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高新科技译丛:移动智能
定价:98.00元
作者: Laurence T.Yang 等,卓力,张菁,李晓光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118089684
字数:
页码:39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高新科技译丛:移动智能》涵盖了移动模式下计算智能各种应用的新研究进展,包括移动数据智能、移动挖掘、移动智能安全、移动代理、基于位置的移动信息服务、移动环境感知和应用、智能网络以及移动多媒体等。《高新科技译丛:移动智能》将致力于传播并推进移动智能的新研究。
《高新科技译丛:移动智能》的章节选自移动智能领域杰出学者的特约稿件。全书共划分为7个部分。
目录
部分 移动数据及人工智能
章 移动Ad Hoc网络的路由协议综述
第2章 Ad Hoc网络的连通支配集拓扑控制
第3章 一种面向移动Ad Hoc网络提高信道利用率的智能方法
第4章 发布/订阅系统的移动性
第5章 移动Ad Hoc网络中自适应协同缓存的跨层设计框架
第6章 面向移动Agent应用的研究进展
第2部分 基于位置的移动信息服务
第7章 KCLs:基于簇的定位服务协议及其在多跳移动网络中的应用
第8章 蜂窝和Ad Hoe无线网络中的预测位置跟踪
第9章 一种移动计算环境中面向空间数据分发的高效空间索引方案
0章 下一代基于位置的服务:将定位与Web 2.0融合
第3部分 移动挖掘
1章 面向移动对象数据库的数据挖掘
2章 在小型设备上通过Web服务的移动数据挖掘
第4部分 移动环境感知和应用
3章 上下文感知:形式化基础
4章 智能办公室项目的体验
5章 提供增强通信服务的基于代理的架构
第5部分 移动智能的安全
6章 MANET路由安全性
7章 移动Ad Hoc无线网络的在线威胁检测方案
8章 有信任纠葛的安全移动Ad Hoc网络路由
9章 基于位置的接入控制系统的隐私管理
第6部分 移动多媒体
第20章 支持VoiceXML的智能移动服务
第21章 移动设备上的用户自适应视频检索
第22章 一个基于位置服务环境中具备i-Throw设备的普适时尚计算机
第23章 有关移动多媒体播放能量效率的探讨
第7部分 智能网络
第24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以数据为中心的高效存储机制
第25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跟踪
第26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DDoS攻击建模与检测
第27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高能效模式识别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眼球,色彩搭配大胆又不失稳重,那种深邃的蓝色调与跳跃的科技元素交织在一起,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的深刻内涵。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纸张的质感,那种略带磨砂的触感非常舒适,翻页时的声音也带着一种沉静的书卷气,这在如今这个充斥着快速阅读和电子屏幕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号和行距都经过了精心的调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作者在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仿佛在引导读者走进一个精心构建的知识迷宫,每走一步都有新的发现,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页会揭示什么。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制作水平堪称业界典范,光是这装帧设计,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出版方对内容质量的尊重与自信,这无疑为接下来的深度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人对书中的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期许和探索欲。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案例选择上的独到眼光。很多技术书籍的案例要么过于简单,缺乏实战价值,要么就是选择了一些已经被过度剖析、缺乏新意的“经典案例”。然而,这本书选取的场景和项目,无一不透露着一种“紧跟前沿”的信号。这些案例往往涉及了近期在行业内引起广泛讨论的新兴应用场景,而且作者在解析这些案例时,不仅展示了技术实现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他对失败的尝试和遇到的瓶颈也进行了坦诚的剖析。这种对“不完美”的展示,反而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它告诉读者,科研和工程的道路上充满了崎岖,高手也会犯错,关键是如何从错误中高效地吸取教训。这对于那些希望将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福音。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感受来看,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智力上的愉悦”。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反复咀嚼和思考的精酿。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停下来,合上书本,对着窗外发呆,试图在脑海中重构作者提出的复杂逻辑图景。它的文字密度很高,信息量如同海绵吸水般充实,但得益于前面提到的优秀组织结构,这种高密度并未造成阅读的窒息感,反而激发了一种挑战自我的兴奋感。每攻克一个难点,都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教授了多少知识点,更在于它塑造了一种严谨、深入、永不满足于表面答案的治学态度,这份态度,远比书本上的任何一个公式都来得珍贵和持久,它将影响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方法论。
评分如果说一本好书有一个灵魂,那么这本书的灵魂一定在于其前瞻性和批判性并存的视角。它不像市面上许多书籍那样,仅仅是对现有技术的堆砌和罗列,而是带着一种审视的眼光去剖析技术的本质及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在讨论某项新兴技术时,作者不仅详尽地介绍了其工作原理,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独到见解,甚至不避讳地指出了当前技术路线中存在的潜在陷阱和伦理困境。这种“既要也要”的平衡感,让这本书的价值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它不再是一本单纯的技术手册,而更像是一份面向未来行业的战略参考。读完之后,我的思考维度明显拓宽了,不再局限于如何“实现”功能,而是开始关注“为什么”和“应该如何”构建更负责任的智能系统,这种思维的跃迁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阅读体验的流畅性,对我来说,是衡量一本技术类书籍优劣的关键指标之一。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作者似乎深谙读者的学习曲线,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晦涩难懂的理论模型,而是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的叙事方式。初期的论述,如同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咖啡馆里进行一次轻松的对话,用生动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将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概念进行了“接地气”的阐释。我尤其欣赏其中穿插的那些小故事,它们不仅仅是作为调剂,更是作为理解复杂逻辑的“锚点”,使得抽象的知识结构得以具象化。当我开始接触到更深入的算法和框架时,惊喜地发现,先前铺垫的基础已经牢牢地打好了,不再需要频繁地回溯查阅,这种一气呵成的阅读感受,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让人感觉自己真的在一步步踏实地攀登知识的高峰,而不是在原地打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