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绿色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
定价:48.00元
售价:32.6元,便宜15.4元,折扣67
作者:(美)希娜,张永平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1152083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本书是一本有关绿色电子产品制造的著作,为成功设计和制造环境友好型电子产品提供指导性的内容,包括在整个电子供应链上应该如何掌握符合全球环保法规的策略、设计、测试及实现等问题。本书介绍了全球环境法规及其对制造和设计工艺的影响,阐述了在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和工艺的相关问题,描述了着手实施绿色电子产品和工艺的原则和所需的工具,介绍了测试和分析绿色电子产品的方法。本书结合具体的实例,通过缜密的论证、翔实的数据和实验结果,详细说明了从含铅组装到无铅组装这一变革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不同阶段,以及在不同阶段所应采取的措施,为成功完成向绿色电子产品和工艺的转换提供指导。
本书可供电子制造业及封装业中电子电气产品和印制电路板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系统工程师等有关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设计与制造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
章 电子产品的环境发展
1.1 历史回顾
1.2 绿色设计开发与制造的竞争力
1.3 绿色设计和新产品的寿命周期
1.4 不恰当地采用绿色材料和工艺对设计带来的不利影响
1.5 应用质量工具和质量技术成功实现产品的绿色设计与制造
1.6 本书其余章节的设置
第2章 绿色电子产品的统计分析
2.1 样本和总体工艺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
2.2 确定工艺能力
2.3 新绿色部件原型的工艺能力
2.4 统计方法结论
2.5 实验设计
参考文献
第3章 绿色电子系统的可靠性
3.1 引言
3.2 无铅焊料互连
3.3 返工和维修对可靠性的挑战
3.4 无铅可焊镀层
3.5 印制电路板的可靠性问题
3.6 航空航天和高性能电子工业标准
3.7 连接件问题
3.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第4章 环境适应性策略与实现
第5章 按照绿色设计和制造的理念管理全球设计团队
第6章 向无铅组件的成功转变
第7章 为在新产品中使用绿色材料和工艺制定总体规划(产品开发“绿色化”)
第8章 绿色印制线路板的制造
第9章 集成电路元件的环保镀层
0章 绿色电子产品中纳米技术的机遇
作者履历
缩略语
Sammy G Shina,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机械工程学教授,曾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工学管理硕士(EZXMSE)课程和加州大学Irvine分校授课。他曾担任过制造工程师学会(SME)机器人技术/可调加工系统(FMS)组的主席,是马萨诸塞州质量奖的发起人。他是1999年成立的新英格兰
说实话,我最初是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的,以为它会是那种轻松科普类的读物,但读下来才发现,这完全是一部深耕于产业实践的重量级著作。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流畅,虽然内容专业,但作者巧妙地穿插了一些企业高管的访谈片段和实际项目失败教训,这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流程讲解变得引人入胜。我记得有一段描述某跨国公司在推广无铅焊料时遇到的文化阻力和技术兼容性问题的篇章,写得极其生动,让人体会到绿色转型中的阵痛与坚持。这本书在“绿色采购”方面的论述也很有启发性,它不仅谈了认证标准,还详细探讨了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追踪稀有金属的来源,以确保供应链的道德和环保合规性。对于市场营销和采购部门的人员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信息,更是未来商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它教会我们如何将“可持续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优势。
评分读完这本《绿色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框架,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集合。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宏大,从全球资源稀缺性的大背景出发,一步步收敛到微观的电路板布局优化。书中对“能源效率评估模型”的建立过程讲解得非常透彻,它引入了动态负载下的功耗分析方法,这在以往的教科书中很少见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数字化孪生(Digital Twin)”技术在绿色制造中的应用的展望,书中预测了未来工厂如何通过实时数据反馈,将能耗控制在毫克级的精度上。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前瞻性,它不是在描述现状,而是在描绘一个已经到来的未来。对于那些希望在电子产品领域占据技术制高点,并确立行业可持续发展领导地位的企业决策者而言,这本书绝对是必不可少的案头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堪称一绝,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得令人拍案叫绝。它并没有将“设计”和“制造”割裂开来,而是始终强调两者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模块化设计”如何反哺制造效率的部分。作者用大量的流程图和系统架构图,清晰地展示了高度标准化的模块如何简化装配流程、降低返修率,并最终显著缩短产品上市周期。这种将绿色理念转化为效率提升的逻辑链条,对我启发很大。此外,书中关于电子垃圾处理的章节,超越了简单的回收技术介绍,它深入探讨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效果对比,并分析了不同法律框架对企业创新行为的潜在激励或阻碍作用。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战略规划手册,指导我们如何在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下,保持产品的竞争力和创新活力。
评分这本厚厚的《绿色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我最近刚读完,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本来以为它会是那种偏向理论,晦涩难懂的教材,但作者在讲解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时,结合了大量实际案例,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比如,书中对“摇篮到摇篮”设计原则的阐述,并不是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材料在回收和再利用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并提供了若干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思路。尤其是在探讨供应链透明度方面,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呼吁层面,而是详细拆解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废弃处理的各个环节中,企业可以采取的量化指标和审核机制。对于我们设计部门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工作方法论的升级。它成功地搭建起设计美学、工程实现与环境责任三者之间的坚实桥梁,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每一个零部件的选择和每一个生产步骤的能耗影响,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普通的行业指南。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啃完这本书,感觉像是上了一堂高强度的、跨学科的研究生课程。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严谨,学术气息浓厚,对于想要深入理解电子产品制造领域前沿趋势的技术人员来说,简直是宝藏。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数据引用上的严谨态度,几乎每一个重要的论点背后都有扎实的行业报告或科研文献支撑,这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书中关于“低碳制造工艺”的章节,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深度解析,它细致地对比了传统SMT贴片工艺和未来可能的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在能耗、废弃物产生以及设备复杂性方面的差异。对我而言,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作者对“产品可拆解性评估”体系的构建,那套指标体系非常系统化,让人明白如何用量化的标准来衡量一款产品的“绿色程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这本书的专业性毋庸置疑,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工程基础,但回报也是巨大的,能让你真正掌握如何从源头上优化电子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