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再忙也要陪孩子
定价:32.80元
作者:亢冬艳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639402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带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讲述亲子沟通的实用技巧
对于家长来说,事业固然重要,但是对孩子的教育更重要,忙碌不能成为父母推卸责任的借口。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内容提要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但很多父母经常拿工作忙为借口,只关心孩子的钱够不够花,对孩子的内心世界毫不关心,导致亲子间的关系变得淡漠,令人惋惜。本书从孩子的真实需求出发,帮助父母忙里偷闲,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目录
作者介绍
亢冬艳,辽宁海城人,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文学学士学位,英语专业八级。年至今就职于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新石路小学。曾多次承担区教学研究课,并获得区“新星杯”教学大赛一等奖,被评为“西岗区青年教师”。曾多次被派往外地学习交流,年夏被选派到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接受两个月的英语语言及教学法的培训。喜欢读书写作,爱钻研,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颇有心得。近年来致力于儿童发展、家长心理及亲子关系的研究与写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简洁大气,黑白为主色调,配上醒目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眼球。我是在一个育儿论坛上偶然看到有人推荐的,当时正值我工作压力最大的时期,感觉时间被无限拉长,陪孩子的时间却被无情压缩。这本书的标题“再忙也要陪孩子”简直像一句警钟,把我从那种“忙碌的自我感动”中猛地拽了出来。我立刻下单了,满心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或者至少给我一些心理上的慰藉。拿到书后,我先粗略翻阅了一下目录,感觉内容涵盖的方面很广,从如何进行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到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似乎都涉及到了。那种迫切感让我几乎迫不及待地想一头扎进去,希望能尽快找到那把解开我心头困惑的钥匙。坦白说,我期望它能提供一些非常实操性的“时间管理黑科技”,毕竟,对于我们这种“时间贫困户”来说,效率至上才是王道。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装帧质量和字体排版也值得称赞。那种恰到好处的留白,让眼睛在阅读稍长篇幅的文字时,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对于我这种只能在深夜或通勤路上挤时间阅读的家长来说,非常友好。更深层次的感受是,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慢下来”的锚点。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的大脑习惯了快速接收和处理信息,导致我们对身边最重要的人和事也失去了耐心。阅读它,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排毒”。它让我有意识地去放慢和孩子相处的节奏,去留意那些原本会被我匆忙略过的细节,比如孩子今天画的颜色、他无意中说出的一句哲理、或者他蜷缩在沙发上睡着的模样。这种对“当下”的刻意捕捉,正在慢慢修复我这些年来被工作透支的亲子关系中的裂痕。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育儿指南,不如说是一本关于“重新校准生活优先级”的心灵手册。
评分读完前几章,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文字非常贴近生活,丝毫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感。她似乎非常理解我们这些在现代社会中挣扎的父母,那种既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又深陷“育儿焦虑”泥潭的复杂心境。尤其是关于“碎片化陪伴”的讨论,简直是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我常常自我安慰,虽然一次只能陪孩子十分钟,但这是高效的十分钟,但看完作者的分析,我开始反思,那种“高效”是不是只是我为自己开脱的借口?书里通过一些小故事,展现了孩子对父母专注力的那种近乎本能的渴望,那种眼神,那种渴望被完全接纳的姿态,真的让人心头一酸。我开始意识到,也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时间,而是更高密度的“在场感”。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每天下班后,瘫在沙发上刷手机的那一个小时,那段“无效陪伴”的时间,其实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失落。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好,张弛有度,不会让人读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其中有一段描写孩子在玩积木时,父亲仅仅是安静地坐在旁边,没有插手,只是偶尔投去一个鼓励的微笑,最后孩子却因为这份“不打扰的关注”而创造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作品。这个场景在我脑海中反复播放。我一直以来都信奉“积极参与”的育儿法,总觉得不指导、不干预就是失职。但作者通过这个例子,巧妙地引导我们思考“赋能式陪伴”的可能性。这不仅仅是关于“陪不陪”的问题,更是关于“怎么陪”的哲学转变。我开始尝试放下我的“指导欲”,试着用一种更平和、更接纳的态度去看待孩子自主探索的过程,惊喜地发现,当我不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孩子时,他们展现出的潜能和自洽感是多么惊人。这种观念上的突破,比任何具体的技巧都来得深刻。
评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职业女性所面临的困境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腻和体谅。很多育儿书籍会把重心放在“如何完美地成为一个妈妈”上,这对于职场女性来说,反而增加了沉重的道德负担。这本书则没有采取“非黑即白”的极端立场,而是承认了我们生活的复杂性。它更像是一个智者的低语,告诉你,完美是不存在的,重要的是我们内心的倾向和努力的方向。有一段文字描述了母亲在重要会议前夕,如何通过一个简短却充满爱意的拥抱来“充电”,这种“能量的快速补给”策略,让我感觉这本书真的懂得职场妈妈的日常。它没有要求我们辞职回家,而是教我们如何在有限的边界内,构建起牢不可破的情感连接,这才是真正实用的智慧,它给予了我继续前行的勇气,而不是让我陷入“不如人”的自责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