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2007-2008-各行业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报告 | 作者 |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207760 | 出版日期 | 2008-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622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包括十三个领域的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报告,内容涉及静电纺丝、燃料电池、第四代移动通信、计算机程序相关、抗乙肝病药物及抗体、干细胞、液晶等离子体有机发光显示等领域,这些都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范围内的内容。 每篇报告纵向从角度介绍了主题对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横向介绍了该技术的主要国家、主要研究机构或公司、产业界的实际水平。通过对现状进行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力求为领导技术创新和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为技术情报研究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基础资料,为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提供借鉴。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序言 1.静电纺丝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铁路运输领域中磁悬浮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动态 3.计算机程序相关领域技术综述 4.燃料电池领域的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5.移动通信领域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6.抗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7.干细胞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8.防治乙肝病毒的药物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9.农业化学领域的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0.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1.光子晶体光纤技术综述 12.反渗透膜海水淡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3.上转换激光和发光材料的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选取热点领域,综述现状,预测发展趋势,商讨发展对策。 本书是由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组织不同领域的专家在查阅、归纳、分析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该专题报告共分13个部分,其内容涉及十三个技术领域,具体包括第四代移动通信、人类干细胞、抗体、燃料电池、永磁稀土运用、计算机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 文摘 | |
| 序言 | |
作为一名对科技政策和产业发展报告有研究兴趣的读者,我发现《2007-2008-各行业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报告》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报告中对多个关键行业的技术现状进行梳理,并且着重分析了这些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可能带来的影响。例如,在能源行业,报告详细分析了当时国际能源形势的严峻性,以及各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政策导向和技术瓶颈。它提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的成本问题和技术成熟度,以及核能安全性的讨论。在交通运输领域,报告对当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估,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早期技术探索和推广面临的挑战。此外,报告中还涉及了信息安全、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机遇。这份报告不仅是一份纯粹的技术分析,更是一份关于技术与政策、技术与社会互动的综合性报告,它为我们理解技术发展背后的驱动力、面临的制约因素以及未来的政策走向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技术领域的竞争与合作。
评分这本《2007-2008-各行业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报告》简直就是一本浓缩的时代印记,读起来感觉像是穿越回了那个变革的开端。2007到2008年,想想看,那可是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人们对技术应用充满期待又带着一丝谨慎的时期。我翻阅了其中关于通信行业的篇章,详细描述了2G向3G过渡的阵痛与机遇,3G牌照的发放,以及运营商在网络建设和业务拓展上的策略。报告对当时主流的CDMA2000和WCDMA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预测了其在高清视频、移动支付等方面的潜力。而制造业部分,则着重阐述了“中国制造”如何从低端代工向品牌化、高端化转型,智能制造的概念虽然 nascent,但已经有了雏形,报告中提及的自动化生产线、ERP系统集成等内容,在当时都属于前沿话题。能源行业的部分,更是触及了全球能源危机背景下,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的兴起,以及传统能源如何寻求绿色转型。阅读时,我仿佛能看到工程师们在实验室里的探索,企业家们在战略规划上的深思熟虑,以及政策制定者们试图引导行业走向的宏大蓝图。这份报告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让我们得以回顾过去,理解当前技术发展的脉络,也为我们思考未来的方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报告中对技术融合的预判,比如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在今天看来,简直是神来之笔,很多预言都已成为现实。
评分在翻阅《2007-2008-各行业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报告》时,我被其对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前瞻性分析深深吸引。报告详细阐述了当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以及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物流仓储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它不仅介绍了当时主流的工业机器人类型、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技术,还对未来机器人与人类协作、智能工厂的构建进行了大胆的设想。我尤其对报告中关于服务型机器人的讨论感到兴趣,虽然当时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但报告已经预见了其在家庭服务、医疗陪护等领域的潜在价值。同时,报告也触及了人工智能的早期研究,例如机器学习、专家系统等,并对其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决策过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展望。阅读这份报告,就像是打开了一个通往未来工厂和智能生活的“时间胶囊”,让我们得以看到那些今天已经习以为常的技术,在当时是如何被孕育、探索和期待的。它展现了人类对效率提升、解放生产力的不懈追求,以及科技如何一步步将这些梦想变为现实。
评分作为一名对互联网技术发展史颇有研究的爱好者,当我拿到这本《2007-2008-各行业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报告》时,内心充满了好奇。报告中关于信息技术产业的章节,尤其让我着迷。它详细剖析了当时互联网用户规模的爆炸式增长,以及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新兴商业模式的崛起。当时,Web 2.0的概念方兴未艾,报告中对用户生成内容、开放API、RSS订阅等技术的讨论,为理解后来的内容生态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也看到了关于软件开发流程、敏捷开发方法论的初步探讨,以及开源软件在企业级应用中扮演的角色。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报告中对移动互联网的萌芽状态也有所提及,虽然当时的智能手机远未普及,但对WAP技术、移动应用商店的远见卓识,着实令人惊叹。这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报告,更是一份关于商业模式创新和用户行为变迁的社会学观察。它勾勒出了一个正在发生巨大变革的数字时代,让我们得以窥见科技进步如何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思维方式。报告的严谨性和前瞻性,让我对其作者团队的专业素养深感敬佩,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技术飞速迭代、充满无限可能的年代。
评分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行业的当下,离不开对其过往的梳理和对未来的洞察。这本《2007-2008-各行业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报告》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我特别关注了其中的生物医药和新材料领域。报告中,对于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以及其在疾病诊断、个性化治疗方面的潜力,进行了详实的论述。当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正在逐步转化为实际应用,报告详细介绍了CRISPR-Cas9技术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但已经显露出颠覆性的潜力,虽然报告中没有直接提及CRISPR,但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早期探索和伦理讨论,已经有所铺垫。同时,报告对纳米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新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也进行了深度解读,例如在医疗器械、环保包装等领域的创新应用。阅读时,我能感受到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不懈的努力,以及产业界对新技术应用的积极探索。这份报告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这些前沿技术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们思考这些技术将如何改变人类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以及我们与环境的关系。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科技进步的道路,让我们看到未来更多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