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国学大讲堂:齐民要术导读
定价: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缪启愉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5078290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国学不腐更不会朽,它是清新而流动的活水,亘古常青,生杌盎然。有鉴于此,我社组织学术界的专家,编辑了这套《国学大讲堂》。《国学大讲堂》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多方面,分册导读,重点在“导”,力求用较短的篇幅,使广大读者对这些元典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既能发掘文化瑰宝,又可辨别、扫除障眼的糟粕。 本书为《齐民要术导读》分册。
本书系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多方面,分册导读,重点在“导”,力求用较短的篇幅,使广大读者对这些元典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既能发掘文化瑰宝,又可辨别、扫除障眼的糟粕。
部分 导言
章 阅读《齐民要术》的入门知识
一、《齐民要术》的作者、成书年代和农业地区
甲、作者和成书年代
乙、记述的农业地区
二、《齐民要术》是怎样写成的
甲、《齐民要术》是农业实践的结晶
乙、贾思勰的写作态度
三、怎样读《齐民要术》
甲、《齐民要术》的版本
乙、《齐民要术》的结构体系
丙、读法:分清主次,循序渐进
读者参考书目
四、《齐民要术》内容的真假问题
甲、多出来的问题
乙、少去的问题
第二章 《齐民要术》在国内外农学史上的学术地位
一、为什么要学习《齐民要术》
二、《齐民要术》在中国古农书中的地位
甲、《要术》前后的古代农书,贾思勰为什么要这样写
乙、《要术》在古代农书中的地位
三、《齐民要术》在国内外
甲、《要术》在国内的广泛流传和整理研究
乙、《要术》在国外的高度重视及其研究
第三章 研读《齐民要术》首先必须克服和搞清楚的问题
一、排除阅读上文字的干扰
二、《齐民要术》的技术性词语
甲、耕作
乙、土壤墒情与土壤状况
丙、播种方法与无性繁殖
丁、中耕管理
戊、收获
己、畜禽
庚、酿造
三、《齐民要术》是在怎样的历史社会条件下产生的
甲、后魏的汉化和农业的兴衰
乙、《齐民要术》处于大的社会背景中
第四章 对《齐民要术》的进一步研究
一、《齐民要术》的思想体系
甲、“农本”的思想根源
乙、革新前进的观点
丙、朴素的辩证观点
丁、尊重自然规律
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己、强调实践,强调积极劳动
庚、强调节俭、备荒
二、《齐民要术》的科学成就
甲、以保墒防旱为中心的精细技术
乙、种子处理和选种育种
丙、播种技术、轮作和间混套种
丁、关于动植物的保护和饲养
戊、对生物的鉴别和对遗传变异的认识
已、关于微生物的利用
三、《齐民要术》与世界农业的比较研究
甲、《要术》时代和欧洲中世纪时代的农业和农学著作
乙、现代农业危机与中国传统农业
第二部分 原文选读及评说
齐民要术序
齐民要术卷一
耕田
收种 第二
种谷 第三
齐民要术卷二
黍穄 第四
大豆 第六
种麻 第八
大小麦 第十
水稻 第十一
胡麻 第十三
种瓜 第十四
齐民要术卷三
种葵 第十七
蔓菁 第十八
种蒜 第十九
种葱 第二十一
种韭 第二十二
种胡荽 第二十四
齐民要术卷四
栽树 第三十二
种枣 第三十三
插梨 第三十七
柰、林檎 第三十九
种椒 第四十三
齐民要术卷五
种桑、柘 第四十五
种竹 第五十一
种红蓝花、栀子 第五十二
齐民要术卷六
养牛、马、驴、骡 第五十六
养羊 第五十七
养鸡 第五十九
齐民要术卷七
造神曲并酒 第六十四
白醪曲 第六十五皇甫吏部家法
后记
缪启愉,生于1910年,去世于2003年,浙江义乌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农学会顾问,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华大典》编纂委员,特殊津贴享受者,农史学家。出版《东鲁王氏农书译注》,《元刻农桑辑要校释》等
书里对原文的解读角度非常新颖,完全不是那种照本宣科的注释模式。比如在讲解某个古代的农耕概念时,作者没有直接给出定义,而是先通过一个现代生活中的类比场景来引入,让我瞬间就能抓住那个核心思想的精髓。接着,他会很巧妙地将古代的语境和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进行对比,这种“古今对话”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晦涩难懂的文言词汇时的耐心。他不仅仅是告诉你“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而是深入挖掘了该词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多重含义和引申义,让人感觉每读懂一个字,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小窗。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让那些原本遥不可及的古代智慧变得触手可及,它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在耳边低语,娓娓道来。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那个反问句,然后对照自己过往的认知进行修正,收获非常大。
评分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或许在于它成功地“去魅”了。很多古代经典之所以让人望而却步,是因为它们被神化了,被赋予了不容置疑的地位。然而,这本书仿佛在说:“这本典籍,归根结底,是古人为了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写下的经验总结。”作者没有回避原著中那些在今天看来可能已经过时或者需要修正的部分,而是坦诚地指出其中的局限性,并分析了这些局限性产生的历史根源。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非常有助于我们建立起一种健康的历史观和批判性思维。它教会我的不是盲目崇拜,而是有选择地继承和创造性地转化。读完这本书,我不再觉得传统文化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古董”,而更像是老祖宗留下的一个工具箱,里面有各种应对人生挑战的精妙工具,我们只需要学会如何挑选和使用它们。这是一本真正能够启发思考的导读之作。
评分这本书的逻辑架构设计得极为清晰和科学。它不是按照原著的章节顺序简单罗列,而是根据主题进行了重构,构建了一个更符合现代人认知习惯的知识体系。阅读初期,作者用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概述奠定了基调,让人对这部经典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理解了它存在的必然性。随后,作者将内容划分成了若干个“知识模块”,每个模块内部又有层层递进的小节。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即使我中间被打断,重新拾起书本时,也能迅速定位到我上次阅读的知识点,而且不会有任何衔接上的困难。如果说原著是一条复杂交错的河流,那么这本书就像是按照地理学家的绘制的等高线地图,把这条河流的走向、支流、源头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让学习者能够“俯瞰全局”,而不是迷失在细节之中。这种系统性的梳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评分作者在行文中透露出一种非常谦逊又极具人文关怀的学者风范。他从不以“权威”自居,而是经常使用“依我看”、“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之类的表述,邀请读者一同探索。这种平等交流的姿态,让人在学习时感到非常放松和自在。我注意到,书中引用的参考资料非常丰富,脚注和尾注部分做得非常扎实,涉及了不同朝代的考据和学者的不同观点。这表明作者在撰写过程中下了巨大的功夫去核实和平衡各种说法的可靠性。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在讨论一些关于民生疾苦的古代记载时,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份超越时空的共情力,让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层面,更上升到了一种道德和情怀的教育。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被一种温厚的人文精神所滋养。
评分这本《国学大讲堂:齐民要术导读》的封面设计得非常雅致,那种沉稳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标题字体,一眼就能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历史底蕴和学术气息。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被它厚实的装帧吸引了,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翻阅起来非常舒服,没有廉价印刷品的粗糙感。装帧设计上,它似乎很注重“传承”的概念,很多小细节的处理,比如扉页上的古朴图腾,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典籍。我本以为这类导读类的书籍会比较枯燥,但这本书的排版却相当用心。它不是那种密密麻麻全是文字的排版,而是加入了适度的留白和清晰的章节划分,即便是初次接触国学经典的人,也不会感到压力巨大。光是看着这本书摆在书架上,就觉得整个书房的格调都提升了一个层次。对于注重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光是这本书的“物感”就能值回票价,它让人愿意静下心来,慢慢品读其中的智慧。这种对书籍本身的尊重和考究,在当今快节奏的阅读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