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国学经典丛书:礼记
定价:39.00元
售价:26.5元,便宜12.5元,折扣67
作者:李慧玲 等注译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348327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礼治思想的资料汇编。其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的内容及产生与变迁,记录孔子和弟子及他人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论述如何以礼正确处理各种人伦关系等。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生活习俗、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本书全选了《礼记》中的23篇,节选了另外26篇,并对它们做了注释和翻译。
前言
曲礼上
曲礼下第二
檀弓上第三
檀弓下第四
王制第五
月令第六
曾子问第七
文王世子第八
礼运第九
礼器第十
郊特牲第十一
内则第十二
玉藻第十三
明堂位第十四
丧服小记第十五
大传第十六
少仪第十七
学记第十八
乐记第十九
杂记上第二十
杂记下第二十一
丧大记第二十二
祭法第二十三
祭义第二十四
祭统第二十五
经解第二十六
哀公问第二十七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孔子闲居第二十九
坊记第三十
中庸第三十一
表记第三十二
缁衣第三十三
奔丧第三十四
问丧第三十五
服问第三十六
间传第三十七
三年问第三十八
深衣第三十九
投壶第四十
儒行第四十一
大学第四十二
冠义第四十三
婚义第四十四
乡饮洒义第四十五
射义第四十六
燕义第四十七
聘义第四十八
丧服四制第四十九
主要参考书目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皮革的封面散发出一种典雅沉稳的气息,那种触感温润而厚重,仿佛握住了历史的重量。金色的烫边在灯光下微微闪烁,低调中透露着不凡的品位,即便是随意摆放在书架上,也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米白色调,不刺眼,墨迹清晰,排版疏朗有致,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疲劳。尤其是那些精心绘制的插图和注解的版式,既保持了古籍的韵味,又兼顾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过程中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初次拿到手时,我甚至有些舍不得马上打开阅读,想先好好欣赏一番这份匠心独到的用心。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个收藏品,承载着一种对传统文化敬畏与珍视的态度。这样的外在包装,无疑为接下来的精神探索之旅奠定了高雅的基调,让人在接触文字之前,就已经沉浸在了那种庄重肃穆的氛围之中。对于注重阅读体验和收藏价值的读者来说,这套丛书的外在表现绝对是加分项,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应有的尊重。
评分从学术性的角度来看,这套丛书在文本的校勘和引文的出处标注上,做得非常严谨和专业。我特意比对了几个关键的篇章,发现其注释部分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来源,这对于那些希望进一步深挖某一特定理论的读者来说,无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没有将自己局限在普及层面,而是兼顾了专业研究的需求。不同学派对同一段文字的不同解读,在脚注中都有所体现和辨析,这种多角度的呈现,避免了单一视角的偏颇。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窥见古代学者们在阐释经典时所经历的思维的曲折和深入。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在展示一个思想的演变过程。这种严谨的态度,让读者在阅读时充满了信任感,知道自己所接收到的信息是经过层层把关、有据可查的,这在当今鱼龙混杂的知识市场中,是极其宝贵的品质。
评分阅读过程中的一个显著感受是,它对于“情理”的平衡把握得极其精妙。许多人一提到古代的礼制,首先想到的就是繁琐和束缚,觉得那是扼杀个性的枷锁。但深入文本后发现,这套丛书所展现的“礼”,核心在于对人情世故的细腻关怀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它不是无条件的限制,而是在特定的场合下,教导人们如何以最恰当、最不冒犯他人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意愿。比如,对于丧葬仪式的描述,细致入微,这绝非为了徒增麻烦,而是为了让生者能够以一种仪式化的过程,来处理和释放深沉的悲痛,完成一场必要的心理过渡。这种对“度”的掌握,体现了古人深刻的心理洞察力。它教我们如何在群体中保持自我,又如何通过规范的举止来确保集体的和谐,是一种非常成熟的社会操作系统。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内心的校准,使我的言行举止更加有分寸感和从容不迫的气度。
评分总而言之,这套丛书给我的阅读体验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整体升华。从初拿到手时的视觉愉悦,到沉浸阅读时的思维启发,再到领悟其内涵后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它不仅仅是关于“古代如何做人”的知识手册,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人思维模式中的盲点和缺失。它教会我,真正的“礼”不是外在的繁文缛节,而是内化于心的尊重与自律。读完后,我在日常与人交流时,会下意识地放慢语速,更加注意倾听,并且在表达赞同或反对时,也更懂得如何措辞得体,既表达了观点,又不伤害对方的体面。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读十本空泛的成功学书籍来得更为实在和持久。这是一套值得反复品读,并且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感悟的“常读之书”,其价值是时间无法磨灭的。
评分我过去对古代典籍的印象常常是晦涩难懂、高高在上,总觉得那是学者们才需要深入钻研的领域。然而,这套丛书的导读和注释部分,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编者显然是花费了大量精力,试图搭建一座现代人与古代智慧之间的桥梁。他们的文字通俗而不失深度,精准地捕捉了原文中那些看似简单实则蕴含哲理的词句,并用当代人可以理解的语言进行阐释。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那些涉及礼仪规范和人际交往准则的部分时,并没有采用刻板说教的语气,而是将它们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和生活场景中去解释其产生的缘由和内在逻辑。这种“活化”了的讲解方式,使得那些沉睡在千年之前的礼仪教诲,重新焕发出了指导现实生活的能力。它不是让你机械地背诵条文,而是引导你思考“为何要如此行事”,从而体悟到其中蕴含的“敬”与“和”的精神内核,对于梳理现代社会中有些混乱的伦理关系,提供了极佳的参照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