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ISBN 978-7-5174-0545-0 定价:15.00元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年6月 作者:本书编写组 编
【内容简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的国家监察委员会管辖规定,明确了监察委员会对职务犯罪案件的管辖范围。为帮助广大公职人员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更加全面、深入地学习理解监察法精神,正确贯彻落实规定,我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司法解释等相关规定,整理了88种职务犯罪的追诉标准,对尚未有具体追诉标准的罪名提出了参考意见,编写了本书。本书从贪污贿赂犯罪、滥用职权犯罪、玩忽职守犯罪、徇私舞弊犯罪、重大责任事故犯罪、公职人员其他犯罪等六个方面对88种职务犯罪追诉标准进行了汇总梳理,列出了职务犯罪追诉的法律依据,摘编了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既为纪检监察机关履职提供参考,也是广大公职人员学习的有益辅导。
这本书的章节划分和逻辑递进,体现出极强的系统性和实战导向。它不是简单地按照《刑法》的顺序进行编排,而是根据职务犯罪的发生脉络和审查重点进行了重构。比如,它将一些关联性强的犯罪类型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极大地帮助读者建立起知识网络,避免了信息孤岛。我发现,很多教材或参考书在讲解“串案”或“复杂共同犯罪”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但这本书却用了专门的章节来梳理涉及多个主体、多次行为的复杂职务犯罪案件的追诉逻辑链条,每一步的操作指引都非常具体、可操作性极强。读完这部分,我对如何梳理复杂证据链条、如何确定关键时间节点和责任主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教你如何拆解一个棘手的案件,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这种手把手的指导风格,对于提升业务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很有吸引力,那种庄重又不失现代感的排版,一下子就让人觉得内容扎实可靠。我记得当时在书店里看到它,就被那种厚重感吸引住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不像有些法律书籍空泛无力,这本书的质感就透露着一种“干货满满”的气息。我当时正在为某个专业考试做准备,需要一些权威的参考资料来支撑我的论述深度,翻开目录时,那种清晰的逻辑结构和对具体条文的细致梳理,让我立刻下定决心买下它。尤其是那些针对特定犯罪类型的界限划分和证据要求的阐述,写得极其精炼,没有一句废话,完全是为实务工作者量身打造的指南。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释一些复杂法律概念时,总能结合近年的司法实践案例进行旁证,使得原本枯燥的条文瞬间变得生动起来,让人很容易理解其背后的立法精神和操作要点。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编撰方式,无疑大大提升了它的实用价值,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法条落地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本随身携带的“操作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简直是法学书籍中的一股清流。现在很多出版社为了追求速度和成本,常常采用那种密密麻麻、眼睛一看就容易疲劳的小字号和低对比度的印刷,读起来非常痛苦。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采用了非常舒适的字号,行间距处理得当,即便是长时间阅读那些冗长复杂的法律条文,眼睛也不会感到强烈的酸涩感。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引用和标注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例如,每当涉及到具体的法条引用时,都会清晰地标明出处,并且在关键的罪名构成要件附近,会用不同的颜色或者加粗字体进行重点提示,这对于快速定位和记忆核心信息至关重要。我个人习惯在学习时做大量的批注和圈画,这本书的纸张质量也非常好,墨水不会洇开,即使用油性笔勾画也不会影响到下一页的阅读体验。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社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读者的关怀,读起来确实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评分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对“量刑情节的细致分析”部分,这远超出了我预期的“追诉标准”范畴。通常我们认为追诉标准就是界定犯罪的起点,但这本书却更进一步,探讨了在达到追诉门槛后,不同情节如何影响最终的量刑走向。它不仅仅是罗列了法律条文,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意见,对那些灰色地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比如,在讨论职务侵占与挪用公款的界限时,它没有停留在定义层面,而是详细对比了主观犯意转变、资金流向的隐蔽性等实操层面的认定难点,并提供了权威的判断思路。这对于我们进行案件分析时,如何预判法律后果,如何构建更有说服力的辩护或指控策略,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参考。感觉作者群拥有非常丰富的实务经验,他们对特定职务犯罪群体的工作流程和心理动态的把握非常精准,使得文本充满了洞察力,而不是干巴巴的条文复述,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评分从整体的宏观视野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公职人员廉洁纪律建设的权威窗口。它不仅仅是一本法律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关于“权力运行边界”的教科书。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对于所有身处公职领域的人员来说,清晰地认知“红线”在哪里,远比事后的补救措施更为重要。这本书对职务犯罪的定义和标准的解读,实际上也是对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一种严肃重申和教育。我特别喜欢它在导论部分对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梳理,那种对整个监督管理框架的宏观把握,让人能够跳出具体案件的细节,从制度层面理解为什么要设定这些追诉标准。它让人意识到,这些看似冰冷的法律条文背后,承载着国家对公权力的严格约束和对公共利益的坚定维护,读完之后,思想上也有了一次深刻的洗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