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汉武,博士,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Mathematical Review》与《l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特约评审。自1 999年参加京都大学数理解析所量子信息讨论班后,对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萌发兴趣并开始关注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的科技进展。1 999年4月开始主持为期一年的山口大学地区合作中,bVBL项目《实现信息量子通信基础技术的理论研究》;归国后,2005年9月组建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研究室;2006年7月出版教材《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简明教程》。研究兴趣包括:量子可逆逻辑电路综合、量子安全通信协议、量子纠错编码、基于量子计算的图像处理等相关主题的量子计算理论研究与应用探索。在lEEETransactions on InfO rmatiOn Theory.1EEECommunications Letters.Quantum InformationP rocessi ng,Quantum Information andComputation,Chinese Physics Letter,ChinesePhysics B,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等期刊上已累计发表论文124篇,其中SCI收录42篇,EI收录82篇,SCI表现不俗7篇。李志强,博士,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开始从事量子可逆逻辑电路综合算法研究,已发表研究性论文59篇,其中SCI收录20篇、EI收录32篇。研究兴趣包括:量子可逆逻辑电路综合算法及其程序实现,量子安全通信协议。
章 为什么要研究量子可逆逻辑电路?
1.1 集成电路产业大事记、摩尔定律与芯片集成度及其可预见的发展极限
1.2 不可逆逻辑门、不可逆电路与计算机硬件的能耗与降温
1.3 理论上量子可逆门电路可以解决以上两个瓶颈问题
1.4 可逆逻辑门、可逆逻辑门集合的稠密子集
1.5 量子比特与张量乘积
1.6 量子态的叠加与并行计算
1.7 量子态叠加与量子态纠缠物理现象的代数表达式
1.8 量子可逆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史与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1.9 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学习的任务
第二章 量子可逆逻辑电路代数演算中的基本定义
2.1 可逆函数、可逆逻辑门与可逆逻辑门电路的基本定义
2.2 量子逻辑门及其演算
第三章 真值表方法-
3.1 逻辑函数与真值表及其运算规则
3.2 用真值表求解可逆逻辑门电路的汉明距离方法
3.3 基于真值表的二分法可逆逻辑电路综合算法
3.3.1 相关概念与约定
3.3.2 以3量子为例解说二分电路综合算法
3.3.3 算法分析
3.3.4 优化
3.3.5 实验计算结果
3.4 基于真值表的图表示法可逆逻辑电路综合算法
3.4.1 相关概念与约定
3.4.2 算法描述
3.4.3 优化
3.4.4 实验计算结果和分析
3.5 基于真值表的图表示法可逆逻辑电路综合算法的4量子可逆函数综合举例
第四章 代数方法
4.1 逻辑代数与逻辑电路
4.2 基于R-M方法求解逻辑函数的可逆逻辑电路
4.3 用R-M方法求解可逆逻辑门电路例题
4.4 一个基于R-M方法的量子可逆逻辑电路综合的算法
4.4.1 三个基本定义
4.4.2 三个优化规则
4.4.3 基于R-M的量子可逆逻辑门电路综合方法
4.4.4 基于R-M的量子可逆逻辑电路综合的快速算法
4.4.5 算法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置换群方法
5.1 用置换群建模的相关基础知识
5.1.1 映射函数f(x)的置换表示
5.1.2 置换里的映射和置换群上的乘积运算
5.1.3 置换中的换位运算与一个置换的换位表达
5.2.3 量子比特的换位元素组与量子可逆逻辑电路的综合方法
5.3 基于Hash表的量子逻辑电路综合算法
5.3.1 基本概念(Fredkin门和Peres门的定义)
5.3.2 基于小完备Hash函数的量子可逆逻辑电路综合算法
5.3.3 基于位运算的Hash函数量子可逆逻辑电路综合算法
5.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4量子可逆逻辑电路综合算法
6.1 基本概念
6.2 量子可逆逻辑电路综合的新算法
6.2.1 小长度整体综合算法
6.2.2 量子电路序列生成算法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附录A
附录B 模板及其模板优化技术
附录C Hash表的逻辑结构与物理构造
综合练习
量子可逆逻辑电路综合论文列表
《量子可逆电路综合的方法与实践》的主要思路源自作者近年来开设的关于量子计算科普性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践,主要内容选自作者及其学生多年来在量子可逆逻辑电路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科学研究实践中获得的部分成果。针对《量子可逆逻辑电路》计算机设计的问题,借鉴成熟的、不同的数学理论,展现物理问题、数学建模、算法设计、程序实践的基于计算机的计算逻辑思维方法。全书共分六章,章与第二章主要讲述量子可逆逻辑电路研究的意义及其在代数演算中的基本定义,第三至第五章,分别讲述了基于真值表、R-M方法、置换群代数方法的设计方法,第六章通过实例重点讲述了4量子可逆逻辑电路综合程序设计的算法思想和程序实现。
《量子可逆电路综合的方法与实践》问题专一,方法多样,因举一反三可开阔思路,重点突出,思路新颖,因案例驱动可解说计算思维,问题明确,寥寥数字,因结果的可比性可作为程序设计大赛的竞赛命题,亦可作为量子计算兴趣者的自学用书。
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展现出极高的逻辑性和层次感,这对于理解一个跨学科的复杂领域至关重要。它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层层递进的学习路径。开篇奠定基础后,随后迅速过渡到可逆计算的必要性分析,这非常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人明白为什么我们需要摆脱经典计算的某些范式。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能量耗散”与“可逆性”之间的深刻联系时所展现出的洞察力。这种对前沿交叉学科联系的把握,使得本书的格局远超一般的教材范畴。它将计算理论、信息论乃至热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熔于一炉。当我读到关于“量化实现可逆计算的资源消耗”那一章时,我意识到作者已经将我们从纯理论的探讨带到了实际资源受限的工程现实中去权衡利弊。这种深度的挖掘和广度的连接,让这本书成为了一份既能用于课堂教学,又极其适合独立研究者的参考工具书。
评分对于我这种非计算机科学专业出身,但对量子信息领域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综合性”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它没有因为追求理论深度而牺牲可读性。作者在描述一些高度抽象的概念时,总是能及时地穿插一些历史背景或者类比,帮助我们建立起直观的理解框架。例如,在讨论量子纠错码与可逆电路的关系时,书中的解释非常到位,它展示了信息保护和计算过程本身是如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阅读过程中,我感觉作者是在与我进行一场深入的学术对话,而不是冷冰冰地抛出定义和定理。而且,书中对不同量子计算模型(如Adiabatic Quantum Computation与Gate-Based Model)在可逆性处理上的差异化探讨,也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它让我清晰地认识到,虽然目标都是实现高效计算,但在不同的计算框架下,对“可逆”的理解和应用策略是存在微妙但关键的差异的。这种多角度的审视,让这本书的知识体系异常丰满。
评分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和细节处理也体现了作者的匠心。虽然我是在纯文本环境中阅读,但书中对于复杂电路图的描述和索引的清晰度,使得查找特定门操作或定理证明变得非常高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不同量子比特系统(如超导环路、离子阱等)在实现特定可逆门时可能遇到的实际物理约束的讨论,虽然篇幅不长,但点到为止,为我们指明了理论与现实物理载体之间的桥梁。它没有过度纠缠于某一特定物理实现的细节,从而保持了理论的普适性,但又提供了足够的“锚点”让读者知道,这些理论概念在现实世界中是如何被映射和挑战的。这种平衡处理,让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得以同时升华。它不是一本空泛的设想集,而是一份立足于当前技术前沿,对未来发展有着明确指导意义的重量级著作。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发现新的理解层次。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可操作性”。市面上很多量子计算的书籍要么过于偏向物理实现,要么陷于纯粹的数学抽象,而这本书却完美地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聚焦于“电路”这一工程实践的核心环节。作者似乎非常了解初学者和进阶工程师在实际设计中可能遇到的痛点,因此在介绍如何将逻辑功能转化为实际的量子门序列时,给出了非常细致的步骤分解。我尝试按照书中的例子,用一套特定的量子门集去搭建了一个小的可逆加法器模型,整个过程的障碍感比我预期的要小很多。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书中提供的那些清晰的电路图示和详细的真值表分析。它没有回避在小规模电路中可能出现的冗余和优化问题,反而鼓励读者去思考如何通过优化门深度和量子比特数量来提升电路的效率。这种注重“如何做”而非仅仅“是什么”的写作风格,对于那些想把量子计算知识转化为实际项目经验的人来说,价值无可估量。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量子电路工程化”方法论。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真是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在讲解量子计算的原理时,并没有止步于表层的概念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数学基础和物理图像。尤其是对于“可逆性”这一核心概念的阐述,既有严谨的理论推导,又不乏生动的类比,让人很容易就能把握住量子电路设计的关键约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图灵机的可逆扩展那一部分,它巧妙地将经典计算的逻辑与量子世界的特性结合起来,为构建更高效的量子算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书中对不同类型的可逆门集(如Toffoli门、Fredkin门等)的分析非常透彻,不仅展示了它们的构造方法,还对比了它们在实现通用性方面的优劣势。对于希望从理论层面扎实掌握量子计算,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电路设计中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不仅仅是教科书,更像是一份详尽的工程手册,指导我们如何将抽象的量子力学转化为可操作的计算实体。书中的图表清晰明了,公式推导详尽,足以让有一定数理基础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酣畅淋漓,极大地提升了对复杂概念的理解速度和准确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