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发动机与冷却液(1)
1.1发动机(1)
1.2发动机的冷却(1)
1.3水冷式发动机冷却系统(2)
1.4发动机冷却液(10)
1.5发动机冷却液的发展(10)
1.6欧美冷却液技术发展(13)
1.7亚洲冷却液技术发展(16)
1.8冷却液醉新发展(19)
*2章发动机冷却液中的水与防冻剂(21)
2.1水(21)
2.2乙二醇(26)
2.3MPG丙二醇(35)
2.4丙三醇(43)
2.5二甲基亚砜(46)
2.6二乙二醇(48)
2.7二丙二醇(49)
第3章缓冲剂与发动机冷却液的pH值与储备碱度(51)
3.1缓冲剂(51)
3.2发动机冷却系统金属的布拜图(53)
3.3导致发动机冷却液pH降低的因素(55)
3.4储备碱度RA(57)
3.5合适的pH值与RA范围(58)
3.6OEM和1些guo家标准对于储备碱度RA的要求(58)
第4章发动机冷却液的腐蚀抑制剂(59)
4.1常见腐蚀抑制剂类型(59)
4.2发动机冷却液中的重要缓蚀剂及作用(62)
第5章发动机冷却液的其他添加剂(68)
5.1阻垢分散剂(68)
5.2抗泡剂(68)
5.3染色剂(69)
5.4苦味剂(69)
5.5抑泡剂(69)
5.6硅酸盐稳定剂(69)
5.7传热添加剂(76)
5.8SHA菌剂和yi菌剂(76)
5.9气味抑制剂(76)
第6章欧Ⅲ及以qiax排放发动机的*AP-Free冷却液(77)
6.1欧洲与美guo发动机排放*规(77)
6.2发动机冷却液的性能要求(79)
6.3发动机冷却液实验室评定项目及要求(80)
6.4低硅型无机盐发动机冷却液kai发举例(86)
6.5腐蚀机理分析(88)
6.6冷却液行车试验(91)
第7章欧Ⅲ和欧Ⅳ排放发动机的OAT有机酸型冷却液(95)
7.1欧Ⅲ和欧Ⅳ排放*规(95)
7.2有机羧酸(96)
7.3有机羧酸在发动机冷却液中应用kai发(98)
7.4有机酸技术OAT在发动机冷却液中的使用(106)
7.5OAT用于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减少亚硝酸盐的使用(108)
7.6有机酸盐型冷却液金属腐蚀试验中金属试片的变色问题(110)
7.7OAT冷却液技术变化趋势(114)
第8章欧Ⅴ及欧Ⅵ排放发动机的SOAT和LP-OAT型冷却液(116)
8.1欧Ⅴ及欧Ⅵ发动机排放标准(116)
8.2满足欧Ⅴ和欧Ⅵ排放发动机的技术路线(116)
8.3发动机的技术进步与冷却液的发展(123)
8.4S-OAT冷却液技术(127)
8.5LP-OAT冷却液(131)
第9章美guo标准的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135)
9.1美guo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技术标准及规格的发展历程(136)
9.2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的类型(136)
9.3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的技术发展历程(137)
9.4湿式缸瓦与气缸衬里气xue腐蚀(142)
9.5重负荷发动机的气xue腐蚀机理分析(143)
9.6重负荷冷却液中缓蚀剂在使用中的消耗(152)
9.7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与SCA补充化学添加剂配方举例(153)
9.8重负荷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他问题(154)
9.9重负荷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趋势(157)
*10章低水含量或者无水冷却液(159)
10.1传统冷却液与无水冷却液对比(159)
10.2无水冷却液试验检测方*(161)
10.3无水冷却液配方举例(162)
10.4无水冷却液与常规冷却液的行车结果(162)
*11章电动汽车和电子元件及太阳能光伏热管理系统冷却液(167)
11.1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167)
11.2纯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冷却液(170)
11.3电子系统热管理系统冷却液(174)
11.4太阳能光伏电池热管理系统冷却液(182)
显示全部信息坦白说,我之前对发动机冷却液这个话题并没有太多的关注,觉得它就是一个消耗品,加了就行。但读完这本书,我完全改变了看法。作者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将冷却液置于整个发动机工作系统来看待,分析了它在保证发动机稳定运行、延长使用寿命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书中对“不同气候条件下冷却液的选择与使用”的讲解,让我豁然开朗。我之前一直以为只有在寒冷地区才需要考虑防冻功能,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冷却液的散热性能和防沸功能同样至关重要。作者在阐述这些观点时,引用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实验结果,使得论证过程非常有说服力。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对汽车保养的认知,让我变得更加注重细节,也更懂得如何科学地维护我的爱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配色大胆而富有质感,字体选择也很讲究,给人一种专业而又亲切的感觉。翻开第一页,纸张的厚度和触感都相当不错,闻上去有淡淡的油墨香,让人忍不住想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我原本只是想随便翻翻,了解一下大致内容,没想到被它深深吸引住了。目录的设置条理清晰,每一章节的标题都精准地概括了内容,让人一眼就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我尤其喜欢它的图文结合方式,插图精美且标注清晰,很多技术性的概念通过图示就能迎刃而解,这对于我这样非专业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图片的质量非常高,色彩还原度极佳,细节处理也非常到位,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是随意拼凑的,而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辑的。整体来说,这本书在外观和初步的阅读体验上,已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好印象,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我对这个领域的了解并不算深。但当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在阐述问题时,非常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他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逐步深入。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压力,反而能逐渐建立起对整个体系的认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复杂原理时,所使用的类比和举例。这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扇窗户,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论。比如,在解释某个关键的物理过程时,作者竟然能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能理解的场景来做比喻,这真是太巧妙了。读起来感觉非常轻松,一点也不枯燥,仿佛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分享他的知识和心得。这种循循善诱的风格,对于想要系统学习相关知识的人来说,绝对是极大的帮助。
评分作为一个对汽车工程原理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发动机冷却系统奥秘的书籍。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它的内容给我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作者在探讨冷却液的配方构成时,并没有简单罗列成分,而是深入分析了每种添加剂的作用机理,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达到最佳的防冻、防沸、防腐蚀效果。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冷却液失效原因及应对策略”的章节,作者用非常严谨的科学语言,分析了导致冷却液性能下降的各种因素,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预防和处理措施。这种钻研精神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觉得作者是一位真正热爱并精通此道的大师。读完之后,我对发动机冷却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感觉自己对汽车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
评分我是一名从事汽车维修多年的技师,平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汽车问题,其中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更是重中之重。市面上关于这方面的书籍不少,但能真正做到兼顾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的却不多。这本《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第二版)》给我的感觉非常不一样。作者在分析各种冷却液的性能特点时,非常扎实,不仅列举了不同类型冷却液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还详细说明了它们在不同工况下的表现。更难得的是,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分析,这些案例都是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解决方案也非常具体,可操作性极强。我看了其中关于“冷却液冰点与沸点测试方法”的部分,讲解得非常细致,连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都提到了,这对我日常的检测工作大有裨益。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从一线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对于我们这些实际操作者来说,价值非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