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现代工程教育丛书:电子产品制造工程实践技术
定价:46.00元
售价:31.3元,便宜14.7元,折扣68
作者:程婕
出版社: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61245408
字数:
页码:36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现代工程教育丛书:电子产品制造工程实践技术》是为配合高等工科院校工程训练而编写的“现代工程教育丛书”系列之一,是为了响应教育部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的需要而编写的。
《现代工程教育丛书:电子产品制造工程实践技术》以快速发展的电子产品制造技术为背景,系统、全面地讲述了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实践技术,特别注重了制造工艺过程和实际应用的介绍,具有凝练简洁、高度概括、先进新颖、图文并茂等特点。
《现代工程教育丛书:电子产品制造工程实践技术》共分11章,内容包括电子产品开发和制造过程概述,电子元器件总述和电抗元器件,其他分立元器件,集成电路和微电子组装技术,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造技术,整机电路原理设计和分析基础,电路板组装与焊接技术,电子产品整机装连技术,电子产品检验,检测与调试技术,电子产品安全和防护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电子产品设计和制造。
《现代工程教育丛书:电子产品制造工程实践技术》为电子产品制造工程训练实践基础性和认知性教材,也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电、材料和电子等专业电子制造工艺教材,也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参阅和学习的资料。
章 电子产品开发和制造过程概述
节 现代产品制造阶段和技术概述
第二节 电子产品的市场开发和行业现状
第三节 电子产品制造技术概述
思考题
第二章 元器件总述和电抗元器件
节 元器件总述
第二节 电抗元器件
第三节 元器件制造技术简介
思考题
第三章 其他分立元器件
节 半导体晶体管
第二节 敏感元件、频率器件和保护元件
第三节 显示器件、光电器件和电声器件
第四节 机电元件
思考题
第四章 集成电路和微电子组装技术
节 集成电路
第二节 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
第三节 微电子组装技术
思考题
第五章 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造技术
节 印制电路板概述
第二节 印制电路板设计
第三节 印制电路板制造
思考题
第六章 整机电路原理设计和分析基础
节 电路中的概念、元器件和单元电路
第二节 整机电路电路图
第三节 整机电路原理图设计和分析方法
思考题
第七章 电路板组装与焊接技术
节 通孔插装THT技术
第二节 表面贴装SMT技术
第三节 电路板的返修、清洗和组装方案
思考题
第八章 电子产品整机装连技术
节 机械装连技术
第二节 导线连接技术
第三节 电子整机的结构和总装
思考题
第九章 电子产品检验、检测与调试技术
节 电子产品检验技术
第二节 电子产品检测与测量技术
第三节 电子产品调试与故障排除技术
思考题
第十章 电子产品安全和防护技术
节 电子产品的安全技术
第二节 电子产品的基本安全与防护
第三节 电子产品的隐性安全与防护
思考题
第十一章 计算机辅助电子产品设计和制造
节 概述
第二节 Protel99原理图和电路板图的设计
第三节 ORCAD/PSpice电路原理图仿真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章 电子产品开发和制造过程概述
节 现代产品制造阶段和技术概述
第二节 电子产品的市场开发和行业现状
第三节 电子产品制造技术概述
思考题
第二章 元器件总述和电抗元器件
节 元器件总述
第二节 电抗元器件
第三节 元器件制造技术简介
思考题
第三章 其他分立元器件
节 半导体晶体管
第二节 敏感元件、频率器件和保护元件
第三节 显示器件、光电器件和电声器件
第四节 机电元件
思考题
第四章 集成电路和微电子组装技术
节 集成电路
第二节 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
第三节 微电子组装技术
思考题
第五章 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造技术
节 印制电路板概述
第二节 印制电路板设计
第三节 印制电路板制造
思考题
第六章 整机电路原理设计和分析基础
节 电路中的概念、元器件和单元电路
第二节 整机电路电路图
第三节 整机电路原理图设计和分析方法
思考题
第七章 电路板组装与焊接技术
节 通孔插装THT技术
第二节 表面贴装SMT技术
第三节 电路板的返修、清洗和组装方案
思考题
第八章 电子产品整机装连技术
节 机械装连技术
第二节 导线连接技术
第三节 电子整机的结构和总装
思考题
第九章 电子产品检验、检测与调试技术
节 电子产品检验技术
第二节 电子产品检测与测量技术
第三节 电子产品调试与故障排除技术
思考题
第十章 电子产品安全和防护技术
节 电子产品的安全技术
第二节 电子产品的基本安全与防护
第三节 电子产品的隐性安全与防护
思考题
第十一章 计算机辅助电子产品设计和制造
节 概述
第二节 Protel99原理图和电路板图的设计
第三节 ORCAD/PSpice电路原理图仿真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初拿到这套书时,我真是被它厚重的实操感所吸引。首先,从装帧设计上就能看出编辑的用心,纸张质量上乘,图表清晰易读,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技术细节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高精度表面贴装(SMT)工艺优化的部分。书中对回流焊曲线的设置、锡膏印刷的控制参数、以及贴片机的校准维护都有深入的剖析,很多内容是课堂教学中难以触及的“第一手经验”。比如,它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在线AOI检测数据的实时反馈来调整前道的印刷参数,而不是仅仅依靠事后的返修率来评估。这种从理论到实践,再到数据驱动的改进闭环,对于指导实际生产线上的质量控制非常有帮助。如果一个初入职场的工程师想快速建立起对现代电子产品制造流程的系统认知,并掌握那些能立竿见影提升良率的“硬核”技能,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是毋庸置疑的。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真正沉浸在车间环境下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案之中,读起来非常过瘾。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它对供应链与柔性制造系统的独特视角。我们都知道,在当前的全球化市场中,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对小批量、多品种的快速响应能力要求极高。这本书没有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制造”环节,而是将视野拓展到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的初期阶段。我尤其欣赏它对“数字化双胞胎”在产线模拟和验证中的应用这一章节的论述。作者用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在虚拟环境中预先运行不同的生产排程策略,从而在物理产线上线前就识别出潜在的瓶颈和冗余环节。这对于那些正在进行工厂升级或导入自动化产线的新建项目来说,简直就是一份宝贵的路线图。它提出的概念——“制造即服务”(MaaS)的前置化思维,促使我们必须从更宏观的角度去规划设计和制造的协同,而不是简单的将设计图纸“扔”给工厂了事。这种前瞻性的思维碰撞,让我对未来的智能工厂构建有了更清晰的蓝图。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以为这是一本偏向于入门级的“工具书”,但深入阅读后发现,它对新兴制造技术和可持续性工程的探讨达到了相当高的学术水准。书中对增材制造(3D打印)在柔性电路板(FPC)原型制作和定制夹具制造中的集成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技术评估,包括材料的沉积精度、固化过程中的残余应力控制等关键指标。更让我意外的是,它还涉及了电子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摇篮到坟墓”的碳足迹分析,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工艺改进(例如,低温焊接技术和溶剂替代)来减少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这显示了作者对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力,将“效率”与“责任”紧密结合。对于任何一家希望在未来十年内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制造企业而言,理解这些前沿的、同时兼顾环境责任的工程实践,是必不可少的投资。这本书不仅教你如何制造,更教你如何负责任地、面向未来地去制造。
评分作为一名专注于电子封装与可靠性测试的技术人员,我关注的重点自然是那些决定产品长期稳定性的细节。这本书在先进封装技术,特别是异构集成和3D堆叠方面的介绍,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停留在描述结构,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互连技术(如TSV、混合键合)在热应力管理和信号完整性方面带来的挑战。书中提供了一套详尽的加速老化测试方案设计流程,它结合了JESD22标准的最新要求,并加入了针对特定环境(如高湿度、高低温循环)的定制化测试矩阵。我特别记下了关于无铅焊料疲劳模型的章节,作者引用了最新的材料科学研究成果,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寿命预测公式,这对于评估航天电子或汽车电子等高可靠性领域产品的生命周期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复杂的物理失效机理,用工程人员能够理解和操作的方式进行了梳理和量化,避免了纯理论推导的晦涩难懂。
评分这套书的内容编排结构,体现了一种扎实的“问题导向型”教学逻辑。它不是按部就班地介绍设备的功能,而是先抛出一个在实际生产中常见的“疑难杂症”——比如,如何处理PCB板翘曲问题,或者如何在高速数据传输接口处有效抑制串扰——然后,作者才层层剥茧地引入相关的制造工艺、材料特性以及诊断工具。这种叙事方式非常符合工程师的思维习惯:先有痛点,再求解方。我尤其赞赏它对ESD(静电放电)防护和洁净室环境控制的章节。书中不仅强调了标准操作流程,还细致分析了不同材质防护服对微粒产生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实时空气监测系统建立预警机制。对于致力于提升车间环境控制精细度的管理者来说,这些具体到“如何做”的指导,远比空泛的“要做好”来得更有价值。它真正体现了现代工程的精益求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