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心理學教程
:25.00元
售價:17.0元,便宜8.0元,摺扣68
作者:歐曉霞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30215772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心理學是師範院校學生的核心課程,也是培養未來教師基本素質的一門重要課程。學好這門課,不僅有助於學習其他教育理論和教師職業技能課,而且還有助於瞭解教育對象的心理特點,從而按照其心理規律進行教學,以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本書的主要內容:通過係統介紹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使學生掌握係統的心理學知識;啓發學生應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和理解各種心理現象和解決有關問題,為今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職業職能做好準備;介紹各種心理學的應用技術和方法,使學生懂得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活動,加強自身心理素質的培養。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公共課教材,也可作為師範院校的函授生、中小學教師進修的心理學教材。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次閱讀《心理學教程》的經曆,可謂是收獲頗豐,甚至可以說是在某個層麵上顛覆瞭我之前的一些認知。我一直以來對某些現象的理解,都停留在比較錶麵的層麵,覺得“事情就是這樣”。但這本書通過科學的理論和嚴謹的論證,為我揭示瞭隱藏在這些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尤其是在探討“社會心理學”的部分,它解釋瞭群體行為是如何影響個體決策的,以及我們是如何在社會互動中塑造自我形象的。這些內容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看似是獨立的個體,實際上卻深受周圍環境和他人的影響。書中的“從眾效應”和“服從權威”等概念,讓我對很多社會事件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開始警惕自己可能存在的思維定勢。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提供瞭知識,更提供瞭一種審視世界、審視自己行為的視角。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我大概知道,是《心理學教程》,ISBN號是9787302157724。雖然這本書我還沒來得及細看,但光是翻瞭幾頁,就感覺它是一本內容紮實、體係完整的入門讀物。我一直對人類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充滿好奇,想知道為什麼我們會那樣想,那樣做。很多時候,我們似乎被一些看不見的“邏輯”牽引著,而這些邏輯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這本書正好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框架來解答這些疑問。從最基礎的心理學發展史,到各種流派的理論,再到具體的心理過程,如感知、記憶、學習、思維、情緒等等,它都循序漸進地進行瞭介紹。我尤其感興趣的是關於認知心理學的部分,它探討瞭我們如何接收、處理、存儲和提取信息,這對於理解我們的學習和決策過程至關重要。書中的例子也相當貼切,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論概念。雖然我隻是初步接觸,但已經能夠感受到它在建立心理學基本知識體係方麵的價值。
評分這本《心理學教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扇通往內心世界的指南。我一直覺得,瞭解自己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往往我們最熟悉的外界,卻也是我們最陌生的內心。這本書通過深入淺齣的講解,讓我能夠審視自己的情緒起伏,理解自己的行為動機,甚至開始探索潛意識的奧秘。例如,書裏關於“依戀理論”的介紹,讓我頓時明白瞭一些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模式,為什麼會對某些互動方式如此敏感,原來背後有著深刻的童年經曆的烙印。還有關於“認知失調”的理論,也讓我對生活中一些看似矛盾的行為有瞭新的解釋。這本書並沒有一味地灌輸知識,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反思,去連接書本內容與自身經驗。它不僅僅是關於“彆人”的心理,更是關於“我”的心理。通過閱讀,我開始更加理解自己,也更加理解身邊的人,減少瞭很多不必要的誤解和衝突。
評分總的來說,這本書《心理學教程》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它像是一本“理解人類”的說明書。我一直覺得,人是最復雜的生物,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情感,有復雜的動機,有時甚至連自己都無法理解自己的行為。而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幫助我打開瞭理解這些復雜性的門。它係統地梳理瞭心理學的各個分支,從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到神經科學對心理活動的影響,再到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每個部分都講解得詳略得當。我特彆欣賞它在講解“變態心理學”時,沒有流露齣任何獵奇或批判的態度,而是以一種科學、客觀、同情的眼光,去分析和解釋那些與常態不同的心理狀態。這讓我覺得,心理學不僅是關於“正常”的,也是關於“異常”的,而這一切,都指嚮著對人類本身的深刻關懷。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就是一場自我探索和對他人理解的奇妙旅程。
評分老實說,我一直以為心理學是那些很高深、很專業的東西,離普通人的生活很遠。但拿到這本《心理學教程》後,我的想法完全改變瞭。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將復雜的心理學原理拆解開來,讓我們這些“門外漢”也能輕鬆理解。它涵蓋的範圍非常廣,從大腦的功能到社會行為的解讀,從兒童的發展到老年人的心理變化,簡直無所不包。我特彆喜歡它在介紹不同心理學理論時,所引用的實際案例,這些案例都非常貼近生活,讓我立刻就能聯想到自己或身邊發生過的事情。例如,書中講到的“歸因偏差”,我立刻就想起瞭工作中和生活中,自己有時是如何不自覺地將成功歸於自己,卻把失敗推給外部因素的。這種自我覺察能力,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直接的益處。它讓我覺得,心理學並非遙不可及,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學習和運用的工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