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现代设施葡萄栽培
:28.00元
售价:20.4元,便宜7.6元,折扣72
作者:赵常青.蔡之博.吕冬梅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1091594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81kg
作者赵常青研究员(沈阳市林业果树研究所),从事葡萄科研与推广工作20多年,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丰富的生产经验,他与蔡之博、吕冬梅编著的《现代设施葡萄栽培》一书20多万字,共分13章,穿插了260余幅彩色、黑白图片,内容丰富,形式鲜活,具有时代特征。本书不仅告知读者发展设施葡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介绍了设施葡萄的若干标准化生产技术,阐述了葡萄产后提质增值的经营策略,本书是葡萄安全食品生产的指南。而且,本书在阐述每项农事作业时,都指出正确有效的操作方法,以及错误的操作方法会产生的负面影响等。通过阅读本书能增加读者葡萄生产知识,增强生产者种好葡萄信心。本书文字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是一本难得的设施葡萄实用教材,是能请回家的“常年技术顾问”。
序
前言
章 设施葡萄发展概况
一、国内外设施葡萄发展概况
1.我国设施葡萄发展现状
2.国外设施葡萄产业现状
二、发展设施葡萄的目的和意义
1.调节市场供应期
2.有利于安全食品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
3.防灾减灾确保连续丰收
4.扩大葡萄种植区域满足各地需求
5.延长葡萄产业链条
三、设施葡萄发展趋势
1.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2.栽培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栽培技术研究得到深化
四、发展设施葡萄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1.选择合理的栽培方式
2.选择合适的品种
3.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
4.探索合理的包装与营销战略
第二章 葡萄设施类型
第三章 设施葡萄品种
第四章 葡萄苗木生产
第五章 设施葡萄栽植建园
第六章 设施葡萄树体枝俏管理
第七章 设施葡萄花果管理
第八章 设施葡萄湿度及光照调控
第九章 设施葡萄土肥水管理技术
第十章 设施葡萄病虫害防治
第十一章 设施葡萄休眠期的管理
第十二章 设施葡萄采收、分级及包装技术
第十三章 设施葡萄灾害预防
主要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关注葡萄本身,更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生态系统。我一直认为,一个健康的葡萄园,必然是一个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的生态系统。书中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让我耳目一新。它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种植覆盖作物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吸引益虫,从而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我了解到,一个活跃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对于葡萄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至关重要,而健康的土壤也意味着更强的抗病能力。书中还强调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及如何设计葡萄园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对于坡地种植。我特别被关于鸟类、昆虫和其他野生动物在葡萄园中的作用的章节所吸引。它们不仅仅是生态的一部分,有些甚至是天然的害虫控制者,而有些则可能成为葡萄的“敌人”,理解这种复杂的互动关系,有助于种植者做出更明智的管理决策。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现代”葡萄栽培,并非仅仅依靠技术,更重要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解并尊重生命的循环。这是一种更可持续、更具长远眼光的农业哲学。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和论述方式非常有条理,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复杂的葡萄栽培知识。它就像一份详细的操作手册,又充满了对葡萄栽培艺术的思考。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葡萄园设计的章节,它不仅考虑了土地的坡度、朝向等自然条件,还结合了机械化作业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阳光和通风。从最初的选址、土壤准备,到葡萄藤的种植密度、行株距的设定,再到树形管理的精细化操作,每一步都充满了逻辑性和科学依据。我了解到,不同的栽培体系,如棚架式、篱架式,以及不同的修剪方式,如短梢修剪、长梢修剪,都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比如控制产量、改善通风、增加光照等。书中对葡萄藤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萌芽、开花、坐果到成熟、休眠,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并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这种全方位的解析,让我对葡萄栽培的复杂性和精细性有了全面的认识。即使是一个种植新手,也能从书中获得宝贵的指导;而有经验的种植者,也能从中发现新的思路和技术。它是一本真正能够指导实践的著作。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打开的地图,带领我深入探索了葡萄酒的世界。我一直对葡萄的生长环境和它如何影响最终的酒液风味充满好奇。从书里,我了解到,土壤的构成——无论是贫瘠的砾石还是肥沃的粘土——都赋予了葡萄独特的矿物质感和结构。阳光的照射时长和强度,以及气候的细微变化,比如霜冻的风险和降雨量的适度,都直接关系到葡萄糖分、酸度和酚类物质的发育。书中的章节详细解析了不同地理区域,如勃艮第的复杂风土、波尔多的多石土壤,以及意大利托斯卡纳的阳光明媚,是如何造就了那些享誉全球的葡萄酒风格。它不仅仅是讲述葡萄的种植,更是关于如何理解和利用自然的力量,去培育出最能表达风土特性的葡萄。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葡萄品种的适应性分析,比如黑皮诺对凉爽气候的偏爱,赤霞珠对温暖阳光的需求,这些信息让我对品鉴葡萄酒时,更能理解其背后产区的气候条件和种植者的选择。这本书的文字流畅,叙述引人入胜,读起来就像在漫步于葡萄园,感受着土地的呼吸和阳光的温度。它成功地将科学的种植知识与感性的品鉴体验联系起来,让我对葡萄酒的产地和风味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评分我一直对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以及它背后的科学原理感到着迷。这本书虽然侧重于葡萄栽培,但它所提供的关于葡萄品质与最终酒液之间关系的深入解析,让我对酿酒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成熟阶段的葡萄,其糖分、酸度、单宁和芳香物质的含量如何发生变化,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酿酒师的选择。我了解到,葡萄的成熟度不仅仅是糖分的积累,更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影响着葡萄酒的香气、口感和陈年潜力。书中还探讨了酚类物质,特别是单宁的形成和分布,以及它在葡萄酒中的重要作用,比如提供结构感、收敛感以及抗氧化能力。对于芳香物质的描述,也让我对不同葡萄品种的香气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例如花香、果香、香料香等等,这些都源自于葡萄果实本身,而非简单的添加。这本书让我理解到,一个卓越的葡萄酒,其根源在于葡萄园里的精心培育,好葡萄才能酿出好酒,这个朴素的道理在书中得到了科学的阐释。这是一种从源头开始的品鉴,让我对每一杯酒的品质都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阅读这本著作,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科技与创新的葡萄种植实验室。它打破了我对于传统农耕的刻板印象,展示了现代葡萄栽培如何通过科学技术来优化产量和品质。书中深入探讨了精准灌溉系统,如何根据土壤湿度和植物生理需求,智能地输送最适量的水分,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确保了葡萄在关键生长期的健康发展。我惊讶于病虫害防治的新方法,不再是简单粗暴的化学喷洒,而是更具针对性的生物防治、物理隔离以及对病虫害生命周期的深入研究,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并保证了葡萄的安全性。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涉及了分子生物学在葡萄育种中的应用,如何通过基因改良来培育出更抗病、适应性更强、风味更佳的葡萄新品种,这简直是未来农业的缩影。此外,对土壤改良和养分管理的科学方法,例如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等,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施肥方案,让葡萄获得最均衡的营养,从而酿造出更具陈年潜力的佳酿。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很高,但叙述清晰,图文并茂,让我对葡萄栽培的科学性和前沿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