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古文观止译注
定价:46.00元
作者:吴楚材吴调侯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500198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华五千年文明催生了无数文化经典,国学是我们不能舍弃的财富。孔孟、老庄、唐诗宋词元曲,是融入华夏儿女血液中的文化因子。这套《国学基础读本》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名家点评解析。《国学基础读本》选本经典,专家评注,注解**。多次再版,发行量逾百万册,畅销海内外。由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译注》以**的古文选本《古文观止》为底本,上起先秦,下至晚明,收录**古文,详细注释,并准确地翻译成现代白话。每一篇文章后都附有说明文字,使微言大义*加明白清楚。另附作者介绍,便于读者对其生平事迹、活动年代、艺术成就及历史评价有基本认识。
目录
卷 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 周郑交质 石碚谏宠州吁 臧僖伯谏观鱼 郑庄公戒饬守臣 臧哀伯谏纳郜鼎 季梁谏追楚师 曹刿论战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宫之奇谏假道 齐桓下拜受胙 阴饴甥对秦伯 子鱼论战 寺人披见文公 介之推不言禄 展喜犒师 烛之武退秦师 蹇叔哭师第二卷 周文 郑子家告赵宣子 王孙满对楚子 齐国佐不辱命 楚归晋知营 吕相绝秦 驹支不屈于晋 祁奚请免叔向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晏子不死君难 季札观周乐 子产坏晋馆垣 子产论尹何为邑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子革对灵王 子产论政宽猛 吴许越成/以上《左传》第三卷 周文 祭公谏征犬戎 召公谏厉王止谤 襄王不许请隧 单子知陈必亡 展禽论祀爰居 里革断罟匡君 敬姜论劳逸 叔向贺贫 王孙圉论楚宝 诸稽郢行成于吴 申胥谏许越成/以上《国语》 春王正月 宋人及楚人平 吴子使札来聘/以上《公羊传》 郑伯克段于鄢 虞师晋师灭夏阳/以上《毂梁传》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曾子易箦 有子之言似夫子 公子重耳对秦客 杜蒉扬觯 晋献文子成室/以上《礼记》第四卷 秦文 苏秦以连横说秦 司马错论伐蜀 范雎说秦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颜躅说齐王 冯谖客孟尝 赵威后问齐使 庄辛论幸臣 触龙说赵太后 鲁仲连义不帝秦 鲁共公择言……第五卷 汉文第六卷 汉文第七卷 六朝唐文第八卷 唐文第九卷 唐宋文第十卷 宋文第十一卷 宋文第十二卷 明文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最近还入手了一本关于古代建筑美学的画册,它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园林和宫殿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图片质量高到令人发指,几乎每一页都是一幅精美的摄影作品,光影、构图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完美捕捉了中国古代工匠们对“天人合一”的理解。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建筑照片,而是深入剖析了斗拱的力学之美、瓦片的疏密之序、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比如,书中有一章专门讲解了不同朝代屋顶的曲线差异,那微妙的起翘和收拢,竟然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审美风尚和哲学取向,这一点我以前从未留意过。阅读时,我甚至能“听见”木料的榫卯声,感受到石材的冰凉触感。这本书极大地提升了我对传统文化中“空间艺术”的鉴赏力,让我意识到,那些看似静止的建筑,其实蕴含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叙事性。它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更具艺术感和历史纵深感的眼光去看待我们身边的古迹。
评分另一本新收的诗词赏析集,简直是我的“精神按摩器”。我向来对格律诗的意境把握有些困难,总觉得隔着一层纱。但这本选集厉害就厉害在,它没有拘泥于死板的格律分析,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诗歌的“气韵”和“情感流动”上。作者的文笔极为灵动飘逸,他能用现代的视角去解读古人的心绪,比如描绘边塞诗的雄浑时,那种气势仿佛能透过纸张扑面而来;解析闺怨诗的幽微时,又能细腻到让人心疼。书里收录了很多少有人知的“冷门”佳作,每首诗后面都有作者充满个人色彩的独到见解,这种“知音式”的解读,让我不再是孤立地阅读文字,而是与千年前的诗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教会我,读诗最重要的是感受,是找到那份触动内心的共鸣点,而不是单纯地扣字眼、数平仄。每次心情低落时翻开它,总能从中汲取到一份宁静和力量,那种感觉,比听任何治愈音乐都来得直接有效。
评分手边还有一本关于古代儒家思想流变的小册子,它做得非常巧妙,没有陷入宏大的理论叙述,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历史人物的言行侧写,来展现儒家学说的演变。比如,它对比了孔孟荀三家在“仁”和“礼”的侧重点差异,不是用枯燥的定义对比,而是通过记录他们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实际操作和辩论场景来呈现。这种“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那些深奥的哲学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作者的笔触非常客观,既肯定了先贤的伟大,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后世学说中可能存在的僵化和教条化倾向。它让我明白,任何思想体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在历史洪流中不断被修正、被激活的生命体。读完后,我不再将儒家视为一个静止的概念,而是将其视为一场持续了数千年的、充满张力的思想对话。
评分最近一口气读完了手头上的几本古籍整理本,心头感触颇深,尤其对其中一本关于宋代笔记的选集印象尤为深刻。那本书的装帧设计典雅而不失古朴,内页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就让人感到一种庄重感,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人墨客济济一堂的时代。选编者对于篇目的取舍极为讲究,不仅涵盖了士大夫阶层的日常见闻、政治感慨,更有不少关于市井百态、风俗人情的生动记录,读来令人拍案叫绝。最让我欣赏的是其注释部分,不同于一些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的版本,这本书的译注语言平实流畅,既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深层含义,又照顾到了现代读者的理解习惯,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尤其是对于一些典故和生僻词汇的辨析,考据翔实,引经据典,让人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古人深厚的学养和细腻的情感世界。读完后,感觉对宋代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情趣有了更立体、更鲜活的认识,远非教科书上寥寥数语所能概括的。这本书无疑是梳理中国古代文学生态的一块绝佳的砖石。
评分最后要提的是我最近在研究的一本关于古代医药典籍的通俗读物。我本来对中医理论一窍不通,对那些草药名称更是两眼一抹黑。但这本书的作者简直是个“翻译大师”,他用现代生物学、化学的视角去解释古代药理,比如,他会用“细胞膜渗透”、“抗氧化”这样的词汇来阐释“清热解毒”的机理,一下子就让人茅塞顿开。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古代医者的临床案例,那些诊断思路和治疗过程,读起来比侦探小说还引人入胜,充满了严谨的逻辑和人文关怀。它让我对传统医学的智慧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不再是迷信,而是真正的科学尊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古老智慧与现代认知之间的桥梁,让人在保持对传统的敬畏之心的同时,也能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和继承这份宝贵的遗产。阅读体验非常愉悦且富有启发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