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上海合作组织非传统安全研究
定价:49.00元
作者:余建华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ISBN:97878074525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0.5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上海合作组织非传统安全研究》从非传统安全理论视角出发,全面考察上海合作组织所面临的主要非传统安全问题,阐析“上海五国”一上海合作组织进程中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实践,旨在从理论上深化对非传统安全和新安全观的学术研究,为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开展国际安全合作、构建和谐地区、争取和平发展良好国际环境而建言献策。这本专著既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特色学科课题“上海合作组织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终成果,也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特色学科课题组献给院庆50周年的礼物。
目录
序论/1
一、非传统安全的区域化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1
二、上海合作组织应对非传统安全区域化的理念创新/6
三、上海合作组织非传统安全合作实践的路径与特征/11
四、未来上海合作组织推进非传统安全合作的要点/16
五、上海合作组织非传统安全合作与和谐地区建设/21
编非传统安全理论与上海合作组织/25
章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理论认识/27
节非传统安全的由来与背景/27
一、非传统安全的由来/27
二、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的背景/32
第二节非传统安全的概念与特征/35
一、非传统安全概念的界定/35
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特征/40
第三节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之间的关系/46
一、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之间的联系/46
二、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之间的区别/49
第二章新安全观与上海合作组织/55
节传统安全观的演进/55
一、理想主义安全观/55
二、现实主义安全观/58
三、新自由主义安全观/62
四、建构主义安全观/64
第二节新型安全观的涌现/69
一、综合安全观/69
二、共同安全观/71
三、合作安全观/73
四、人类安全观/75
第三节新安全观:上海合作组织的指导理念/76
一、非传统安全维护与安全共同体/77
二、中国新安全观的提出:与上海合作组织进程相伴/80
三、中国新安全观的理论内涵和重要意义/86
第二编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93
第三章中亚及周边“三股势力”问题与问题/95
节中亚“三股势力”问题/95
一、中亚“三股势力”的兴起和发展/96
二、中亚“三股势力”活动的根源、特征和危害/103
三、伊拉克战争后中亚“三股势力”的新发展/110
第二节车臣“三股势力”的兴衰:历史和现实/120
一、车臣民族问题的由来/120
二、车臣“三股势力”的兴起/129
三、车臣“三股势力”由猖獗走向衰败/135
四、解决车臣问题的经验与启迪/139
第三节“”问题与“”恐怖势力/142
一、历史上的突厥人和泛突厥主义/142
二、昙花一现的“厥斯坦共和国”/145
三、“”势力的恐怖分裂活动/147
四、“”势力与国际恐怖力量的勾结/153
五、“9·11”后“”势力的活动趋势/155
第四节阿富汗和中亚的问题/162
一、阿富汗的问题状况/163
二、中亚国家的问题状况/166
三、阿富汗和中亚问题根治艰难/171
第四章中亚资源与环境问题/177
节里海油气资源的主权争端/177
一、里海油气资源概况/178
二、里海油气国际竞争战背景/180
三、里海的法律地位及其油气主权的争议/182
第二节里海油气输出管线建设的竞争/188
一、西线方案/188
二、北线方案/189
三、南线方案/191
四、东线方案/193
第三节国际各方在里海油气开发领域的角力/195
一、美国/195
二、俄罗斯/197
三、日本/199
四、欧盟/200
五、其他国家/201
六、影响与特征/203
第四节中亚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204
一、中亚水资源问题/205
二、中亚生态环境问题/209
第五章中亚社会稳定问题/213
节“颜色革命”与中亚/213
一、“颜色革命”的由来/213
二、吉尔吉斯斯坦的“3·24事件”/218
三、鸟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事件/222
四、“颜色革命”在哈萨克斯坦遭到“阻击”/225
第二节中亚入口、移民与贫困化问题/228
一、中亚地区的人口状况/228
二、经济转型导致贫困问题突出/231
三、贫困化加剧移民问题/235
第三节中亚国家转型中的“社会病”与民主化浪潮/240
一、解构联盟:苏联解体前后中亚民族主义的价值取向/240
二、转型中的“社会病”:中亚民族国家的困境/244
三、苏联解体以来的全球“民主化”浪潮/247
四、全球“民主化”浪潮对中亚社会稳定的影响/250
五、对西方主导下的全球“民主化”的反思/254
第四节中亚的国际非组织与“颜色革命”/258
一、西方非组织在中亚的发展/259
二、西方非组织在中亚活动的基本模式/263
三、西方非组织与“颜色革命”/265
第三编上海合作组织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实践/271
第六章“上海五国”——上海合作组织: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273
节“上海五国”框架下的传统安全合作/273
一、五国两方会谈与两个协定的签订/274
二、军事互信机制的建立/276
三、边界问题的逐步解决/278
第二节“上海五国”框架下的非传统安全合作/279
一、应对中亚安全面临的新挑战/280
二、“上海五国”非传统安全合作的起步/282
三、“上海五国”升格为上海合作组织/284
第七章上海合作组织的非传统安全合作/289
节上海合作组织初创期的非传统安全合作/289
一、安全合作被确定为首要任务/289
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主义上海公约》/291
三、“9·11”事件后的应对/293
四、《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和地区反恐怖机构/297
第二节上海合作组织稳定发展期的非传统安全合作/302
一、强化打击“三股势力”/302.
二、举办联合反恐军事演习/307
三、遏制跨国犯罪/312
四、开展能源国际合作/315
五、推进生态环境合作治理/320
六、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其他合作/325
第八章上海合作组织非传统安全的国际合作/331
节美国与中亚安全、上海合作组织/331
一、“9·11”事件前美国对中亚的政策/332
二、“9·11”事件后美国对中亚及上海合作组织的政策/334
三、“大中亚计划”及其对上海合作组织非传统安全的影响/337
第二节欧安组织、欧盟与中亚安全、上海合作组织/343
一、欧安组织与中亚安全/343
二、欧盟与上海合作组织/347
第三节独联体集安条约组织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353
一、独联体及其框架下的集安条约组织与中亚安全/353
二、上海合作组织与集安条约组织的合作关系/357
第四节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安全合作的发展前景/360
一、中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多元复合性/361
二、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安全合作前景广阔/365
参考文献/369
后记/377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有特色,硬壳封面摸上去质感十足,深蓝色的背景衬托着金色的书名和作者名字,显得庄重而又不失现代感。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就知道内容肯定很扎实。初翻的时候,被它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章节划分所吸引。每一章的标题都直击核心问题,让人对后续的论述充满了期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分析都制作得非常精良,可视化效果极佳,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很快抓住重点。我特别喜欢它在案例选取上的独到眼光,作者似乎花了大量时间在全球范围内搜集了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并将这些案例巧妙地融入理论框架中,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讨论变得生动起来,也更具现实指导意义。整体来看,这本书在学术规范和阅读体验上做到了很好的平衡,不仅仅是一本严肃的学术专著,更像是一份精心制作的智库报告,非常适合需要深入了解该议题的专业人士和研究生阅读。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一场思想的马拉松,需要高度的专注力,但回报绝对丰厚。作者在论述中引入了大量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区域经济学乃至社会心理学的一些概念,这使得他对问题的剖析维度极其丰富。我发现自己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查阅一些补充材料,以确保完全消化掉作者抛出的复杂观点。不过,这种“烧脑”的阅读过程恰恰是令人着迷的,因为它代表着作者没有采取任何敷衍了事的态度。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技术扩散和环境安全那几个章节,作者对信息安全与实体基础设施脆弱性之间相互作用的描述,精准地揭示了现代社会高度互联性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这本书的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不是一本可以快速浏览的书籍,它要求读者全身心地投入,去参与这场智力上的深度对话。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偏向于学术性的严谨,初看起来可能有些许门槛,但一旦适应了作者的叙事节奏,就会发现其内在的韵律感。作者善于运用对比和类比的手法来阐释复杂的国际现象,比如他将某个区域的安全困境比作一个“多中心耦合系统”,形象地描绘了权力分散与责任真空之间的张力。这种恰到好处的文学修饰,巧妙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肃性和可读性。此外,该书的注释系统做得非常出色,引用的文献来源广泛且权威,为希望进一步深挖某个子议题的读者提供了极佳的索引。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知识底座,让人对未来区域安全形态的思考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扎实的研究基础之上。它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里程碑式著作。
评分从一个侧重实践应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提供的政策启示性上。作者似乎有着丰富的政策咨询经验,所以在阐述问题时,总是能紧密结合实际操作层面的困境与机遇。他没有停留在高屋建瓴的理论批判,而是非常具体地指出了在应对跨国犯罪、公共卫生危机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时,现有机制存在的盲区和效率瓶颈。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多边合作机制有效性评估的部分,作者提出了一套量化的指标体系,这在以往的文献中是比较少见的。这让读者不仅知道了“是什么”和“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了“怎么办”。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参照系,帮助他们识别关键风险点,并设计出更具韧性和适应性的应对策略。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引言部分,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宏大视野和深刻洞察力。他不仅仅停留在对现有安全概念的简单罗列和描述,而是试图构建一个更具动态性和前瞻性的分析框架来理解“非传统安全”这一复杂命题在特定地缘政治格局下的演变。书中的理论推导过程非常严密,逻辑链条一环扣一环,每一步的论证都建立在前文坚实的基础上,让人很难找到可以反驳的逻辑漏洞。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国家利益冲突与合作张力时的那种辩证思维,没有简单地进行道德评判,而是冷静地剖析了各国在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和相互影响。这种中立而深刻的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当前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提供了一种非常宝贵的认知工具。它迫使读者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去思考那些隐藏在传统军事对抗表象之下的深层结构性矛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