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台新咏/钦定四库全书

玉台新咏/钦定四库全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 徐陵 编
图书标签:
  • 诗歌
  • 清代文学
  • 四库全书
  • 玉台新咏
  • 袁枚
  • 文学典籍
  • 古典诗词
  • 中国古典文学
  • 诗集
  • 文化遗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书店
ISBN:9787514919042
商品编码:29707016804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玉台新咏/钦定四库全书
  • 作者:编者:(陈)徐陵
  • 定价:80
  • 出版社:中国书店
  • ISBN号:9787514919042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2-01
  • 印刷时间:2018-02-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56

内容提要

徐陵撰的《玉台新咏/钦定四库全书》是继《昭 明文选》之后,于公元六世纪编成的一部上继《诗经 》、《楚辞》下至南朝梁代的诗歌总集,历来认为是 南朝徐陵在梁中叶时所编。收诗769篇,计有五言诗8 卷,歌行1卷,五言四句诗1卷,共为10卷。除第 9卷 中的《越人歌》相传作於春秋战国之间外,其馀都是 自汉迄梁的作品。内容中多收录男女感情的记述表达 ,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刻画出古代女子丰富的 感情世界,也展示出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汉族文化内涵 。
    

目录

正文


《玉台新咏》,一部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乃至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歌总集,其编纂者为南朝梁代文学家徐陵。本书收录了自汉代至梁代的乐府诗及文人诗,内容广泛,风格多样,集中展现了这一时期士人阶层细腻婉约的情感世界与审美情趣。 一、 时代背景与编纂缘起 《玉台新咏》的出现,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但同时也是一个文学高度繁荣的时期。士人阶层的生活相对安定,他们热衷于宫廷雅集,寄情于诗酒,创作了大量描绘男女情爱、思妇离愁、闺阁生活等主题的诗歌。 徐陵编纂《玉台新咏》的缘起,并非仅仅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更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梁朝皇室崇尚文学,帝王往往以文才自诩,徐陵作为朝中重臣,编纂此类诗集,既可以迎合帝王喜好,彰显皇家气度,也能为梁朝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同时,将这些诗歌汇集整理,也为后人研究当时的文学风貌、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 内容结构与体例分析 《玉台新咏》共收录诗歌约200余首,按照内容和作者大致可分为几个部分。 汉魏乐府诗: 这一部分收录了许多汉代乐府民歌以及魏晋时期文人仿作的乐府诗。这些诗歌往往以叙事为主,语言质朴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例如,其中收录了一些描写边塞征战、离别相思的诗篇,展现了宏大的历史场景和深沉的情感。 建安风骨的传承: 继承了建安时期慷慨激昂、风骨遒劲的诗风,但同时又融入了更多个人化的情感表达。 文人创作的精品: 绝大部分诗歌是南朝士人创作的,内容多集中在男女之情、相思离别、闺阁生活、咏物寄怀等方面。这些诗歌语言雕琢,意境优美,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营造出一种细腻婉约的艺术氛围。 体裁多样: 诗歌体裁也十分丰富,包括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满足了不同情感表达和艺术追求的需要。 三、 艺术特色与审美风格 《玉台新咏》的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其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意境和缠绵的情感表达上。 细腻的观察与描摹: 诗歌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通过对女性容貌、服饰、动作、神态的细致描摹,以及对闺阁陈设、景物变化的精妙刻画,展现出丰富的画面感和生活气息。例如,描写女子梳妆打扮的场景,从发髻、眉黛到服饰、妆容,都描绘得一丝不苟,将女性的娇美与柔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委婉曲折的情感表达: 《玉台新咏》中的情感表达,特别是男女之情,往往是委婉含蓄的,不直接宣泄,而是通过景物描写、动作暗示、内心独白等方式,将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subtly 地传递出来。例如,通过描绘秋风落叶、孤灯残月等意象,烘托出离人的愁绪和相思的孤寂。 丰富的意象与象征: 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明月、清风、花鸟、玉石等,这些意象不仅具有自然的审美价值,更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明月常常象征思念与团圆,落花象征美人迟暮或离别,玉石象征纯洁与珍贵。这些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内涵深度。 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玉台新咏》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尤为突出,展现了不同身份、不同情感状态下的女性形象。有初见的娇羞,有热恋的甜蜜,有思念的惆怅,有离别的哀怨,更有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坚持。这些形象的塑造,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和审美取向。 语言的锤炼与音乐美: 诗歌的语言多经过精心锤炼,追求音韵和谐、节奏优美,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对仗工整、用词精当,使得诗歌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四、 历史影响与文学地位 《玉台新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影响深远。 诗歌体式的成熟: 《玉台新咏》的编纂,标志着乐府诗向文人诗的转型进一步发展,为后世文人诗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范本。 “玉台体”的形成: 《玉台新咏》所收录的许多诗歌,以其细腻婉约的风格,被后人称为“玉台体”。这种风格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在描写男女情爱和闺阁生活方面。 文学史的重要资料: 作为一部重要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为研究南朝文学、社会风俗、士人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许多失传的诗歌,也因为被收录于此而得以流传。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玉台新咏》的许多作品,如《西洲曲》、《杨柳歌》等,都成为后世文人传诵和模仿的对象。其细腻婉约的风格,也影响了唐宋时期许多著名诗人的创作。 对戏曲、小说的启示: 《玉台新咏》中许多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也为后世的戏曲、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五、 局限性与批判性视角 当然,《玉台新咏》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存在其局限性。 内容上的狭隘: 其主题多集中于男女情爱、闺阁生活,相对而言,对社会现实、政治民生等宏大议题的关注较少,显得内容略显狭隘。 审美趣味的单一: 其所倡导的细腻婉约的审美趣味,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文学表现的多样性,过于强调柔美,而忽视了刚健的力量。 作者身份的限制: 诗歌作者多为男性士人,他们对女性的描摹,不可避免地带有男性视角和一定的理想化色彩,可能未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女性的内心世界。 结语 《玉台新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重要的文学价值,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是南朝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玉台新咏》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士人阶层的精神世界,从中汲取文学创作的养分,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韵味。这部诗集,如同其名,宛如一座精心雕琢的玉台,陈列着历代文人最精致、最动人的情感珠玉,至今仍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讲,我拿起这本书,是冲着“钦定四库全书”这个名头去的,总以为能从中淘到一些被湮没的珍品,或者至少是经过严谨考证的权威版本。但实际上,阅读体验并不尽如人意。有些注释显得过于简略,对于一些典故的解释一带而过,对于初涉此道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颇有障碍。更令人不解的是,部分篇章的排列似乎毫无章法可言,原本应该放在一起相互映衬的才子佳人篇章,却被一些看似无关的篇目生硬地隔开,打断了阅读的流畅性。我试图从中寻找那种古典文学特有的绵密和精致,但最终发现,更多的是一种为了“完备”而堆砌的感觉。如果要收藏,或许其文献价值尚存,但要作为一本真正能让人沉浸其中、细细品味的读物,它显然还差了火候。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座陈列着无数古董的仓库,虽然东西不少,但大部分都蒙着厚厚的灰尘,缺乏必要的整理和光泽的打磨。我尝试去品味那些词藻华丽的辞赋,试图在其中找到一丝丝昔日风流的痕迹,但很多句子读起来都像是在嚼一块干巴巴的糕点,有形无味。或许是时代的局限性,很多作品的主题都围绕着歌功颂德或刻意描摹闺怨,缺乏对生活本真的深刻洞察。作为一名业余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我更喜欢那些笔触自由、情感真挚的作品,而在这部“新咏”中,这种自由度显得非常受限,处处可见束缚和规矩,让人读得有些透不过气来。

评分

这本所谓的“新咏”竟然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种古典文学的汇编抱有相当的期待,希望能从中窥见一些雅致的韵味和时代风华。然而,初读之下,那种扑面而来的陈旧感和刻意的雕琢,实在让人有些提不起精神。诗词的选材似乎有些失衡,一些篇章的意境显得过于单薄,缺乏真正能触动人心的力量。那些被冠以“新”名的部分,读起来更像是对旧有格律的机械模仿,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与突破。编排上也显得有些零散,缺乏一条清晰的主线将这些作品串联起来,使得阅读过程时常需要费力地在不同篇章间跳转,难以形成连贯的感受。我更倾向于那些自然流淌、不事雕琢的作品,而这本书里的很多篇章,都带着一股浓浓的“应制”或“应景”的味道,少了些真性情,多了些匠气。

评分

从装帧和整体的观感来看,这本书确实有那么点“大部头”的气势,但内容上却显得有些虚胖。我花了好大力气去理解那些复杂的句式和生僻的用词,但收获的往往是知识上的满足感,而非审美上的愉悦。其中有几段关于山水田园的描写,本该是让人心旷神怡的,却被繁复的对仗和排比压得喘不过气来,仿佛置身于一个过度装饰的亭台中,看得眼花缭乱,却感受不到一丝清风拂面的凉爽。我甚至觉得,一些篇目与其说是“咏”,不如说是“凑”,为了填满篇幅而硬加进去的痕迹过于明显,削弱了整部作品的整体美感。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如同在品一壶陈年的老茶,本应回味无穷,但很遗憾,这里的“茶”味太淡,香气又不够醇厚。我注意到,很多描绘女性情态的作品,都流于表面化的符号堆砌,缺乏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读后,脑海中留下的只有一堆华丽的辞藻,却记不住任何一个鲜活的形象。对于追求心灵共鸣的我来说,这种空洞的华美远不如质朴的真言动人。或许对于专研典籍的学者来说,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但对于渴望在字里行间寻找片刻宁静和美感的普通读者,这本书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去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