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与心理学(升级版) 9787515816609

微表情与心理学(升级版) 978751581660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和力 著
图书标签:
  • 微表情
  • 心理学
  • 行为分析
  • 情绪识别
  • 沟通技巧
  • 人际关系
  • 非语言沟通
  • 面部表情
  • 情绪心理学
  • 读心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15816609
商品编码:2964144330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微表情与心理学(升级版)

:39.90元

售价:29.1元,便宜10.8元,折扣72

作者:和力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58166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他的眼睛不敢与我直视,他是在说谎,还是害羞?

她在不停地东张西望,是不是对交谈感到厌烦了?

他不断地在擦汗,到底是在紧张什么?

她时常摆弄自己的头发,这到底说明什么?

他规规矩矩地坐在我面前,心里在想什么?

为什么在热闹的大街上,他会突然双手交叉抱在自己胸前?

微表情与心理学,教你读懂他/她的心

微表情与心理学,助你成为“侦探大师”


内容提要

本书是心理学知识普及读本,主要从人的面部表情、手部动作、腿脚动作及其他肢体动作入手,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人的各种微表情所表达出来的隐藏含义,探索各种微表情之下的心理秘密。

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启发读者读懂心理学,读懂微表情,了解交谈和交往对象的喜怒哀乐和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目录

引言1

�R�R�R第1章微表情的奥秘

心理学家眼中微表情的秘密3

视觉阻断5

用心观察,用心体会10

大脑与心理学20

“安慰行为”与心理活动30

坐姿的传情表意38

站姿的传情表意42

有趣的面部表情45

躯干语言48

�R�R�R第2章观察面部微表情,体察真实心理

面部表情的欺性61

面部表情的千变万化63

嘴的各种表情67

解密嘴唇70

心灵的窗户——眼语72

鼻子的语言77

�R�R�R第3章洞察肢体语言的秘密,从点滴开始

手的各种“情绪”83

握手的奥秘89

双手交叉抱于胸前——自信、不惧、防御93

“尖塔”和“连锁”手势99

手臂的作用104

以手观心112

腿脚的常态动作116

脚踝相扣,深意124

“快乐腿”与“快乐脚”127

�R�R�R第4章从谈话中“窃取”表情

从话题中见“表情”139

说“不”有“表情”142

说话习惯见“表情”144

识破谎言有“妙招”151

幽默话中的“表情”159

打招呼中见“表情”162

招呼用语中的“表情”165

说话特点有奥秘168

吵闹争执见“表情”173

�R�R�R第5章生活中的“玄机”

凭穿衣打扮识人181

向他人展示自我184

笑容中的各种“表情”188

并不简单的“点头”和“摇头”191

手心手背的语言197

发言时的语言特征201


作者介绍

和力,编辑出身,为我社写过多种心理类和励志类图书。其作品文笔优美凝练,见解犀利独到,富有深刻的哲理性,深受读者喜爱。


文摘


序言



洞悉人心:非言语沟通的深层解读 我们时常陷入信息爆炸的时代,言语信息浩如烟海,但真正触及人心深处的,往往是那些转瞬即逝、难以捕捉的细微信号。在日常交往中,我们不仅用语言交流,更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甚至是语气的变化来传递和接收信息。然而,这些非言语信号的复杂性与精妙性,使得它们成为理解他人真实想法和情感的巨大挑战。 本书正是致力于揭开这层面纱,带领读者深入探索非言语沟通的神秘领域。我们不再满足于表面的交流,而是要学会“倾听”那些沉默的声音,理解那些不曾言说的含义。通过对丰富案例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剖析,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套系统而实用的洞察工具,让你在人际互动中更加游刃有余,洞察人心,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第一部分:非言语沟通的基石——感知与解读 万事开头难,理解非言语信号也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本部分将为你打下坚实的地基,让你认识到非言语沟通的普遍性与重要性。 无声的语言:非言语沟通的定义与范畴。 我们将首先界定什么是“非言语沟通”,它涵盖了哪些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它在信息传递中的独特作用。你会了解到,非言语信息往往比言语信息更具情感色彩,也更难以伪装。我们将探讨非言语沟通的种类,包括: 面部表情: 这是人类最直观、最丰富的非言语表达方式。我们将深入研究人类面部七大基本表情(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厌恶、轻蔑)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细微差异。你会学习到如何识别那些转瞬即逝的“微表情”,它们往往是内心真实情感的泄露。 眼神与目光接触: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绝非虚言。我们将解析不同眼神的含义,如直接凝视、回避目光、瞳孔变化等,它们如何传递信任、欺骗、兴趣或冷漠。 身体姿态与手势: 一个人的站姿、坐姿、手臂的摆放、手部的细微动作,都在默默地诉说着他的心理状态。我们将探讨开放与封闭的姿态,以及各种常见手势背后的心理动机。 空间行为(Personal Space): 人们在社交中如何使用和感知空间,反映了他们之间的亲疏关系和心理距离。我们将分析不同距离下的沟通含义,从亲密区到公众区。 声音的副语言(Paralanguage): 除了说话的内容,声音的音高、语速、语调、停顿、叹息等,同样承载着丰富的信息。我们将学习如何捕捉这些“听得见的表情”。 触碰(Haptics): 身体的接触,无论是握手、拥抱还是轻拍,都传递着特定的社交信息,其含义也受到文化和情境的强烈影响。 观察者的炼金术:提升你的感知能力。 仅仅知道理论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本部分将指导你如何训练你的观察力,让你在日常交往中成为一个敏锐的“解码器”。我们将提供一系列的练习方法,例如: 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 通过模拟真实的社交场景,让你在实践中学习识别和解读非言语信号。 录像分析与反思: 观看访谈、电影片段或会议录像,暂停并仔细分析人物的非言语表现,与他们的言语内容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不一致之处。 “微表情”训练: 学习识别那些持续时间极短、往往只在潜意识层面显露的表情,它们是理解真实情绪的关键。 培养“整体观”: 不要孤立地看待某个手势或表情,而是要将其置于整个情境中,结合其他非言语信号和言语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警惕“第一印象陷阱”: 认识到我们容易受到刻板印象和主观偏见的影响,学会客观地评估信息。 第二部分:解码人心的奥秘——心理机制与应用 非言语沟通并非随意而为,它们背后有着深刻的心理学原理。本部分将带你深入探究这些机制,并为你提供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指导。 情绪的蛛丝马迹:微表情背后的心理活动。 微表情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们是情绪的直接反映,且往往发生在人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表达情绪之前。我们将深入剖析: 七种基本情绪的微表情特征: 详细讲解每种情绪在面部产生的独特、短暂的表情模式。 微表情的出现时机与持续时间: 理解微表情的短暂性是准确解读的关键,它们通常只持续1/25秒到1/5秒。 “情绪泄露”与“情绪伪装”: 学习识别一个人试图掩饰真实情绪时,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线索。 多重情绪的叠加与转化: 现实中的情绪往往是复杂的,我们会学习如何识别和解读情绪的混合与快速变化。 真假难辨:识别欺骗的非言语信号。 欺骗行为往往伴随着一系列难以控制的非言语变化。本部分将为你揭示识别谎言的“线索”: 口是心非:言语与非言语信号的冲突。 当一个人说一套做一套时,非言语信号往往会暴露出真相。 身体的“不安”: 坐立不安、过多的调整姿势、触摸面部或颈部等,都可能是紧张或焦虑的表现。 眼神的逃避与闪烁: 在某些情况下,回避目光或眼神闪烁可能是试图掩饰真相的信号。 声音的变化: 语速变慢或突然加快、音调升高、口吃增多等。 不协调的表情: 例如,嘴上说着开心的事情,脸上却带着一丝不情愿的表情。 “冷读术”的边界与陷阱: 区分基于普遍心理规律的“冷读”与对个体细微信号的精准捕捉。 情境中的沟通艺术:应用与实践。 理解了非言语沟通的原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它们,才是最终的目标。本部分将针对不同场景,提供具体的应用指导: 商务谈判与销售: 掌握读懂对方的意图、判断谈判的进展、识别客户的真实需求,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面试与求职: 了解如何通过非言语信号展现自信、专业和积极的态度,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面试官的评价。 人际关系与情感交流: 提升你倾听的能力,更深入地理解伴侣、家人和朋友的情感需求,避免误解,增进亲密感。 教育与管理: 老师和管理者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非言语信号,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情绪变化,从而调整教学和管理方式。 公众演讲与表达: 学习如何通过非言语信号增强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与听众建立更紧密的连接。 跨文化沟通: 认识到非言语信号的文化差异,避免因误解而产生冲突,学会尊重和适应不同的沟通习惯。 第三部分:成为沟通的智者——进阶技巧与自我修养 掌握了非言语沟通的技巧,你便拥有了一双洞察人心的慧眼。本部分将带你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索,让你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智者。 “读人”的艺术:超越表象的深层解读。 在掌握了基础的解读方法后,我们将进一步提升你的“读人”能力: “基线”行为的识别: 了解一个人在正常、放松状态下的非言语表现(基线),才能更好地识别出偏离基线的信号。 行为簇(Clusters of Behavior)的分析: 不要过度依赖单一的信号,而是要关注多个信号的组合,它们往往能提供更可靠的判断。 情境与文化因素的考量: 永远不要脱离具体的情境和文化背景来解读非言语信号。 “非言语一致性”的检验: 评估一个人的言语信息与非言语信息是否一致,不一致之处往往是解读的关键。 同理心的培养: 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结合非言语信号,进行更有深度的共情。 自我觉察与控制:成为你自己的沟通大师。 洞察他人固然重要,但首先要了解和控制自己的非言语表达: 反思自己的非言语信号: 通过录像或他人反馈,了解自己不经意间释放出的信息。 管理自己的情绪表达: 在需要的时候,学会适当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非言语反应。 培养积极的非言语形象: 学习展现自信、开放和真诚的非言语态度。 建立和谐的沟通模式: 将所学技巧融入日常,成为一个更受欢迎、更易于被理解的沟通者。 持续学习与实践:探索无止境的沟通世界。 非言语沟通的领域广阔而深邃,本书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将鼓励你: 保持好奇心: 持续观察周围的人,不断积累经验。 阅读相关文献: 关注心理学、行为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 参与实践社群: 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学习心得。 勇于尝试与犯错: 在不断的实践中,你会越来越熟练,越来越自信。 本书旨在为你提供一把开启非言语沟通之门的钥匙。通过系统学习和刻意练习,你将能够超越言语的局限,更敏锐地感知他人的内心世界,更精准地传递自己的信息,从而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建立更加深刻、有效且充满智慧的人际连接。这不是一本教你“操纵”他人的书籍,而是一本助你“理解”和“连接”的指南。拿起它,开始你的洞察之旅,你会惊喜地发现,你所感知到的世界,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丰富和清晰。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入手了这本《微表情与心理学(升级版)》,不得不说,它的内容真的刷新了我对微表情的认知。我一直觉得微表情是一种很神秘的东西,感觉像是天生的技能,普通人很难掌握。但这本书却打破了我的固有观念,它用非常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案例,向我展示了微表情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学习去观察和解读它们。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止步于简单的“是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作者在讲解每一种微表情时,都会追溯到其背后的大脑活动和心理动机,这让我能从根本上理解情绪的产生过程。比如,当提到“恐惧”时的微表情时,作者会详细解释肾上腺素的分泌如何影响面部肌肉的收缩,这种科学的解释让我觉得非常有说服力。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文化差异对微表情的影响”的论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不能简单地将一种文化下的解读方式套用到另一种文化上。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误判。这种细致的考量,让这本书的实用性大大增强。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练习方法和情境分析,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去观察身边的人,虽然刚开始有些生疏,但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真的能够捕捉到一些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这种学习的成就感,让我更加投入到这本书的阅读中。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感觉它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学术著作。它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乏通俗易懂的讲解,并且充满了实践指导。我坚信,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也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阅读体验。

评分

拿到这本《微表情与心理学(升级版)》,我第一感觉是它在外观设计上非常吸引人。书名醒目,搭配着恰到好处的插图,传递出一种既专业又略带神秘的学术气息。我一直对人类非语言沟通的奥秘很感兴趣,特别是那些稍纵即逝的面部表情,总觉得它们是通往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一扇窗口。这本书的“升级版”标签,更让我期待它能够带来一些新的见解和更深层次的分析。 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逻辑性也很强。作者似乎花费了大量精力去梳理和归类微表情,并将其与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起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每个微表情的详细描述,包括它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可能代表的心理含义。这种细致的描绘,让我感觉就像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表情侦探”一同破案。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微表情解读的复杂性和潜在的误区。作者反复强调,解读微表情需要结合语境、肢体语言以及对方的背景信息,单一的表情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真实想法。这种审慎的态度,让我觉得作者非常负责任,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观察框架,避免了流于表面或过度解读的风险。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如何通过微表情建立信任”和“如何应对具有欺骗性的微表情”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在日常的社交和工作场合,这种能力无疑是极其宝贵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更准确地判断他人的意图,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既有学术上的深度,又不失生活化的实用性。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让我开始重新思考那些被我忽略的细微之处。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也能更有效地进行沟通,从而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

评分

拿到这本《微表情与心理学(升级版)》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厚重感。封面材质不错,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让人觉得内容一定很扎实。我本身就是一个对心理学领域抱有浓厚兴趣的人,尤其着迷于那些隐藏在细微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而“微表情”这个概念,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人类内心世界最真实的密码本。这本书的“升级版”字样,更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让我猜测它一定包含了很多我未曾接触过的、更深入或者更新的研究成果。 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的学术氛围,但又不失可读性。作者的语言流畅而富有逻辑,对微表情的描述细致入微,仿佛能将我带入那个瞬间捕捉的表情变化之中。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情绪对应的微表情进行分类和解读的部分,每一种表情的出现都配有详细的解释,并尝试剖析其背后的心理机制。这种详尽的讲解,对于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微表情,而是着重强调了理解这些表情时需要注意的“度”和“情境”。这让我意识到,解读微表情并非易事,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避免陷入刻板印象的泥沼。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这一点,无疑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辩证和理性的视角,这对于避免误读他人情绪至关重要。 我个人对书中关于“伪装的微表情”和“如何识别谎言”的章节尤其期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捉摸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可能与内心的真实想法有所偏差。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科学的方法论,帮助我们辨别这些细微的差异,那将极大地提升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透过表象,看到更深层次的真实。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初步印象是专业、深入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它不仅仅是关于“看脸识人”的技巧,更是在教导我们如何用更科学、更细致的方式去理解人类的情感表达和心理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散发着一股探索未知、求知求真的力量,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解锁更多关于微表情和心理学的奥秘。

评分

这本书刚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封面设计很简洁大气,书名“微表情与心理学(升级版)”也透着一股神秘感,让人很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对人类的情绪表达和内心活动很感兴趣,总觉得人们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细微表情背后,隐藏着很多故事。这本书的“升级版”字样更是吸引我,意味着它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更深入的探讨和更新的内容,这对于我这种想要系统学习相关知识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拿到书后,我首先关注的是它的排版和易读性。整体来看,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比较舒适,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惫。章节的划分也很清晰,每个小节的标题都能够概括其内容,方便我快速定位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我尤其喜欢书中穿插的一些案例分析和图示,它们让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解某个微表情的产生机制时,配以相应的面部肌肉图解,就能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它是如何形成的。 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整本书,但仅仅是浏览目录和部分章节,就足以让我感受到作者的用心。他对微表情的分类和解读,似乎有着一套严谨而又实用的体系。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微表情的误区”和“如何避免被微表情欺骗”等内容感到好奇。我一直担心自己会过度解读别人的表情,反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这本书的出现,或许能为我提供一套更科学的认知框架。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读懂”别人表情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理解”人心的书。作者在阐述微表情的同时,也融入了大量心理学的知识,帮助我们从更深层次去理解情绪的根源和动机。这让我意识到,微表情只是一个切入点,最终的目标是洞察人性的复杂与微妙。我期待通过这本书的学习,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洞察力,也能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更加圆融和体贴。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整体感觉非常专业且有深度,同时又保持了足够的亲和力。从装帧设计到内容编排,再到文字的表述方式,都体现了出版方和作者的专业水准。作为一本“升级版”的书籍,它在提供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加入了更前沿的观点和更丰富的实践指导,这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相信,通过认真的研读,这本书定能为我打开一个全新的认知世界,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有更深刻的体会。

评分

这本《微表情与心理学(升级版)》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它封面上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本书所探讨主题的深度和广度。我一直认为,人类的情绪表达是最直接也最难以伪装的信号,而微表情恰恰是这些信号中最微妙、最不易察觉的部分。这本书以“升级版”的面貌出现,让我相信它一定能提供更全面、更前沿的知识体系。 翻开书页,我立刻被作者引人入胜的笔触所吸引。他用非常生动的语言,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微表情解读技巧。我尤其喜欢书中通过大量真实案例来佐证理论的讲解方式。这些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微表情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理论的价值。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教授如何“看”微表情,更强调如何“理解”其背后的心理逻辑。作者深入剖析了不同情绪如何影响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并将其与更深层次的认知和动机联系起来。这种深入的分析,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读懂人”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理解人”的书。 我对书中关于“微表情与决策”以及“微表情在谈判中的应用”的章节尤为期待。在很多重要的场合,我们都需要做出快速的判断和决策,而微表情往往能够提供关键的线索。如果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帮助我识别并利用这些线索,那将对我个人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整体而言,这本书给我一种既专业又充满智慧的感觉。它不仅仅是关于技术的传授,更是关于一种观察世界、理解人性的全新方式。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人类行为、心理活动以及非语言沟通感兴趣的朋友们。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