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们都有拖延症(双色)
定价: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庞金玲,曲利华 绘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121206245
字数:
页码:25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我们都有拖延症(双色)》针对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包括工作、婚恋、生活等各个方面,趣味性较强。
《我们都有拖延症(双色)》详细讲解拖延症的成因、行为模式以及如何调整。文中列举了大量真实的患者案例,使读者易理解并能够在事例中找到自身困惑所在,从而抓住矛盾和恐惧的根本,以为有效的间接手段解决生活中辗转反侧也难以通明的各种学习、工作、婚姻、社交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了解人格心理理论,使我们更加理解社会问题,通达人情冷暖,学会回避社交风险,解决人际矛盾,成为高明的问题终结者和自己的心理医生。
部分 拖延,就是惰性
章 今天,你拖延了吗
节 谁没有拖延过呢
第二节 为什么会拖延
第三节 拖延带来的危害
第四节 谁的拖延陋习更严重
测试:你有拖延症吗?
第二章 什么是拖延型人格
节 拖延型人格的特征
第二节 拖延型人格者是怎样掉进“拖延怪圈”的
第三节 是什么造就了拖延型人格
第四节 什么星座容易拖延
测试:你是拖延型人格者吗?
第三章 拖延型人格者的思维特征
节 拖延型人格者的思维
第二节 你恐惧成功吗
第三节 遭遇拖延:“拖”掉生命的色彩
第四节 拖延型人格者的“生活信条”
测试:你的拖延症有多严重?
第四章 拖延型人格者的行为特征
节 拖延型人格者的行为模式
第二节 拖延型人格者为什么恐惧失败
第三节 完美主义和拖延型人格的关系
第四节 是什么导致了自我设限
第五章 人人都在拖延——人际交往中的拖延型人格表现
节 拖延型人格者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
……
第二部分 用好时间做对事,绝不拖延
庞金玲,80后作家中不起眼的一员,曾在深圳500强企业做秘书,闲暇时写写小说和一些书籍,乐此不疲。后来辞职做起了自由撰稿人,命中注定要与文字打一辈子交道,所以很努力,写过《时间管理》、《人际交往心理学》、《排解压力》、《伊丽莎白王朝》等书。自诩是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孩,喜欢做别人不想做的事,喜欢思考一些无聊的问题,喜欢一个人行走,相信追求也相信宿命,大的梦想是成为像三毛一样的作家。
新年来临了——这是下决心痛改前非的好时间。但是参加了通宵庆祝,何况电视上还在直播学院季后橄榄球赛,谁还有时间认真反省呢?到了一月份的末尾,当你的一个朋友按照计划成功减肥9斤,另一个朋友开始清理税务问题的时候,你才打定主意决心解决自己的问题:“我决不再拖延!”
拖延,是一个可以唤起我们每个人不同记忆的词。如果你站在幸运者的队伍里,没有受到过拖延的严重折磨,你的脑海里或许会出现一个躺在吊床上的家伙,在应该给草坪除草的时间,满足地喝着冰茶。但是,如果你有过拖延的问题,你脑海中出现的形象很可能就没有这么愉快了:一张乱糟糟的书桌——被埋在一堆杂物中几乎无法找到;很多老朋友的脸——多年来你一直想给他们写信,却一直没有写;校园生活的记忆——都是一些通宵赶时间的场面:一个至今还等着你去完成的项目……
在字典中,动词拖延(procrastinate)的定义是“推迟,延后,延缓,延长”,由两个拉丁词所组成:pro的意思是“往后”,而crastimes的意思是“属于明天”,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往后挪到明天”,也就含有“以后再做”的意思。拖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问题,埃及有两个词都可以翻译成“拖延”,这两个词都跟生存有关。其中一个词暗指拖延是一种有用的习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工作和因冲动而牺牲的精力,从而达到保存能量的目的。另一个词暗指拖延是一种有害的习惯,是在完成一件为了维持生存必须完成的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懒惰,比如在尼罗河洪水周期的合适时间没有去耕作田地。1751年,一个信使正在等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写完那篇迟迟没有呈交的文章的时候,塞缪尔写下了一段关于拖延的文字:“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
2007年,据统计,70%的大学生存在拖延问题,其中50%的学生报告说拖延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而且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般人群中,慢性拖延问题影响到25%的成年人。超过95%的拖延者希望减轻他们的拖延习性,因为这令他们表现不佳,也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够满意,他们因此而感到痛苦。既然我们有心想要消除拖延,为什么做到这一点就这么难呢?为什么我们会拖延?研究没有对此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拖延者不存在一个典型的概貌,因为“由各种心理变数构成的心理网络看上去十分复杂”。
……
部分 拖延,就是惰性
章 今天,你拖延了吗
节 谁没有拖延过呢
第二节 为什么会拖延
第三节 拖延带来的危害
第四节 谁的拖延陋习更严重
测试:你有拖延症吗?
第二章 什么是拖延型人格
节 拖延型人格的特征
第二节 拖延型人格者是怎样掉进“拖延怪圈”的
第三节 是什么造就了拖延型人格
第四节 什么星座容易拖延
测试:你是拖延型人格者吗?
第三章 拖延型人格者的思维特征
节 拖延型人格者的思维
第二节 你恐惧成功吗
第三节 遭遇拖延:“拖”掉生命的色彩
第四节 拖延型人格者的“生活信条”
测试:你的拖延症有多严重?
第四章 拖延型人格者的行为特征
节 拖延型人格者的行为模式
第二节 拖延型人格者为什么恐惧失败
第三节 完美主义和拖延型人格的关系
第四节 是什么导致了自我设限
第五章 人人都在拖延——人际交往中的拖延型人格表现
节 拖延型人格者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
……
第二部分 用好时间做对事,绝不拖延
当我拿到《我们都有拖延症(双色)》这本书的时候,我正饱受拖延症的困扰,每天都处于焦虑和自责之中。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是一股清流,让我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作者在书中没有回避拖延症的复杂性,而是用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一层一层地揭示了拖延的根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比如过度追求完美、对未知风险的恐惧、缺乏清晰的目标感等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批判拖延者,而是充满了理解和同情,让读者能够放下戒备,坦诚面对自己的问题。书中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提供了许多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比如如何识别自己的拖延模式,如何制定可行的计划,以及如何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克服拖延。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传递了一种“允许不完美”的理念,让我意识到,拖延并非不可救药,而是可以通过理解和调整来改善的。读完这本书,我不再那么害怕拖延了,反而觉得更有信心去面对它,并尝试书中提供的方法来逐步改善自己的习惯。
评分不得不说,《我们都有拖延症(双色)》这本书的设计真是太讨喜了!不仅仅是内容,光是翻开书的那一刻,那种双色印刷带来的视觉上的愉悦感就让人心情舒畅。它不像那种一本正经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本你可以随时随地翻阅,并且从中获得启发的小伙伴。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拖延症”这个话题时所展现出的幽默感和智慧。它没有把拖延描绘成一个必须彻底消灭的敌人,而是将其视为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模式,并尝试去理解它、拥抱它。书里很多关于如何与拖延“和平共处”的建议,对我来说简直是救星。我一直以为对抗拖延就是要硬碰硬,结果发现有时候顺应和引导反而效果更好。它提供的方法不是那种“一天只睡四小时”的极端路线,而是更注重于微小的改变和习惯的养成,比如如何分解任务、如何设置奖励机制、如何利用碎片时间等等,这些都非常贴近我们的真实生活,也更容易执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拖延症“绑架”的受害者,而是有能力去管理和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是一种非常棒的转变。
评分说实话,我刚开始对这本书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效率提升”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大同小异,要么理论空泛,要么方法极端。但《我们都有拖延症(双色)》给我带来了惊喜。它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来解读“拖延”,没有居高临下的批判,也没有急于求成的鼓吹,而是充满了理解和共情。书里很多关于拖延症的“误解”的澄清,让我醍醐灌顶。我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就是懒,就是缺乏自律,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拖延可能源于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对任务的畏难情绪,或者是对不确定性的逃避。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让这些心理学概念不再晦涩难懂,而是变得触手可及。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会停下来思考,为什么我会在某些事情上反复拖延?这本书提供的分析角度非常多,让我能够从不同的层面去审视自己的行为模式。而且,它并没有强迫你去改变,而是鼓励你去接纳,去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力量,也更容易坚持下去。
评分哇,拿到这本《我们都有拖延症(双色)》,我本来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说教手册,结果完全出乎意料!刚翻开没多久,就被作者的文笔和角度吸引住了。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关于时间管理的书那样,上来就列一堆“必须”和“禁止”,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我们生活的方式,把拖延症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一层层剥开。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拖延症背后心理原因的探讨,感觉作者非常理解我们这些“拖延者”内心的挣扎和纠结。它没有简单地把我们定义为懒惰或者意志力薄弱,而是深入分析了完美主义、害怕失败、信息过载等种种可能导致拖延的根源。读着读着,我经常会有“哎呀,这说的就是我!”的恍然大悟,也更加理解了为什么有时候明明知道该做什么,就是提不起劲。书中的案例也很有代表性,各种各样的拖延场景,让我觉得这本书真的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而且,它也不是只说问题,也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小方法,不像是那种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真正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的。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立刻变成“时间管理大师”的神奇书籍,更像是一位温柔的朋友,陪你一起面对和理解自己的拖延,然后一点点找到突破口。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拖延症”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总是觉得自己是个“差生”,在时间管理和效率方面总是达不到标准,但《我们都有拖延症(双色)》用一种非常温和、理性的方式,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拖延,以及拖延背后可能隐藏的各种心理机制。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别拖延”,而是深入剖析了拖延的成因,从完美主义的陷阱到对失败的恐惧,再到信息爆炸时代的注意力分散,几乎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拖延情境。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流畅,而且夹杂着一些有趣的例子和故事,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如何“接纳”自己的拖延,并且将其转化为一种动力。这与我之前一直追求的“消灭拖延”的思路截然不同,却意外地让我感到轻松和解脱。书里提到的一些小技巧,比如“番茄工作法”的变体,或者如何进行“拖延清单”的分析,都非常实用,而且很容易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就迫不及待想要立刻行动的书,而是让你在理解中逐渐产生改变意愿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