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二十四史(古典名著 精选精译)
定价:36.00元
作者:高山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19018368
字数:
页码:72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二十四史”是对中国古代二十四部史书的统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所记内容,起自传说中的黄帝(约公元前30世纪初),止于明代的崇祯十七年(1644年);编写工作始自西汉,止于清代,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八百多年。以上属于纪传体史书,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展开叙述。
《二十四史(古典名著 精选精译)》精选各史书中的名篇佳作,加以精心翻译而成。
目录
史记
秦始皇本纪
项羽本纪
屈原传
汉书
惠帝纪
张骞传
司马迁传
后汉书
张衡列传
孔融荀彧列传
三国志
先主刘备传
诸葛亮传
晋书
阮籍传
王羲之列传
宋书
檀道济列传
裴松之传
南齐书
王敬则列传
祖冲之传
梁书
曹景宗列传
陶弘景传
陈书
张贵妃传
熊昙朗列传
魏书
孝文幽皇后冯氏传
崔浩列传
北齐书
斛律光列传
魏收列传
周书
苏绰传
宣帝杨皇后传
隋书
杨玄感列传
谯国夫人列传
南史
陈后主本纪
谢灵运列传
北史
郦道元传
尔朱荣传
旧唐书
太宗本纪
窦建德列传
新唐书
杨贵妃传
杜甫列传
李白列传
旧五代史
周德威传
冯道传
新五代史
梁本纪
唐本纪
晋本纪
宋史
欧阳修传
岳飞传
辽史
天祚皇帝本纪
列女传
金史
太祖本纪
完颜希尹列传
元史
耶律楚材传
郭守敬传
明史
戚继光列传
张居正传
作者介绍
文摘
《二十四史(古典名著 精选精译)》:
三年,章邯等将其卒围钜鹿,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冬,赵高为丞相,竟案李斯杀之。夏,章邯等战数却,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欣见邯曰:“赵高用事于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项羽急击秦军,虏王离,邯等遂以兵降诸侯。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高前数言“关东盗毋能为也”,及项羽虏秦将王离等钜鹿下而前,章邯等军数却,上书请益助,燕、赵、齐、楚、韩、魏皆立为王,自关以东,大氐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使人私于高,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二世梦白虎啮其左骖马,杀之,心不乐,怪问占梦。卜曰:“泾水为祟。”二世乃斋于望夷宫,欲祠泾沈四白马。使使责让高以盗贼事。高惧,乃阴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谋曰:“上不听谏,今事急,欲归祸于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使郎中令为内应,为有大贼,令乐召吏发卒,追劫乐母置高舍。遣乐将吏卒千余人至望夷宫殿门,缚卫令仆射,曰:“贼入此,何不止?”卫令曰:“周庐设卒甚谨,安得贼敢入宫?”乐遂斩卫令,直将吏人,行射,郎宦者大惊,或走或格,格者辄死,死者数十人。郎中令与乐俱人,射上幄坐帏。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扰不斗。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人内,谓曰:“公何不蚤告我?乃至于此!”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蚤言,皆已诛,安得至今?”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二世曰:“丞相可得见否?”乐曰:“不可。”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阎乐曰:“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麾其兵进。二世自杀。
【译文】
三年,章邯等人率领他们的军队包围巨鹿,楚国上将军项羽带领楚国士卒前往巨鹿援救。冬天,赵高做了丞相,审查李斯,杀死了他。夏天,章邯等人在战场上屡次退却,二世派人斥责章邯,章邯心里恐惧,派长史司马欣请示事情。赵高不肯接见,又不信任他。司马欣很害怕,就逃走了。赵高派人追捕,没有追上。司马欣见到章邯说:“赵高在朝廷中操纵大权,将军有功也要被杀,无功也要被杀。”项羽迅速地攻打秦军,俘虏了王离,章邯等人就率军投降了各路诸侯。八月己亥,赵高想要作乱,害怕群臣不肯服从,就预先做了一个试验,拿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是马。”赵高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缄默不语,有的说是马,来阿谀迎合赵高。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假借法律暗中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后来大臣们都很惧怕赵高。
赵高以前多次说“关东的盗贼不会有什么作为”,等到项羽在巨鹿俘虏了秦军将领王离等人,继续向前推进,章邯等人的军队屡次退却,上书请求增加兵员,燕、赵、齐、楚、韩、魏都自立为王,从函谷关以东,差不多都背叛了秦朝官吏,响应各路诸侯,诸侯们率领自己的军队向西推进。沛公率领几万人屠毁了武关,派人私通赵高,赵高害怕二世发怒,遭到杀身之祸,就推说有病,不去朝见。二世梦见白色的老虎咬他驾车的左边的那匹马,后马被咬死了,二世心里闷闷不乐,感到奇怪,就去问占梦的人。占梦的人占卜说:‘‘(这是)泾水的水神在作祟。”于是二世在望夷宫斋戒,打算祭祀泾水的水神,沉入水中四匹白马。派使者以有关盗贼的事情去指责赵高。赵高很恐慌,就暗中和他的女婿成阳令阎乐、他的弟弟赵成商量说:“皇帝不听劝告,如今事已危急,想要嫁祸于我们的家族。我打算废掉二世,另立公子婴做皇帝。公子婴仁爱俭约,百姓都听信他的话。”赵高派郎中令作内应,欺说有一大群盗贼来了,命令阎乐叫来官吏发兵追击,又劫持阎乐的母亲,安置在赵高的家里,(逼迫阎乐不能三心二意。)赵高派阎乐带领吏卒一千多人来到望夷宫殿门,把卫令仆射捆绑起来,说:“盗贼跑进这里,为什么不加阻止?”卫令说:“四周墙垣内的庐舍设有士卒,防卫非常严谨,盗贼怎么敢闯入宫内?”阎乐就杀了卫令,带领吏卒直入宫内,一边走,一边射箭,郎官和宦者大为惊慌,有的逃窜,有的上前搏斗,搏斗的人都被杀死,死了几十人。郎中令和阎乐一起进入二世住处,用箭射向二世坐息的帷帐。二世大怒,叫来了左右侍从人员,左右侍从人员都惶恐纷扰,不敢上前搏斗。身边有一个宦官,陪侍着二世,不敢走掉。二世逃入室内,对陪侍的宦官说:“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现在)竟到了这种地步!”宦官说:“我不敢说,所以才能保住性命。假如我早说了,就已经被杀死,哪里会活到现在?”阎乐上前来到二世面前,列举他的罪状说:“你骄横纵恣,屠杀吏民,无道已极,天下百姓一起背叛了你,你自己作打算吧。”二世说:“我可以见见丞相吗?”阎乐说:“不可以。”二世说:“我希望得到一个郡,去做一郡。”阎乐不答应。又说:“我愿做万户侯。”阎乐仍不答应。二世说:“希望和妻子儿女成为平民百姓,和那些公子们一样。”阎乐说:“我受命于丞相,替天下百姓处死你,虽然你说了很多话,我不敢向丞相报告。”阎乐指挥他的士卒向前进击。二世自杀。
……
序言
这套书真是让我爱不释手,简直是历史爱好者和普通读者都能啃下来的宝藏!我原本以为“二十四史”这种宏大的体系会让人望而却步,充满了艰涩的古文和枯燥的年代记述,但事实证明,我完全想多了。这次的精选精译版本,简直是为现代人量身打造的“历史速成法宝”。它没有试图把汗牛充栋的原文一股脑塞给你,而是高明地提炼出了每个朝代最核心的脉络、最精彩的事件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每一次翻阅,都像是有位博学又健谈的老师在旁边为你娓娓道来,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历史的精髓。 比如,讲到汉朝的兴衰,它不会让你迷失在冗长的屯田和盐铁之议中,而是直击刘邦的草莽英雄气概,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以及后期外戚宦官的权力斗争,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准,读起来酣畅淋漓,一点都不拖泥带水。而翻译的功力更是值得称赞,它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而是将文言的精炼与现代汉语的流畅完美结合,既保留了古籍的韵味,又保证了极高的可读性。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复杂性,都通过现代的语言鲜活地呈现在眼前,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叹历史的无情与必然。这对于想要了解中国历史框架,却苦于没有时间精读原著的朋友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入门选择,甚至可以说是“殿堂级”的导览。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套精选本在文化传承的意义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对前人智慧的“翻译”,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激活”。要知道,“二十四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政治哲学的核心载体,但原文的门槛确实太高,使得许多人只能与之失之交臂。这套书的出现,无疑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让那些深埋在故纸堆里的智慧能够重新焕发生机,进入寻常百姓家。 它成功地找到了古典学术的严谨性与大众传播的易读性之间的那个微妙的黄金平衡点。我特别喜欢它在叙述古代礼仪和制度变迁时的那种沉稳笔触,让你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也吸收了古人的治理智慧和处世哲学。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它教会的不仅是“发生了什么”,更是“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古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命运和时代的”。这种对人文精神的深度挖掘和现代阐释,让这部看似是“旧作重提”的选本,焕发出一种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是值得每一位注重文化根基的读者细细品味的佳作。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它“精选”后会不会流于表面,变成一本浅尝辄止的“历史故事会”。毕竟,要在一堆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做取舍,难度极高,很容易顾此失彼而丢掉历史的完整性。然而,这套书的编者显然深谙历史的辩证法。他们的选材逻辑非常清晰,不是简单地挑“好看的故事”,而是紧紧围绕着政治制度的演变、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文化思想的转折点来构建叙事的骨架。 比如,在论述魏晋南北朝的混乱时,它巧妙地将门阀制度的形成、玄学的兴起以及少数民族的迁徙这三条线索编织在一起,让读者清晰地看到,表面上的分裂是如何根植于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动荡之中的。这种洞察力,绝非一般的普及读物可以企及。它让你明白,历史不是一串孤立的事件,而是环环相扣的因果链条。阅读过程中,你会不自觉地开始思考:如果当时那个决策者换了另一个人,历史的走向会不会就此改变?这种代入感和思辨性,是很多严肃历史著作也难以达到的效果。可以说,它成功地将严肃的史学研究成果,转化成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智力挑战。
评分我是一个对细节有洁癖的读者,尤其在阅读历史类书籍时,最怕的就是那种“一厢情愿”的解读,或者是为了迎合现代价值观而对古人进行不公的评判。这套精选本最让我欣赏的地方,恰恰在于它展现出的那种克制而审慎的史家风范。它在精译的同时,似乎始终保持着一种对历史原貌的敬畏。 它在处理那些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时,采用了非常高明的“存而不论”或“多角度呈现”的方式。例如,对于某些冷酷的君王,它会呈现出其功绩,同时也会毫不避讳地展示其残暴的一面,很少出现那种盖棺定论式的简单标签。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尊重了读者的独立思考能力。读完某个段落,你不会觉得作者已经替你做好了判断,而是会产生强烈的冲动,想去查阅更多的资料来形成自己的看法。这种激发求知欲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是这套书最宝贵的“附加值”。它不是给你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提供了一张高质量的、附有详尽注释的“地图”,让你自己去探索历史的疆域。
评分要说这套书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那简直是潜移默化的。以前看历史剧或者新闻报道时,总觉得对很多典故和背景知识是一知半解。但自从系统地阅读了这套精选本之后,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非常美妙。很多现在社会上的现象,追根溯源都能在书中找到影子,历史的周期性规律被看得更透彻了。 特别是它的排版和装帧,非常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虽然内容精炼,但并不显得拥挤,字体大小适中,注释清晰明了,这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非常友好。我发现自己不再是“碎片化”地去阅读那些历史片段,而是能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有时间轴的知识体系。当你看到某位后世的文人引用了某段典故,你脑海里立刻能浮现出那个朝代、那场战争、那种社会氛围,历史不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与当下紧密相连的活的参照系。这种“打通任督二脉”的学习体验,是很多单纯追求娱乐性的历史读物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