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孙云晓教育研究前沿书系:五元家教法-好父母的必修课 |
| 作者 | 孙云晓 |
| 定价 | 36.00元 |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 ISBN | 9787533945336 |
| 出版日期 | 2016-05-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把父母的教育素养分为五个方面: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关系。作者从这五个方面着手,整理出五元家教法,为父母提供了提高父母教育素养的具体方法。 |
| 作者简介 | |
|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孙云晓自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至今。1995年以来,他先后主持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向孩子学习、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系列调查等多项课题研究。尤其是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和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孙云晓主要教育作品:《夏令营中的较量》、《习惯决定孩子一生》、《用心教养----孙云晓与中外心理学名家对话》、《孩子,别慌》、《好好做父亲》、《懂方法的父母成就孩子一生》、《孙云晓教育作品集》(8卷)等。他的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图书奖、全国畅销书奖。 孙云晓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如:“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应试教育必然导致教育荒废”、“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等等。 |
| 目录 | |
| 引 言 做好父母需要自觉地持证上岗 \ 1 章 现代家庭教育需要现代的理念 5 现代的教育理念是父母教育素养的核心,对家庭教育的目标、方向以及父母的教育行为起着制约和指导作用,也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 一 给孩子“真爱” \ 6 二 以开放的心态养育孩子 \ 19 三 与孩子一起成长 \ 32 第二章 儿童教育需要科学的方法 43 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并直接关系到孩子在家庭中所受教育的效果。重要的教育方法至少有四点:(1)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2)教子成功从培养良好习惯做起;(3)父母身教重于言教;(4)让孩子在体验中和群体中长大。 一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 44 二 走的教育是危险的 \ 53 三 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成长 \ 68 四 父母是孩子好的榜样 \ 82 五 性教育是孩子的必修课 \ 90 第三章 父母心理健康有利于培育孩子的心理健康 109 父母心理健康才会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不论在什么情况下,父母要在以身示范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力求做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控制自己,而这正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父母有自知之明,由自知而自信而自强,不因成功而得意忘形,也不因失败而惊慌失措,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稳定情绪,这将使孩子终身受益无穷。 一 心理健康的十二字秘诀 \ 110 二 自信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 118 三 抗挫折教育不可或缺 \ 130 四 父母的良好心态如阳光一般珍贵 \ 142 第四章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成长的摇篮 149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人是环境的产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例如,父母读书多,孩子读书也多;父母爱运动,孩子也容易喜欢运动;父母合理膳食,孩子也会深受其益。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摇篮。当然,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吃饭、睡觉和运动,还应当包括人际交往和发展兴趣爱好等内容。 一 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 \ 150 二 爱做家务的孩子成才率高 \ 170 三 让身体好成为教育的起点 \ 179 四 阅读提升生命质量 \ 195 第五章 幸福源自平等和谐的关系 203 平等和谐的关系是家庭幸福和家庭教育成功的必备条件。没有平等,培养不出现代儿童;没有和谐,建设不成民主家庭。因此,父母不仅应尊重儿童的权利,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独特个性,真诚地学习孩子身上的优点,使教育过程充满理智之爱。 当前,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不是教育而是关系,父母的误区往往在于过于关注教育,却忽略了良好亲子关系的培育…… 一 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第二 \ 204 二 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 \ 213 三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 222 四 父亲的作用不可替代 \ 233 五 好父母要教会孩子真正独立 \ 256 后记 \ 260 |
| 编辑推荐 | |
| 提升父母“教育力”的三大要点 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五大元素 合格父母*需要的教育操作指南 |
| 文摘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序言 | |
| 暂无相关内容 |
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种“前沿研究”的书是持保留态度的,总担心它会过于学术化,脱离普通家庭的实际操作。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巧妙地平衡了理论的深度与实践的亲和力。它里面穿插了大量真实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的复杂性和真实性,让我感觉作者非常了解我们这些“挣扎中的父母”的困境。比如,针对青春期孩子的沟通障碍,作者没有提供“万能钥匙”,而是提供了一套“关系重塑模型”,核心在于“无条件积极关注”和“边界感的建立”。我曾经因为孩子沉迷游戏问题和青春期的叛逆行为焦头烂额,总想用权威去压制。书中通过一个关于“电子设备使用协议”的案例,教会我如何把“禁令”转化为“共同协商的契约”。这个过程教会我的不是如何控制孩子,而是如何与一个正在成型的独立个体平等对话。这种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转化为日常对话场景的能力,是这本书最了不起的地方。它让我明白,好的教育不是管理,而是赋能。读完后,我对亲子冲突的看法完全转变了,不再视其为失败的信号,而是一种成长的契机。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层次分明的,它不像小说那样一气呵成,而是更像一本需要反复研读的工具书,每读一次,都能从中提取出新的营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家庭氛围对学习风格的塑造”这一块的深入探讨。书中有一段分析指出,父母自身的焦虑水平如何通过非语言信号传染给孩子,从而扼杀了孩子天生的探索欲。这完全解释了为什么我越是盯着孩子学习,他似乎就越抗拒。作者提出的“营造松弛感环境”的策略非常具体,不是让你去假装放松,而是通过调整你自己的预期管理和自我关怀来实现。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觉察自己在辅导作业时身体的紧张程度,并刻意放慢呼吸,专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这种自我觉察的训练,对我个人的情绪稳定都产生了巨大的正面影响。它让我意识到,育儿首先是自我修行,家庭环境的优化,是建立在父母内心秩序之上的。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才是最持久、最有效的教育策略。这本书对父母“自我成长”的关注度,远超其他同类书籍。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它提供的视角非常新颖,简直像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教育理念的大门。作者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解,深入浅出,即便是初为人父母,也能很快 grasp 到核心精髓。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非暴力沟通”在家庭场景下的实践指南,那些具体的对话脚本,拿来就能用,效果立竿见影。比如,书中提到的如何处理孩子发脾气时的“情绪接纳与引导”,完全颠覆了我过去那种一味制止或批评的做法。我记得有一次孩子因为玩具坏了哭闹不止,我按照书中的方法,先蹲下来,用平稳的语气描述他的感受——“你现在一定很伤心,因为你最喜欢的那个小车坏了”,然后才引导他思考如何修复或替代。整个过程孩子的情绪明显平复得更快,而且他感觉到了被理解,而不是被敷衍。这种细节上的处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战经验和对儿童内心世界的尊重。读完这部分,我对自己过去的一些处理方式感到惭愧,但也充满了改进的动力。它不是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可操作性的智慧结晶,让我对未来的亲子关系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这本书不愧是教育研究前沿的代表作,它提供的工具箱,比我以往看过的任何育儿指南都要实用和走心。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厚重”,但翻开之后,那种沉甸甸的感觉更多来自于内容本身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是文字的堆砌。它不像市面上那些碎片化的育儿技巧集锦,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自洽的教育哲学体系。特别是关于“自驱力培养”的那几章,简直是为我这种总是为孩子“拖延症”头疼的家长开了一剂猛药。作者没有简单地把责任推给孩子或者外部环境,而是引导我们去审视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和激励机制。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赋予选择权”的论述,书中强调,真正的自主性来源于对自身行为后果的预见和控制感。我尝试在家里推行“任务卡”制度,让孩子自己决定完成顺序和时间点,虽然初期有些混乱,但两周下来,孩子主动完成作业的频率明显提高,而且在过程中表现出的那种“这是我的事情”的主人翁意识,让我非常欣慰。这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思路,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逻辑性极强,读起来需要全神贯注,但每一次的深思熟虑,都会带来质的飞跃。它强迫你跳出日常琐碎的育儿焦虑,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思考维度。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设计也十分人性化,大量的图表和总结性的清单,帮助读者快速消化吸收那些看似庞大的知识体系。我最欣赏的是,它并没有陷入“完美父母”的陷阱,相反,它坦诚地讨论了“教育中的失败”和“父母的局限性”。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探讨了“如何向孩子真诚地道歉”,这在很多育儿书中是缺失的。作者认为,父母的坦诚和脆弱,恰恰是构建信任基石的关键。我应用了书中建议的道歉方式——清晰地说明自己的错误、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以及承诺下次会努力做得更好。当我因为工作压力对孩子大吼后,鼓起勇气进行了这次“郑重道歉”,孩子表现出的释然和理解,让我深感震撼。那一刻,我们之间的亲密度远超任何一次成功的教育干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授我们如何“教导”孩子,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们如何更完整、更真实地去“成为”一个父母。它是一部关于如何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谐相处的指南,同时也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出内心强大、充满韧性的孩子的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