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解元器件识别、检测与应用
定价:39.80元
作者:王学屯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1212082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工具书>百科全书
内容提要
本书是看图学技能大讲堂系列图书之一,内容新颖,知识点较多,语言通俗易懂。“图解形式”的讲解方式使读者学习起来十分轻松愉快,操作起来也更加容易上手。基本上避免了烦琐的理论讲述,对于需要学习和掌握电子元器件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难得的工具型、资料型图书。
目录
章 电阻的识别与检测 1
1.1 电阻的分类 1
1.1.1 通孔电阻的外形及特点 2
1.1.2 贴片电阻的外形及特点 7
1.1.3 电阻的外形、特点及电路符号 9
1.2 电阻的识别 10
1.2.1 通孔电阻的识别 10
1.2.2 贴片电阻的识别 24
1.3 电阻的检测 28
1.3.1 通孔电阻的检测 28
1.3.2 贴片电阻的检测 33
第2章 电容的识别与检测 34
2.1 电容的分类 34
2.1.1 通孔电容的分类 35
2.1.2 贴片电容的分类 38
2.2 电容的识别 39
2.2.1 通孔电容的识别 39
2.2.2 贴片电容的识别 44
2.3 电容的检测 48
2.3.1 指针式万用表检测电容 48
2.3.2 数字式万用表检测电容 50
第3章 电感的识别与检测 51
3.1 电感的分类 51
3.1.1 通孔电感的分类 52
3.1.2 贴片电感的分类 57
3.2 电感的识别 58
3.2.1 通孔电感的识别 58
3.2.2 贴片电感的识别 62
3.3 电感的检测 65
3.3.1 通孔电感的检测 65
3.3.2 变压器的检测 66
第4章 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69
4.1 二极管的分类 69
4.1.1 二极管的外形及特点 70
4.1.2 贴片二极管 76
4.2 二极管的识别 79
4.2.1 国产二极管的型号命名 80
4.2.2 日本产晶体管的型号命名 81
4.2.3 美国产晶体管的型号命名 83
4.2.4 国际电子联合会半导体器件的型号命名 83
4.2.5 二极管的主要技术指标 84
4.2.6 二极管的识别 85
4.3 二极管的检测 91
4.3.1 普通二极管的检测 91
4.3.2 特殊二极管的检测 92
第5章 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98
5.1 三极管的分类 98
5.1.1 通孔三极管的外形及特点 98
5.1.2 贴片三极管的外形及特点 99
5.1.3 几种特殊三极管的外形及特点 100
5.2 三极管的识别 102
5.2.1 国产三极管的型号命名 102
5.2.2 国外三极管的型号命名 103
5.2.3 三极管的封装形式及引脚识别 104
5.2.4 三极管的主要技术指标 111
5.3 三极管的检测 112
5.3.1 指针式万用表检测三极管 112
5.3.2 数字式万用表检测三极管 114
5.3.3 三极管几个参数的检测 116
第6章 场效应管、晶闸管和单结晶体管的识别与检测 117
6.1 场效应管的识别与检测 117
6.1.1 场效应管的分类 117
6.1.2 场效应管的型号命名 118
6.1.3 场效应管的识别 118
6.1.4 场效应管的检测 119
6.1.5 场效应管使用注意事项 120
6.2 晶闸管的识别与检测 120
6.2.1 晶闸管的分类 120
6.2.2 晶闸管的型号命名 123
6.2.3 晶闸管的识别 124
6.2.4 晶闸管的检测 124
6.3 单结晶体管的识别与检测 127
6.3.1 单结晶体管的结构、外形及特点 127
6.3.2 单结晶体管的型号命名 127
6.3.3 单结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128
6.3.4 单结晶体管的检测 128
第7章 常用集成电路的识读与检测 129
7.1 集成电路的分类 129
7.2 集成稳压器 130
7.2.1 集成稳压器的分类 130
7.2.2 集成稳压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34
7.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分类、特点及外形 134
7.4 集成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特点及外形 135
7.5 集成电路的识别 136
7.5.1 国产集成电路的型号命名 136
7.5.2 国外集成电路的型号命名 137
7.5.3 集成电路的封装形式 140
7.5.4 集成电路的引脚识别 143
7.6 集成电路的检测 145
7.6.1 直流电阻检测法 146
7.6.2 总电流测量法 147
7.6.3 对地交、直流电压测量法 147
7.6.4 集成电路质量好坏的判断方法 148
第8章 机电元件的识别与检测 150
8.1 开关的识别与检测 150
8.1.1 开关的分类 150
8.1.2 开关的主要技术指标 156
8.1.3 开关的电路符号 157
8.1.4 开关的检测 157
8.2 连接器 158
8.2.1 连接器的分类 158
8.2.2 连接器的检测 163
第9章 电-声换能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165
9.1 扬声器 165
9.1.1 扬声器的分类 165
9.1.2 扬声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特征 168
9.1.3 电-声器件的型号命名 169
9.1.4 扬声器的检测 170
9.2 耳机 172
9.2.1 耳机的分类 173
9.2.2 耳机的型号命名和参数 175
9.2.3 耳机的检测 176
9.3 压电蜂鸣片、蜂鸣器 177
9.3.1 压电蜂鸣片、蜂鸣器的分类 177
9.3.2 YYS12系列音乐声蜂鸣器 178
9.3.3 压电蜂鸣片、蜂鸣器的检测 179
9.4 话筒 180
9.4.1 话筒的分类、特点及外形 180
9.4.2 话筒的型号命名 182
9.4.3 话筒的主要技术指标 182
9.4.4 话筒的检测 183
0章 LED显示器件 186
10.1 数码管 186
10.1.1 数码管的分类 186
10.1.2 数码管的型号命名 187
10.1.3 数码管的内部连接方式 187
10.1.4 数码管的主要参数 189
10.1.5 数码管的检测 189
10.2 点阵 191
10.2.1 点阵的外形结构及特点 191
10.2.2 点阵的型号命名 193
10.2.3 点阵的检测 193
1章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识别与检测 196
11.1 石英晶体振荡器 196
11.1.1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分类 196
11.1.2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等效电路与识别 197
11.1.3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型号命名 197
11.1.4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主要参数 198
11.1.5 晶振的检测 199
11.2 陶瓷谐振元件 200
11.2.1 陶瓷谐振元件的分类、特点及外形 201
11.2.2 陶瓷谐振元件的型号命名 202
11.2.3 陶瓷滤波器的检测 202
2章 控制及自动控制元件 204
12.1 继电器 204
12.1.1 继电器的分类 204
12.1.2 继电器的型号命名 207
12.1.3 电磁继电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209
12.1.4 继电器的检测 209
12.2 熔断器 213
12.2.1 普通熔断器的分类及特点 213
12.2.2 热熔断器的分类及特点 213
12.2.3 自恢复熔断器的分类及特点 215
12.2.4 熔断器的检测 216
12.3 温控器 217
12.3.1 温控器的分类及特点 217
12.3.2 温控器的检测 220
附录 221
附录A 万用表简介及使用方法 221
附录B 常用半导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226
附录C 常用1N系列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228
附录D 常用稳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228
附录E 常用元器件封装图 229
参考文献 233
作者介绍
工具书>百科全书
文摘
工具书>百科全书
序言
工具书>百科全书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是其一大亮点,真正做到了“图解”的精髓。在介绍那些形状相似、参数相近的元器件时,清晰的放大图和对比表格简直是救星。我过去常常因为贴片元件的微小差异而犯迷糊,但这本书通过高精度的俯视图和侧视图,配合精确的尺寸标注,极大地降低了识别难度。而且,它不仅仅关注标准的元件,还对一些非标的、定制化的模块元件也进行了介绍,这为我接触更前沿或特定领域的电子设备提供了参考。作者在讲述检测技巧时,非常注重安全规范和正确的操作流程,这一点非常负责任。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设备精良的实验室,每一步操作都有明确的指导方针,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知识吸收变得轻松而高效。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关于元器件的书籍不少,但大多要么过于偏重理论,要么过于侧重某一特定领域,难以做到全面且实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百科全书”性质,同时又兼顾了操作手册的实用性。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从元器件知识到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我尤其赞赏它对特定应用环境下的元器件选型建议,比如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应如何选择电容,以及在高速数字电路中对阻抗匹配元件的要求。这些内容超越了单纯的识别和检测,直接触及到了设计和优化的层面。对于我这种希望提升综合电子技能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进阶的“修行指南”,它引导我不仅要看清元器件的表面,更要理解它在整个电子系统中所扮演的战略角色。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电子元件,而非仅仅“识别”它们。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结构逻辑性非常强,层层递进,完美契合了从基础到进阶的学习路径。开篇对基本元器件的介绍严谨而不乏趣味,随后迅速过渡到故障诊断的实操环节。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关于“老化与失效分析”的部分。在维修实践中,元器件的失效往往是隐蔽且多变的,这本书详细列举了不同类型元器件可能出现的物理损坏迹象,比如电解电容的鼓包、晶体管的虚焊痕迹等,并配有清晰的实物对比照片。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是很多理论书籍所欠缺的。它强调的不是简单的测量数值,而是对元器件“健康状况”的整体判断。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学会了如何在有限的检测条件下,做出最准确的判断。这对于提升我的故障排查效率,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评分拿到这本《图解元器件识别、检测与应用》时,我立刻被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图文结合所吸引。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注重实践性,没有那种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直接切入电子元器件的“长相”和“脾气”。比如,对于最常见的电阻和电容,书中不仅展示了它们的实物图和电路符号,还细致地解析了不同封装(如贴片与直插)的外观差异,以及如何通过丝印码快速判断其参数。我尤其欣赏它对检测方法的讲解,不仅仅是罗列了万用表的使用步骤,而是结合具体的元器件特性,讲解了如何通过电压、电阻、电容档位来判断元器件的良否。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初学者也能迅速掌握核心技能。书中的案例非常贴合实际工作场景,比如讲解如何区分同外形但不同功能的二极管,或是如何辨识老旧电路板上的特定元件,这些都是我在维修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难题。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实用的知识和操作指南,让我对电子元器件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更深入到了“为什么会这样”和“该怎么做”的层次。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一些复杂元器件的剖析,比如运算放大器和逻辑门电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虽然是示意图,但足以帮助理解其工作原理。很多教材只是简单地给出数据手册上的参数,而这本书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串联起这些参数背后的物理意义。阅读体验上,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流畅自然,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旁边手把手地指导你。它没有采用那种冰冷的教科书腔调,而是充满了对电子世界的热情和探索欲。对于那些渴望从“会看图纸”到“能理解电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剂强心针。它教会了我如何像一个侦探一样去审视每一个元器件,从它的标识、引脚排列到它在电路中的作用,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