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定位技术解问
定价:50.00元
作者:周文红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1153771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本书体裁新颖,以问答的形式对移动定位技术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描述
2.语言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科普性强。
3.本书介绍了移动定位业务流程、Wi-Fi等新兴定位技术。
4.集实用性和前沿性为一体,本书力求对定位技术领域进行全面的研究。
5.综合性强,信息技术含量高,内容新,可操作性强,应用前景广阔,具有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从事定位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具有的参考价值。
内容提要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对移动定位技术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描述,主要内容包括:GPS定位技术原理、移动通信技术与GPS技术的结合——AGPS的原理、移动定位业务流程、Wi-Fi等新兴定位技术、北斗定位技术等。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对移动定位技术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描述,主要内容包括:GPS定位技术原理、移动通信技术与GPS技术的结合——AGPS的原理、移动定位业务流程、Wi-Fi等新兴定位技术、北斗定位技术等。
目录
作者介绍
周文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我国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连续多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主要经营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互联网接入及应用等综合信息服务。截至2009年底,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9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CDMA6236万户,宽带用户 6174万户;集团公司总资产6322亿元,人员67万人。
文摘
序言
我对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持有非常高的评价,它成功地在学术的严谨性与读者的易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作者的文字简洁有力,没有冗余的修饰,直击核心。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处理那些高度抽象的概念时,作者总能用类比或者生活中的场景来辅助解释,比如用“回声定位”来类比某些距离测量技术,这种教学上的技巧,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和记忆度。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字体大小适中,段落间距合理,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产生强烈的视觉疲劳。对于一本技术深度如此之高的书籍来说,保持阅读的舒适度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项。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本启发思维、指导实践的优秀工具书。它无疑能帮助任何想要深入理解现代定位技术体系的人,跨越理解的鸿沟,达到一个全新的认知高度。
评分读完这本关于定位技术的书,我深感作者在资料搜集和知识整合方面的功力非凡。它不像是一些碎片化的技术手册,仅仅罗列了不同模块的功能,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知识体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历史回顾,比如早期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如何一步步演进到今天的卫星定位系统,这不仅丰富了内容的维度,也让读者对现有技术的优势和劣势有了更深的历史观照。这种宏大的叙事视角,使得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某些技术路线会被历史所淘汰,而另一些则能够持续发展。书中的图表制作精良,复杂的数据和模型关系被可视化得非常清晰,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尤其是在涉及坐标系转换和时间同步这些容易混淆的部分,图示的帮助是无可替代的。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但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定位相关数据的从业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灯塔,它没有用高深的术语将我们拒之门外,而是耐心地引导我们进入这个专业领域的核心地带。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逻辑链条紧密得让人几乎找不到可以跳跃阅读的地方。我通常阅读技术专著会习惯性地跳过一些基础理论部分,直奔自己感兴趣的应用实例,但在这本书里,我发现即使是那些看似基础的章节,也蕴含着深刻的洞察力。作者对于信号传播模型、误差来源的分析,做到了深入骨髓的剖析。举例来说,对于多径效应的建模,不同于市面上大多数书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先进的算法来抑制和补偿这些误差,甚至提到了结合机器学习手段来优化定位结果的最新研究方向。这种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个单纯的知识普及读物。每看完一个章节,我都会停下来回味良久,思考它对我目前工作中的某个痛点是否有启发。它不仅仅是介绍“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如何才能做得更好”。那种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的写作风格,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理解效率,也培养了我们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感受到思维的惯性在持续运转。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我本来以为对“定位”这个概念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毕竟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它,从手机导航到室内寻踪,似乎都触手可及。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认知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有限。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不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将复杂的原理用生动直观的例子串联起来,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特别是关于不同定位技术之间的权衡与取舍,讲解得极其透彻。比如,它详细对比了GNSS在城市峡谷环境下的局限性,以及UWB技术在毫米级精度上的突破,但同时也指出了其在功耗和部署成本上的挑战。书中对于如何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最合适的定位方案,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方针,这对于正在从事相关项目研发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案头的必备工具书。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技术细节时,那种严谨又不失温度的笔触,让人感觉不是在阅读冰冷的代码和公式,而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次深入的学术漫步。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解惑”,把那些以往模糊不清的技术瓶颈,一个个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也有了更清晰的预判。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其极强的现实操作指导性。很多技术书籍读起来像是纸上谈兵,理论完美但无法落地。然而,这本书在介绍完原理之后,总会紧接着讨论实际部署中的挑战,比如不同环境下的传感器融合策略,以及如何设计一个鲁棒的容错机制。我对其中关于低功耗广域网(LPWAN)定位技术的分析尤为感兴趣,书中详细分析了LoRa和NB-IoT在覆盖范围和定位精度上的差异,并给出了针对物联网设备场景下的具体应用建议。这部分内容非常贴近当前工业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阅读过程中,我感觉作者不仅仅是一位理论研究者,更是一位有着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他所提供的解决思路往往是经过现实检验的、切实可行的,而不是停留在实验室的理想状态。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良性循环,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充实,读完后马上就能感受到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