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
原价:216.00元
作者:荀德麟 等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121246623
字数:793000
页码:49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暂无相关内容
内容提要
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文化的知识性、价值性、道德理念和行为准则等基本特性,也有其自身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它能充分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特质和与众不同之处,也更容易得到世界的尊重和喜爱。本书所介绍的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发展、传承和流行于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项目代表了中国物质文化遗产的水平。本书内容括:有“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之称的中国昆曲,世界戏剧之秀国粹京剧,苏州园林,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扬州的漆器和剪纸,传统的苏州、扬州、北京玉雕,越窑青瓷,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武术、杂技、相声、评弹,以及中国名茶龙井、碧螺春,中国传统烤鸭、狗不理子……展示了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和至臻至美,其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摄人心魄的动人美感,是运河文化的生动代表,也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集中体现。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荀德麟,男,汉族,1950年3月出生,江苏涟水人。大学学历,民盟盟员,著名诗人,辞赋家。代表作品:《淮阴要览》;诗集《槿花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辞赋代表作:《美好江苏赋》、《运河之都赋》、《淮安赋》等。
我是一位对历史和民俗文化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这本书完全满足了我对京杭大运河的憧憬。它不仅仅是关于一条河的流水账,更是关于生活在运河两岸的人们的故事。我喜欢作者对那些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民间技艺的细致描绘,比如那些精美的刺绣、生动的剪纸、悠扬的评弹。每一个项目都被赋予了生命,让我看到了它们背后蕴含的智慧和情感。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地域特色的文化习俗的介绍,那些婚嫁的仪式、节日的庆典,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阅读的时候,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的家乡,那些小时候的记忆,那些曾经熟悉的场景,仿佛都被重新唤醒。这本书像一位引路人,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感受运河沿岸人民的生活百态,去体验那些鲜活而生动的文化传承。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汇的含义,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真正融入了血脉的文化基因。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惊喜,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没想到读起来如此生动有趣。作者的笔触细腻,仿佛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运河畔的古镇,石板路上行人匆匆,水面上摇曳的乌篷船,还有那空气中弥漫着的历史的醇厚气息。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细节,比如某处桥梁的建造故事,某段运河河畔流传的民谣,甚至是某个手艺人传承百年的技艺。书中对非遗项目的介绍,不是冷冰冰的文字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我看到了匠人们眼中对技艺的热爱,看到了他们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那种传承的力量,那种对传统的坚守,深深地打动了我。阅读的过程,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被遗忘在时光角落里的珍贵财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与更多人分享这份阅读的喜悦,让更多人了解和珍视我们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多方面的。首先,它让我看到了京杭大运河的另一面,不是冰冷的工程奇迹,而是承载着无数生命故事的文化长廊。作者用一种充满情感的笔触,描绘了运河沿岸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就像璀璨的明珠,点缀在运河的波光之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地方戏曲和传统曲艺的介绍,它们是如此的鲜活,如此的接地气,让我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某个故事而感动,因为某个技艺而惊叹。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遥不可及,它们就存在于我们身边,是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让我反思,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工艺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我一直很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参考。我惊讶于作者对各个非遗项目的深入挖掘和细致梳理,无论是那些耳熟能详的,还是鲜为人知的,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书中对技艺细节的描述,让我得以窥见其中蕴含的精妙和匠心。例如,在介绍某项传统乐器时,作者详细阐述了其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让我对这项乐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书中也关注了非遗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这让我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对文化的致敬,它让我看到了文化生命力的顽强,也看到了传承者的坚韧。
评分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京杭大运河。我之前对大运河的认知仅停留在工程学的宏伟和历史的意义上,而这本书则将我带入了一个更加柔软、更加富有生命力的层面——那些流淌在运河两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没有枯燥的说教,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将那些看似零散的文化元素串联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传统节日的描绘,那份热闹、那份喜庆,仿佛就在眼前。还有那些与运河紧密相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更是充满了奇幻色彩,让我沉醉其中。这本书让我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仅仅是过去的遗留,它们至今仍然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我更加渴望去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