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暗示治疗学:催眠术的实质及其应用
定价:45.00元
售价:30.6元,便宜14.4元,折扣68
作者:(法)伯恩海姆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2010752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十九世纪心理学家、南锡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伯恩海姆的经典之作,影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催眠暗示术
内容提要
《暗示治疗学》作者伯恩海姆为十九世纪心理学家,主要研究癔症、催眠和心理治疗。他认为催眠是睡眠的特殊形式,并确信催眠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同样适用于不患癔病的人。当一个人处于催眠状态时,一旦受到暗示,新的态度和信念就会被患者不同选择地接受并付诸行动。在催眠过程中,对象的注意力集中在催眠者的建议上,从而强化了催眠过程的心理天性,证明了催眠现象的发生与暗示有关,因此无论精神病患者或正常人都可进入催眠状态。
他早提出“对癔症的治疗不是暗示,而是消除暗示”,力斥“滋力影响”等学说,认为正常人只要接受暗示就能被催眠。沙尔帕特里学派则坚持认为催眠是病理现象,正常人不可能被催眠。双方就此激烈论战,后来事实证明伯恩海姆的观点是正确的。
《暗示治疗学》对催眠这种现象进行了更加全面的研究,比如催眠暗示中的回溯性幻觉现象,该现象由本书作者提及。《暗示治疗学》中还包含了在暗示治疗领域观察到的大量新的现象。南锡学院重视催眠术的研究,并积极运用于临床治疗中。他们创造了十分有效且成效显著的方法,这种治疗方法正是写作本书的意义所在。
李波特使用暗示治疗法,伯恩海姆等成为其追随者,他们不断研究催眠术并应用于临床心理治疗。《暗示治疗学》下篇还收录了105种治疗案例,对专业读者具有极大参考价值。
目录
上篇 暗示疗法
章 催眠的方法
第二章 催眠暗示的现象及原理
第三章 梦游症的七个病例
第四章 暗示对心脏及血循环的影响
第五章 清醒状态下的暗示病例
第六章 对各种质疑的回应
第七章 催眠术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第八章 神经系统、睡眠与催眠
第九章 催眠暗示的现实影响
下 篇 实用案例与研究
第十章 暗示治疗法与临床的结合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
第十二章 癔病性疾病
第十三章 神经疾病
第十四章 神经官能症
第十五章 动力性局部麻痹和麻痹
第十六章 胃肠疾病
第十七章 各种疼痛的疾病
第十八章 风湿疾病
第十九章 神经痛
第二十章 月经问题
第二十一章 暗示性治疗法对功能的作用
作者介绍
希波莱特·伯恩海姆(1840~1919),法国内科医生与神经病学家,生于法国阿尔萨斯的米卢斯,并在当地接受教育,毕业于斯特拉斯堡大学,1867年获医学博士,成为大学讲师。他是南锡学派代表人物,研究癔症、催眠和心理治疗。1889年西格蒙·弗洛伊德专门跟随伯恩海姆学习催眠术,这对弗洛伊德发展精神分析法具有重大意义。
伯恩海姆“精神神经症”一词,用以称呼癔症和其他功能性障碍,使之有别于皮内尔的“躯体神经症”。伯恩海姆曾在法国南锡开业行医,由于当时A.A.李波特用催眠疗法“治愈”了一位他未能治好的坐骨神经痛患者,受此影响,伯恩海姆开始学习催眠疗法。他和李波特都赞成布雷德的理论,即所谓南锡学派。后来,南锡诊所成为巴黎诊所的竞争对手,尽管这两个学派在理论上似乎相去甚远,但两者基本上采用催眠术治疗患有神经疾病的患者。伯恩海姆的主要著作有《生物力学》、《论运动结构》、《运动性生理学和主动性生理学概论》、《运动的协调》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内容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从书名和大致的封面设计来看,我就充满了好奇。 “暗示治疗学”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感和深度,让人联想到潜意识、心智的力量以及如何通过引导来达到疗愈的目的。 我一直对心理学和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非常感兴趣,而催眠术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争议的技术,其“实质”究竟是什么,又如何在现代的“应用”中发挥作用,这无疑是这本书想要揭示的关键。 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探讨催眠的状态是如何产生的,它与我们日常的意识状态有何不同,以及大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同时,“暗示”这个词也让我思考,究竟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语境,才能有效地触及到人们内心深处,产生积极的改变。 也许书中会介绍一些经典的催眠案例,或者分析成功的暗示治疗是如何设计的,这对于我这样希望了解更多心理疗愈方法的人来说,会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尤其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方法,即使不直接进行催眠,也能在日常沟通和自我调节中有所启发。 9787201075280 这个ISBN号,也暗示着这本书可能是一本比较权威或者经过严格审校的出版物,这让我对内容的严谨性和深度有了更高的期待,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科学的解释,而不是流于表面或者神话化的描述。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在封面设计上相当的……嗯,怎么说呢,朴实无华,但又透露出一种沉静的力量。 当我看到“暗示治疗学”这几个字的时候,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各种关于催眠的电影和小说场景,有浪漫的,也有惊悚的,但这本书的书名似乎更倾向于从一个更学术、更科学的角度去解读。 “催眠术的实质及其应用”这个副标题,更是直击核心,让人想要一探究竟。 我对催眠的了解,一直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总觉得它带有一些神秘色彩,甚至有点像魔术。 但这本书似乎想打破这种刻板印象,去剖析它真正的原理,以及它如何在心理治疗、甚至在一些日常场景中被有效运用。 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暗示”的,它和我们平时说的“建议”或者“劝说”有什么本质区别? 催眠的状态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是大脑的特殊活动模式,还是某种意识的放大? 这些问题,都让我非常好奇,并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9787201075280 这个书号,在我看来,代表着一本有着扎实内容的作品,而不是那种赶时髦的快餐读物,这让我对它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从标题上看,绝对是冲着“揭秘”去的。 “暗示治疗学”这个名词本身就充满了学术和专业的意味,而“催眠术的实质及其应用”更是精准地概括了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我一直觉得,催眠不仅仅是舞台上的表演,它背后一定有着深刻的心理学原理和科学依据。 我很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阐释催眠这种状态的本质。 是指一种特殊的意识聚焦,还是一种深度的放松,亦或是潜意识的活跃期? “暗示”的力量,更是我一直以来非常着迷的一个话题。 为什么同样的话,在不同的语境下,或者由不同的人说出来,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暗示如何影响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解释,并且能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应用案例。 也许书中会介绍一些催眠治疗师是如何工作的,他们是如何建立信任,如何引导来访者,以及如何设计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 9787201075280 这个书号,让我觉得这可能是一本经过严谨考证、内容扎实的作品,而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科普读物,这一点让我十分欣慰。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因为书名中“暗示治疗学”这个词,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本书要讲的是如何通过一种“暗示”的方式来达到“治疗”的效果,而“催眠术”则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 这让我非常好奇,这本书究竟会从哪个角度来解读催眠? 是侧重于其历史演变,还是更关注其现代医学的应用? 我尤其对“实质”这两个字很感兴趣,这说明作者不是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是想深入挖掘催眠背后真正的机制,可能涉及到心理学、生理学甚至脑科学的层面。 “应用”这个词,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心理治疗,我很好奇催眠在其他领域,比如提高学习效率、改善睡眠质量、甚至戒除不良习惯等方面,是否也有着广泛的用途。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催眠的力量,无论是在自我成长还是帮助他人方面。 9787201075280 这个ISBN号,在我看来,代表着一本经过正规出版流程的作品,希望它能够带来一些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和见解。
评分拿到这本《暗示治疗学:催眠术的实质及其应用》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本应该挺硬核的。 书名中的“实质”二字,就让我觉得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书,而是会深入到催眠术的底层逻辑。 我本身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但一直对人类心智的奥秘充满了好奇,尤其是潜意识的部分,总觉得里面藏着很多未解之谜。 催眠,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能够绕过意识屏障,直接与潜意识对话的方式。 我很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解释这种“对话”的机制,它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 书中所说的“应用”,也让我充满了期待。 除了大家熟知的心理治疗,我还好奇催眠在其他领域,比如教育、运动、甚至自我提升方面,是否也有其独到的应用价值。 我想象中,这本书会结合一些神经科学的研究,来解释催眠时的脑电波变化,或者大脑活动的特定区域。 另外,对于“暗示”本身,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到一些更具象化的技巧,比如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暗示语,如何掌握引导他人进入催眠状态的节奏和语调。 9787201075280 这个ISBN号,给我一种“靠谱”的感觉,希望它能带我走进一个真实、科学的催眠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