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不爱学习,父母怎么办
定价:29.80元
作者:任敏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5639376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孩子反感学习,父母首先应向自身问责
1.在面对孩子的学习时,父母是否饰演了恰当的角色
做仆人是过时的
做恩人是功利的
做教官是无情的
做朋友是贴心的
2.孩子的自尊、自信犹如脊梁
做孩子的好榜样
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希望总比失望多得多
不要以大欺小
3.学习不是可怕的,玩耍是必要的
父母把孩子心中学习的形象破坏了
不要把孩子的玩耍形容得太可怕
4.家长们,你们今天学习了吗
活到老,学到老
父母也要接受达标测验
第二章 璞玉待琢,父母如何练就天工巧手
1.父母的软硬兼施为什么都不管用
物质激励能带来什么
惩罚为什么会适得其反
2.为孩子寻找学习的振奋剂
孩子也要有精神追求
内驱力给孩子提供持久的学习动力
3.以智慧和爱引导孩子在学习征途上前行
引导孩子正确地学习,让孩子如虎添翼
对孩子的理解和支持才是爱
4.耐心等待是充满爱的期望,急功近利是商业化的投资
不责骂,多宽容
孩子,你慢慢来
5.教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
为“自由”而“自治”
6.当孩子需要时,请提供指导
训斥永远不受欢迎
……
第三章 雪化了是春天,不是泥水——谈语文的学习
第四章 数学不是练习算数,而是寻找方法,培养思维——谈数学的学习
第五章 找准突破点,启蒙孩子的语感——谈英语的学习
第六章 学习艺术是为了体验生活之美——谈艺术的学习
第七章 学习不光是从课本中汲取知识——请善待孩子的“为什么”
第八章 做明智的父母,孩子不是小超人
第九章 养成好习惯,帮助孩子把学习变成轻松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名字确实抓人眼球,但说实话,我买回来纯粹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哪个做父母的不在为孩子“不爱学习”这件事头疼?我家里那位小祖宗,一旦沾上书本就跟沾上瘟疫似的,注意力像断了线的风筝,飘得老远。刚翻开前几页的时候,我还有点警惕,怕它又是那种老生常谈、只会说“多鼓励”“多沟通”的空洞说教。令我意外的是,它并没有急着给我开出什么万能药方,反而像是拉着你一起坐下来,先审视一下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到底在“学习”这件事上,投射了多少我们自己的焦虑和期待。作者的笔触很细腻,她没有直接指责孩子,而是巧妙地将焦点引向了家庭环境的营造和亲子关系中的权力平衡。我特别欣赏其中提到的一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它不是让你强行给孩子找兴趣班,而是要你先放下评判,真正去观察,去理解“不爱学习”背后,是不是隐藏着孩子对某种自主权的渴望,或者是不是学习内容本身超出了他当前认知水平的舒适区。这种由内而外的反思,比任何一套生硬的“管教技巧”都要来得实在,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待作业的态度,简直是醍醐灌顶。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耳目一新的地方,在于它对“学习动机”的解构,完全跳出了传统应试教育的框架。很多教育书籍会鼓吹要给孩子设定宏伟的目标,但这本书却反其道而行之,强调“微习惯”的力量。它不是教你怎么逼孩子多做两张卷子,而是教你如何将学习任务拆解到“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程度。比如,原本要求孩子每天阅读半小时,改成“每天翻开书本看一行字”。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却有着惊人的心理暗示作用。它降低了启动的门槛,让孩子的大脑不再将“学习”与“痛苦”立刻挂钩。我尝试了一下,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不再把“不写作业”当成一种对抗的武器,因为他只需要完成一个几乎没有难度的动作。这种“小胜利”的积累,慢慢地建立起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这种实用主义的智慧,让我觉得这本书绝对不是那些空谈理论的书架装饰品,而是真正能拿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书。
评分我得承认,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教育”这个词的理解非常狭隘,基本等同于“分数”和“名校”。这本书,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剖开了这种功利心在家庭教育中造成的隐性伤害。作者在论述中多次引用了儿童心理学的一些前沿观点,但都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进行了阐释,没有丝毫的学术腔调。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惩罚与奖励的陷阱”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过去,我习惯用奖励(比如买玩具)来换取好成绩,用限制娱乐时间来作为惩罚。这本书清晰地指出,外部奖励会逐渐削弱孩子内在的驱动力,最终变成“只为奖励而学习”。它引导我思考,如何将对学习的反馈,从物质转移到情感和智力层面,比如,与其奖励他考高分,不如真诚地赞美他解决一个难题时展现出的专注力。这种对内在动机保护的强调,是教科书里学不到的宝贵经验。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感触,简直像经历了一场深度的家庭心理重建。我原本以为市面上关于“学习动力”的书籍无非是老一套的“胡萝卜加大棒”策略,要么是强调严格的时间管理,要么就是用一堆晦涩的教育学理论来唬人。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它没有把孩子塑造成一个需要被“修理”的机器,而是把他描绘成一个正在探索世界的复杂个体。其中有一章专门讲了“完美主义陷阱”,我一下子就对号入座了。我总是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哪怕他考了95分,我关注的焦点永远是那扣掉的5分,以及他为什么没能做到“最好”。结果呢?孩子彻底失去了尝试的勇气,因为在他看来,任何不完美的结果都是失败。这本书提供了一种“过程导向”的思维转换,鼓励父母去庆祝每一次微小的进步,去拥抱那些“足够好”的结果。这种心态上的转变,比任何具体的行动步骤都来得重要,它瞬间减轻了我自己身上的压力,也奇迹般地让餐桌上的学习讨论氛围缓和了许多。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有一种“过来人”的真诚感,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说教,反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旁边低声分享她走过的弯路和发现的捷径。它并没有提供“一键修复”的魔法,而是非常坦诚地指出,改变需要时间,更需要父母的耐心和自我修正。我最欣赏的,是它对“环境重塑”的强调。很多家长只盯着孩子看,却忽略了他们自己才是那个“环境”中最重要的变量。书中有一段关于“榜样的力量”的论述,不是让你去假装看书,而是让你真正去展现你对知识的好奇心和终身学习的热情。我开始在孩子面前讨论我工作中学到的新东西,或者我正在攻克的某个新技能。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吼叫着让他去背单词来得有效。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不是如何“管教”孩子,而是如何“成为”一个更值得孩子学习和信赖的成年人,这才是解决“孩子不爱学习”这个表象问题的根源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