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红与黑 中英对照书籍 英文原版+中文版 英汉对照小说 原著厚636页 司汤达著 读物 英语

正版 红与黑 中英对照书籍 英文原版+中文版 英汉对照小说 原著厚636页 司汤达著 读物 英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严瑞清 编,严瑞清 译
图书标签:
  • 红与黑
  • 司汤达
  • 英汉对照
  • 中英对照
  • 英文原版
  • 经典小说
  • 文学名著
  • 外国文学
  • 法文原著
  • 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鑫舟启航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46358260
商品编码:29618306917
丛书名: 红与黑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1版 (2011年10月1日) 外文书名: The Red and the Black 丛书名: 英语大书虫世界文学名著文库·新版世界名著系列 平装: 636页 语种: 英语,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46358260 条形码: 9787546358260 商品尺寸: 25.4 x 18.2 x 6.4 cm 市场价: ¥ 49.80

 

编辑推荐《红与黑(英汉对照)》编辑推荐:经典的世界名著,原味呈现西方文学之美,英语学习读本,感受英语阅读的神韵,激发阅读兴趣,快速提高你的英语水平。《红与黑》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经典作品中包含一种特殊的力量,它本身可能会被遗忘,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有价值<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英语大书虫世界文学名著文库]就是这样一套很精彩、也适合你的读本。[英语大书虫世界文学名著文库]有价值的阅读,西方视野中的经典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目录BOOK ONECHAPTER 1 A Small TownCHAPTER 2 A MayorCHAPTER 3 The Bread of the PoorCHAPTER 4 Father and SonCHAPTER 5 Driving a BargainCHAPTER 6 DullnessCHAPTER 7 Elective AffinitiesCHAPTER 8 Minor EventsCHAPTER 9 An Evening in the CountryCHAPTER 10 A Large Heart and a Small FortuneCHAPTER 11 Night ThoughtsCHAPTER 12 A JourneyCHAPTER 13 Open-work StockingsCHAPTER 14 The English ScissorsCHAPTER 15 Cock-crowCHAPTER 16 The Day AfterCHAPTER 17 The Principal DeputyCHAPTER 18 A King at Verri6rcsCHAPTER 19 To Think Is to Be Full of SorrowCHAPTER 20 The Anonymous LettersCHAPTER 21 Conversation with a Lord and MasterCHAPTER 22 Manners and Customs in 1830CHAPTER 23 The Sorrows of an OfficialCHAPTER 24 A CapitalCHAPTER 25 The SeminaryCHAPTER 26 The World, or What the Rich LackCHAPTER 27 First Experience of LifeCHAPTER 28 A ProcessionCHAPTER 29 The First StepCHAPTER 30 Ambition BOOK TWOCHAPTER 1 Country PleasuresCHAPTER 2 First Appearance in SocietyCHAPTER 3 First StepsCHAPTER 4 The Hotel de La MoleCHAPTER 5 Sensibility and a Pious LadyCHAPTER 6 PronunciationCHAPTER 7 An Attack of GoutCHAPTER 8 What Is the Decoration that ConfersDistinction?CHAPTER 9 The BallCHAPTER 10 Queen MargueriteCHAPTER 11 The Tyranny of a GirlCHAPTER 12 Another DantonCHAPTER 13 A PlotCHAPTER 14 A Girl's ThoughtsCHAPTER 15 Is it a Plot?CHAPTER 16 One o'Clock in the MorningCHAPTER 17 An Old SwordCHAPTER 18 Painful MomentsCHAPTER 19 The Opera-BouffeCHAPTER 20 The Japanese VaseCHAPTER 21 The Secret NoteCHAPTER 22 The DiscussionCHAPTER 23 The Clergy, their Forests, LibertyCHAPTER 24 StrasbourgCHAPTER 25 The Office of VirtueCHAPTER 26 Moral LoveCHAPTER 27 The Best Positions in the ChurchCHAPTER 28 Manon LescautCHAPTER 29 BoredomCHAPTER 30 A Box at the BouffesCHAPTER 31 Making Her AfraidCHAPTER 32 The TigerCHAPTER 33 The Torment of the WeakCHAPTER 34 A Man of SpiritCHAPTER 35 A StormCHAPTER 36 Painful DetailsCHAPTER 37 A DungeonCHAPTER 38 A Man of PowerCHAPTER 39 IntrigueCHAPTER 40 TranquillityCHAPTER 41 The TrialCHAPTER 42 In the PrisonCHAPTER 43 Last AdieuxCHAPTER 44 The Shadow of the GuillotineCHAPTER 45 Exit JulienTO THE HAPPY FEW

序言世界文学名著表现了作者描述的特定时代的文化。阅读这些名著可以领略著者流畅的文笔、逼真的描述、详细的刻画,让读者如同置身当时的历史文化之中。为此,我们将这套精心编辑的“名著典藏”奉献给广大读者。我们找来了专门研究西方历史、西方文化的专家学者,精心挑选了这些可以代表西方文学的著作,并听取了一些国外专门研究文学的朋友的建议,请教了专业的翻译人员,精选英文译本,不删节、不做任何人为改动,让读者能享受纯正的英文。

作者简介作者:(法国)司汤达(Stendhal) 编译:严瑞清 丛书主编:刘宝恒 司汤达1783-1842,本名亨利•贝尔。法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勒城。他早年丧母。父是一个有钱的律师,信仰宗教,思想保守,司汤达在家庭中受到束缚和压抑,从小就憎恶他父。1799年,司汤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当地的中心学校,来到巴黎,在军部谋到一个职务。从此,他跟随拿破仑的大军,参加了战争。直到1814年,拿破仑垮台,波旁王朝复辟,司汤达被“扫地出门”,他才不得已离开巴黎,侨居意大利的米兰,在那里读书、写作,并且与意大利的革命党人交往密切。1830年“七月革命”后,司汤达被任命为意大利一个海滨小城的领事,直至1842年逝世。司汤达写作很勤奋,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的短篇小说有《瓦尼娜•瓦尼尼》;长篇小说有《吕西安•娄万》又名《红与白》、《红与黑》、《巴马修道院》、《亨利•勃吕拉传》等。除此之外还著有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等。    文摘 我可以相信这些话是彬彬有礼的诡计。除非给我一点我所渴望的恩惠,让我对他们所说的一切感到放·心.否则,我绝不会相信那些甜言蜜语。《达尔杜弗》第四幕第五场“达尔杜弗也是毁在一个女人手中的,他并不比别人坏……我的回信可能会被出示给别人看……那我必须寻找一个弥补的办法,”他隐含着恶毒的语气,慢慢地自言自语道——“在信的开头,我要引用玛蒂尔德来信中那几句热情的语言。“对,但是德·克鲁泽努瓦先生的四个仆人会向我扑过来,把原信抢走。“不,他们不会,因为我武装得很好,谁都知道我有朝仆人开枪的习惯。“好吧,也许他们当中的一个有这勇气,向我扑来,因为他想得到一百个拿破仑金币的奖赏。我打死或打伤他,好得很,这正是他们所要求的。他们很合法地把我丢在牢里;我到法庭受审,法官按律定罪,把我放逐到普瓦西去,跟方唐先生和马加农先生作伴。在那儿,我得和四百个穷鬼马马虎虎地睡在一起……我竟会同情这些人!”他忿怒的站起来大叫道。“他们处置老百姓的时候有没有同情心!”这句话才是他对德·拉莫尔先生的感恩的一个叹息,不管他怎样,直到那时候,这思想是一直在折磨他的。“别着急,高贵的先生们,我了解玛奇维兰的小把戏;马斯隆神父和神学院的卡斯塔内德先生不比您们做得差。您们把这封‘鼓动’我的信拿走,我将成为又一个科尔马的卡隆上校。“等一下,先生们,我要把这封决定命运的信装在一个用火漆封好的小包里,送给比拉德神父保管。他是一个正直的人,冉森教派信徒,像他这种人是不会受到金钱的诱惑的。是的,他会拆信……我把这封送到傅克那儿去。”必须承认,于连的目光是凶狠的,他面目可憎,给人一种十足的犯罪的感觉。这个不幸的人正在与整个社会作战。“拿起武器14’于连喊道。他一步跳下德·拉莫尔府的台阶。他走进街角一人代书人的铺子,把那人吓了一跳。“抄下来!”于连把德·拉莫尔小姐的信递给他,说道。代书人在一边抄写,于连自己提笔给傅克写信,请他把所托之物妥为保存。“不过,”他停下笔来想,“邮局信检处说不定会拆我的信,把您们要找的那封信完璧归赵……不,先生们。”他跑到新教徒开的书铺买来厚厚的一本《圣经》,把玛蒂尔德的信巧藏在封面里,然后包成一包,托驿车转交给傅克手下的一个工人,此人的姓名巴黎肯定没人知道。


好的,这是一份不包含《红与黑》内容的图书简介,旨在详尽地介绍另一本可能与该书主题、体裁或背景有所关联(或完全无关,取决于需要介绍的具体书籍)的作品,力求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并避免任何“AI痕迹”。 --- 《荣耀与审判:一个拿破仑时代军官的兴衰史》 作者: 维克多·德·拉瓦莱特(Victor de Lavalette,虚构) 装帧规格: 精装全本,含地图集与历史注释,共计约 780 页 类型: 历史传记 / 军事文学 / 法国大革命后史 献词:时代的洪流与个人的抉择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宏大叙事驱动的时代,英雄与叛徒的界限常常模糊不清,而历史的车轮从不停歇地碾过那些试图在乱世中寻求解脱的个体命运。《荣耀与审判》并非讲述一个关于攀附与虚伪的省城青年的故事,它聚焦于一个更宏大、更具戏剧性的舞台——拿破仑战争的硝烟中,一位出身卑微却凭借天赋与野心,在帝国、复辟与流亡之间沉浮的陆军军官的真实记录。 本书作者维克多·德·拉瓦莱特(化名),并非文学家,而是一位亲历者。他以一种近乎冷酷的冷静,剖析了在旧制度崩塌、新帝国崛起的二十年间,个人如何在忠诚与生存之间进行残酷的权衡。 第一部:旧世界的残响与新星的升起(1789-1804) 故事伊始,拉瓦莱特还是一个在巴黎外省度过略显贫困童年的年轻人。与那些在贵族沙龙中磨练了语言艺术的同行不同,他的武器是其精准的计算和对军事策略无与伦比的直觉。大革命的狂热席卷法国时,他敏锐地意识到,旧世界的特权阶层正在走向终结,而一个由能力而非血统决定的新世界正在诞生。 这一部分详细描绘了雅各宾派恐怖统治时期的灰色地带。拉瓦莱特巧妙地规避了政治清洗的锋芒,并非通过谄媚,而是通过在几次关键的边境战役中展现出超凡的组织能力。书中详尽记录了瓦尔密战役前夕,后勤补给线上如何依靠其“非常规”手段确保了部队的弹药供应,以及他在登凯尔克战役中,如何以一个少尉的身份指挥了一场近乎溃败的战术撤退,最终保全了数千性命。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混乱中寻求秩序,并用效率证明自身价值的形象。他的人生信条逐渐成形:忠诚于当下最强大的权力结构,但永远将个体的生存与晋升放在首位。 第二部:帝国荣耀与道德的代价(1805-1812) 随着拿破仑皇帝的加冕,拉瓦莱特的军事生涯进入了黄金时代。他不再是边陲的无名之辈,而是被卷入了奥斯特里茨的烟云和耶拿的雷霆之中。 本卷的重点在于战争的宏大场面与随之而来的道德侵蚀。作者对战斗的描绘细致入微,不仅仅是火炮的轰鸣和骑兵的冲锋,更深入到行军途中士兵的心理状态、战俘的处理,以及军官阶层如何迅速地适应了帝国给予的暴利与特权。 拉瓦莱特晋升为师级参谋,这使他得以近距离观察帝国的运作核心。他记录了在东欧战役中,面对严酷的冬季和物资的匮乏时,高层是如何做出那些牺牲成千上万生命的决定。与一些沉醉于虚荣的同僚不同,拉瓦莱特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的务实。他清楚地认识到,帝国的荣耀是建立在无休止的征伐之上的,而他,必须成为那个确保征伐成功的螺丝钉。 书中收录了大量关于波兰战役期间,他与当地贵族、情报人员的往来信件摘录,揭示了权力渗透和信息控制的复杂机制。读者将看到,为了获得一个重要的军衔,一个人需要付出怎样的社交与情感上的妥协。 第三部:帝国的黄昏与最后的忠诚(1812-1821) 俄国远征的溃败是拉瓦莱特军事生涯的转折点。本书以极大的笔墨描绘了从莫斯科撤退的恐怖景象——那不是光荣的退却,而是人类在自然伟力面前的彻底崩塌。拉瓦莱特在这场灾难中展现了他最坚韧的一面,他甚至违抗了直接命令,在别列津纳河畔组织了一场关键的侧翼掩护,使得数千人的生命得以幸免。 然而,这种功绩在波旁王朝复辟后,却成了他最大的“罪状”。 最后一部分,转向了拉瓦莱特在政治动荡中的挣扎。他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选择:是宣誓效忠复辟的国王,出卖他曾经服侍的帝国理想;还是坚持其职业军人的荣誉,成为被清算的“叛徒”? 作者以极大的坦诚描述了他在“百日王朝”期间短暂的狂热,以及滑铁卢之后,面对最终失败时的那种无可挽回的宿命感。本书并非颂扬英雄主义,而是记录了一个专业人士在政治风暴中如何努力保住自己的性命、财产,以及最终的尊严。他最终的流亡岁月,展现了昔日荣耀的褪色,以及对过去所有抉择的深刻反思。 历史价值与阅读体验 《荣耀与审判》是一部罕见的,以实用主义者视角审视法国大革命后史的文献。它避开了理想主义者的宏大叙事,转而深入剖析了体制的运作、金钱的诱惑、以及在极端压力下,一个有能力的人如何扭曲自身的道德准则以求生存。 本书不仅对军事史研究者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任何探讨现代社会中“个人与体制”、“野心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极具洞察力的读物。其详尽的注释和附录中的军事地图,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追踪拉瓦莱特在欧洲大陆上留下的血与火的足迹。 这不是一个关于“能否成功”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成功代价几何”的深刻拷问。 --- (注:此书为虚构,旨在满足题目要求,内容聚焦于拿破仑时代的军事、政治与个人道德困境。)

用户评价

评分

总而言之,我购买的这本《红与黑》中英对照版本,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套完整的文学学习工具。它完美地平衡了阅读体验、翻译质量和语言学习的实用性。从书籍的物理形态——那种令人愉悦的触感和坚固耐用的装帧,到其内在的文学价值——司汤达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剖析,再到其作为学习材料的辅助功能——清晰准确的中英对照,无一不体现出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我推荐给所有热爱文学经典、渴望提高英语水平,或者只是单纯想体验一场关于激情、野心与道德困境的史诗级阅读的同道中人。它绝对是值得被反复阅读、被珍藏在书架上的一部佳作,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浮现。

评分

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这本书的价值更是无法估量。选择原版书籍阅读,总是比依赖简写本或注释版来得更过瘾。司汤达的英文,虽然带着十九世纪的古典韵味,但其句式结构和词汇选择,对于想要冲击高阶英语水平的读者来说,是一次绝佳的训练。尤其是对比中文译文,可以看到很多英语中地道的、难以直译的表达方式是如何被巧妙处理的。比如某些特定情境下的讽刺意味,英文原文通过微妙的词义选择就能体现出来,而中文则需要更长的句子来解释。通过这种正向和反向的对照阅读,我的词汇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我对英语的“语感”——那种自然而然理解句子深意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这本书的厚度(足足636页)反而成了一种鼓励,意味着有足够多的篇幅让我沉浸在纯正的语言环境中。

评分

从内容本身来说,司汤达的这部作品就是一座文学的高峰,无需多言。它探讨的权力、野心、爱情与社会阶层固化之间的冲突,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惊人的现实意义。初读时,你会被于连·索雷尔那股不甘平庸、想要通过一切手段向上攀爬的劲头所震撼,他那种近乎冷酷的理性和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炽热欲望之间的拉扯,让人又爱又恨,却又忍不住为他捏一把汗。书中对社会风俗、沙龙礼仪乃至不同阶层心态的刻画,细致入微,仿佛把读者直接带入了那个等级森严的法国小镇和巴黎的上流社会。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如果是我身处那个时代,面对同样的诱惑和压制,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面映照人性的复杂与幽暗的镜子,让人在沉浸于跌宕起伏的剧情时,也在进行着深刻的自我审视。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个英汉对照版本在翻译上的处理。很多经典名著的翻译,往往陷入要么过于直白失去神韵,要么过于华丽晦涩难懂的误区。但这本书的中文译本,我细细读来,感觉既忠实于司汤达的原文风格,又非常流畅自然,读起来毫无滞涩感。比如描述于连内心挣扎的那些段落,译者精准地抓住了那种隐忍、自负又带着一丝卑微的复杂情绪,用词考究,功力深厚。更重要的是,当遇到一些带有强烈时代背景的词汇或表达时,对照英文原版,能立刻明白译者是如何巧妙地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让现代中文读者能够轻松理解的。这种细致入微的对照,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有两位向导同时牵引着我,一位是原汁原味的司汤达,另一位是深谙此道的中文阐释者,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乐趣。

评分

这本《红与黑》的印刷质量真是没得挑。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住了。纸张的厚度和韧性都恰到好处,翻页的时候感觉很舒服,一点都不像那种廉价的印刷品。尤其是中英对照的设计,排版得非常用心,每一页的左边是英文原版,右边是中文翻译,对照起来一目了然,对于我们这种想提升英文水平又想深入理解原著精髓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很多地方,光看中文可能理解得不够深入,对照着英文原文,那种微妙的语感和作者的措辞力度就能立刻体会到。这本书的装订也很结实,厚厚的636页,看起来就知道是下了血本制作的,完全可以放心收藏,不用担心翻几次就散架了。这个版本可以说是集阅读体验和学习价值于一身的典范,让人爱不释手,光是抚摸着这本书的封面,就感觉自己已经进入了那个充满激情与矛盾的十九世纪法国社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