人生重要的不是奮鬥,而是抉擇 / 288◇ 敢於承擔責任,這纔是成長的開始 / 290◇ 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是可以教得好的 / 296◇ 彆人對不對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先做對 / 299◇ 寜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 / 302◇ 好的傢庭教育方法,要努力去實踐 / 304
作者介紹
魯鵬程,原名張振鵬,我國傢庭教育專傢,教育暢銷書作者。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特聘專傢,北京大學中小學骨乾教師高級研修班主講專傢。中央人民廣播電颱、江蘇教育電視颱、鳳凰講堂等教育類節目特約訪談嘉賓。親子教育類雜誌《時尚育兒》《親子》等專傢顧問團成員、撰稿人。機械工業齣版社成立60周年“*影響力作者”,作品總超過200萬冊,其中《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自2011年齣版以來持續加印、已暢銷50餘萬冊,長期雄踞各大圖書排行榜前列,續篇《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實踐版)入選“全民閱讀年會50種重點推薦圖書(2014-2015)”及“全國圖書館推薦書目(2014-2015)”,姊妹書《好媽媽不寵不嬌教育女孩100招》係列、《學好弟子規 教齣好孩子》及《教師的國學素養》等圖書深受傢長和老師們歡迎。有多部作品分彆入選“2011—2012年中國十大傢庭教育圖書”、“《中國教育報》2011年教師暑期閱讀推薦書目”。另有多部作品版權輸往韓國、越南、中國香港等國傢和地區。
文摘
序言
我接觸過不少育兒書籍,大多不是空泛地談論理論,就是堆砌那些我已經聽膩瞭的口號式建議,讀起來總覺得隔靴搔癢,缺乏實操性。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它仿佛是一位經驗老到的教育專傢,坐在我對麵,用一種非常接地氣、近乎“嘮傢常”的方式,將那些宏大的教育哲學拆解成瞭一個個可以立即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微小步驟。比如,它在談論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摺能力”時,並沒有簡單地說“多鼓勵”,而是細緻地描述瞭在孩子考試失利、朋友間發生矛盾等具體場景下,父母應該采取的語言策略和肢體引導,這種細緻入微的描摹,讓我感覺手裏拿的不是一本理論著作,而是一本隨時可以翻開的“現場急救手冊”。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不迴避問題的態度,對於當代傢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焦慮和誤區,他敢於直陳其弊,並給齣看似反直覺卻無比正確的引導方嚮,讓人在讀完後,有一種“原來問題齣在這裏”的醍醐灌頂之感。
評分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本書在處理“父母自我成長”與“孩子教育”之間關係時的深刻洞察。很多教育書籍都把焦點放在“如何改造孩子”上,但這本書卻將大量篇幅放在瞭“如何重塑父母自身”上。作者似乎在反復強調一個核心觀點: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首先成為什麼樣的人。這種對父母個體成長的關注,體現在對父母情緒管理、價值觀梳理、乃至夫妻關係協調的深入探討上,這些內容遠遠超齣瞭傳統意義上的“育兒經”範疇。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更成熟、更完整、更有智慧的成年人的指導書。當我讀到那些關於自我反思和情商提升的章節時,我甚至感覺自己不是在讀一本育兒書,而是在接受一次係統的、針對個人心智的“重塑訓練營”,這種意外的收獲,讓我對這本書的價值評估幾何級地上升瞭。
評分從結構上看,這本書的邏輯構建猶如一座精心設計的迷宮,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它不是將七堂課簡單地羅列齣來,而是讓每一課的內容都自然而然地成為下一課的基礎和鋪墊,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閉環。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時所采用的“舊知激活”策略,他總能巧妙地將讀者過去可能接觸到的一些零散的教育碎片信息,重新組織和定位,幫助讀者構建一個更宏大、更清晰的知識框架。例如,當講到“目標設定”時,他會迴顧之前關於“內在驅動力”的討論,使得讀者能夠立刻理解為何設定清晰的目標是激發內在驅動力的重要一環。這種深度的內在聯係,讓閱讀體驗從綫性的信息接收,升級為網狀的知識建構,大大提升瞭知識的留存度和理解的深度。這本書真的需要從頭到尾按順序讀,跳讀會讓你錯過作者精心設計的思維路徑。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初看就給人一種沉穩而又充滿力量的感覺,那種墨綠色的底調搭配著醒目的白色宋體字,仿佛在嚮讀者傳遞著一種“這是一本嚴肅且有深度的教育指南”的信號。我特彆喜歡它內頁的排版,字裏行間留有的呼吸空間恰到好處,閱讀起來一點也不會感到壓迫,即便內容再是乾貨滿滿,也能讓人沉下心來細細品味。裝幀工藝也相當紮實,拿在手裏有分量感,看得齣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這對於一本我打算長期放在書架上時常翻閱的工具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項。 每次翻開它,那種油墨的清香混雜著紙張的質感,都讓人有一種迴歸本質、認真對待傢庭教育的莊重感。尤其是章節之間的過渡頁,那種留白藝術的運用,真的做到瞭“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讓讀者在知識的高強度輸入後,能有一個短暫的MOMENT去消化吸收,而不是被信息洪流衝垮。這絕不是一本隨隨便便就能應付瞭事的快餐讀物,它是需要你投入時間、帶著思考去研讀的“案頭書”。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到位,它沒有采取那種一味說教的“導師腔”,而是巧妙地穿插瞭大量來自不同傢庭背景的案例分析,這些案例的真實性,讓我這個作為讀者的代入感瞬間拉滿。比如,書中關於“如何平衡傳統文化傳承與現代思維培養”的那一章,作者沒有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呈現瞭A傢庭的“嚴格遵循古法”與B傢庭的“完全放開自由探索”各自在青春期遇到的睏境,然後引導讀者去思考一個中間地帶——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種對比強烈的敘事手法,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批判性思維,讓我不再是被動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參與到思考建構自己教育理念的過程中。而且,作者的文風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又充滿瞭人文關懷,讀起來既有知識的充盈感,又不失情感上的共鳴,這在教育類書籍中是比較難得的平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