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碧岩录
定价:78.00元
售价:46.8元,便宜31.2元,折扣60
作者:(宋)雪窦重显法师 等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060692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所依据的掌故,除绝大部分取自禅宗公案外,又引用《维摩》《楞严》《金刚》等经,而且是以云门宗的公案为重点的,书的内容即重显禅师的百则颂古和圜悟的评唱组成,分十卷,每卷十篇,共100课。每一课的具体结构是:一、垂示,即对该则的案例提示纲要,加以引介;二、本则,列出公案案例,其中夹注著语或评语;3、对该则案例加以评唱;四、列出雪窦重显的颂古诗,其中亦夹注著语或评语五、对颂古诗作解说性评述。
目录
导 读《碧岩录》与中国文化之转型
序 言
(一)圣谛义
(二)赵州至道无难
(三)马祖日面佛月面佛
(四)德山挟复问答
(五)雪峰粟粒’
(六)云门日日好日
(七)惠超问佛
(八)翠岩眉毛
(九)赵州四门
(十)睦州掠虚汉
(十一)黄檗疃酒糟汉
(十二)洞山麻三斤
(十三)巴陵银碗里雪
(十四)云门一代时教
(十五)云门倒一说
(十六)镜清啐啄机
(十七)香林坐久成劳
(十八)忠国师无缝塔
(十九)俱胝只竖一指
……
后序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碧岩录》实在是太引人入胜了,我简直是爱不释手。从翻开第一页开始,就被其中蕴含的深邃哲思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禅宗公案的汇编,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困惑与迷茫。作者的文字功力非常了得,那种看似平淡却又暗藏玄机的叙述方式,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我特别欣赏其中对“平常心是道”的阐释,那种将大道融入日常生活的态度,对我平日里处理事务的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读完后感觉整个人都清明了许多,不再执着于那些琐碎的烦恼,而是能够以一种更宏观的视角去看待周遭的一切。那种顿悟的感觉,虽然难以言表,但确实是实实在在地发生在了阅读的过程中。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也做得很好,纸质摸起来很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非常适合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为了研究宋代文学和哲学思潮的交汇点。从文学角度来看,《碧岩录》的语言简洁凝练,却又极富画面感和音乐性,很多偈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具备很高的文学审美价值。但更让我着迷的是它所承载的哲学重量。它不像某些哲学著作那样构建宏大的理论体系,而是通过极小的切口(公案)来撬动巨大的宇宙观。雪窦法师的评唱部分尤其精彩,它提供了分析和进入公案意境的多种路径,避免了单一解读的局限性。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禅宗智慧的体现——开放、包容、不拘一格。我发现,无论我带着什么样的心境去翻阅,它总能给出一种恰如其分的“回应”,这种陪伴感是很多其他书籍无法比拟的。它更像一位沉默的导师,在你需要的时候,轻轻点拨一下。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和思想脉络非常感兴趣的读者,而《碧岩录》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求知欲。它不仅仅是记录了雪窦法师的点滴开示,更像是透过这些公案,展现了那个时代禅宗大师们思想交锋的火花。通过阅读,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彼时禅堂里的那种肃穆与机敏,听见那些警策之语如醍醐灌顶般落下。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宗教层面,它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记录了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越性存在的努力。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因为我的阅历在增加,对世事的理解也在深化,这就使得我对同一段文字能产生不同的共鸣点。这就像是与古人跨越时空进行的一场深刻对话,让人对生命的本质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活泼”而非“死板”。很多人对古籍的印象可能是严肃刻板的,但《碧岩录》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它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态感,公案之间的跳转,评唱的起承转合,都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禅宗“即兴表演”。我发现,真正的智慧往往不需要拐弯抹角,而是以最直接、最富有冲击力的方式呈现出来。阅读它,就像是在玩一个高难度的智力游戏,你必须调动所有的直觉和逻辑去跟上作者的思路。有时候,我会故意跳着读,看看是否能从中找出新的连接点,那种探索的乐趣是无与伦比的。对于那些寻求心灵刺激和思维挑战的朋友,我强烈推荐这本书,它绝对能让你从日常的平庸中抽离出来,体验一把思想的“极限运动”。
评分说实话,最初接触《碧岩录》这类典籍,我还有点担心会晦涩难懂,毕竟禅宗公案的名头听起来就有些高深莫测。但这本书的解读方式却出乎我的意料。它没有一味地抛出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机锋,而是循循善诱,通过层层递进的评唱,将那些看似跳跃的公案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尤其喜欢那些针对公案的“颂”,它们像是画龙点睛之笔,一下子就把原本看似断裂的语境串联了起来,让人豁然开朗。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禅宗思想的人,也能大致把握其精髓。每次读完一个公案,我都会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意味,有时候甚至会合上书本,走到窗边,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去“证入”那个境界。这种主动思考的过程,比单纯的接受信息更有价值。这本书无疑是打开我认知边界的一扇重要窗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