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春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大辞典(纪念版)(精) 》是帮助党员干部、高校教师、青年学生和广大群众 学习、宣传、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正确 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及其在中 国发展、创新、运用的工具书、教科书、历史书,力 求为学习、宣传、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遇到疑难问 题者提供准确、科学、可靠的答案。全书240万字, 含基本概念、原理、代表性著作、代表性人物、重大 历史事件、重要会议、思潮流派等1984个条目。本书 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专家 委员会主任徐光春同志任主编,由中共中央党校、中 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文献研究室、《求是》杂志社、 中央编译局、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44个党政军学单位90位专家学者集体编纂,代表了当 今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高成就。
前言
凡例
目录
正文
词目拼音索引
我刚开始接触这套理论时,感觉就像是面对一片茂密的丛林,知识点之间盘根错节,方向感全无。但自从有了这本大辞典,整个学习路径瞬间清晰了起来。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条理性与深度兼顾的平衡感。查询某个核心术语,比如“异化劳动”或者“剩余价值”,它不仅给出了标准的定义,更重要的是,它会追溯这个概念在马克思不同发展阶段的演变脉络,甚至还会引用相关著作的页码进行佐证。这种结构化的梳理,极大地节省了我在不同经典著作间往返查找的时间。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复杂历史背景的解释,不是干巴巴的罗列事实,而是深入剖析了理论形成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这使得抽象的理论忽然间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不再是悬浮在空中的口号,而是对现实世界深刻洞察的结晶。
评分作为一个在校研究生的朋友,我向他推荐这本书时,着重强调了它在学术前沿追踪方面的表现。我注意到,相较于一些老旧的版本,这个“纪念版”在收录一些后期的研究成果和对当代资本主义新现象的理论分析时,展现出了惊人的广度。比如,对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批判性梳理,以及对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劳动形态变化的探讨,这些内容都不是单纯的“复述经典”,而是体现了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语境下进行活化和应用的最新成果。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进行原创性研究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它像是一座连接经典与现实的桥梁,既坚实地奠定了基础,又为向前的探索指明了方向,确保了我们讨论的深度和前瞻性。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堆砌,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传承和学术精神。在我看来,面对浩如烟海的理论体系,一本权威、全面且经过精心编纂的辞典,是保证研究者不走偏路、不被碎片化信息误导的定海神针。它所代表的,是对系统性知识结构的坚守,是学术规范的体现。每一次使用它,我都能感受到背后无数专家学者对知识严谨性的苛求。这种对“真理”的探索过程,本身就具有一种感召力。它提醒着我们,理论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娱乐活动,而是一项需要耐心、毅力和尊重传统的严肃事业。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理解这一思想体系,并希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读者,它绝对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压舱石。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内容密度是相当惊人的,初次翻阅时,确实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受。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否则光是那些密集的术语和严谨的逻辑链条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但我的策略是,把它当成一本“深度阅读辅助手册”而非“快速查询字典”。我不会试图一次性读完所有词条,而是将它与我正在阅读的某一特定经典著作捆绑使用。比如,读《资本论》的某一章时,遇到任何模棱两可或概念模糊之处,立即翻到大辞典中对应的词条,进行彻底的解析和溯源。这种“即时校准”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阅读效率和对原著的理解准确度。它就像一个全天候待命的私人导师,随时准备为你扫清认知障碍,让艰深的文本变得可消化。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用心了。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封面吸引住了。那种略带复古又蕴含力量感的字体排版,让人一翻开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本严肃且有分量的学术著作。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触感温润,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哲学概念和历史文献的引用,也显得井井有条,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疲劳。而且,作为“纪念版”,很多细节的处理都能看出编者对原著的尊重和致敬,比如扉页的特别设计,或者内文边距的留白处理,都恰到好处地提升了整体的阅读体验。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对于每一个对理论学习抱有敬畏之心的读者来说,这种实体书带来的仪式感,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它让每一次的翻阅都变成了一次庄重的学术探寻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