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梦
定价:36.00元
作者:姚晓宏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154025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一个产业专家解读的中国梦,一段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共呼吸的赤子情,一部演绎全球化时代产业竞争、开拓产业新格局的思想录。《中国梦(未来国家战略与中国崛起)(精)》由姚晓宏所著,“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百年前,在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时,龚自珍、梁启超分别写下了心中的梦想和期望。百年之后的今天,中国又处在更为波澜壮阔、风险丛生的大变局中,只要我们信念在胸,责任在肩,只要我们不停步,不止步,只要我们的双脚不断迈向梦想,蓝图就会化成现实,我们的“中国梦”就会实现!
内容提要
姚晓宏。1966年出生于江西省新余市。笔名一凡,产业高级策划师、中国兴邦产业集团(美国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同时兼任南方现代市场经济研究院(事业单位)院长。拥有高级记者、中国售后服务高级管理师、中国企业高级商务教练.中国注册高级商务策划师等高级职称;中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在职攻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工商管理博士。从事产业研究与实践工作已10年。现长期在广州工作。从2002年5月至今。姚晓宏同时还担任中国商业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副理事长、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会副会长等多项社会职务,并长期出任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的“中国策划评价活动”、“全国售后服务评价活动”、“全国商品顾客满意度测评活动”、“全国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评价活动”等四大评价活动的评审委员会委员。十年来,姚晓宏先后获得“06中国十大传媒年度人物”、“07中国传媒创新人物”、“08中国传媒产业贡献人物”、“中国十大国际策划大师”、“中国传媒行业受尊敬时代创新人物”、2011年在“第五届全国售后服务评价活动”中荣获“全国售后服务特殊贡献人物”称号。其投资和创办的中国兴邦产业集团曾三次被评为“中国*投资价值媒体”;2006年获得“中国传媒产业模式创新大奖”,被新华社誉为“中国新传媒现象”。由于姚晓宏在产业策划方面贡献突出,2009年获得国家商务部颁发的“中国营销策划30年十大功勋人物”荣誉称号。而中国兴邦产业集团也获得了“中国十大策划机构”、“全国杰出策划机构”等称号。从2002年至今,姚晓宏一直致力于产业研究和实践,并历任中山市古镇镇、中山市板芙镇、佛山市罗村(镇)街道办、河北白沟镇、福建云霄县、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四川资阳市、江西南康市、江西万载县等多个地方的产业顾问。并成功扶持了欧普照明、雷士照明等上百个民族品牌。其中包括品牌连锁机构、国际性展览会等项目。姚晓宏曾经在各种报刊、杂志、网站发表作品5,000余篇,先后出版《古镇灯饰丛书》《一凡评论集》《引爆潮流》《中国如何打赢产业战争》等著作。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极具冲击力,那种深沉的墨蓝与中央一抹金色光晕的对比,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初翻开,就被作者那种近乎诗意的叙事笔法所吸引。他没有直接切入宏大的主题,而是从一个极其微小、具体的生活场景入手,比如清晨集市上摊贩的吆喝声,或是老旧弄堂里斑驳的墙皮。这种细腻的观察力,让我仿佛置身于故事发生的那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中。文字的韵律感很强,读起来不像是在看一本严肃的论著,更像是在聆听一位智者娓娓道来的家族往事,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温度。特别是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种挣扎、迷茫与最终的坚定,描摹得入木三分,让人在阅读时,常常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影子投射进去。整本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张弛有度,高潮迭起却又不失沉稳,读完合上书本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似乎那些故事中的人物,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一部分无法抹去的记忆。这本书的格局是宏大的,但它的力量却蕴藏在每一个细微之处,真正做到了“见微知著”。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似乎采用了多线索并行推进的方式,但每条线索都服务于一个共同的核心主题,结构如同一张精密编织的巨网,环环相扣,丝丝入扣。我发现作者在处理时间跨度极大的叙事时,展现出了惊人的驾驭能力,从遥远的古代渊源,到近现代的剧烈变革,再到对未来图景的展望,过渡得自然而流畅,毫无跳跃感。更绝妙的是,作者在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中埋设了大量的伏笔和呼应,等到章节末尾揭晓时,那种恍然大悟的震撼感是无与伦比的。这需要作者对材料有极深的理解和超凡的布局能力。它不是一本可以快速浏览的书,它要求读者慢下来,去梳理那些看似松散,实则紧密相连的脉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作品中那股“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探讨宏大叙事的同时,展现出了一种极其罕见的谦逊和开放性。它没有采取那种“唯我独尊”的论断姿态,反而不断地抛出问题,鼓励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作者引用的各方观点驳杂多样,有古典学者的精辟见解,也有当代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将这些不同的声音巧妙地融入叙事,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讨论空间。这使得全书的视野异常开阔,避免了任何单一视角的局限性。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高级的学术对话,作者是引导者,而非唯一的发言人。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而在于它能够提供一套思考问题的工具和一套值得信赖的参照系,让人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时,能找到安顿自己心神与理性的锚点。这是一部能够引领思考深度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磅礴大气,又不失灵动”。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群体情感和时代变迁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史诗般的叙事能力。他笔下的时代,不是静止的照片,而是奔腾的河流,充满了动态的张力。在一些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作者的文字仿佛被注入了某种强大的能量,那种万众一心、砥砺前行的气势,仅仅通过书面文字就能扑面而来,读到激动处,我甚至忍不住屏住呼吸。但有趣的是,在描绘个体命运时,他又迅速收敛起这份磅礴,转而采用了一种近乎散文诗的细腻笔触,勾勒出小人物在大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微光,这种强烈的反差处理,使得作品的张力更加丰富。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也极具考究,字体选择和段落间距都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时获得了极佳的沉浸式体验,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在当下的出版界已属难得。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题材的书是抱持着审慎态度的,总担心会落入空泛的口号式叙述,流于表面。然而,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预期。它最令人称道之处,在于它对“精神内核”的深度挖掘,那种探寻民族文化基因的努力是极其扎实且富有思辨性的。作者似乎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设置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哲学困境,引导读者自己去探索和构建理解。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对着书页陷入沉思,思考着“我们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的终极命题。它的论证过程严谨,逻辑链条清晰有力,但又巧妙地避开了枯燥的说教腔调,而是通过历史典故、文化符号的穿插解读,让严肃的议题变得鲜活起来。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世界观都经历了一次温柔而坚决的重塑,不再是用碎片化的视角去看待周遭的一切,而是有了一种更具系统性和纵深感的认知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