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HDL的FPGA数字系统应用实践

基于VHDL的FPGA数字系统应用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忠平 著
图书标签:
  • FPGA
  • VHDL
  • 数字系统设计
  • 可编程逻辑器件
  • 硬件描述语言
  • 实践应用
  • 嵌入式系统
  • 数字电路
  • 电子工程
  • 设计实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世纪摆渡人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30059
商品编码:2963957133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基于VHDL的FPGA数字系统应用实践

定价:79.00元

作者:陈忠平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12123005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以VHDL语言为蓝本,结合Quartus II软件,通过丰富的实例从实验、实践、实用的角度,详细叙述了FPGA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


本书以VHDL语言为蓝本,结合Quartus II软件,通过丰富的实例从实验、实践、实用的角度,详细叙述了FPGA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本书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FPGA硬件结构知识、VHDL语言编程基础、硬件开发工具Quartus II的使用、门电路设计与实现、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常用时序逻辑电路与状态机的设计、FPGA的显示及键盘控制、FPGA在数字系统设计中的应用、FPGA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宏功能模块与SOPC技术的应用。

目录


章 FPGA硬件结构知识 
 1.1 CPLD/FPGA概述 
 1.2 FPGA体系结构 
  1.2.1 FPGA基本结构 
  1.2.2 FPGA的结构特点 
 1.3 FPGA编程与配置 
  1.3.1 FPGA的下载接口 
  1.3.2 FPGA的JTAG在线配置 
  1.3.3 FPGA专用配置器件 
  1.3.4 使用单片机在线配置 
  1.3.5 使用CPLD配置FPGA 
 1.4 FPGA常用芯片与选用 
  1.4.1 FPGA常用芯片 
  1.4.2 FPGA器件的选用 
第2章 VHDL语言编程基础 
 2.1 系统的表示方法和硬件描述语言特点 
  2.1.1 FPGA系统的VHDL表示方法 
  2.1.2 VHDL硬件描述语言特点 
 2.2 VHDL语言结构与要素 
  2.2.1 VHDL语言结构 
  2.2.2 VHDL语言要素 
 2.3 VHDL基本语句 
  2.3.1 VHDL顺序语句 
  2.3.2 VHDL并行语句 
第3章 硬件开发工具Quartus II的使用 
 3.1 Quartus II软件综述 
  3.1.1 Quartus II软件的特点及其支持的器件 
  3.1.2 Quartus II软件工具及功能简介 
  3.1.3 Quartus II软件的用户界面 
  3.1.4 Quartus II支持文件类型 
 3.2 Quartus II软件开发流程 
 3.3 Quartus II的安装 
 3.4 Quartus II的使用 
  3.4.1 创建Quartus II项目 
  3.4.2 设计输入 
  3.4.3 项目配置及时序约束 
  3.4.4 编译 
  3.4.5 仿真 
  3.4.6 器件编程和配置 
第4章 门电路设计与实现 
 4.1 基本门电路与组合门电路 
  4.1.1 基本门电路 
  4.1.2 组合逻辑门电路 
 4.2 三态门和总线缓冲器 
  4.2.1 三态门 
  4.2.2 单向总线缓冲器 
  4.2.3 双向总线缓冲器 
第5章 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5.1 编码器 
  5.1.1 普通编码器 
  5.1.2 优先编码器 
 5.2 译码器 
  5.2.1 二进制译码器 
  5.2.2 十进制译码器 
  5.2.3 七段译码器 
 5.3 数据选择器和数据分配器 
  5.3.1 数据选择器 
  5.3.2 数据分配器 
 5.4 数值比较器和奇偶校验器 
  5.4.1 数值比较器 
  5.4.2 奇偶校验器 
 5.5 运算器 
  5.5.1 加法器 
  5.5.2 减法器 
  5.5.3 乘法器 
  5.5.4 除法器 
第6章 常用时序电路与状态机的设计 
 6.1 触发器 
  6.1.1 R-S触发器 
  6.1.2 D触发器 
  6.1.3 J-K触发器 
  6.1.4 T触发器 
 6.2 计数器 
  6.2.1 常用二进制计数器 
  6.2.2 可逆计数器 
 6.3 锁存器和寄存器 
  6.3.1 锁存器 
  6.3.2 基本寄存器 
  6.3.3 移位寄存器 
 6.4 存储器 
  6.4.1 ROM只读存储器 
  6.4.2 RAM存储器 
  6.4.3 FIFO存储器 
  6.4.4 LIFO存储器 
 6.5 分频器 
  6.5.1 偶数分频器 
  6.5.2 奇数分频器 
  6.5.3 2n分频器 
  6.5.4 占空比可调分频器 
  6.5.5 半整数分频器 
  6.5.6 数控分频器 
 6.6 状态机的设计 
  6.6.1 状态机的结构、分类及特点 
  6.6.2 一般状态机 
  6.6.3 Moore状态机 
  6.6.4 Mealy状态机 
 6.7 序列信号发生器与检测器 
  6.7.1 序列信号检测器的设计 
  6.7.2 m序列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6.7.3 计数型序列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第7章 FPGA的显示及键盘控制 
 7.1 LED广告灯设计 
  7.1.1 LED控制原理 
  7.1.2 闪烁广告灯的设计 
  7.1.3 流水广告灯的设计 
  7.1.4 拉幕式与闭幕式广告灯的设计 
  7.1.5 复杂广告灯的设计 
 7.2 LED数码管显示控制 
  7.2.1 单个LED数码管显示设计 
  7.2.2 8位LED数码管动态显示设计 
  7.2.3 8位LED数码管移位显示设计 
 7.3 键盘控制 
  7.3.1 键盘控制原理 
  7.3.2 按键计数控制 
  7.3.3 查询式按键设计 
  7.3.4 矩阵式键盘控制设计 
  7.3.5 简单拨号键盘设计 
 7.4 字符式LCD显示控制 
  7.4.1 LCD液晶显示原理 
  7.4.2 字符式LCD静态显示 
  7.4.3 字符式LCD移位显示 
第8章 FPGA在数字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8.1 交通信号灯控制器 
  8.1.1 交通信号灯的控制要求 
  8.1.2 交通信号灯的硬件连接 
  8.1.3 交通信号灯的程序设计 
  8.1.4 交通信号灯控制器的波形仿真 
  8.1.5 交通信号灯的引脚锁定与硬件验证 
 8.2 MIDI音乐发生器 
  8.2.1 MIDI音乐发生器的控制要求 
  8.2.2 MIDI音乐发生器的播放原理 
  8.2.3 MIDI音乐发生器的硬件连接 
  8.2.4 MIDI音乐发生器的程序设计 
  8.2.5 MIDI音乐发生器的波形仿真 
  8.2.6 MIDI音乐发生器的引脚锁定与硬件验证 
 8.3 智力抢答器 
  8.3.1 智力抢答器的控制要求 
  8.3.2 智力抢答器的硬件连接 
  8.3.3 智力抢答器的程序设计 
  8.3.4 智力抢答器的波形仿真 
  8.3.5 智力抢答器的引脚锁定与硬件验证 
 8.4 可调数字钟 
  8.4.1 可调数字钟的控制要求 
  8.4.2 可调数字钟的硬件连接 
  8.4.3 可调数字钟的程序设计 
  8.4.4 可调数字钟的波形仿真 
  8.4.5 可调数字钟的引脚锁定与硬件验证 
 8.5 VGA彩条信号发生器 
  8.5.1 VGA彩条信号发生器的控制要求 
  8.5.2 VGA彩条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知识 
  8.5.3 VGA彩条信号发生器的硬件连接 
  8.5.4 VGA彩条信号发生器的程序设计 
  8.5.5 VGA彩条信号发生器的波形仿真 
  8.5.6 VGA彩条信号发生器的引脚锁定与硬件验证 
 8.6 电梯控制器 
  8.6.1 电梯控制器的控制要求 
  8.6.2 电梯控制器的硬件连接 
  8.6.3 电梯控制器的程序设计 
  8.6.4 电梯控制器的波形仿真 
  8.6.5 电梯控制器的引脚锁定与硬件验证 
第9章 FPGA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9.1 CORDIC算法的应用设计 
  9.1.1 CORDIC算法的基本理论 
  9.1.2 CORDIC算法的设计思路 
  9.1.3 CORDIC算法的程序设计 
  9.1.4 CORDIC算法的波形仿真 
 9.2 FIR滤波器的设计 
  9.2.1 FIR滤波器的原理 
  9.2.2 直接形式的FIR滤波器设计 
  9.2.3 转置结构的FIR滤波器设计 
 9.3 IIR滤波器的设计 
  9.3.1 IIR滤波器的基本理论 
  9.3.2 直接型IIR滤波器设计 
  9.3.3 级联型IIR滤波器设计 
0章 宏功能模块与SOPC技术的应用 
 10.1 宏功能模块的应用 
  10.1.1 LPM_COUNTER在数控分频器中的应用 
  10.1.2 LPM_ROM在4位乘法器中的应用 
  10.1.3 LPM_RAM存储器在FPGA中的读/写控制 
  10.1.4 LPM_FIFO先入先出存储器在FPGA中的读/写控制 
  10.1.5 ALTPLL锁相环在倍频/分频中的应用 
 10.2 SOPC技术的应用 
  10.2.1 SOPC的设计流程与系统架构 
  10.2.2 LED流水灯的设计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陈忠平,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具有丰富的单片机原理、EDA技术、电子技术等课程的教学经验,著有《基于Proteus的51系列单片机设计与仿真》、《基于项目驱动式的C51单片机程序设计与应用》、《基于Proteus的AVR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与仿真》、《基于Proteus的PIC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与仿真》和《基于Quartus II的FPGA/CPLD设计与应用》等。

文摘


工具书>百科全书

序言


工具书>百科全书


FPGA数字系统设计与实现:从理论到实践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FPGA数字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学习路径,涵盖了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的各个层面。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剖析和实践指导,帮助读者掌握FPGA的设计流程、主流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际项目开发的关键技术,使其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数字系统设计。 第一部分:FPGA基础与开发环境搭建 第一章:数字系统设计概述 数字逻辑基础回顾: 简要梳理二进制、逻辑门(AND, OR, NOT, XOR等)、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的基本概念。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演进: 从ROM、PLA、PAL到CPLD和FPGA,讲解其发展历程、结构特点和性能优势。 FPGA的体系结构: 深入剖析FPGA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可配置逻辑块(CLB)、输入输出块(IOB)、查找表(LUT)、触发器(Flip-Flop)、分布式RAM(Distributed RAM)、块RAM(Block RAM)、DSP Slice、PLL/DLL等。重点讲解LUT如何实现任意逻辑函数,触发器如何实现状态存储,以及Block RAM在数据缓存中的作用。 FPGA相对于ASIC的优势与劣势: 探讨FPGA的灵活性、上市时间、成本以及性能、功耗等方面的对比,帮助读者理解FPGA的适用场景。 数字系统设计流程概览: 介绍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仿真验证、综合、布局布线到硬件实现和测试的完整流程。 第二章:FPGA开发环境与工具链 主流FPGA厂商及产品系列: 介绍Xilinx(Virtex、Kintex、Artix、Spartan系列)、Intel/Altera(Stratix、Arria、Cyclone系列)等主要厂商及其代表性FPGA器件。 开发软件环境搭建: 详细指导读者安装和配置主流FPGA开发软件,例如Xilinx Vivado、Intel Quartus Prime。讲解软件的安装步骤、版本选择以及必要的驱动程序配置。 工程创建与项目管理: 演示如何创建新工程,设置目标器件、时钟频率等项目参数。讲解工程文件的组织结构、IP核的管理以及版本控制的初步概念。 基本操作演示: 带领读者完成一个简单的“LED闪烁”工程,从创建工程、编写源代码、编译、下载到观察实验现象,熟悉开发工具的基本使用流程。 器件数据手册(Datasheet)和用户指南(User Guide)的学习: 强调阅读和理解器件数据手册和用户指南的重要性,它们是深入了解FPGA特性和正确使用的关键。 第二部分:HDL语言与数字逻辑设计 第三章:硬件描述语言(HDL)入门 HDL在数字设计中的作用: 解释HDL如何用于描述硬件电路的功能和结构,以及它在抽象级别上的优势。 Verilog HDL 基础(重点讲解): 模块(module)和端口(port): 学习如何定义模块、输入、输出和双向端口。 数据类型(data types): 掌握`reg`, `wire`, `integer`, `time`等基本数据类型。 运算符(operators): 讲解算术、逻辑、位运算符、关系运算符、条件运算符等。 结构语句(structural statements): 学习实例化模块、使用`assign`语句实现组合逻辑。 过程语句(procedural statements): `always`块:区分`always @()`(组合逻辑)和`always @(posedge clk)`(时序逻辑)。 `if-else`, `case`, `casex`, `casez`语句:用于条件分支和状态机设计。 `for`, `while`循环:用于生成可重复结构。 生成语句(generate statements): 演示如何使用`generate`块创建参数化的硬件结构,提高代码的可复用性。 任务(task)和函数(function): 介绍如何定义任务和函数来组织代码和实现逻辑复用。 参数化设计(parameterization): 讲解如何使用`parameter`关键字创建可配置的模块,例如可调整位宽的加法器。 VHDL 简介(辅助讲解,可根据读者偏好选择重点): 实体(entity)和架构(architecture): 学习VHDL中定义模块和行为的方式。 数据类型: 介绍`bit`, `std_logic`, `integer`等。 信号(signal)和变量(variable): 理解两者在赋值和时序上的区别。 进程(process): 讲解`process`语句在VHDL中的应用,以及敏感列表(sensitivity list)的作用。 语句: 介绍`if-else`, `case`, `loop`等。 库(library)和包(package): 学习如何使用预定义的库和定义自己的包。 第四章: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门级电路设计: 通过Verilog/VHDL代码实现基本的逻辑门,并实例化构成更复杂的组合逻辑。 逻辑功能抽象: 学习如何根据功能需求,使用HDL语言描述组合逻辑功能,例如译码器、编码器、多路选择器、加法器、减法器、比较器等。 有限状态机(FSM)的设计: FSM的基本概念: 状态、输入、输出、状态转移。 Mealy型和Moore型FSM: 区分两者的输出逻辑及其特点。 FSM的HDL实现: 采用两个`always`块(一个寄存状态,一个组合逻辑更新状态和输出)或一个`always`块(基于状态机的流程)的典型实现方式。 状态编码: 介绍二进制编码、独热码(One-Hot Encoding)等编码方式及其对资源占用和速度的影响。 逻辑优化与综合: 讲解HDL综合器如何将HDL代码转化为门级网表,以及如何通过代码结构优化来影响综合结果(例如消除冗余逻辑、选择最优的算术运算实现)。 练习: 设计一个简单的交通灯控制器,包括状态定义、转移逻辑和输出逻辑。 第五章: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时钟(Clock)和时序: 讲解时钟信号的作用,上升沿/下降沿触发,setup time, hold time, clock-to-Q delay等关键时序参数。 触发器(Flip-Flop)和寄存器(Register): D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及其HDL实现。 寄存器组的设计,用于存储多个数据位。 移位寄存器(Shift Register): 串入串出、串入并出、并入串出、并入并出等移位寄存器类型。 HDL实现,例如实现一个简单的循环移位寄存器。 计数器(Counter): 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 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减法计数器、模N计数器。 HDL实现,重点关注同步计数器的设计。 时序逻辑仿真与时序分析: 讲解仿真中的时序约束,以及综合和布局布线后的时序报告解读,理解亚稳态(Metastability)问题及其规避方法。 练习: 设计一个简单的16位加法计数器,要求支持同步复位和使能控制。 第三部分:FPGA高级设计技术与应用 第六章:IP核的使用与IP集成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的概念: 介绍IP核的作用,即预先设计好的、可复用的功能模块。 IP Catalog和IP Integrator: 讲解如何使用FPGA开发软件中的IP Catalog来查找和配置IP核,以及如何利用IP Integrator(例如Vivado的IP Integrator)进行模块化设计和连接。 常用IP核介绍: 存储器IP: Block RAM(BRAM)的配置和使用,用于实现ROM、RAM等。 DSP Slice IP: 用于实现乘法器、乘加器等高性能算术运算。 通信接口IP: UART, SPI, I2C, Ethernet MAC等。 时钟管理IP: PLL, MMCM(Mixed-Mode Clock Manager)的配置和使用,用于生成和管理时钟信号。 IP集成实践: 演示如何将多个IP核(例如一个处理器、一个内存控制器、一个通信接口)集成到一个系统中,并进行顶层连接。 练习: 使用IP Catalog配置一个BRAM,实现一个简单的ROM,并将其集成到顶层设计中。 第七章:AXI总线协议与片上总线系统 片上总线(On-Chip Bus)的重要性: 解释片上总线如何实现FPGA内部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高效通信。 AMBA(Advanced Microcontroller Bus Architecture)简介: 介绍AMBA协议系列,包括AHB, APB。 AXI4(Advanced eXtensible Interface)协议详解: AXI4协议的基本结构: 讲解通道(Channels)的概念,包括写地址(Write Address)、写数据(Write Data)、写响应(Write Response)、读地址(Read Address)、读数据(Read Data)。 接口类型: Master(主接口)和Slave(从接口)的职责。 握手信号(Handshake Signals): 详细解析`VALID`, `READY`, `LAST`, `ID`等信号的作用,理解数据传输的流程。 AXI4 Lite: 介绍简化的AXI4 Lite协议,适用于简单的寄存器访问。 AXI4-Stream: 介绍用于连续数据流传输的AXI4-Stream协议。 AXI总线的应用: 讲解AXI总线在连接处理器(如ARM Cortex-A)与FPGA内部逻辑,以及FPGA与其他外设之间的通信中的关键作用。 AXI总线接口的HDL实现: 演示如何使用HDL语言实现一个简单的AXI4 Master或AXI4 Slave接口。 练习: 设计一个简单的AXI4 Slave模块,用于FPGA内部的配置寄存器读写,并学习如何在Vivado中生成AXI接口的IP核。 第八章:嵌入式处理器与FPGA集成(SoC设计) 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 SoC)概念: 介绍将处理器、内存、外设等集成到单个芯片上的概念。 FPGA SoC设计: 讲解如何利用FPGA的可编程性实现SoC系统,将软核(Soft Core)或硬核(Hard Core)处理器集成到FPGA中。 软核处理器(Soft-Core Processor): MicroBlaze(Xilinx): 介绍MicroBlaze处理器的架构、特点,以及如何在Vivado中使用IP Integrator配置和集成MicroBlaze。 Nios II(Intel/Altera): 简要介绍Nios II处理器。 硬核处理器(Hard-Core Processor): 介绍集成在FPGA内的ARM Cortex-A系列处理器,以及如何通过FPGA厂商提供的开发套件进行软件和硬件协同开发。 软件与硬件协同开发流程: 讲解如何编写C/C++语言的嵌入式软件,并通过AXI总线与FPGA中的硬件加速模块进行交互。 实例: 设计一个使用MicroBlaze处理器控制FPGA内部DAC输出的系统,软件负责控制DAC的采样率和输出值,硬件负责DAC的实际驱动。 第九章:高性能与低功耗设计 时序约束(Timing Constraints)与时序收敛: 时钟约束: `create_clock`命令,定义时钟周期和占空比。 输入/输出延迟约束: `set_input_delay`, `set_output_delay`命令,定义外部接口的时序要求。 伪路径(False Path)和多周期路径(Multicycle Path)约束: 讲解如何处理非时序关键路径。 时序报告的解读: 分析关键路径、违例(Violations)以及如何根据报告进行设计修改。 综合与布局布线优化: 综合选项: 讲解不同的综合策略,例如面积优先、速度优先。 布局布线选项: 讲解不同的布局布线算法,以及如何调整参数以满足时序要求。 物理综合(Physical Synthesis): 介绍该技术在设计后期优化性能的作用。 低功耗设计技术: 时钟门控(Clock Gating): 讲解如何根据模块的使用情况动态地关闭其时钟,从而减少动态功耗。 门控时钟(Clock Enable): 在HDL中实现使能信号控制,配合综合工具实现时钟门控。 电源门控(Power Gating): 介绍更高级的电源管理技术。 时钟频率和电压调节(DVFS): 讲解如何在软件层面或硬件逻辑中实现动态频率和电压调整。 数据通路优化: 避免不必要的计算和数据传输。 练习: 对一个已有的设计进行时序分析,识别时序瓶颈,并尝试通过修改约束或HDL代码来改善时序。 第十章:FPGA调试与测试 硬件调试工具: ILA(Integrated Logic Analyzer)/ ChipScope(Xilinx)/ SignalTap(Intel/Altera): 详细介绍这些片上逻辑分析仪的功能,包括信号采集、触发条件设置、波形查看等。 JTAG接口: 讲解JTAG在调试和配置中的作用。 仿真与验证: 行为级仿真(Behavioral Simulation): 验证HDL代码的功能正确性。 门级仿真(Gate-Level Simulation): 验证综合和布局布线后的网表。 时序仿真(Timing Simulation): 验证带有时序信息的设计。 测试平台(Testbench)设计: 编写激励信号和检查输出,实现自动化仿真。 硬件调试策略: 信号探测: 如何将关键信号连接到ILA/SignalTap。 触发条件设置: 如何根据设计行为设置有效的触发器。 逐步调试: 从顶层到底层,层层深入查找问题。 FPGA板级测试: 功耗测试: 使用电源分析仪测量实际功耗。 功能测试: 编写简单的测试程序验证FPGA整体功能的正确性。 常见调试问题与解决方法: 亚稳态、时序冲突、信号丢失、逻辑错误等。 第四部分:典型FPGA应用实践 第十一章:图像处理与信号处理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DSP)基础回顾: 傅里叶变换、滤波器、FFT等基本概念。 FPGA在DSP中的优势: 并行处理能力、低延迟。 图像处理算法的FPGA实现: 图像增强: 边缘检测(Sobel算子)、图像平滑(均值滤波、高斯滤波)。 图像变换: 缩放、旋转(简化算法)。 视频处理: 帧缓冲、像素数据流处理。 数字滤波器的FPGA实现: FIR滤波器、IIR滤波器的结构和HDL实现。 FFT(快速傅里叶变换)的FPGA实现: 介绍FFT算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在FPGA上实现高效的FFT。 实例: 实现一个简单的边缘检测算法,输入一帧图像数据,输出处理后的图像。 第十二章:通信系统与接口设计 通信协议概述: 串行通信、并行通信、同步通信、异步通信。 常用通信接口的FPGA实现: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 实现异步串行通信,用于与PC或其他嵌入式设备通信。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实现同步串行通信,常用于与传感器、存储器通信。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 实现多主多从的串行通信。 Ethernet MAC Layer: 讲解MAC层协议,如何实现以太网帧的发送和接收(可使用IP核)。 数据采集系统(DAQ)设计: 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接口: 学习如何与ADC芯片通信,采集模拟信号。 FPGA作为数据采集前端: 实现数据的高速采集和预处理。 实例: 设计一个基于FPGA的UART发送和接收模块,实现与PC之间的简单数据交换。 第十三章:存储器接口设计与DMA DDR/DDR2/DDR3/DDR4 SDRAM接口: SDRAM的工作原理: 行地址、列地址、命令(CAS, RAS, PRECHARGE, ACTIVATE)。 FPGA与SDRAM的接口时序: 讲解SDRAM控制器需要满足的时序要求。 SDRAM控制器IP核的使用: 演示如何配置和使用FPGA厂商提供的SDRAM控制器IP核。 NAND Flash/NOR Flash接口: 讲解与Flash存储器的基本接口协议。 DMA(Direct Memory Access)控制器: DMA的工作原理: CPU绕过,直接进行内存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 DMA控制器在FPGA中的应用: 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减轻CPU负担。 AXI DMA IP核: 学习如何使用AXI DMA IP核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实例: 使用SDRAM控制器IP核,实现一个SDRAM数据缓冲区,并学习如何通过DMA将数据从SDRAM传输到系统内存。 附录 FPGA学习资源推荐 常用FPGA术语表 关键命令速查表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不仅能够掌握FPGA设计的核心技术,更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成为一名优秀的FPGA设计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节奏感,既不像某些译著那样生硬拗口,也不像一些网络教程那样过于随意轻佻。作者在描述复杂逻辑关系时,用词精准,逻辑链条清晰可见,仿佛在引导读者进行一场思维漫步。有一段关于模数转换器(ADC)接口驱动的描述,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类比手法,将复杂的握手机制比作了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使得原本枯燥的I/O时序变得生动起来。这种富有画面感的文字表达,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数字信号处理流程的认知门槛。它成功地在保持技术深度的同时,兼顾了读者的接受度,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智力上的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评分

我个人更偏爱那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书籍,纯粹的理论堆砌对我来说就是天书。翻阅这本书的部分章节时,我发现作者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他们似乎深谙“授人以渔”的道理,不仅仅是告诉你某个VHDL语法应该怎么写,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描述硬件行为。比如在涉及到流水线(Pipelining)设计那一块,书里没有直接抛出一个优化的结果,而是通过一个未优化和优化后的对比案例,清晰地展示了资源分配和时序约束带来的性能差异。这种带着“侦探”视角去剖析问题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读者。而且,书里对一些FPGA特有的概念,比如寄存器映射、查找表(LUT)的底层实现原理,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感觉仿佛真的能透过代码层面,窥见硅片上实际逻辑门的运作方式,这种“解密”的过程是阅读技术书籍最大的乐趣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有意思的,封面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电路图的抽象线条,一下子就抓住了搞电子设计的读者的眼球。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关注的就是目录结构,看它是否逻辑清晰,循序渐进。很明显,作者在编排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从最基础的数字逻辑开始,到复杂的时序电路设计,再到实际的硬件描述语言应用,层层递进,似乎能预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特别是关于状态机的部分,我注意到它用了好几种不同的描述方式进行对比,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避免了陷入单一思维定势的陷阱。而且,书中的插图和代码示例排版得非常干净利落,代码块的颜色区分也很合理,这对于需要频繁对照文字和代码进行学习的工程师来说,极大地提升了阅读效率,避免了因为排版混乱而产生的阅读疲劳感。总的来说,从书籍的“外在”感受来看,它展现出一种专业且严谨的气质,让人觉得这不是一本凑数的教材,而是作者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匠心之作,对接下来内容的期望值一下子拉高了不少。

评分

对于工具链的使用和仿真调试,很多书籍往往一带而过,或者只是简单地列出命令。但这本书在介绍完设计思路后,紧接着就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主流EDA工具进行功能仿真和后仿真。我特别留意了关于时序约束(Timing Constraints)那一部分,那块内容写得尤为细致,讲解了如何设置输入延迟、输出延迟以及组合逻辑的路径限制,并且给出了具体的XDC(或等效的约束文件)片段作为示例。这对我这种经常被时序收敛问题困扰的工程师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它没有止步于理论上的“要满足时序”,而是给出了“如何一步步确保满足时序”的实操路径。这种对工程细节的关注,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远超出了纯粹的学术探讨,更像是一本可以放在工作台旁边的“实战手册”。

评分

整体而言,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对“系统”层面的关注,而非仅仅停留在“模块”层面。很多入门级的FPGA书籍往往只教你怎么写一个乘法器或者一个FIFO,但当你要把它们集成到一个完整的SoC(系统级芯片)结构中时,就会发现理论知识的断裂。这本书似乎注意到了这一点,它在后半部分明显加大了对总线结构、中断处理以及IP核集成的讨论篇幅。这些章节不仅提供了具体的设计思路,更重要的是探讨了模块间接口的协议一致性和资源共享的策略。这对于希望从“代码实现者”晋升为“系统架构师”的读者来说,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参考框架,帮助我们构建起对整个数字系统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认知,这才是真正成熟的工程师所需要的知识体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